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区划地名取得历史性突破

2020-01-10 09:14 呼伦贝尔市民政局  

民政事业繁又忙,区划重任担肩上。2019年呼伦贝尔市区划地名工作大踏步前进,得到了自治区民政厅、国家民政部、国务院的高度肯定和认可。成绩单里凝聚着民政人的辛勤和汗水、奋斗路上少不了民政人的智慧和力量。

一是突出重点,努力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呼伦贝尔市作为全区12个盟市中县级数量最多、土地面积最大、外业条件最苦、边境旗市最多的地区,历时四年,共采集各类地名信息27039条(其中蒙古语地名6756条,其它少数民族语地名1638条),共采集多媒体数据95572条,设置地名标志2413块,标绘工作图1125张,标准化处理地名2595条。经过全市14个旗市区普查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呼伦贝尔市民政局被国务院表彰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先进集体”。二是科学谋划,规范命名大兴安岭山脉支脉、次支脉名称。大兴安岭山脉和呼伦贝尔高平原构成呼伦贝尔市地形主体。其生态核心为大兴安岭山脉。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在我国东北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直接影响着松嫩平原、松辽平原的生存环境。对呼伦贝尔自然环境演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全面掌握我市域内大兴安岭山脉支脉、次支脉基本情况,提高森林防扑火联动能力,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地名管理规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07号),对我市境内跨旗市区的6条支脉、1条次支脉进行命名。三是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及时开展第六轮呼兴线及14个旗市区界线联检工作,按照政府参与、统一计划、分级负责、联合实施的原则,对1条省界、1条盟市界、26条旗市区界近万公里的边界线进行全面联检,巩固勘界成果和法定界线权威,促进毗邻地区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生活秩序,打造全区最稳定、最和谐的平安边界。这也是我市首次由政府分管市长、各级民政部门一把手亲自参与的一轮界线联检。四是秉公执法,及时化解争议地区矛盾纠纷。市民政局牵头组织对鄂温克族自治旗与新巴尔虎左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与黑龙江省讷河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苏木与伊敏苏木、阿荣旗霍尔奇镇知木伦村与复兴镇红毛沟村等地争议进行及时调解,并聘请专业测绘公司共同堪定界线,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比较圆满地化解了纠纷矛盾,为保一方平安做出应有贡献。五是尊重历史,充分调研加、松两区的恢复管理权事宜。借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呼中撤区改县,征求我市意见之机,在全国林场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市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对恢复加、松两地行政区域管辖权一事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和风险评估,向上级政府起草报告,配合国务院调研组工作,尽心尽力满足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守望乡土的强烈愿望,维护当地社会稳定。六是杜绝隐患,严格执行政府驻地迁移管理相关规定。对全市14个旗市区,106个乡镇(苏木)的政府驻地违规迁移情况进行彻底排查,积极协助海拉尔区人民政府完成新政府驻地变更工作。坚决杜绝“未批先搬”“搬而不报”“先搬后报”的现象发生。七是助力创城,全力推进门牌设置及街路命名工作。门牌号码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被称为“本地人的脸,外地人的眼”。市政府以“创城”为契机,加大全市院楼门牌号设置上墙及市辖区新增街路命名工作力度,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各地制作了带二维码的电子门牌及海拉尔区290条新路名的命名更名工作。下一步,呼伦贝尔市区划地名工作将立足市情,健全政府主导、民政组织、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持续加强宣传工作,使地名公共服务工作在强化服务、规范管理、维护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邢俊清

民政事业繁又忙,区划重任担肩上。2019年呼伦贝尔市区划地名工作大踏步前进,得到了自治区民政厅、国家民政部、国务院的高度肯定和认可。成绩单里凝聚着民政人的辛勤和汗水、奋斗路上少不了民政人的智慧和力量。

一是突出重点,努力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呼伦贝尔市作为全区12个盟市中县级数量最多、土地面积最大、外业条件最苦、边境旗市最多的地区,历时四年,共采集各类地名信息27039条(其中蒙古语地名6756条,其它少数民族语地名1638条),共采集多媒体数据95572条,设置地名标志2413块,标绘工作图1125张,标准化处理地名2595条。经过全市14个旗市区普查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呼伦贝尔市民政局被国务院表彰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先进集体”。二是科学谋划,规范命名大兴安岭山脉支脉、次支脉名称。大兴安岭山脉和呼伦贝尔高平原构成呼伦贝尔市地形主体。其生态核心为大兴安岭山脉。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在我国东北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直接影响着松嫩平原、松辽平原的生存环境。对呼伦贝尔自然环境演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全面掌握我市域内大兴安岭山脉支脉、次支脉基本情况,提高森林防扑火联动能力,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地名管理规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07号),对我市境内跨旗市区的6条支脉、1条次支脉进行命名。三是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及时开展第六轮呼兴线及14个旗市区界线联检工作,按照政府参与、统一计划、分级负责、联合实施的原则,对1条省界、1条盟市界、26条旗市区界近万公里的边界线进行全面联检,巩固勘界成果和法定界线权威,促进毗邻地区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生活秩序,打造全区最稳定、最和谐的平安边界。这也是我市首次由政府分管市长、各级民政部门一把手亲自参与的一轮界线联检。四是秉公执法,及时化解争议地区矛盾纠纷。市民政局牵头组织对鄂温克族自治旗与新巴尔虎左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与黑龙江省讷河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苏木与伊敏苏木、阿荣旗霍尔奇镇知木伦村与复兴镇红毛沟村等地争议进行及时调解,并聘请专业测绘公司共同堪定界线,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比较圆满地化解了纠纷矛盾,为保一方平安做出应有贡献。五是尊重历史,充分调研加、松两区的恢复管理权事宜。借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呼中撤区改县,征求我市意见之机,在全国林场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市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对恢复加、松两地行政区域管辖权一事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和风险评估,向上级政府起草报告,配合国务院调研组工作,尽心尽力满足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守望乡土的强烈愿望,维护当地社会稳定。六是杜绝隐患,严格执行政府驻地迁移管理相关规定。对全市14个旗市区,106个乡镇(苏木)的政府驻地违规迁移情况进行彻底排查,积极协助海拉尔区人民政府完成新政府驻地变更工作。坚决杜绝“未批先搬”“搬而不报”“先搬后报”的现象发生。七是助力创城,全力推进门牌设置及街路命名工作。门牌号码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被称为“本地人的脸,外地人的眼”。市政府以“创城”为契机,加大全市院楼门牌号设置上墙及市辖区新增街路命名工作力度,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各地制作了带二维码的电子门牌及海拉尔区290条新路名的命名更名工作。下一步,呼伦贝尔市区划地名工作将立足市情,健全政府主导、民政组织、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持续加强宣传工作,使地名公共服务工作在强化服务、规范管理、维护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