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疫”散花开满眼春 ——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杨慧冬

2020-04-03 07:01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回来啦,终于回来啦!”杨慧冬双脚落地的那一刻,心潮澎湃,如释重负。

3月31日15时35分,一辆载有10名包头援鄂医疗队员的蓝色大巴,在2辆引导车、20辆警用摩托车方队的护送下,缓缓地停在了包头市民广场。

欢呼声、尖叫声此起彼伏。包头市党政领导、医护人员所在单位同事、家人、市民等100多人前来迎接英雄凯旋。

杨慧冬说:“从下飞机时的‘过水门’,到今天一路上的交警护送,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作为一名英雄的不易。”

杨慧冬是包头市八医院心内科护士长,也是内蒙古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包头分队队长,今年45岁。

1月23日,得知驰援湖北的消息后,身为共产党员的杨慧冬,第一时间向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得到批准后,她们一行10人于2月4日飞往武汉,在江汉区方舱医院从事护理工作。

这是一家由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改造而成的临时医院,承担着1700多位新冠肺炎确诊轻症患者的救治任务。

杨慧冬和队友们负责一楼中区341位患者的医务护理。她说,“虽然我做了24年护理工作,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患者。”

杨慧冬一天工作至少9个小时,这期间不能擦汗、喝水、上厕所,但她坚持、再坚持,别无选择。

在方舱医院,为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是最危险的一项工作,但杨慧冬身先士卒,一人扛起重担,44天时间里,她总计采集227人次,其中最多一天采集了151人次。

“从咽喉后壁提取分泌物,患者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剧烈咳嗽等症状,一不小心,医护人员就会被传染,危险系数很高,所以,不能交给年轻护士去做,必须我一人承担。”杨慧冬说。

其实,她一人承担的活儿还远远不止这些。据队友、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急诊科护士郭鑫亮介绍,她还负责内蒙古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物资管理工作。他介绍说,有一天晚上凌晨1点多,杨慧冬在群里看到他发了一条信息,知道他没睡,才对他说自己一个人在楼下搬物资呢,累得实在不行了。他下楼一看,整汽车的物资,杨慧冬已经搬了一半儿。“太感动了,当时我就哭了,这哪是女人做的事,何况是大半夜。”他说。

44天时间里,内蒙古第二援鄂医疗队共接收了36批次医疗、生活物资,从接收、清点到管理、发放,每次,都是杨慧冬一个人干。

在队友、包头市八医院神经外科护士李天骄眼里,杨慧冬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她说,同行的10个人中,90后就有8个,她们都叫杨慧冬为“杨妈”。“杨妈对我们方方面面关心照顾的程度,已经到了无微不至的境地,即便是亲妈,也只能做到这样了。”

“杨妈”不仅对战友好,对患者也像亲人一样。一次,杨慧冬在查房时突然观察到,一位60多岁的老大娘情绪特别低落。经过耐心交流后才得知,她的全家4口人都确诊了

新冠肺炎,老伴儿是危重症患者,在另一家医院抢救。她心急如焚,寝食难安。

针对这一情况,杨慧冬和战友们每天一有空就去病房对这位老大娘进行心理疏导。拉家常、讲故事、唱蒙古族民歌,送牛肉干、奶茶、水果。一个星期后,这位老大娘就恢复了平静。她拉住杨慧冬的手说,“孩子,我真诚地邀请你明年来武汉赏樱花,我要亲手给你做热干面。”

内蒙古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总支,杨慧冬任宣传委员,同时兼任包头分队的临时党支部书记。她利用空余时间,组织支部成员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有关政策,耐心细致地帮助队员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大家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在她的影响下,有6名队友火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3月18日,江汉区方舱医院一楼中区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了。当天,杨慧冬也和队友们一起登上了返乡的飞机。

在鄂尔多斯隔离14天后,她终于回到了包头。她说:“我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好好睡个懒觉,醒来后,告诉所有的亲人、朋友、同事,我回来了。”

是的,人回了,春到了,花开了,“疫”也该散了。(记者 刘向平)

责任编辑:张彬

“回来啦,终于回来啦!”杨慧冬双脚落地的那一刻,心潮澎湃,如释重负。

3月31日15时35分,一辆载有10名包头援鄂医疗队员的蓝色大巴,在2辆引导车、20辆警用摩托车方队的护送下,缓缓地停在了包头市民广场。

欢呼声、尖叫声此起彼伏。包头市党政领导、医护人员所在单位同事、家人、市民等100多人前来迎接英雄凯旋。

杨慧冬说:“从下飞机时的‘过水门’,到今天一路上的交警护送,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作为一名英雄的不易。”

杨慧冬是包头市八医院心内科护士长,也是内蒙古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包头分队队长,今年45岁。

1月23日,得知驰援湖北的消息后,身为共产党员的杨慧冬,第一时间向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得到批准后,她们一行10人于2月4日飞往武汉,在江汉区方舱医院从事护理工作。

这是一家由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改造而成的临时医院,承担着1700多位新冠肺炎确诊轻症患者的救治任务。

杨慧冬和队友们负责一楼中区341位患者的医务护理。她说,“虽然我做了24年护理工作,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患者。”

杨慧冬一天工作至少9个小时,这期间不能擦汗、喝水、上厕所,但她坚持、再坚持,别无选择。

在方舱医院,为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是最危险的一项工作,但杨慧冬身先士卒,一人扛起重担,44天时间里,她总计采集227人次,其中最多一天采集了151人次。

“从咽喉后壁提取分泌物,患者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剧烈咳嗽等症状,一不小心,医护人员就会被传染,危险系数很高,所以,不能交给年轻护士去做,必须我一人承担。”杨慧冬说。

其实,她一人承担的活儿还远远不止这些。据队友、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急诊科护士郭鑫亮介绍,她还负责内蒙古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物资管理工作。他介绍说,有一天晚上凌晨1点多,杨慧冬在群里看到他发了一条信息,知道他没睡,才对他说自己一个人在楼下搬物资呢,累得实在不行了。他下楼一看,整汽车的物资,杨慧冬已经搬了一半儿。“太感动了,当时我就哭了,这哪是女人做的事,何况是大半夜。”他说。

44天时间里,内蒙古第二援鄂医疗队共接收了36批次医疗、生活物资,从接收、清点到管理、发放,每次,都是杨慧冬一个人干。

在队友、包头市八医院神经外科护士李天骄眼里,杨慧冬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她说,同行的10个人中,90后就有8个,她们都叫杨慧冬为“杨妈”。“杨妈对我们方方面面关心照顾的程度,已经到了无微不至的境地,即便是亲妈,也只能做到这样了。”

“杨妈”不仅对战友好,对患者也像亲人一样。一次,杨慧冬在查房时突然观察到,一位60多岁的老大娘情绪特别低落。经过耐心交流后才得知,她的全家4口人都确诊了

新冠肺炎,老伴儿是危重症患者,在另一家医院抢救。她心急如焚,寝食难安。

针对这一情况,杨慧冬和战友们每天一有空就去病房对这位老大娘进行心理疏导。拉家常、讲故事、唱蒙古族民歌,送牛肉干、奶茶、水果。一个星期后,这位老大娘就恢复了平静。她拉住杨慧冬的手说,“孩子,我真诚地邀请你明年来武汉赏樱花,我要亲手给你做热干面。”

内蒙古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总支,杨慧冬任宣传委员,同时兼任包头分队的临时党支部书记。她利用空余时间,组织支部成员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有关政策,耐心细致地帮助队员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大家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在她的影响下,有6名队友火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3月18日,江汉区方舱医院一楼中区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了。当天,杨慧冬也和队友们一起登上了返乡的飞机。

在鄂尔多斯隔离14天后,她终于回到了包头。她说:“我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好好睡个懒觉,醒来后,告诉所有的亲人、朋友、同事,我回来了。”

是的,人回了,春到了,花开了,“疫”也该散了。(记者 刘向平)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