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广厦千万间 百姓俱欢颜

2020-05-14 09:30 呼伦贝尔日报  

徐俊峰

◀搬入棚改新房的居民对新生活有了盼头

▶从前坑洼不平的“水泥路”变成今天树碧水清的林荫道

◀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的棚户区居民乐得合不拢嘴

棚户区改造

2020年5月8日,呼伦贝尔市委书记于立新深入海拉尔区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成效。他指出,要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惠民生的重点、稳增长的支点、提升创城工作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关键点。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工作,按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仅2019年全市就改造1400套,为市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了良好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有效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在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海拉尔区取得了明显成效,请随记者的笔触去感受喜人的变化……

4.5万余户棚户区居民实现安居

•海拉尔区棚户区改造工程于2015年启动,2019年末收官

•完成棚户区改造户数4.5万余户

•2015年改造13672户

•2016年改造8015户

•2017年改造18015户

•2018年改造4000户

•2019年改造800户

•征收棚改房屋面积达484.1万余平方米

由上到下建立责任体系

•成立了以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

•设立棚改办公室,抽调精干人员常驻开展工作,设一正四副5名主任,与征收局合署办公,长期固定的工作人员就有150余名,高效推进各项工作

•建立起“干部职工包片、责任到人、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

•将棚户区划分为26个片区

•180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组成了56个征收工作组

•8个工作组(评估丈量、审核、航拍认定、协议签订等)对所有程序进行把关

•制定《海拉尔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奖惩条例》,对于完成任务好的单位给予奖励,对未完成棚改任务的工作组及组长问责,有效促进了棚改工作高速、高效推进

•对棚改居民安置意愿和库存商品住房数量进行调查摸底

•通过走访掌握群众回迁安置的具体需求

•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择优选定五证俱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房源入库

首创“选房超市”迅速打开局面

•先后创立14个“选房超市”,让广大被征收户任意选、多处选,并将超市设立在棚改现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对回迁安置的选择权,对快速推进房屋征收、按期完成棚改工作任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选房超市”是一条符合群众、企业、政府三方利益新路子,实现了互利共赢。由于“选房超市”的设立符合海拉尔区广大被征收户安置的具体实际,打破了以往被征收户只能选择原地回迁的单一选择,同时通过政府集中招标,统一执行政府采购价,有效抑制了海拉尔区房价上涨,并盘活了房地产市场,拉动了地方经济,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提高3个认识,即棚改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是建设中心城区的现实需要;强化群众观念、政策观念、清廉有为观念;攻克1个难点,即房屋征收,要在优化征收方案的基础上坚持以安置促征收,坚持依法依规征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资金保障到位、建设管理到位、氛围营造到位。

•坚持“以人为本、区别对待、让利于民”的原则,使棚户区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大幅增加,如从事生产经营5年以上的房屋被征收时可获得增加30%的补偿、评估的附属设施按货币补偿价格折算回迁面积等。而那些原本从事种植、养殖的居民,如有意愿继续从事种植、养殖,则会被妥善安置到适宜区域。

“我的心里话就是感谢党和政府”

今年春节前夕,四世同堂的金秀芳一家搬进了位于海拉尔东山街道办事处祥瑞苑小区18号楼3单元的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她百岁的婆婆得以安享晚年,她11岁的小孙子终于可以在有门的房间里学习了。提起工人新村住了二十几年的老房子,金秀芳说:“那房子别提有多惨了,冬天挂白霜,夏天长绿毛,下雪怕塌,下雨怕漏。我老伴有脑血栓病,根本修不了房,再说也没钱修啊。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样的楼房。我的心里话就是感谢党和政府。”

金秀芳一家住新房属于比较晚的,在他们之前,已有4.5万余户棚户区居民陆陆续续实现了从“忧居”到“优居”的跨越。曾经,这些占海拉尔总人口三分之一的棚户区居民常年生活在基础设施匮乏的城市“痛点”区域。如今,随着这些“痛点”在海拉尔的渐次消失,意味着新型城镇化的跃升,意味着历史欠账的弥补,意味着城市裂痕的修复,更意味着一种积极、稳定、温暖的力量汇聚在海拉尔奔向小康社会的道路上。

阳光不仅能驱走阴霾 更能温暖人心

棚户区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痛点”,却也是建设现代化都市的“要点”。因为棚户区改造过程不仅可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更能够为城市发展凝聚起精气神,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内生动力。所以,海拉尔把棚户区改造与保障性安居工程、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产业转型结合起来,下一盘“大棋”。

如何把这盘“大棋”既下得气势磅礴,又精准独到,是需要颇费一番脑筋的。海拉尔棚户区改造的总原则就是“一切要在阳光下运行”,使政府公共职能得到有效发挥、棚改公益性得到有效体现、市场调节作用得到有效运用。

为此,海拉尔创造性地先后设立了14个“选房超市”,通过公开招标,采购空置房作为棚改安置房,同时鼓励拥有闲置土地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建设楼房当作期房回迁房源。中标的房地产开发商全部进入“选房超市”,将房源所有信息在这里公开展示。“选房超市”的最大特点就是“阳光”,一切程序都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一份“海拉尔征收安置工作流程图”,展现了被征收房屋从权属登记、评估丈量,到整理归档的14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关的工作组和镇办社区人员严格把关。

此外,为了进一步规范棚改征收工作,海拉尔成立了以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对棚改工作进行及时的调度、指挥、督促和检查,并建立起“干部职工包片、责任到人、全员参与”的机制。将棚户区划分为26个片区,由180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组成的56个征收工作组,经过法律、政策、专业知识培训后全程参与到棚户区改造之中。同时,相关部门组成了评估丈量、审核、航拍认定、协议签订等8个工作组对所有程序进行把关。

既要住得了 更要住得好

在海拉尔,有这样一个地方,曾用名是“氓流屯”,意指此地为“闯关东”、“走西口”落脚海拉尔却无户籍之人聚居之处。如今这个带有明显歧视性的“名字”已被丢进“故纸堆”,随之消失的还有坑洼不平的“水泥马路”、阴暗低矮的“板夹泥平房”、臭气扑鼻的“露天茅楼”。如今这里叫“建新社区”,建功的“建”,新时代的“新”。住进新楼房、用上自来水、接上互联网的居民们跳着广场舞,整天乐呵呵的。最近,有一件事让他们更高兴了,那就是海拉尔第四幼儿园即将“落户”于此。除第四幼儿园外,海拉尔还在和平花园北侧、滨河路以东建设了第三幼儿园。这两所幼儿园均计划于2020年10月投入使用,届时海拉尔公办幼儿园将由7所增至9所。而千余名幼儿自此会接受到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高质量幼儿教育。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所幼儿园都是棚户区改造工程的配套工程。与之相呼应的还有今年即将竣工的位于海拉尔东山街道办事处的桃李学校。“棚户区改造事关千千万万群众安居乐业。我们的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语重心长地说。为了落实总书记的牵挂,海拉尔在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中把重心落在“既要住得了,更要住得好”上面,对棚户区改造配套工程倾注了更大的心力。棚户区改造房源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幼儿园、学校、医院、超市、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较为齐全,使棚户区居民在选择上没有了后顾之忧。推开门与窗,便闻鸟语花香;出门没几步,就有超市商场;林荫下老人在闲谈休憩,草地上孩子在嬉戏玩耍,使棚户区居民不再为砸煤掏灰的劳累、雨涝漫道的艰难和排队上厕所的尴尬而烦恼。从“忧居”到“优居”的巨大跨越甚至让人觉得幸福来得有些措手不及。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代表了历代中国政治理想中一个高扬的命题,也彰显了中国民本思想的动人之处。而“俱欢颜”一定会成为海拉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生动注解。

本版图片由徐俊峰 杨传庆 董春欣 摄

责任编辑:邢俊清

徐俊峰

◀搬入棚改新房的居民对新生活有了盼头

▶从前坑洼不平的“水泥路”变成今天树碧水清的林荫道

◀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的棚户区居民乐得合不拢嘴

棚户区改造

2020年5月8日,呼伦贝尔市委书记于立新深入海拉尔区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成效。他指出,要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惠民生的重点、稳增长的支点、提升创城工作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关键点。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工作,按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仅2019年全市就改造1400套,为市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了良好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有效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在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海拉尔区取得了明显成效,请随记者的笔触去感受喜人的变化……

4.5万余户棚户区居民实现安居

•海拉尔区棚户区改造工程于2015年启动,2019年末收官

•完成棚户区改造户数4.5万余户

•2015年改造13672户

•2016年改造8015户

•2017年改造18015户

•2018年改造4000户

•2019年改造800户

•征收棚改房屋面积达484.1万余平方米

由上到下建立责任体系

•成立了以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

•设立棚改办公室,抽调精干人员常驻开展工作,设一正四副5名主任,与征收局合署办公,长期固定的工作人员就有150余名,高效推进各项工作

•建立起“干部职工包片、责任到人、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

•将棚户区划分为26个片区

•180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组成了56个征收工作组

•8个工作组(评估丈量、审核、航拍认定、协议签订等)对所有程序进行把关

•制定《海拉尔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奖惩条例》,对于完成任务好的单位给予奖励,对未完成棚改任务的工作组及组长问责,有效促进了棚改工作高速、高效推进

•对棚改居民安置意愿和库存商品住房数量进行调查摸底

•通过走访掌握群众回迁安置的具体需求

•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择优选定五证俱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房源入库

首创“选房超市”迅速打开局面

•先后创立14个“选房超市”,让广大被征收户任意选、多处选,并将超市设立在棚改现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对回迁安置的选择权,对快速推进房屋征收、按期完成棚改工作任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选房超市”是一条符合群众、企业、政府三方利益新路子,实现了互利共赢。由于“选房超市”的设立符合海拉尔区广大被征收户安置的具体实际,打破了以往被征收户只能选择原地回迁的单一选择,同时通过政府集中招标,统一执行政府采购价,有效抑制了海拉尔区房价上涨,并盘活了房地产市场,拉动了地方经济,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提高3个认识,即棚改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是建设中心城区的现实需要;强化群众观念、政策观念、清廉有为观念;攻克1个难点,即房屋征收,要在优化征收方案的基础上坚持以安置促征收,坚持依法依规征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资金保障到位、建设管理到位、氛围营造到位。

•坚持“以人为本、区别对待、让利于民”的原则,使棚户区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大幅增加,如从事生产经营5年以上的房屋被征收时可获得增加30%的补偿、评估的附属设施按货币补偿价格折算回迁面积等。而那些原本从事种植、养殖的居民,如有意愿继续从事种植、养殖,则会被妥善安置到适宜区域。

“我的心里话就是感谢党和政府”

今年春节前夕,四世同堂的金秀芳一家搬进了位于海拉尔东山街道办事处祥瑞苑小区18号楼3单元的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她百岁的婆婆得以安享晚年,她11岁的小孙子终于可以在有门的房间里学习了。提起工人新村住了二十几年的老房子,金秀芳说:“那房子别提有多惨了,冬天挂白霜,夏天长绿毛,下雪怕塌,下雨怕漏。我老伴有脑血栓病,根本修不了房,再说也没钱修啊。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样的楼房。我的心里话就是感谢党和政府。”

金秀芳一家住新房属于比较晚的,在他们之前,已有4.5万余户棚户区居民陆陆续续实现了从“忧居”到“优居”的跨越。曾经,这些占海拉尔总人口三分之一的棚户区居民常年生活在基础设施匮乏的城市“痛点”区域。如今,随着这些“痛点”在海拉尔的渐次消失,意味着新型城镇化的跃升,意味着历史欠账的弥补,意味着城市裂痕的修复,更意味着一种积极、稳定、温暖的力量汇聚在海拉尔奔向小康社会的道路上。

阳光不仅能驱走阴霾 更能温暖人心

棚户区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痛点”,却也是建设现代化都市的“要点”。因为棚户区改造过程不仅可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更能够为城市发展凝聚起精气神,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内生动力。所以,海拉尔把棚户区改造与保障性安居工程、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产业转型结合起来,下一盘“大棋”。

如何把这盘“大棋”既下得气势磅礴,又精准独到,是需要颇费一番脑筋的。海拉尔棚户区改造的总原则就是“一切要在阳光下运行”,使政府公共职能得到有效发挥、棚改公益性得到有效体现、市场调节作用得到有效运用。

为此,海拉尔创造性地先后设立了14个“选房超市”,通过公开招标,采购空置房作为棚改安置房,同时鼓励拥有闲置土地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建设楼房当作期房回迁房源。中标的房地产开发商全部进入“选房超市”,将房源所有信息在这里公开展示。“选房超市”的最大特点就是“阳光”,一切程序都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一份“海拉尔征收安置工作流程图”,展现了被征收房屋从权属登记、评估丈量,到整理归档的14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关的工作组和镇办社区人员严格把关。

此外,为了进一步规范棚改征收工作,海拉尔成立了以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对棚改工作进行及时的调度、指挥、督促和检查,并建立起“干部职工包片、责任到人、全员参与”的机制。将棚户区划分为26个片区,由180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组成的56个征收工作组,经过法律、政策、专业知识培训后全程参与到棚户区改造之中。同时,相关部门组成了评估丈量、审核、航拍认定、协议签订等8个工作组对所有程序进行把关。

既要住得了 更要住得好

在海拉尔,有这样一个地方,曾用名是“氓流屯”,意指此地为“闯关东”、“走西口”落脚海拉尔却无户籍之人聚居之处。如今这个带有明显歧视性的“名字”已被丢进“故纸堆”,随之消失的还有坑洼不平的“水泥马路”、阴暗低矮的“板夹泥平房”、臭气扑鼻的“露天茅楼”。如今这里叫“建新社区”,建功的“建”,新时代的“新”。住进新楼房、用上自来水、接上互联网的居民们跳着广场舞,整天乐呵呵的。最近,有一件事让他们更高兴了,那就是海拉尔第四幼儿园即将“落户”于此。除第四幼儿园外,海拉尔还在和平花园北侧、滨河路以东建设了第三幼儿园。这两所幼儿园均计划于2020年10月投入使用,届时海拉尔公办幼儿园将由7所增至9所。而千余名幼儿自此会接受到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高质量幼儿教育。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所幼儿园都是棚户区改造工程的配套工程。与之相呼应的还有今年即将竣工的位于海拉尔东山街道办事处的桃李学校。“棚户区改造事关千千万万群众安居乐业。我们的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语重心长地说。为了落实总书记的牵挂,海拉尔在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中把重心落在“既要住得了,更要住得好”上面,对棚户区改造配套工程倾注了更大的心力。棚户区改造房源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幼儿园、学校、医院、超市、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较为齐全,使棚户区居民在选择上没有了后顾之忧。推开门与窗,便闻鸟语花香;出门没几步,就有超市商场;林荫下老人在闲谈休憩,草地上孩子在嬉戏玩耍,使棚户区居民不再为砸煤掏灰的劳累、雨涝漫道的艰难和排队上厕所的尴尬而烦恼。从“忧居”到“优居”的巨大跨越甚至让人觉得幸福来得有些措手不及。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代表了历代中国政治理想中一个高扬的命题,也彰显了中国民本思想的动人之处。而“俱欢颜”一定会成为海拉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生动注解。

本版图片由徐俊峰 杨传庆 董春欣 摄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