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一次惠民利民的提档升级 ——乌海市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综述二

2020-10-20 15:45 乌海日报  

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的梦想,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的幸福坐标。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乌海以前所未有的跨越,给城市以富强、给社会以进步、给人民以信心。为了让她更美更宜居,在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之后,乌海儿女又坚定地朝“国家卫生城市”发起了冲刺。

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全市人民携手同行,共赴创卫之约。

一场声势浩大的创卫攻坚战

乌海发展起点低、底子薄、历史欠账多。经过深思熟虑,市委、市政府慎重地挑选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两个目标,统称“双创”,作为着眼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综合“抓手”。

2018年,乌海市下发《乌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三年规划(2018—2020年)》,科学、系统、全面谋划了今后三年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明确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乌海市上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抓铁有痕的恒心、务求必成的信心,对照标准找差距、精准发力补短板、狠抓整改促提升,全面打响了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突破口的全民创卫攻坚战。

创卫,一分布置,九分落实。乌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建立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乌海市政府主要领导与56个责任单位主要责任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创卫工作纳入了市政府目标考核管理体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实行市、区领导分包责任制,31名市级领导包抓各区17个街道办事处(镇),对包抓督导区域创卫工作实行全面督导、协调、指导。

“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以赴把创卫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用实实在在的创卫成果,持续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让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市委书记史万钧反复强调。

没有一套完全适合乌海的模式可以照搬,全市各级各部门对照国标,坚持“创卫为民、创卫惠民”的初衷和目标,始终把市民需求作为第一指引,把发挥市民主体作用作为第一选择,把市民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一场声势浩大的创卫攻坚战覆盖全城。

一条“补短”+“迎考”的路子

创卫是一场众志成城的城市大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测评体系,需要乌海的多维度发展、多元化进步、多角度调整、多命题破解。夺牌是目标,但从来不是目的。因此一开始,乌海就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着手于补齐城市在民生、建设、管理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着眼于‘创卫’的考核要求。

乌海市首先宣布补民生短板的“五大工程”、“六项整治”:绿化工程、净化工程、美化工程、亮化工程、畅通工程;小餐饮及“五小”行业综合整治、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综合整治、集贸市场综合整治、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病媒生物综合整治、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补短”的实惠紧紧围绕民生,各类专项整治一个个往前推进。“创卫”的过程中,全市累计完成城建投资约120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0余项。

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2596公顷,城市街道绿化率达100%,城市街道绿化普及率达95.8%;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新建饮用水净水厂4个,投资4.8亿元,饮用水净化覆盖率达100%;

重点实施了建设路、和平街、千里山街、甘德尔街、解放路等15条街路改造工程,新建了乌海黄河大桥、甘德尔公铁立交桥、乌海黄河特大桥等桥梁工程,全市新增临时停车位4.5万多个,开辟临时停车场31处,增加车位1.5万多个,95%的市民能够按要求停放,车辆停放秩序得到有效改善;

改造背街小巷123条,整治居民小区562个,更换增设垃箱1620个;

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对新天地、新海等9个集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新建各类便民市场16个;

老旧平房区“涅槃重生”,变为网红打卡点,采煤沉陷区、臭水沟华丽转身,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场所,建成区拆除旱厕129座,新建水冲式公厕187座;

……

攻坚掉的都是乌海的痛点,改变的都和民生息息相关。

“迎考”离不开标准。我市将各行业、各职能部门原有却没做实的标准、规则再一次摆出来,参考国家考核指标,为乌海“量身”制定3年标准,有针对性地层层压到各部门、各区落实、执行。

“创卫”逐步摸出了门道,路子越走越明晰。

一次惠民利民的提档升级

高位推动、高效运转,把主体责任做实;问题导向、创建惠民,把民生工程做实;营造氛围、突出内涵,把宣传引导做实;市区联动、全民参与,把社会动员做实;严管重罚,奖惩分明,把转变作风做实;着眼长效、创新机制,把“创卫”目标做实。这场补短板、惠民生的战役,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本漂亮的“民生账本”。

——形成了完善的爱国卫生工作网络。市委、市政府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主任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各区、街道办事处、乡镇、社区及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也都相应成立了爱卫会办公室;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均配有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爱国卫生工作每年都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设立了爱国卫生热线和创卫投诉平台,群众反映问题答复率100%。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深入开展。全市各级健康教育机构健全,能够按照创卫标准要求全方位深入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了技术指导作用。全市中小学校全部开设了健康教育课程,我市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1.29%、健康行为形成率90.52%、健康技能素养为89.75%。

——市容环境卫生不断改善。各级政府把城市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数字化城管运行正常,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市场、饮食摊点等商业服务设施设置合理,管理规范;城乡结合部无“十乱”现象及违规饲养畜禽现象。

——城市环境质量逐年提升。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要求,把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整治责任,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连续多年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各年度考核指标;未发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事件;市辖区内无劣V类水体,建成区无黑臭水体;多年来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故。

——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不断改善。自来水厂和二次供水设施管理规范,出厂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食品安全工作成绩突出。我市被列入国家第五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近三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不断优化。疾病预防控制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全覆盖。近三年以来未发生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和因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的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

——病媒生物防制持续开展。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纳入了爱卫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列为年度考核项目,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经自治区爱卫会2018年考核鉴定,鼠、蟑、蚊、蝇密度均控制在国家控制标准以内。

争创国家卫生城市,不仅让全市人民收获了整洁环境、舒适生活,提高了幸福指数,更收获了现代的生活理念、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提档升级的乌海,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发展景象,“大美乌海”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与日俱增,水上新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记者 杨延岭

责任编辑:邢俊清

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的梦想,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的幸福坐标。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乌海以前所未有的跨越,给城市以富强、给社会以进步、给人民以信心。为了让她更美更宜居,在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之后,乌海儿女又坚定地朝“国家卫生城市”发起了冲刺。

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全市人民携手同行,共赴创卫之约。

一场声势浩大的创卫攻坚战

乌海发展起点低、底子薄、历史欠账多。经过深思熟虑,市委、市政府慎重地挑选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两个目标,统称“双创”,作为着眼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综合“抓手”。

2018年,乌海市下发《乌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三年规划(2018—2020年)》,科学、系统、全面谋划了今后三年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明确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乌海市上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抓铁有痕的恒心、务求必成的信心,对照标准找差距、精准发力补短板、狠抓整改促提升,全面打响了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突破口的全民创卫攻坚战。

创卫,一分布置,九分落实。乌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建立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乌海市政府主要领导与56个责任单位主要责任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创卫工作纳入了市政府目标考核管理体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实行市、区领导分包责任制,31名市级领导包抓各区17个街道办事处(镇),对包抓督导区域创卫工作实行全面督导、协调、指导。

“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以赴把创卫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用实实在在的创卫成果,持续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让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市委书记史万钧反复强调。

没有一套完全适合乌海的模式可以照搬,全市各级各部门对照国标,坚持“创卫为民、创卫惠民”的初衷和目标,始终把市民需求作为第一指引,把发挥市民主体作用作为第一选择,把市民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一场声势浩大的创卫攻坚战覆盖全城。

一条“补短”+“迎考”的路子

创卫是一场众志成城的城市大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测评体系,需要乌海的多维度发展、多元化进步、多角度调整、多命题破解。夺牌是目标,但从来不是目的。因此一开始,乌海就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着手于补齐城市在民生、建设、管理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着眼于‘创卫’的考核要求。

乌海市首先宣布补民生短板的“五大工程”、“六项整治”:绿化工程、净化工程、美化工程、亮化工程、畅通工程;小餐饮及“五小”行业综合整治、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综合整治、集贸市场综合整治、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病媒生物综合整治、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补短”的实惠紧紧围绕民生,各类专项整治一个个往前推进。“创卫”的过程中,全市累计完成城建投资约120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0余项。

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2596公顷,城市街道绿化率达100%,城市街道绿化普及率达95.8%;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新建饮用水净水厂4个,投资4.8亿元,饮用水净化覆盖率达100%;

重点实施了建设路、和平街、千里山街、甘德尔街、解放路等15条街路改造工程,新建了乌海黄河大桥、甘德尔公铁立交桥、乌海黄河特大桥等桥梁工程,全市新增临时停车位4.5万多个,开辟临时停车场31处,增加车位1.5万多个,95%的市民能够按要求停放,车辆停放秩序得到有效改善;

改造背街小巷123条,整治居民小区562个,更换增设垃箱1620个;

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对新天地、新海等9个集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新建各类便民市场16个;

老旧平房区“涅槃重生”,变为网红打卡点,采煤沉陷区、臭水沟华丽转身,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场所,建成区拆除旱厕129座,新建水冲式公厕187座;

……

攻坚掉的都是乌海的痛点,改变的都和民生息息相关。

“迎考”离不开标准。我市将各行业、各职能部门原有却没做实的标准、规则再一次摆出来,参考国家考核指标,为乌海“量身”制定3年标准,有针对性地层层压到各部门、各区落实、执行。

“创卫”逐步摸出了门道,路子越走越明晰。

一次惠民利民的提档升级

高位推动、高效运转,把主体责任做实;问题导向、创建惠民,把民生工程做实;营造氛围、突出内涵,把宣传引导做实;市区联动、全民参与,把社会动员做实;严管重罚,奖惩分明,把转变作风做实;着眼长效、创新机制,把“创卫”目标做实。这场补短板、惠民生的战役,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本漂亮的“民生账本”。

——形成了完善的爱国卫生工作网络。市委、市政府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主任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各区、街道办事处、乡镇、社区及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也都相应成立了爱卫会办公室;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均配有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爱国卫生工作每年都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设立了爱国卫生热线和创卫投诉平台,群众反映问题答复率100%。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深入开展。全市各级健康教育机构健全,能够按照创卫标准要求全方位深入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了技术指导作用。全市中小学校全部开设了健康教育课程,我市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1.29%、健康行为形成率90.52%、健康技能素养为89.75%。

——市容环境卫生不断改善。各级政府把城市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数字化城管运行正常,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市场、饮食摊点等商业服务设施设置合理,管理规范;城乡结合部无“十乱”现象及违规饲养畜禽现象。

——城市环境质量逐年提升。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要求,把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整治责任,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连续多年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各年度考核指标;未发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事件;市辖区内无劣V类水体,建成区无黑臭水体;多年来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故。

——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不断改善。自来水厂和二次供水设施管理规范,出厂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食品安全工作成绩突出。我市被列入国家第五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近三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不断优化。疾病预防控制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全覆盖。近三年以来未发生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和因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的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

——病媒生物防制持续开展。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纳入了爱卫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列为年度考核项目,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经自治区爱卫会2018年考核鉴定,鼠、蟑、蚊、蝇密度均控制在国家控制标准以内。

争创国家卫生城市,不仅让全市人民收获了整洁环境、舒适生活,提高了幸福指数,更收获了现代的生活理念、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提档升级的乌海,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发展景象,“大美乌海”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与日俱增,水上新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记者 杨延岭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