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彰显道德力量 奏响文明乐章——乌海市公民道德建设综述

2021-09-22 16:16 乌海日报  

道德模范宣讲进基层。

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观看演出。

志愿者进小区开展“我帮你”志愿服务活动。

■镜鉴文明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今年以来,文化活动、志愿服务、好人评选、道德讲堂……一堂堂公民“道德课”在全市以各种形式呈现,润物无声地规范着人们的言行,提升着广大群众的道德素养。

以德为行,文明风劲满眼春。走进乌海的大街小巷,整洁的公共环境,良好的交通秩序,优质的窗口服务,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

崇德向善 铸就城市之魂

一个模范,引领一片群众向上向善,千百个模范汇集起来,形成了乌海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一直坚守。扎根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社区的李军,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爱钻研的拼劲儿,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模式,带动乡里乡亲一起走上了致富路。

一种本能。在一次值守时,韩利军看到一个女孩正一步步向黄河中央走去,情况十分危急。韩利军奋力游过去,被拼命挣扎的女孩挣脱了。女孩被湍流冲向下游。他毫不犹豫地再次游向挣扎的女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拼命把女孩拉回到岸边,随后又好言相劝,使女孩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一份勇气。贾鹏在一次巡线中偶遇三名警察正在竭力追捕嫌犯,他立刻驾车向嫌犯逃跑的方向追去。嫌犯慌不择路爬到了高压带电铁塔上,贾鹏快速上塔追击嫌犯。这时嫌犯突然从塔上跳下企图逃走,贾鹏毫不犹豫地从3米多高的塔上跳下将嫌犯摁倒在地,成功帮助公安民警擒住歹徒。

一张笑脸。家境贫寒,用稚嫩的双手赡养年老多病的奶奶,用孱弱的身体担起家庭重任的小学生于洋,笑容始终洋溢,让爱老的美德不失传,让寒冷的冬天更温暖。

……

他们是一个个“小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带给我们至善、至纯、至真的感动,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

近年来,乌海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乌海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全社会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学习先进蔚然成风,道德领域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目前,乌海市共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自治区道德模范17人,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27人,市级道德模范48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1人,入选内蒙古好人榜94人,入选乌海好人榜140人;有全国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最美家庭”9户,自治区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及标兵户64户,市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及标兵户425户。

凡人善举树起道德标杆,厚积薄发铸就道德高地,每一个平凡的故事,折射出的是普通市民的素质与美德——有情有义、诚实守信、包容大度……正是这些来自百姓身边的平凡人物,真实生动地诠释了乌海的城市品格。

巩固阵地 打造德善沃土

走进乌海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园,你会发现,这里是一座精巧别致、主题鲜明的“园中园”。主题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乌海好人故事相融合,由好人苑、怀德堂、雷锋广场、核心价值观雕塑群以及竹简、扇面、长廊等核心景点组成,园内还配有崇德门、守礼桥、静修亭等古朴典雅的徽派仿古建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自然融入其中并分布园内各个角落,力求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时代精神。在这里,建筑与自然、思想与文化相互交融,呈现出独特的美。

“用百姓身边的人和事来具体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触及百姓内心。以公园为载体进行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则让百姓更易于接受,形式新颖有创意。”市民李玥表示,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雕塑群,还是徽派仿古建筑,都让休闲漫步的游人印象深刻。

乌达区人民广场上的“道德模范长廊”作为以榜样“化”人的新载体,引导市民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每次从这个长廊路过,我都会抬头看看这些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激励自己向榜样学习。”市民李磊说。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道德模范的典型带动效应,乌海市还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受众面广的优势,协调行动,同步开展宣传,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开办专题专栏、模范访谈等方式,大篇幅、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道德模范的事迹,使道德模范的事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此外,乌海市还积极组织各类道德模范进社区、进村镇、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单位,开展道德模范宣讲活动,让他们讲述自己的事迹,使群众接受文明的洗礼,进一步推动全民支持参与道德建设、积极弘扬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营造“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知行合一 践行志愿精神

随着乌海市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不断深入,如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正确的道德观已转化为市民的行动自觉。

“我帮你”志愿服务,是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将道德的力量内化于行的重要载体。

9月18日,在海区新城社区,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正在开展义诊活动,医生仔细地询问居民病情,解答疑问。

“他们上门服务,这就是为人为到家,做好事做到家。”居民张凤凤说。

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乌海市不断推动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志愿服务队伍从无到有、从有到专,现已组建35支特色化志愿服务队伍、265支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他们深入社区开展消防、法律、文化、医疗卫生等志愿服务培训,为群众提供帮助,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目前,乌海市在“志愿云”注册团体达657支、注册志愿者达11.47万人,志愿服务时长超过700万小时,志愿者注册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达到20.8%。

交通引导、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不再只是大型活动的“偶遇”,而是深入生活的日常平常经常,惠及人们的衣食住行。

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入,正确的道德观正润物细无声地化作乌海人的自觉行动。在大街上,扶起摔倒老人是一种本能;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幼让座成了一种自觉;在各种大型赛事活动上,助人为乐的志愿者成了一道风景;在爱心献血屋、在流动献血车上,献血救人也成了一种习惯,“做好事”“献爱心”“讲奉献”也从个体的自发行为逐渐成为乌海人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

(段维娜 文/图)

责任编辑:邢俊清

道德模范宣讲进基层。

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观看演出。

志愿者进小区开展“我帮你”志愿服务活动。

■镜鉴文明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今年以来,文化活动、志愿服务、好人评选、道德讲堂……一堂堂公民“道德课”在全市以各种形式呈现,润物无声地规范着人们的言行,提升着广大群众的道德素养。

以德为行,文明风劲满眼春。走进乌海的大街小巷,整洁的公共环境,良好的交通秩序,优质的窗口服务,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

崇德向善 铸就城市之魂

一个模范,引领一片群众向上向善,千百个模范汇集起来,形成了乌海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一直坚守。扎根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社区的李军,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爱钻研的拼劲儿,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模式,带动乡里乡亲一起走上了致富路。

一种本能。在一次值守时,韩利军看到一个女孩正一步步向黄河中央走去,情况十分危急。韩利军奋力游过去,被拼命挣扎的女孩挣脱了。女孩被湍流冲向下游。他毫不犹豫地再次游向挣扎的女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拼命把女孩拉回到岸边,随后又好言相劝,使女孩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一份勇气。贾鹏在一次巡线中偶遇三名警察正在竭力追捕嫌犯,他立刻驾车向嫌犯逃跑的方向追去。嫌犯慌不择路爬到了高压带电铁塔上,贾鹏快速上塔追击嫌犯。这时嫌犯突然从塔上跳下企图逃走,贾鹏毫不犹豫地从3米多高的塔上跳下将嫌犯摁倒在地,成功帮助公安民警擒住歹徒。

一张笑脸。家境贫寒,用稚嫩的双手赡养年老多病的奶奶,用孱弱的身体担起家庭重任的小学生于洋,笑容始终洋溢,让爱老的美德不失传,让寒冷的冬天更温暖。

……

他们是一个个“小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带给我们至善、至纯、至真的感动,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

近年来,乌海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乌海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全社会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学习先进蔚然成风,道德领域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目前,乌海市共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自治区道德模范17人,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27人,市级道德模范48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1人,入选内蒙古好人榜94人,入选乌海好人榜140人;有全国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最美家庭”9户,自治区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及标兵户64户,市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及标兵户425户。

凡人善举树起道德标杆,厚积薄发铸就道德高地,每一个平凡的故事,折射出的是普通市民的素质与美德——有情有义、诚实守信、包容大度……正是这些来自百姓身边的平凡人物,真实生动地诠释了乌海的城市品格。

巩固阵地 打造德善沃土

走进乌海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园,你会发现,这里是一座精巧别致、主题鲜明的“园中园”。主题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乌海好人故事相融合,由好人苑、怀德堂、雷锋广场、核心价值观雕塑群以及竹简、扇面、长廊等核心景点组成,园内还配有崇德门、守礼桥、静修亭等古朴典雅的徽派仿古建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自然融入其中并分布园内各个角落,力求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时代精神。在这里,建筑与自然、思想与文化相互交融,呈现出独特的美。

“用百姓身边的人和事来具体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触及百姓内心。以公园为载体进行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则让百姓更易于接受,形式新颖有创意。”市民李玥表示,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雕塑群,还是徽派仿古建筑,都让休闲漫步的游人印象深刻。

乌达区人民广场上的“道德模范长廊”作为以榜样“化”人的新载体,引导市民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每次从这个长廊路过,我都会抬头看看这些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激励自己向榜样学习。”市民李磊说。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道德模范的典型带动效应,乌海市还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受众面广的优势,协调行动,同步开展宣传,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开办专题专栏、模范访谈等方式,大篇幅、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道德模范的事迹,使道德模范的事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此外,乌海市还积极组织各类道德模范进社区、进村镇、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单位,开展道德模范宣讲活动,让他们讲述自己的事迹,使群众接受文明的洗礼,进一步推动全民支持参与道德建设、积极弘扬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营造“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知行合一 践行志愿精神

随着乌海市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不断深入,如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正确的道德观已转化为市民的行动自觉。

“我帮你”志愿服务,是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将道德的力量内化于行的重要载体。

9月18日,在海区新城社区,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正在开展义诊活动,医生仔细地询问居民病情,解答疑问。

“他们上门服务,这就是为人为到家,做好事做到家。”居民张凤凤说。

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乌海市不断推动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志愿服务队伍从无到有、从有到专,现已组建35支特色化志愿服务队伍、265支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他们深入社区开展消防、法律、文化、医疗卫生等志愿服务培训,为群众提供帮助,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目前,乌海市在“志愿云”注册团体达657支、注册志愿者达11.47万人,志愿服务时长超过700万小时,志愿者注册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达到20.8%。

交通引导、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不再只是大型活动的“偶遇”,而是深入生活的日常平常经常,惠及人们的衣食住行。

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入,正确的道德观正润物细无声地化作乌海人的自觉行动。在大街上,扶起摔倒老人是一种本能;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幼让座成了一种自觉;在各种大型赛事活动上,助人为乐的志愿者成了一道风景;在爱心献血屋、在流动献血车上,献血救人也成了一种习惯,“做好事”“献爱心”“讲奉献”也从个体的自发行为逐渐成为乌海人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

(段维娜 文/图)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