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最美家乡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董裴:做百姓致富的引路人

2022-11-22 12:18 正北方网  



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小海子镇麻尼卜村,过去是出了名的穷地方,村里的道路坑洼不平,街道脏乱差,产业单一,村民一直找不到增收致富的路子。直到驻村第一书记董裴的到来,让这里悄然发生了变化。

在部队苦练本领

今年9月,董裴被中宣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授予“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称号。很多村民后来才知道,这个敦厚、朴实,一心装着百姓冷暖的驻村第一书记,原来还是一名退役军人。“怪不得他纪律性这么强”“怪不得他无论站在哪里,身姿都那么挺拔”……村民以前很多的疑问终于找到了答案。


董裴被评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

一朝戎装,一生荣光。

董裴从小就喜欢“大檐帽”。2007年,武装部去呼伦贝尔学院征兵,还在上大学的董裴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参军。经过层层审核,光荣地成为武警锡林郭勒盟支队的一名战士,也是当时少有的从高校在校应征入伍的青年。在部队服役的3年间,因甘于吃苦奉献、工作表现突出,董裴先后荣获“优秀士兵”称号,荣立三等功一次。

荣誉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和努力付出。炎炎夏日,他在训练场上练本领,擒敌、格斗,汗流浃背,衣服不断地拧干,拧干再湿透,手臂晒到爆皮,衣服上结了一层“盐霜”;寒冷的冬天,他在风雪中站军姿、练射击。从嘴里呼出来的热气,能够迅速凝成水珠,又结成冰晶,眉毛头发一片白……“那时候年轻,不服输。刚开始横叉竖叉都压不下去。我心想,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也一定能。于是就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加强训练,练到大腿上全是黑青,最后终于压下去了。”11月21日,董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三年的军旅生涯虽然艰苦,但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永不放弃的精气神,为他日后在基层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主动请缨任驻村第一书记

2018年,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彼时正在商都县委办公室工作的董裴主动请缨到小海子镇麻尼卜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和村民一起劳动

在别人眼里,离开优越的工作环境来到农村是一件“苦差事”,可在董裴看来,只有离父老乡亲近了,才能更好地了解基层、服务群众。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从来到村里的第一天起,董裴的身上就多了一个小本子,他挨家挨户走访,田间地头与老乡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烦心事、困难事,把群众的诉求一一记录在本子上。麻尼卜村全村共有社会人口543户1237人,其中有多少户困难家庭,多少孤寡老人,谁家种了多少地,养了多少牛,谁家有几个孩子要上学,老人常吃什么药,他都了如指掌。

一次走访中,董裴来到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袁占忠家,妻子智力障碍,家中有3个孩子。排行老二的袁刚有着先天性足内翻缺陷,脚踝被磨出淡淡的血迹,但因家庭困难,一直没有去医院治疗过。“不能就这么放弃。”董裴立刻上网查资料,问专家,一有空就去跑医院、跑残联。最终,在董裴的积极努力争取下,商都县中医院、残联等部门为袁刚申请到一个治疗名额,孩子得到了及时救治。2019年底,在董裴的大力帮扶下,袁占忠一家终于摘掉了“穷帽子”。



走访困难群众

村民罗秀美的妻子有听力和语言障碍,但始终没有评残,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董裴一直记挂在心。“没有残疾证就无法享受政策的红利。”董裴于是开着车载着夫妻二人一趟一趟跑残联,联系残联部门为罗秀美的妻子做了残疾鉴定,随后又争取到低保,还积极帮助他们发展养羊产业,让罗秀美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不善言辞的罗秀美不知道如何才能表达对董裴的感谢,有一天请人做了一面锦旗装在麻袋里,悄悄塞给了董裴。

一件件实事,让大伙都记住了这个年轻的驻村干部,他和群众的关系处得如同家人一般。办公桌上,不知谁家送来热腾腾的饺子,还有嘎嘣脆的咸菜。门把手上,不知是谁挂上刚刚丰收的芹菜、大葱……

发展产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驻村3年半,5个大型垃圾池建起来了,2400平米的沥青路修起来了,村里的路灯也亮起来了。2020年底,全村111户、24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在董裴看来,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于是,董裴带领村民综合运用生产准备金和信贷资金,全面推进“企业+基地+贫困户”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以龙头企业、能人大户等主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2021年全村发展订单农业3785亩,人均年增收2610元。通过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育“红色名片”创树村级品牌,建设完善67个蔬菜大棚和1个马铃薯储窖,积极联系种植大户转租,累计收入达43.6万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村里的庭院土地利用率低,没有一点经济效益,董裴和支部、村委一班人商议后,提出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想法,积极协调帮扶单位,帮助农户在实施庭院经济建设上出谋划策,共筹资59660元种植李子树和苹果树1570棵,不仅让村子旧貌换新颜,还为增加贫困户收入开辟了新的途径,真正让村民做到足不出户就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



把群众的诉求认真记在本子上

董裴说:“家乡是我的根,能够把奋斗的足迹印在振兴乡村的主战场上,把家乡变富变美,带领更多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欢迎推荐您身边的“最美家乡人”】《北方新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发起的2022届“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正式进入案例征集阶段,您身边如有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平凡人非凡事,欢迎向我们爆料。案例征集截止时间为今年11月25日。随后,从所有候选案例中评出十佳“最美家乡人”,颁发“最美家乡人”荣誉证书及奖金2000元。11月中下旬,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将从各地“最美家乡人”获奖案例中,挑选突出案例参与全国评选,最终评出20组年度全国“最美家乡人”。如当选2022年度全国“最美家乡人”,奖金将由2000元增加到1万元。文/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张巧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杨旭英



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小海子镇麻尼卜村,过去是出了名的穷地方,村里的道路坑洼不平,街道脏乱差,产业单一,村民一直找不到增收致富的路子。直到驻村第一书记董裴的到来,让这里悄然发生了变化。

在部队苦练本领

今年9月,董裴被中宣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授予“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称号。很多村民后来才知道,这个敦厚、朴实,一心装着百姓冷暖的驻村第一书记,原来还是一名退役军人。“怪不得他纪律性这么强”“怪不得他无论站在哪里,身姿都那么挺拔”……村民以前很多的疑问终于找到了答案。


董裴被评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

一朝戎装,一生荣光。

董裴从小就喜欢“大檐帽”。2007年,武装部去呼伦贝尔学院征兵,还在上大学的董裴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参军。经过层层审核,光荣地成为武警锡林郭勒盟支队的一名战士,也是当时少有的从高校在校应征入伍的青年。在部队服役的3年间,因甘于吃苦奉献、工作表现突出,董裴先后荣获“优秀士兵”称号,荣立三等功一次。

荣誉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和努力付出。炎炎夏日,他在训练场上练本领,擒敌、格斗,汗流浃背,衣服不断地拧干,拧干再湿透,手臂晒到爆皮,衣服上结了一层“盐霜”;寒冷的冬天,他在风雪中站军姿、练射击。从嘴里呼出来的热气,能够迅速凝成水珠,又结成冰晶,眉毛头发一片白……“那时候年轻,不服输。刚开始横叉竖叉都压不下去。我心想,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也一定能。于是就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加强训练,练到大腿上全是黑青,最后终于压下去了。”11月21日,董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三年的军旅生涯虽然艰苦,但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永不放弃的精气神,为他日后在基层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主动请缨任驻村第一书记

2018年,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彼时正在商都县委办公室工作的董裴主动请缨到小海子镇麻尼卜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和村民一起劳动

在别人眼里,离开优越的工作环境来到农村是一件“苦差事”,可在董裴看来,只有离父老乡亲近了,才能更好地了解基层、服务群众。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从来到村里的第一天起,董裴的身上就多了一个小本子,他挨家挨户走访,田间地头与老乡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烦心事、困难事,把群众的诉求一一记录在本子上。麻尼卜村全村共有社会人口543户1237人,其中有多少户困难家庭,多少孤寡老人,谁家种了多少地,养了多少牛,谁家有几个孩子要上学,老人常吃什么药,他都了如指掌。

一次走访中,董裴来到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袁占忠家,妻子智力障碍,家中有3个孩子。排行老二的袁刚有着先天性足内翻缺陷,脚踝被磨出淡淡的血迹,但因家庭困难,一直没有去医院治疗过。“不能就这么放弃。”董裴立刻上网查资料,问专家,一有空就去跑医院、跑残联。最终,在董裴的积极努力争取下,商都县中医院、残联等部门为袁刚申请到一个治疗名额,孩子得到了及时救治。2019年底,在董裴的大力帮扶下,袁占忠一家终于摘掉了“穷帽子”。



走访困难群众

村民罗秀美的妻子有听力和语言障碍,但始终没有评残,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董裴一直记挂在心。“没有残疾证就无法享受政策的红利。”董裴于是开着车载着夫妻二人一趟一趟跑残联,联系残联部门为罗秀美的妻子做了残疾鉴定,随后又争取到低保,还积极帮助他们发展养羊产业,让罗秀美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不善言辞的罗秀美不知道如何才能表达对董裴的感谢,有一天请人做了一面锦旗装在麻袋里,悄悄塞给了董裴。

一件件实事,让大伙都记住了这个年轻的驻村干部,他和群众的关系处得如同家人一般。办公桌上,不知谁家送来热腾腾的饺子,还有嘎嘣脆的咸菜。门把手上,不知是谁挂上刚刚丰收的芹菜、大葱……

发展产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驻村3年半,5个大型垃圾池建起来了,2400平米的沥青路修起来了,村里的路灯也亮起来了。2020年底,全村111户、24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在董裴看来,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于是,董裴带领村民综合运用生产准备金和信贷资金,全面推进“企业+基地+贫困户”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以龙头企业、能人大户等主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2021年全村发展订单农业3785亩,人均年增收2610元。通过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育“红色名片”创树村级品牌,建设完善67个蔬菜大棚和1个马铃薯储窖,积极联系种植大户转租,累计收入达43.6万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村里的庭院土地利用率低,没有一点经济效益,董裴和支部、村委一班人商议后,提出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想法,积极协调帮扶单位,帮助农户在实施庭院经济建设上出谋划策,共筹资59660元种植李子树和苹果树1570棵,不仅让村子旧貌换新颜,还为增加贫困户收入开辟了新的途径,真正让村民做到足不出户就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



把群众的诉求认真记在本子上

董裴说:“家乡是我的根,能够把奋斗的足迹印在振兴乡村的主战场上,把家乡变富变美,带领更多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欢迎推荐您身边的“最美家乡人”】《北方新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发起的2022届“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正式进入案例征集阶段,您身边如有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平凡人非凡事,欢迎向我们爆料。案例征集截止时间为今年11月25日。随后,从所有候选案例中评出十佳“最美家乡人”,颁发“最美家乡人”荣誉证书及奖金2000元。11月中下旬,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将从各地“最美家乡人”获奖案例中,挑选突出案例参与全国评选,最终评出20组年度全国“最美家乡人”。如当选2022年度全国“最美家乡人”,奖金将由2000元增加到1万元。文/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张巧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