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乌海农业稳产增产 居民稳步增收

2022-07-15 14:26 乌海日报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乌海市深入学习贯彻“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农业稳产增产、农区居民稳步增收、农区稳定安宁的发展思路,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着力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

充实“工具箱” 

乡村振兴保障有力

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我市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投入、凝聚社会合力入手,充实政策“工具箱”,各项保障措施有力有效,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乌海市形成了市委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行业部门、驻村干部履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上下“一盘棋”、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2022年,全市投入各级衔接资金6913万元,其中项目资金6833万元;安排实施项目41个,其中产业项目21个。目前已开工项目40个,开工率97.6%,已支出2226万元,支出率32.6%。

全市40名厅级领导、197名市直单位领导一对一帮扶脱贫户,按季度开展入户走访。强化驻村工作管理,组建驻村办,不定期抽查驻村帮扶情况。

打好“特色牌” 

农业现代化进程稳妥推进

乌海市地处蒙宁陕甘经济区结合部,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要节点城市,城镇化率达95%。按照“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的都市型农牧业发展思路,我市打好“特色牌”,初步形成了以葡萄产业为主导,粮食、蔬菜、畜牧养殖业为基础的农牧业发展格局。

围绕葡萄特色产业发展,坚持建强“一产”、壮大“二产”、做靓“三产”,全面推进葡萄产业提质升级,助力农业现代化。全市葡萄保有面积2.25万亩,产量650万公斤。葡萄酒加工企业4家,葡萄酒年生产加工能力14300余吨。2021年,乌海市葡萄全产业链产值约6亿元,带动90%以上的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压实“米袋子”,丰富“菜篮子”。乌海市在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上,保持战略定力,强化底线思维,坚决完成“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各类考核指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根据近期出台的《乌海市促进“菜篮子”工程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市蔬菜、肉类、禽蛋等“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市场流通能力、质量监管体系、调控保障能力建设更加健全,“菜篮子”产品自给率逐步提高,“菜篮子”产品年度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到2025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提高并稳定至1.3万亩左右,产量保持在5万吨左右;肉类产量达到“菜篮子”考核指标要求。其中,2022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较2021年增加0.36万亩,产量达到4万吨,较2021年增加1.2万吨。

铺展“新画卷” 

“美丽乡村”建设蹄疾步稳

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市以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乌海市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全域行动、片区示范、特色发展、普遍提高”的思路,确定“点、线、片”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点”上,注重发挥村庄现有特色优势,按照“一村一品”错位发展,形成多个特色村庄;“线”上,沿黄河岸线和乌海湖岸线重点布局,突出生态功能,形成8个美丽乡村带;“片”上,重点向现有景区周边村庄布局,突出农文旅融合,形成3个集“乡闲、乡养、乡研”于一体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今年计划实施项目13个,投资约17100万元,目前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中。

在全面完成农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发挥主体作用“六大行动”稳步实施。

乌海市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智治相融互促的乡村治理体系。全市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乡村治理试点村、1个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以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普法宣传、依法治村、矛盾调处等,切实提升村级依法治理水平。健全网格化管理,全域推行雪亮工程,探索“云”治理、“掌”服务,推动乡村治理高效运行。

结合国家乡村建设行动,按近期、中期、远期三步走,乌海市将用4年时间完成“美丽乡村”建设。

交出“富民卷”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市持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政策总体稳定,增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实效,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021年,全市农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97元,同比增长9.1%。

发展产业、稳岗就业。我市充分发挥金融助力作用,持续推动小额信贷工作,已累计发放小额信贷258笔1088万元。探索开展助农贷业务,积极争取将新丰村、泽园社区、赛汗乌素村纳入“助农贷”范围,开展信用村评定,已发放“助农贷”26笔123万元,为有发展产业意愿的农区居民提供金融贷款支持。

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对全市脱贫劳动力全面摸排、动态监测。目前,全市有劳动能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232人,已就业155人。做好公益岗位安置,针对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等原因但具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农区居民,开发公益岗71个,有效推进就地就近就业。

乌海市坚持“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基调,不断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对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项目的监管,确保其稳定发挥效益,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铺展“新画卷”,交出“富民卷”。

责任编辑:赵鑫华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乌海市深入学习贯彻“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农业稳产增产、农区居民稳步增收、农区稳定安宁的发展思路,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着力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

充实“工具箱” 

乡村振兴保障有力

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我市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投入、凝聚社会合力入手,充实政策“工具箱”,各项保障措施有力有效,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乌海市形成了市委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行业部门、驻村干部履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上下“一盘棋”、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2022年,全市投入各级衔接资金6913万元,其中项目资金6833万元;安排实施项目41个,其中产业项目21个。目前已开工项目40个,开工率97.6%,已支出2226万元,支出率32.6%。

全市40名厅级领导、197名市直单位领导一对一帮扶脱贫户,按季度开展入户走访。强化驻村工作管理,组建驻村办,不定期抽查驻村帮扶情况。

打好“特色牌” 

农业现代化进程稳妥推进

乌海市地处蒙宁陕甘经济区结合部,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要节点城市,城镇化率达95%。按照“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的都市型农牧业发展思路,我市打好“特色牌”,初步形成了以葡萄产业为主导,粮食、蔬菜、畜牧养殖业为基础的农牧业发展格局。

围绕葡萄特色产业发展,坚持建强“一产”、壮大“二产”、做靓“三产”,全面推进葡萄产业提质升级,助力农业现代化。全市葡萄保有面积2.25万亩,产量650万公斤。葡萄酒加工企业4家,葡萄酒年生产加工能力14300余吨。2021年,乌海市葡萄全产业链产值约6亿元,带动90%以上的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压实“米袋子”,丰富“菜篮子”。乌海市在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上,保持战略定力,强化底线思维,坚决完成“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各类考核指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根据近期出台的《乌海市促进“菜篮子”工程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市蔬菜、肉类、禽蛋等“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市场流通能力、质量监管体系、调控保障能力建设更加健全,“菜篮子”产品自给率逐步提高,“菜篮子”产品年度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到2025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提高并稳定至1.3万亩左右,产量保持在5万吨左右;肉类产量达到“菜篮子”考核指标要求。其中,2022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较2021年增加0.36万亩,产量达到4万吨,较2021年增加1.2万吨。

铺展“新画卷” 

“美丽乡村”建设蹄疾步稳

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市以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乌海市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全域行动、片区示范、特色发展、普遍提高”的思路,确定“点、线、片”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点”上,注重发挥村庄现有特色优势,按照“一村一品”错位发展,形成多个特色村庄;“线”上,沿黄河岸线和乌海湖岸线重点布局,突出生态功能,形成8个美丽乡村带;“片”上,重点向现有景区周边村庄布局,突出农文旅融合,形成3个集“乡闲、乡养、乡研”于一体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今年计划实施项目13个,投资约17100万元,目前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中。

在全面完成农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发挥主体作用“六大行动”稳步实施。

乌海市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智治相融互促的乡村治理体系。全市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乡村治理试点村、1个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以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普法宣传、依法治村、矛盾调处等,切实提升村级依法治理水平。健全网格化管理,全域推行雪亮工程,探索“云”治理、“掌”服务,推动乡村治理高效运行。

结合国家乡村建设行动,按近期、中期、远期三步走,乌海市将用4年时间完成“美丽乡村”建设。

交出“富民卷”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市持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政策总体稳定,增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实效,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021年,全市农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97元,同比增长9.1%。

发展产业、稳岗就业。我市充分发挥金融助力作用,持续推动小额信贷工作,已累计发放小额信贷258笔1088万元。探索开展助农贷业务,积极争取将新丰村、泽园社区、赛汗乌素村纳入“助农贷”范围,开展信用村评定,已发放“助农贷”26笔123万元,为有发展产业意愿的农区居民提供金融贷款支持。

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对全市脱贫劳动力全面摸排、动态监测。目前,全市有劳动能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232人,已就业155人。做好公益岗位安置,针对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等原因但具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农区居民,开发公益岗71个,有效推进就地就近就业。

乌海市坚持“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基调,不断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对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项目的监管,确保其稳定发挥效益,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铺展“新画卷”,交出“富民卷”。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