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三峡后续工作的“秭归经验”

2022-07-18 18:42 人民网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这是2300多年前的爱国诗人屈原赞美脐橙的佳句。如今,在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小小的脐橙已发展成为支柱大产业。

近年来,秭归三峡库区移民已实现“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的目标,这得益于12年来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的持续扶持,秭归县成功探索出了三峡工程移民安稳致富的“秭归经验”。

聚焦移民 持续扶持

秭归是三峡工程水库上库第一县,也是三峡工程最早移民县,全县因修建三峡工程移民9万多人。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三峡后续工作以来,累计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9亿元用于湖北省秭归县移民安稳致富,实施项目97个,扶持农特产品种植、产品深加工研发、生产生活道路修建、物流产业园建设等惠农工程。

水利部聚焦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在秭归,以扶持脐橙产业发展为核心,坚持关联性、精准性、政策连续性,支持发展脐橙产业生态农业,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业和农特产品种植跨界融合发展。持续扶持,久久为功,秭归县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标准先行 引领市场

秭归县屈原镇西陵峡村村民郑胜英向记者介绍伦晚脐橙。人民网记者 余璐摄

“去年收入净利润20多万元,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很安逸。在家里,通过一根网线,一部手机就可以把脐橙卖到全中国,太省事了!”今年54岁的秭归县屈原镇西陵峡村村民郑胜英和丈夫一起经营家里十几亩地,一年里伦晚脐橙、红肉脐橙等优质品种轮季收成。

在“中国脐橙之乡”秭归,像郑胜英这样的农特产品种植家庭有几千户,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湖北省同期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

“2021年12月22日,我们在北京发布了宜昌秭归脐橙系列价格指数暨秭归优质果标准。”秭归县县委书记杨勇介绍说,“如今,我们做到了及时精确反映脐橙市场价格,促进脐橙产业标准化建设,打造中国脐橙的风向标和流通的晴雨表,秭归县一跃成为成为全国脐橙产业发展和品牌创建的领头羊。”

“随着秭归县坚定不移推动秭归脐橙走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大力实施科技强橙、品质提升、强链延链、标准领跑、数字兴橙、文化赋能、品牌塑造行动,秭归脐橙品牌影响力正逐步提升。”杨勇说。

创新驱动 科技赋能

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是关键,科技赋能是脐橙产业发展的内生驱动力。

秭归地处长江三峡河谷地区,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三峡库区蓄水至175米后,形成特殊的气候资源,是脐橙栽培的最佳适宜区。杨勇表示,2021年全县种植柑橘达40万亩,年产量70万吨,综合产值超85亿元。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实现了“春有伦晚脐橙、夏有夏橙、秋有早红脐橙、冬有纽荷尔脐橙,一年四季有鲜橙”的生产格局。

据了解,秭归县在脐橙产业领域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0余项;建立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11项;科技成果登记8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科技赋能作用凸显,为新兴柑橘加工产业提供的系统、科学、适应性强的品质调控和加工模式,使橙皮丝、橙皮丁、橙片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30%,产品参数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成为国际市场的新宠。

“秭归形成了从鲜果优选、商品化处理、橙汁加工、橙汁酿酒、酿醋、橙皮生理活性物质提取到脐橙茶、果酱等产业链生产,开发出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绿色环保的终端产品,做到了‘从花到果、从皮到渣’的‘零废弃’综合利用,填补了国际上柑橘综合利用深加工空白。深加工产品与鲜销相比可增值10倍以上。”杨勇谈到,科技创新带动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副产品的深度开发,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产业融合 集聚发展

走进当地一家龙头企业,诵《橘颂》、品美食、聊产业、话振兴,记者发现,秭归依托特色产业打造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发挥着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企业负责人李正伦介绍,公司探索并建立起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科研单位+互联网”六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全国建立柑橘、蔬菜种植基地4万多亩,年生产、加工、销售农副产品20多万吨,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间接带动2.5万农民增收。

“脐橙特色工业集聚发展,低碳环保型产业集群逐渐形成。”杨勇表示,目前,秭归县已经形成以脐橙为主导的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立足四季脐橙产业、山水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遗迹、高山生态康养,坚持“红色、绿色、橙色、特色”四色发展理念,以四季脐橙全产业链条为内在支撑,大力发展集旅游民俗、乡村客栈、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商贸物流于一体的商业集群,培育市场主体2000多家,发展特色餐饮、酒店民俗、电商物流300余家,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了全县经济韧性,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解决全县劳动力就业、稳定县域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融媒搭台 直播助力

好风还需凭借力,酒香也怕巷子深。农产品如何更好地走出秭归是发展产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近年来,秭归县摒弃“山区”心态、跳出“峡谷”思维,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更是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秭归脐橙走进媒体直播间、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变身为“带货主播”推介秭归脐橙、“柑橘院士”直播带货几万公斤脐橙......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秭归县“网红”群体用直播模式扩大需求、刺激消费。既满足了防疫需求,也稳定了种植户疫情期间的收入。

回想起移民前,郑胜英感慨万千,“以前的路没修好,只能靠渡船,很多脐橙烂在地里没有销路,温饱都成问题,更别谈购置大件家电改善生活。如今,吃穿不愁,住进小楼用上空调,能享受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真心感谢国家对移民的扶持。”

郑胜英的变化,仅是秭归县千千万万移民的缩影。可喜地看到,秭归县的三峡后续工作移民安稳致富项目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了乡村振兴,产业帮扶成效显著,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秭归经验”,为库区的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贡献着“秭归智慧”。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这是2300多年前的爱国诗人屈原赞美脐橙的佳句。如今,在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小小的脐橙已发展成为支柱大产业。

近年来,秭归三峡库区移民已实现“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的目标,这得益于12年来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的持续扶持,秭归县成功探索出了三峡工程移民安稳致富的“秭归经验”。

聚焦移民 持续扶持

秭归是三峡工程水库上库第一县,也是三峡工程最早移民县,全县因修建三峡工程移民9万多人。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三峡后续工作以来,累计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9亿元用于湖北省秭归县移民安稳致富,实施项目97个,扶持农特产品种植、产品深加工研发、生产生活道路修建、物流产业园建设等惠农工程。

水利部聚焦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在秭归,以扶持脐橙产业发展为核心,坚持关联性、精准性、政策连续性,支持发展脐橙产业生态农业,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业和农特产品种植跨界融合发展。持续扶持,久久为功,秭归县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标准先行 引领市场

秭归县屈原镇西陵峡村村民郑胜英向记者介绍伦晚脐橙。人民网记者 余璐摄

“去年收入净利润20多万元,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很安逸。在家里,通过一根网线,一部手机就可以把脐橙卖到全中国,太省事了!”今年54岁的秭归县屈原镇西陵峡村村民郑胜英和丈夫一起经营家里十几亩地,一年里伦晚脐橙、红肉脐橙等优质品种轮季收成。

在“中国脐橙之乡”秭归,像郑胜英这样的农特产品种植家庭有几千户,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湖北省同期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

“2021年12月22日,我们在北京发布了宜昌秭归脐橙系列价格指数暨秭归优质果标准。”秭归县县委书记杨勇介绍说,“如今,我们做到了及时精确反映脐橙市场价格,促进脐橙产业标准化建设,打造中国脐橙的风向标和流通的晴雨表,秭归县一跃成为成为全国脐橙产业发展和品牌创建的领头羊。”

“随着秭归县坚定不移推动秭归脐橙走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大力实施科技强橙、品质提升、强链延链、标准领跑、数字兴橙、文化赋能、品牌塑造行动,秭归脐橙品牌影响力正逐步提升。”杨勇说。

创新驱动 科技赋能

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是关键,科技赋能是脐橙产业发展的内生驱动力。

秭归地处长江三峡河谷地区,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三峡库区蓄水至175米后,形成特殊的气候资源,是脐橙栽培的最佳适宜区。杨勇表示,2021年全县种植柑橘达40万亩,年产量70万吨,综合产值超85亿元。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实现了“春有伦晚脐橙、夏有夏橙、秋有早红脐橙、冬有纽荷尔脐橙,一年四季有鲜橙”的生产格局。

据了解,秭归县在脐橙产业领域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0余项;建立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11项;科技成果登记8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科技赋能作用凸显,为新兴柑橘加工产业提供的系统、科学、适应性强的品质调控和加工模式,使橙皮丝、橙皮丁、橙片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30%,产品参数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成为国际市场的新宠。

“秭归形成了从鲜果优选、商品化处理、橙汁加工、橙汁酿酒、酿醋、橙皮生理活性物质提取到脐橙茶、果酱等产业链生产,开发出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绿色环保的终端产品,做到了‘从花到果、从皮到渣’的‘零废弃’综合利用,填补了国际上柑橘综合利用深加工空白。深加工产品与鲜销相比可增值10倍以上。”杨勇谈到,科技创新带动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副产品的深度开发,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产业融合 集聚发展

走进当地一家龙头企业,诵《橘颂》、品美食、聊产业、话振兴,记者发现,秭归依托特色产业打造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发挥着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企业负责人李正伦介绍,公司探索并建立起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科研单位+互联网”六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全国建立柑橘、蔬菜种植基地4万多亩,年生产、加工、销售农副产品20多万吨,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间接带动2.5万农民增收。

“脐橙特色工业集聚发展,低碳环保型产业集群逐渐形成。”杨勇表示,目前,秭归县已经形成以脐橙为主导的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立足四季脐橙产业、山水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遗迹、高山生态康养,坚持“红色、绿色、橙色、特色”四色发展理念,以四季脐橙全产业链条为内在支撑,大力发展集旅游民俗、乡村客栈、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商贸物流于一体的商业集群,培育市场主体2000多家,发展特色餐饮、酒店民俗、电商物流300余家,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了全县经济韧性,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解决全县劳动力就业、稳定县域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融媒搭台 直播助力

好风还需凭借力,酒香也怕巷子深。农产品如何更好地走出秭归是发展产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近年来,秭归县摒弃“山区”心态、跳出“峡谷”思维,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更是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秭归脐橙走进媒体直播间、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变身为“带货主播”推介秭归脐橙、“柑橘院士”直播带货几万公斤脐橙......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秭归县“网红”群体用直播模式扩大需求、刺激消费。既满足了防疫需求,也稳定了种植户疫情期间的收入。

回想起移民前,郑胜英感慨万千,“以前的路没修好,只能靠渡船,很多脐橙烂在地里没有销路,温饱都成问题,更别谈购置大件家电改善生活。如今,吃穿不愁,住进小楼用上空调,能享受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真心感谢国家对移民的扶持。”

郑胜英的变化,仅是秭归县千千万万移民的缩影。可喜地看到,秭归县的三峡后续工作移民安稳致富项目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了乡村振兴,产业帮扶成效显著,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秭归经验”,为库区的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贡献着“秭归智慧”。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