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振兴路上 京蒙同频共振

2022-07-23 07:29 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看着2万多只黑头白身的杜蒙肉羊悠闲地吃着饲料,园区负责人付东阳满脸笑意,“它们再也不用2个月大时就离开‘家’了!”原来,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虽然是全国最大的种羊生产和输出基地,但由于育肥技术短缺,这里的优质杂交羔羊2个月大时便被收购转入外地育肥,未能发挥杜蒙肉羊快速生长的优势,导致当地农牧民养殖效益无法实现最大化。为了补齐短板,京蒙共建的杜蒙肉羊产业园区上马了。

“该项目总投资6440万元,其中京蒙协作资金4446万元。园区实行标准化育肥,与农牧民建立了稳定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5000多户农牧民增收致富。”付东阳介绍。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内蒙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措并举优化协作机制、深化协作内容、拓展协作领域。

积极发展产业,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京蒙协作已从最初的“输血式帮扶”过渡到“造血式协作”,产业协作共赢成为新的主题。

盛夏时节,漫步在乌兰察布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16米宽的作业通道上,两侧智能温室内的绿色藤蔓上挂满一串串熟透了的樱桃番茄,摘一颗放在嘴里,轻轻咀嚼,丝丝香甜瞬间沁人心脾。这个由北京宏福集团援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从育苗到出果,全程不用一滴农药,全部采用蜜蜂授粉和无土栽培技术。温、光、气、水、肥采用的是先进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

如此高科技的热带温室植物工厂落户塞北,让人大开眼界。180多名当地村民进入企业打工,园区的大巴车免费接送村民上下班,村民们过上了上班族的日子。产业园内,身穿环卫制服的高培华正在打扫卫生。家住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南村的这位农民,如今成了一名工人。“我是脱贫户,村里安排让我到这里打工,我就负责搞搞卫生,工作轻松,每个月能挣2500元呢!”高培华高兴地说。

今年,北京市投入内蒙古18.3亿元协作资金,共引入52家北京市企业落地我区,实现投资9.96亿元,共建产业园区54个,计划实施项目557个,目前在建项目206个,有力推动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携手共进,同心筑梦。聚焦内蒙古7个盟市31个脱贫旗县,京蒙协作实现了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立体推进的良好局面,书写出共同奋斗的新篇章。

开展消费帮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京蒙消费帮扶连接着我区乡村产业振兴和北京市“舌尖上的幸福”,京蒙协作让我区优质绿色的农特产品走上了全国人民的餐桌。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呼和浩特市多家联农带农企业因渠道不畅导致产品积压,时值大量农产品上市,为帮助脱贫群众销售农特产品,呼和浩特市通过京蒙协作积极对接北京市多个部门,组织“五进”活动,带动职工与居民购买内蒙古农特产品。

“很多年没见过海红果了,呼市的海红果味道太好了!这沙棘汁对老年人的健康有益,希望能够多搞这样的活动。”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社区的蒋女士由衷赞叹。

呼和浩特市消费帮扶示范服务中心还组建了社区团购群,定期采购呼和浩特的农副产品,同时借助东西部(重庆)消费协作中心平台,着力打造敕勒川味道区域公用品牌,让优质农特产品走进重庆。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已采购我区消费帮扶产品56.16亿元,其中,呼和浩特消费帮扶产品区外销售2.6亿元,在京销售5098.78万元,通过京蒙协作消费帮扶进社区活动累计销售1462.31万元。

搭上“直通车”,闯入大市场。借助京蒙协作的平台,农企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线上线下同步,北京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优势与内蒙古的资源环境、特色农畜产品紧密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了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的渠道。

创新就业举措,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乡村振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京蒙两地党委、政府始终牵挂着脱贫人口的就业问题,不断加大就业帮扶政策支持力度,形成就业帮扶长效机制。

“我现在月工资已涨到6540元,感谢京蒙帮扶的好政策,让我在北京有了发展平台,我会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继续努力工作,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王乐兴奋地说。

28岁的王乐是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先锋乡新地村村民,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母亲患有冠心病多年,家中生活拮据,而大学毕业的王乐却迟迟未找到工作,家庭重担全部落在父亲身上。北京市昌平区挂职干部了解到他家情况后,将王乐介绍到北京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职,成为一名化学检验员,月工资4000元,还有五险一金。在王乐自身努力下,现在的工资已经大幅度上涨。“我工作以后,家里的负担一下就减轻了,每次回家探亲,父母总是告诫我不要忘本、好好工作……”说着说着,王乐的眼圈开始泛红。

今年,自治区把跨省务工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纳入相关部门年度考核评价指标,建立了常态化、跨区域的岗位共享机制,积极沟通对接北京地区,加强点对点、闭环式劳务输转,抓好返乡回流人员本地就业工作,实现脱贫劳动力进京务工规模稳中有增。今年上半年,我区实现农牧民转移劳动力就业5.1万人,其中脱贫人口3.5万人,让更多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持续深化合作,升级巩固结对帮扶

京蒙协作从最初的资金投入、物资捐赠,到后来的干部援助、人才培养,再到如今的深度协作、互利共赢,协作模式进一步升级,协作领域进一步扩大。

——资金投向更精准。去年,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加入,使得北京市帮扶区增加到17个,在统筹支持我区31个原国贫旗县基础上,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予以倾斜支持。目前,北京市已向10个重点帮扶旗县投入60212.5万元。

——组团帮扶更有力。深化医疗、教育“组团式”帮扶,我区脱贫旗县468所学校、313家医院与北京市属学校和医院“一对一”结对,同时引进技术107项,使北京的帮扶优势更多转化为我区的发展优势。

——着力打造示范村。我区积极引入北京优秀专家团队,启动10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试点编制符合当地特色、可操作性强的乡村振兴规划,因地制宜将北京的好经验、好模式、好做法引入自治区,着力打造京蒙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精品案例。

——互访频次更密集。今年,京蒙两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负责同志牵头开展高层互访,带动盟市、旗县赴京考察调研1366余人次,北京市各级各部门到自治区调研对接2226人次,实现了需求与供给有效对接。

京蒙协作让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一群群百姓稳步增收,一批批人才用心帮扶,北京的各种优势资源正在北疆大地上遍地开花,结对帮扶机制实现从纵向到横向的广度延伸,京蒙协作机制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迈进。

20余年的携手共进,让内蒙古和北京的发展血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了伟大梦想,为了共同目标,在京蒙两地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京蒙协作机制必将助力我区乡村振兴事业再结累累硕果。(记者  薛来)

责任编辑:张彬

看着2万多只黑头白身的杜蒙肉羊悠闲地吃着饲料,园区负责人付东阳满脸笑意,“它们再也不用2个月大时就离开‘家’了!”原来,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虽然是全国最大的种羊生产和输出基地,但由于育肥技术短缺,这里的优质杂交羔羊2个月大时便被收购转入外地育肥,未能发挥杜蒙肉羊快速生长的优势,导致当地农牧民养殖效益无法实现最大化。为了补齐短板,京蒙共建的杜蒙肉羊产业园区上马了。

“该项目总投资6440万元,其中京蒙协作资金4446万元。园区实行标准化育肥,与农牧民建立了稳定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5000多户农牧民增收致富。”付东阳介绍。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内蒙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措并举优化协作机制、深化协作内容、拓展协作领域。

积极发展产业,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京蒙协作已从最初的“输血式帮扶”过渡到“造血式协作”,产业协作共赢成为新的主题。

盛夏时节,漫步在乌兰察布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16米宽的作业通道上,两侧智能温室内的绿色藤蔓上挂满一串串熟透了的樱桃番茄,摘一颗放在嘴里,轻轻咀嚼,丝丝香甜瞬间沁人心脾。这个由北京宏福集团援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从育苗到出果,全程不用一滴农药,全部采用蜜蜂授粉和无土栽培技术。温、光、气、水、肥采用的是先进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

如此高科技的热带温室植物工厂落户塞北,让人大开眼界。180多名当地村民进入企业打工,园区的大巴车免费接送村民上下班,村民们过上了上班族的日子。产业园内,身穿环卫制服的高培华正在打扫卫生。家住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南村的这位农民,如今成了一名工人。“我是脱贫户,村里安排让我到这里打工,我就负责搞搞卫生,工作轻松,每个月能挣2500元呢!”高培华高兴地说。

今年,北京市投入内蒙古18.3亿元协作资金,共引入52家北京市企业落地我区,实现投资9.96亿元,共建产业园区54个,计划实施项目557个,目前在建项目206个,有力推动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携手共进,同心筑梦。聚焦内蒙古7个盟市31个脱贫旗县,京蒙协作实现了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立体推进的良好局面,书写出共同奋斗的新篇章。

开展消费帮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京蒙消费帮扶连接着我区乡村产业振兴和北京市“舌尖上的幸福”,京蒙协作让我区优质绿色的农特产品走上了全国人民的餐桌。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呼和浩特市多家联农带农企业因渠道不畅导致产品积压,时值大量农产品上市,为帮助脱贫群众销售农特产品,呼和浩特市通过京蒙协作积极对接北京市多个部门,组织“五进”活动,带动职工与居民购买内蒙古农特产品。

“很多年没见过海红果了,呼市的海红果味道太好了!这沙棘汁对老年人的健康有益,希望能够多搞这样的活动。”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社区的蒋女士由衷赞叹。

呼和浩特市消费帮扶示范服务中心还组建了社区团购群,定期采购呼和浩特的农副产品,同时借助东西部(重庆)消费协作中心平台,着力打造敕勒川味道区域公用品牌,让优质农特产品走进重庆。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已采购我区消费帮扶产品56.16亿元,其中,呼和浩特消费帮扶产品区外销售2.6亿元,在京销售5098.78万元,通过京蒙协作消费帮扶进社区活动累计销售1462.31万元。

搭上“直通车”,闯入大市场。借助京蒙协作的平台,农企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线上线下同步,北京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优势与内蒙古的资源环境、特色农畜产品紧密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了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的渠道。

创新就业举措,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乡村振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京蒙两地党委、政府始终牵挂着脱贫人口的就业问题,不断加大就业帮扶政策支持力度,形成就业帮扶长效机制。

“我现在月工资已涨到6540元,感谢京蒙帮扶的好政策,让我在北京有了发展平台,我会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继续努力工作,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王乐兴奋地说。

28岁的王乐是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先锋乡新地村村民,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母亲患有冠心病多年,家中生活拮据,而大学毕业的王乐却迟迟未找到工作,家庭重担全部落在父亲身上。北京市昌平区挂职干部了解到他家情况后,将王乐介绍到北京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职,成为一名化学检验员,月工资4000元,还有五险一金。在王乐自身努力下,现在的工资已经大幅度上涨。“我工作以后,家里的负担一下就减轻了,每次回家探亲,父母总是告诫我不要忘本、好好工作……”说着说着,王乐的眼圈开始泛红。

今年,自治区把跨省务工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纳入相关部门年度考核评价指标,建立了常态化、跨区域的岗位共享机制,积极沟通对接北京地区,加强点对点、闭环式劳务输转,抓好返乡回流人员本地就业工作,实现脱贫劳动力进京务工规模稳中有增。今年上半年,我区实现农牧民转移劳动力就业5.1万人,其中脱贫人口3.5万人,让更多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持续深化合作,升级巩固结对帮扶

京蒙协作从最初的资金投入、物资捐赠,到后来的干部援助、人才培养,再到如今的深度协作、互利共赢,协作模式进一步升级,协作领域进一步扩大。

——资金投向更精准。去年,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加入,使得北京市帮扶区增加到17个,在统筹支持我区31个原国贫旗县基础上,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予以倾斜支持。目前,北京市已向10个重点帮扶旗县投入60212.5万元。

——组团帮扶更有力。深化医疗、教育“组团式”帮扶,我区脱贫旗县468所学校、313家医院与北京市属学校和医院“一对一”结对,同时引进技术107项,使北京的帮扶优势更多转化为我区的发展优势。

——着力打造示范村。我区积极引入北京优秀专家团队,启动10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试点编制符合当地特色、可操作性强的乡村振兴规划,因地制宜将北京的好经验、好模式、好做法引入自治区,着力打造京蒙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精品案例。

——互访频次更密集。今年,京蒙两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负责同志牵头开展高层互访,带动盟市、旗县赴京考察调研1366余人次,北京市各级各部门到自治区调研对接2226人次,实现了需求与供给有效对接。

京蒙协作让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一群群百姓稳步增收,一批批人才用心帮扶,北京的各种优势资源正在北疆大地上遍地开花,结对帮扶机制实现从纵向到横向的广度延伸,京蒙协作机制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迈进。

20余年的携手共进,让内蒙古和北京的发展血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了伟大梦想,为了共同目标,在京蒙两地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京蒙协作机制必将助力我区乡村振兴事业再结累累硕果。(记者  薛来)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