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国经济半年报解读⑦:新型消费蓬勃发展

2022-07-23 12:0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转正,同比增长3.1%。在重重压力之下,国内消费经受住了疫情冲击,呈现回升势头,积极变化明显增多。其中,新型消费成为消费领域一大亮点。

专家认为,尽管消费恢复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但我国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模式创新的趋势不会改变,应更加精准地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进一步促进新型消费发展。

线上线下深化融合

上半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企稳回升,展现复苏态势。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5万亿元,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9%,较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

“近年来,以网络零售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成为消费增长新引擎。”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

看品类,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速较快。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上半年,露营天幕、便携桌椅床、滑雪装备销售额分别增长331.8%、123.1%和72.7%;节能中央空调、节能冷柜、节能热水器销售额分别增长124.0%、33.8%和27.2%。

看区域,农村网络零售市场持续恢复。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9759.3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8904.4亿元,增长3.6%。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506.7亿元,同比增长11.2%。

看业态,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有序健康发展,拓展了数字生活新服务。上半年,商务大数据重点监测的电商平台累计直播场次数超6000万场,累计观看超5170亿人次。

“随着各领域数字化进程提速,线上线下消费深化融合,释放出内需修复共振新红利。”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认为,新型消费促进产供销有机衔接,创造了新职业岗位和新就业机会。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邹蕴涵表示,新型消费能有效激发新需求,由于居民就业、收入等方面存在一定压力,创新性新供给能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新型消费突破了过往的消费体验,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动力。

“当前,供给体系难以满足需求升级要求,是制约我国消费潜力释放的关键问题。”邹蕴涵认为,新型消费在推动供给升级、增强供需适配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国务院办公厅4月份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促进新型消费。

“新型消费正成为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表示。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型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建成并开通5G基站185.4万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4亿户家庭的能力。

由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支撑的新型消费,对上半年我国应对疫情冲击并实现稳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科技赋能和消费升级驱动下,依托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型消费能够更好满足供需两侧的高效对接。同时,新型消费带来的物流快递高效畅通,能够有效降低损耗成本,增强消费便利性。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持续加码发力新型消费。”朱克力表示,各地推进新型消费有不少亮点。例如,引导市场主体围绕用户新需求,积极推广预制菜等新品类,规范发展露营经济及“云健身”等新场景,普及绿色健康消费新理念,持续开发新产品、培育新模式,不断推动新型消费升级发展。

邹蕴涵认为,目前一线城市及热点二线城市的新型消费发展呈现出“三大支柱”加快形成的新特点:一是加快形成推动消费端的数字化、互联网化和大数据化进程的新型基础设施;二是加快形成能够更好迎合新型消费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多元化供给体系;三是加快形成能够促进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宽松开放、激励有效的制度环境。

加快释放新型消费潜力

展望下半年消费市场前景,多位专家认为,应多措并举,为新型消费发展持续破障碍、通堵点。

“促进新型消费发展的重点任务,要落脚在筑基础、补短板、优治理等方面。”邹蕴涵表示,既要在优化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上下功夫,也要抓紧推进数字消费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进程。通过创新数字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数字消费标准管理体系、加快打造一批数字消费品牌等举措补齐短板,强化数字消费领域综合协同治理。

陈丽芬表示,应健全智慧物流和无接触配送体系建设,布局智能快件箱、社区O2O等终端设施,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无人店、可穿戴设备等,丰富数字化场景。同时,梯度推进大城市、中小城市、城市社区、乡镇商贸中心等网络节点的新型消费发展。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增强大城市和城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外,鼓励建立支撑新型消费的服务标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规范行业发展。

朱克力认为,要加大对新型消费的政策支持,强化财政支持,优化金融服务,完善劳动保障。要协同好新型消费发展与商务流通领域转型、传统商业企业数智化改造与跨界融合,联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深度融合。(经济日报记者 冯其予)

责任编辑:刘有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转正,同比增长3.1%。在重重压力之下,国内消费经受住了疫情冲击,呈现回升势头,积极变化明显增多。其中,新型消费成为消费领域一大亮点。

专家认为,尽管消费恢复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但我国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模式创新的趋势不会改变,应更加精准地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进一步促进新型消费发展。

线上线下深化融合

上半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企稳回升,展现复苏态势。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5万亿元,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9%,较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

“近年来,以网络零售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成为消费增长新引擎。”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

看品类,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速较快。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上半年,露营天幕、便携桌椅床、滑雪装备销售额分别增长331.8%、123.1%和72.7%;节能中央空调、节能冷柜、节能热水器销售额分别增长124.0%、33.8%和27.2%。

看区域,农村网络零售市场持续恢复。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9759.3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8904.4亿元,增长3.6%。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506.7亿元,同比增长11.2%。

看业态,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有序健康发展,拓展了数字生活新服务。上半年,商务大数据重点监测的电商平台累计直播场次数超6000万场,累计观看超5170亿人次。

“随着各领域数字化进程提速,线上线下消费深化融合,释放出内需修复共振新红利。”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认为,新型消费促进产供销有机衔接,创造了新职业岗位和新就业机会。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邹蕴涵表示,新型消费能有效激发新需求,由于居民就业、收入等方面存在一定压力,创新性新供给能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新型消费突破了过往的消费体验,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动力。

“当前,供给体系难以满足需求升级要求,是制约我国消费潜力释放的关键问题。”邹蕴涵认为,新型消费在推动供给升级、增强供需适配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国务院办公厅4月份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促进新型消费。

“新型消费正成为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表示。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型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建成并开通5G基站185.4万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4亿户家庭的能力。

由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支撑的新型消费,对上半年我国应对疫情冲击并实现稳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科技赋能和消费升级驱动下,依托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型消费能够更好满足供需两侧的高效对接。同时,新型消费带来的物流快递高效畅通,能够有效降低损耗成本,增强消费便利性。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持续加码发力新型消费。”朱克力表示,各地推进新型消费有不少亮点。例如,引导市场主体围绕用户新需求,积极推广预制菜等新品类,规范发展露营经济及“云健身”等新场景,普及绿色健康消费新理念,持续开发新产品、培育新模式,不断推动新型消费升级发展。

邹蕴涵认为,目前一线城市及热点二线城市的新型消费发展呈现出“三大支柱”加快形成的新特点:一是加快形成推动消费端的数字化、互联网化和大数据化进程的新型基础设施;二是加快形成能够更好迎合新型消费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多元化供给体系;三是加快形成能够促进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宽松开放、激励有效的制度环境。

加快释放新型消费潜力

展望下半年消费市场前景,多位专家认为,应多措并举,为新型消费发展持续破障碍、通堵点。

“促进新型消费发展的重点任务,要落脚在筑基础、补短板、优治理等方面。”邹蕴涵表示,既要在优化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上下功夫,也要抓紧推进数字消费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进程。通过创新数字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数字消费标准管理体系、加快打造一批数字消费品牌等举措补齐短板,强化数字消费领域综合协同治理。

陈丽芬表示,应健全智慧物流和无接触配送体系建设,布局智能快件箱、社区O2O等终端设施,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无人店、可穿戴设备等,丰富数字化场景。同时,梯度推进大城市、中小城市、城市社区、乡镇商贸中心等网络节点的新型消费发展。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增强大城市和城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外,鼓励建立支撑新型消费的服务标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规范行业发展。

朱克力认为,要加大对新型消费的政策支持,强化财政支持,优化金融服务,完善劳动保障。要协同好新型消费发展与商务流通领域转型、传统商业企业数智化改造与跨界融合,联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深度融合。(经济日报记者 冯其予)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