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壮丽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新”潮澎湃

2022-07-26 17:48 新华网  

7月26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刊发图文深度报道《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迸发强劲活力》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26日电 题:壮丽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新”潮澎湃

记者于长洪、丁铭、王靖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碧绿如海、牛羊如珍珠般遍洒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祖国北疆内蒙古一张耀眼的“名片”。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持稳字当头、实干为先,千方百计抓项目稳投资、释放消费潜力、做活口岸经济、防范化解风险,谋深做实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农牧产业增量增质、新兴产业集约集聚、生态产业乘时乘势、传统产业创新创优发展“五大行动计划”,全力放大和发挥呼伦贝尔市的绿色生态优势。如今,内蒙古东北角一片“新”潮澎湃,由里而外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拉高标杆跳起摘桃,擦亮营商环境“名片”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今年元宵节当天,呼伦贝尔市开年的第一个现场会,就将主题聚焦于优化营商环境和重点项目建设,动员全市上下拉高标杆、跳起摘桃,加快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如此重视营商环境,在近些年是呼伦贝尔的常态。

近年,呼伦贝尔市制定出台了《呼伦贝尔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以制定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加强收费项目管理、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等措施,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以提升市场开放便利度、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和合法性审核等措施,营造竞争开放的市场环境;以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建立多元化的纠纷处理机制等措施,筑造公平完善的法治环境;以加强诚信政府建设、落实人才引进和教育需求等措施,创造和谐健康的人文环境。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对照《呼伦贝尔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各旗市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这是呼伦贝尔市莫尔格勒河景色。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政务环境优化方面,近年呼伦贝尔市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以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呼伦贝尔市政务服务局局长迟君德介绍,局里推出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实现受审分离。“目前市本级1135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窗综合受理,受理率达94%,居全区前列。”

市场环境改善方面,呼伦贝尔市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等一系列举措,提升审批服务水平,增添企业活力,激活发展新动能。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孙友才举例,这几年呼伦贝尔市的区域评估工作取得良好成效,3个开发区内6个产业37项区域评估成果均已通过审查,市政府网站公示比率100%,汇聚工改系统比率100%,截至5月底,已有19个项目共享区域评估成果,累计使用区域评估成果39次,为企业节约成本219万元。“区域评估靠前落实,未来将大大降低开发区、产业园区入驻企业的前期投入成本。”他高兴地说,“呼伦贝尔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接下来将更加明显。”

法治环境升级方面,呼伦贝尔市以推进“蒙速办·四办”品牌为引领,深化司法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推动政务服务与法律服务有机融合,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呼伦贝尔”模式。记者了解到,2021年12月,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的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区正式落成启用。同时,呼伦贝尔市深入推进司法服务“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在市政务服务大厅按照“一个窗口”服务标准,实行“接件、分流、化解、联动、处置”工作模式,实现了“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转办,联办事项专人专办”的服务模式。

夏日里,位于呼伦贝尔市的内蒙古满归贝尔茨河国家湿地公园碧海连天。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人文环境革新方面,呼伦贝尔市聚焦打造重商亲商、和谐健康的人文环境,为优化营商环境提速加码。呼伦贝尔市不断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创新完善事前、事中、事后信用监管,塑造好维护好政务诚信大环境。同时,完善企业扶持政策,全市金融系统严格落实金融惠企政策,各项贷款余额比今年初均有较大增加,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实效,源于一项项有力的举措落到了实处,持续厚植呼伦贝尔营商环境沃土未来要走之路仍旧任重道远。对此,呼伦贝尔市委书记高润喜发出动员,要求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握好当前任务和长远发展、软环境和硬环境、资源要素和发展优势、法无禁止和法无授权、环境高地和投资洼地、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力推动优环境、抓项目、促发展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举措一茬接着一茬、成效一年好过一年。

大干快上高歌猛进,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实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进入盛夏,呼伦贝尔大地上一片火热施工的盛景。华能蒙东伊穆直流外送岭东100万千瓦风光基地项目正式开工,伊敏煤电公司2.4万千瓦分布式光伏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91.1%,与5月份相比开复工率提高了12.5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开复工率提高了32.7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加强劲的新动能。

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上下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促消费、防风险。为了引入重大项目、为了让重大项目及时落地,呼伦贝尔市下足了功夫。各旗市区、经开区精准对接招商政策,瞄准先进地区、重点行业和链主企业,顺着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供应链招大项目引好项目。

呼伦贝尔市发改委主任鄢树岭介绍,项目建设前期,严格落实“专人专班”,聚焦土地、环评、能耗等问题,加强对接盯办,加快要件审批,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帮办代办、并联审批,进一步压缩时限、优化流程、提升服务、限时办结。在项目建设中,专人专班专项推进,在精准对接、要素保障、办理手续等方面持续提供全方位全流程专属服务。“我们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政策,一个企业一套办法,一个项目一个专班,确保项目尽早落地。”

清晨,山间的平流雾笼罩着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在呼伦贝尔伊利灌装车间,繁忙有序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按照有机牛奶的加工工艺及流程,对各个环节进行操作,经过无菌处理、无菌灌装等环节,生产线上一盒盒伊利金典有机纯牛奶就生产出来了。这条生产线的落地投产,就是呼伦贝尔市积极招商、快办手续、加快开工、强化服务得来的。随着呼伦贝尔伊利有机乳制品项目一期有机液态奶生产线在政府专班的协助下克服疫情困难提前3个月完成国标、欧盟有机双认证,提前30天完成设备调试后正式投产,日产量达到650吨。

“呼伦贝尔市作为黄金奶源地之一,有着优质的奶源,呼伦贝尔伊利有机奶的投入生产,更好地满足了全国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需求,同时推动呼伦贝尔、阿荣旗农牧业提质增效,更好地推动奶业振兴。”呼伦贝尔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理李旭忠信心满满地说。

抓发展,项目是第一支撑。2022年,呼伦贝尔市动态谋划市级重点项目378个,总投资1451.8亿元。其中,当年实施重点项目248个,全力推进谋划储备的130个2023年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实现项目数、总投资、计划投资“三增三优”。

7月的呼伦贝尔一碧千里、风景如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市域公用品牌正式启用一月有余的时间,7月7至9日,呼伦贝尔市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各项文旅活动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委高位统筹、高点谋划、高效推进,以打造国内一流的草原森林生态和边境旅游目的地及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为目标,聚力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牢固树立全域全季全业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游客主角发展方式,实施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路径,不断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促进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协同发展,文旅产业发展硕果颇丰。当前,呼伦贝尔市的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行动计划已建立六大体系,确定20项重点工作,18项国家级品牌创建目标,全力推动文旅产业高端化、差异化、品牌化、特色化、品质化、开放化、融合化协同发展。

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要务的同时,呼伦贝尔更是倾力把牢民生脉搏,坚持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

刚刚通车的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建华路宽阔平坦,车辆川流不息。为了打通这条因征拆难题而多年未能打通的“民心之路、发展之路”,呼伦贝尔市委、政府今年多次组织现场办公,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一线督办,直面问题、多方推动……仅用2个月的时间完成了5年未完成的征拆任务。与此同时,呼伦贝尔中心城区两地共新建、改造主次干道23条,攻坚打通“断头路”15条,创造了城市道路建设的新纪录。

着力于解决在城市建设领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今年年初,呼伦贝尔市委、政府推出加快推进“呼伦贝尔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举措,坚持把推进中心城区一体化作为首善民生工程,让更多群众享有安全健康、更高品质的生活。

短短4个月,中心城区的垃圾围城等“顽疾”和群众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沉疴”得以解决;校际互助互学共同体陆续建立;城市管理、疫情防控等工作纳入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110、120等紧急热线与12345互联互通;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全面提速,“菜篮子”“肉铺子”实现互补……绿色发展一体化、功能布局一体化、产城融合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共享共治一体化的中心城区,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上下勠力同心促发展的氛围中,今年上半年,呼伦贝尔市交出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单——2021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成绩位列全国第18名、自治区第1名,中国城市营商软环境竞争力位列全国第127名、自治区第4名,整体发展保持良好态势;预计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均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绿色发展指标全面领先,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半年稳”“双过半”。

呼伦贝尔市市长及永乾说:“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面动起来、跑起来、冲起来,抓好稳经济运行‘基本盘’,抓住项目建设‘总抓手’,抓实产业发展‘硬支撑’,以雷厉风行、马上就办的执行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全力以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生态饭”越吃越香

碧水蜿蜒,绿带交织,林海莽莽,黑土肥沃,呼伦贝尔大兴安岭林海、呼伦贝尔大草原和众多的湿地湖泊唇齿相依,共同构成了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绿色,是呼伦贝尔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呼伦贝尔的责任和潜力。

盛夏七月,高温烤炙,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宝山镇宝龙泉项目区等地,钩机、铲车嗡嗡作业,忙碌地进行着碎石清运和平整黑土地等工作。作为我国有机质含量最高、产出能力最强的沃土良田,黑土地素有“耕地中的大熊猫”之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得天独厚的宝藏。2017年至2021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久久为功,通过积极开展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工作,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67平方公里,治理侵蚀沟317条。

春日里,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杜鹃花竞相绽放,吸引游人前来观赏。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一手抓封育,一手抓建设治理。全旗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生态建设。如今旗里的绿化面积、造林规模、树种结构等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沙棘、榛子、落叶松等人工林种植发展迅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委书记谭华说。

这仅是一个缩影。在呼伦贝尔,人们欣喜地看到近些年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美了。“十三五”时期,呼伦贝尔市不断迈出生态环境治理的坚实步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市林地面积达1630万公顷,森林面积达1324.33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12.88亿立方米。呼伦贝尔市草原面积993万公顷,占自治区草原总面积的11.4%,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面积10358万亩,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任务累计完成447.84万亩,完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务531.61万亩,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绿色矿山建设加快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进。

同时,最令人高兴的是,国家和社会十分关心的中国北方第一大湖呼伦湖,近些年生态状况显著变好。2021年呼伦湖水域面积达到2237.5平方公里,呼伦湖水域面积逐年提高,湿地生态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不断改善。目前,呼伦湖已记录到鸟类345种,鱼类39种,兽类38种,均比2013年有所增长。

除此之外,在2022年的中央环保督察工作中,呼伦贝尔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举措、呼伦湖流域综合治理成效、督察反馈问题立行立改机制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充分认可。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效益日益凸显,也让山水开始变金银。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95%左右,坐落于呼伦贝尔市,是我国目前保持最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国有林区,这里森林覆盖率达78.39%,森林碳储总量约18.9亿吨。2015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始探索实施碳汇交易,迈出了生态效益转为经济效益的重要步伐。近年来,大兴安岭林区销售碳汇产品交易总额已超过3070万元。

全国人大代表周义哲,是一位来自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林业工人。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他经历了从“砍树人”到“看树人”的全方位转变。“不砍一棵树,照样能致富。”他骄傲地说,“现在野生动物多了起来,经常有狍子、棕熊‘光顾’林场和管护站。据中国林科院测算,2018年我们这里的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6159.74亿元。”

锚定目标不放松,接续奋斗谱新篇。对于呼伦贝尔市未来,高润喜充满信心,他说:“我们一定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的同时,持续深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升级、转换发展动能,切实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深度挖掘‘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的潜在价值,促进生态价值转化,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高质量发展红利。”

责任编辑:邢俊清

7月26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刊发图文深度报道《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迸发强劲活力》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26日电 题:壮丽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新”潮澎湃

记者于长洪、丁铭、王靖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碧绿如海、牛羊如珍珠般遍洒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祖国北疆内蒙古一张耀眼的“名片”。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持稳字当头、实干为先,千方百计抓项目稳投资、释放消费潜力、做活口岸经济、防范化解风险,谋深做实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农牧产业增量增质、新兴产业集约集聚、生态产业乘时乘势、传统产业创新创优发展“五大行动计划”,全力放大和发挥呼伦贝尔市的绿色生态优势。如今,内蒙古东北角一片“新”潮澎湃,由里而外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拉高标杆跳起摘桃,擦亮营商环境“名片”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今年元宵节当天,呼伦贝尔市开年的第一个现场会,就将主题聚焦于优化营商环境和重点项目建设,动员全市上下拉高标杆、跳起摘桃,加快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如此重视营商环境,在近些年是呼伦贝尔的常态。

近年,呼伦贝尔市制定出台了《呼伦贝尔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以制定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加强收费项目管理、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等措施,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以提升市场开放便利度、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和合法性审核等措施,营造竞争开放的市场环境;以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建立多元化的纠纷处理机制等措施,筑造公平完善的法治环境;以加强诚信政府建设、落实人才引进和教育需求等措施,创造和谐健康的人文环境。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对照《呼伦贝尔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各旗市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这是呼伦贝尔市莫尔格勒河景色。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政务环境优化方面,近年呼伦贝尔市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以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呼伦贝尔市政务服务局局长迟君德介绍,局里推出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实现受审分离。“目前市本级1135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窗综合受理,受理率达94%,居全区前列。”

市场环境改善方面,呼伦贝尔市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等一系列举措,提升审批服务水平,增添企业活力,激活发展新动能。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孙友才举例,这几年呼伦贝尔市的区域评估工作取得良好成效,3个开发区内6个产业37项区域评估成果均已通过审查,市政府网站公示比率100%,汇聚工改系统比率100%,截至5月底,已有19个项目共享区域评估成果,累计使用区域评估成果39次,为企业节约成本219万元。“区域评估靠前落实,未来将大大降低开发区、产业园区入驻企业的前期投入成本。”他高兴地说,“呼伦贝尔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接下来将更加明显。”

法治环境升级方面,呼伦贝尔市以推进“蒙速办·四办”品牌为引领,深化司法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推动政务服务与法律服务有机融合,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呼伦贝尔”模式。记者了解到,2021年12月,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的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区正式落成启用。同时,呼伦贝尔市深入推进司法服务“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在市政务服务大厅按照“一个窗口”服务标准,实行“接件、分流、化解、联动、处置”工作模式,实现了“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转办,联办事项专人专办”的服务模式。

夏日里,位于呼伦贝尔市的内蒙古满归贝尔茨河国家湿地公园碧海连天。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人文环境革新方面,呼伦贝尔市聚焦打造重商亲商、和谐健康的人文环境,为优化营商环境提速加码。呼伦贝尔市不断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创新完善事前、事中、事后信用监管,塑造好维护好政务诚信大环境。同时,完善企业扶持政策,全市金融系统严格落实金融惠企政策,各项贷款余额比今年初均有较大增加,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实效,源于一项项有力的举措落到了实处,持续厚植呼伦贝尔营商环境沃土未来要走之路仍旧任重道远。对此,呼伦贝尔市委书记高润喜发出动员,要求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握好当前任务和长远发展、软环境和硬环境、资源要素和发展优势、法无禁止和法无授权、环境高地和投资洼地、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力推动优环境、抓项目、促发展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举措一茬接着一茬、成效一年好过一年。

大干快上高歌猛进,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实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进入盛夏,呼伦贝尔大地上一片火热施工的盛景。华能蒙东伊穆直流外送岭东100万千瓦风光基地项目正式开工,伊敏煤电公司2.4万千瓦分布式光伏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91.1%,与5月份相比开复工率提高了12.5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开复工率提高了32.7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加强劲的新动能。

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上下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促消费、防风险。为了引入重大项目、为了让重大项目及时落地,呼伦贝尔市下足了功夫。各旗市区、经开区精准对接招商政策,瞄准先进地区、重点行业和链主企业,顺着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供应链招大项目引好项目。

呼伦贝尔市发改委主任鄢树岭介绍,项目建设前期,严格落实“专人专班”,聚焦土地、环评、能耗等问题,加强对接盯办,加快要件审批,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帮办代办、并联审批,进一步压缩时限、优化流程、提升服务、限时办结。在项目建设中,专人专班专项推进,在精准对接、要素保障、办理手续等方面持续提供全方位全流程专属服务。“我们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政策,一个企业一套办法,一个项目一个专班,确保项目尽早落地。”

清晨,山间的平流雾笼罩着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在呼伦贝尔伊利灌装车间,繁忙有序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按照有机牛奶的加工工艺及流程,对各个环节进行操作,经过无菌处理、无菌灌装等环节,生产线上一盒盒伊利金典有机纯牛奶就生产出来了。这条生产线的落地投产,就是呼伦贝尔市积极招商、快办手续、加快开工、强化服务得来的。随着呼伦贝尔伊利有机乳制品项目一期有机液态奶生产线在政府专班的协助下克服疫情困难提前3个月完成国标、欧盟有机双认证,提前30天完成设备调试后正式投产,日产量达到650吨。

“呼伦贝尔市作为黄金奶源地之一,有着优质的奶源,呼伦贝尔伊利有机奶的投入生产,更好地满足了全国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需求,同时推动呼伦贝尔、阿荣旗农牧业提质增效,更好地推动奶业振兴。”呼伦贝尔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理李旭忠信心满满地说。

抓发展,项目是第一支撑。2022年,呼伦贝尔市动态谋划市级重点项目378个,总投资1451.8亿元。其中,当年实施重点项目248个,全力推进谋划储备的130个2023年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实现项目数、总投资、计划投资“三增三优”。

7月的呼伦贝尔一碧千里、风景如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市域公用品牌正式启用一月有余的时间,7月7至9日,呼伦贝尔市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各项文旅活动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委高位统筹、高点谋划、高效推进,以打造国内一流的草原森林生态和边境旅游目的地及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为目标,聚力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牢固树立全域全季全业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游客主角发展方式,实施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路径,不断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促进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协同发展,文旅产业发展硕果颇丰。当前,呼伦贝尔市的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行动计划已建立六大体系,确定20项重点工作,18项国家级品牌创建目标,全力推动文旅产业高端化、差异化、品牌化、特色化、品质化、开放化、融合化协同发展。

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要务的同时,呼伦贝尔更是倾力把牢民生脉搏,坚持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

刚刚通车的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建华路宽阔平坦,车辆川流不息。为了打通这条因征拆难题而多年未能打通的“民心之路、发展之路”,呼伦贝尔市委、政府今年多次组织现场办公,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一线督办,直面问题、多方推动……仅用2个月的时间完成了5年未完成的征拆任务。与此同时,呼伦贝尔中心城区两地共新建、改造主次干道23条,攻坚打通“断头路”15条,创造了城市道路建设的新纪录。

着力于解决在城市建设领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今年年初,呼伦贝尔市委、政府推出加快推进“呼伦贝尔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举措,坚持把推进中心城区一体化作为首善民生工程,让更多群众享有安全健康、更高品质的生活。

短短4个月,中心城区的垃圾围城等“顽疾”和群众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沉疴”得以解决;校际互助互学共同体陆续建立;城市管理、疫情防控等工作纳入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110、120等紧急热线与12345互联互通;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全面提速,“菜篮子”“肉铺子”实现互补……绿色发展一体化、功能布局一体化、产城融合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共享共治一体化的中心城区,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上下勠力同心促发展的氛围中,今年上半年,呼伦贝尔市交出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单——2021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成绩位列全国第18名、自治区第1名,中国城市营商软环境竞争力位列全国第127名、自治区第4名,整体发展保持良好态势;预计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均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绿色发展指标全面领先,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半年稳”“双过半”。

呼伦贝尔市市长及永乾说:“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面动起来、跑起来、冲起来,抓好稳经济运行‘基本盘’,抓住项目建设‘总抓手’,抓实产业发展‘硬支撑’,以雷厉风行、马上就办的执行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全力以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生态饭”越吃越香

碧水蜿蜒,绿带交织,林海莽莽,黑土肥沃,呼伦贝尔大兴安岭林海、呼伦贝尔大草原和众多的湿地湖泊唇齿相依,共同构成了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绿色,是呼伦贝尔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呼伦贝尔的责任和潜力。

盛夏七月,高温烤炙,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宝山镇宝龙泉项目区等地,钩机、铲车嗡嗡作业,忙碌地进行着碎石清运和平整黑土地等工作。作为我国有机质含量最高、产出能力最强的沃土良田,黑土地素有“耕地中的大熊猫”之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得天独厚的宝藏。2017年至2021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久久为功,通过积极开展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工作,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67平方公里,治理侵蚀沟317条。

春日里,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杜鹃花竞相绽放,吸引游人前来观赏。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一手抓封育,一手抓建设治理。全旗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生态建设。如今旗里的绿化面积、造林规模、树种结构等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沙棘、榛子、落叶松等人工林种植发展迅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委书记谭华说。

这仅是一个缩影。在呼伦贝尔,人们欣喜地看到近些年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美了。“十三五”时期,呼伦贝尔市不断迈出生态环境治理的坚实步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市林地面积达1630万公顷,森林面积达1324.33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12.88亿立方米。呼伦贝尔市草原面积993万公顷,占自治区草原总面积的11.4%,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面积10358万亩,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任务累计完成447.84万亩,完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务531.61万亩,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绿色矿山建设加快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进。

同时,最令人高兴的是,国家和社会十分关心的中国北方第一大湖呼伦湖,近些年生态状况显著变好。2021年呼伦湖水域面积达到2237.5平方公里,呼伦湖水域面积逐年提高,湿地生态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不断改善。目前,呼伦湖已记录到鸟类345种,鱼类39种,兽类38种,均比2013年有所增长。

除此之外,在2022年的中央环保督察工作中,呼伦贝尔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举措、呼伦湖流域综合治理成效、督察反馈问题立行立改机制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充分认可。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效益日益凸显,也让山水开始变金银。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95%左右,坐落于呼伦贝尔市,是我国目前保持最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国有林区,这里森林覆盖率达78.39%,森林碳储总量约18.9亿吨。2015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始探索实施碳汇交易,迈出了生态效益转为经济效益的重要步伐。近年来,大兴安岭林区销售碳汇产品交易总额已超过3070万元。

全国人大代表周义哲,是一位来自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林业工人。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他经历了从“砍树人”到“看树人”的全方位转变。“不砍一棵树,照样能致富。”他骄傲地说,“现在野生动物多了起来,经常有狍子、棕熊‘光顾’林场和管护站。据中国林科院测算,2018年我们这里的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6159.74亿元。”

锚定目标不放松,接续奋斗谱新篇。对于呼伦贝尔市未来,高润喜充满信心,他说:“我们一定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的同时,持续深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升级、转换发展动能,切实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深度挖掘‘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的潜在价值,促进生态价值转化,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高质量发展红利。”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