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包头以产业兴旺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2022-07-27 14:21 包头日报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

在取得脱贫攻坚胜利后,包头市的广袤乡土上,乡村振兴工作接续而上。紧紧扭住产业这个“牛鼻子”,各旗县区、各村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经济、探索发展新模式,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特色经济——将“方寸地”建成“增收园”

行走在昆区乌兰计三村,错落有致的房屋立在道路两侧,房屋墙上随处可见色彩斑斓的彩绘,成为乌兰计三村的一道美丽风景。

2021年,乌兰计三村依托传统农业村特色和建筑风貌,以彩绘壁画为切入点,打造“印象乌兰计”乡村休闲旅游,现已完成“乡村振兴”“网红打卡”“3D互动”“红色记忆”等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墙体彩绘创作,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这只是乌兰计三村乡村振兴长远发展的一个环节。打造宜居环境,聚集兴旺人气,为的是给村民增收致富拓宽渠道。成为“网红村”后,2022年乌兰计三村“两委”班子以强化基层党建、创新建设为理念,以彩绘壁画为切入点,进一步打造以家庭为单位、以庭院为载体的“庭院经济”模式,着力将农户庭院的“方寸地”建成农村家庭的“增收园”。

村“两委”因地制宜,立足村民闲置住房多、庭院面积大的优势,鼓励赋闲在家的村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发展庭院经济,拓展新农村的乡村旅游优势。截至目前,“小小勇士项目”已正式运营,16户“桃李城市——农家院”已完成了庭院改造的设计、施工、外围建造并已投入运营,由农户自家庭院改建的400平方米“兴农创艺草编工坊”“自然蜜语-农事体验馆”已正式投入使用,成为赋闲村民的又一创收增收“基地”,并示范带动其他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为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惠民富民添砖加瓦。

项目推进——让农牧业发展后劲足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这是达茂旗石宝镇镇村两级干部努力的方向。

为此,他们总结项目发展经验与教训,深入探讨产业发展新道路,规划适合石宝镇发展的产业项目,助力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依托项目调整农业结构。石宝镇通过发展订单种植,引进祁氏集团在红山、坤兑滩、温都不令村种植糖菜1.5万亩,招收村内打工人员30人,每人每年增收达到30000元。建成黄芪切片加工厂和晾晒场,实现黄芪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育种面积达到500亩,可带动200多村民就业,实现务工增收达到700多万元,腮吾素村委会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2万元。

依托项目规模化发展畜牧业。建成肉牛肉羊养殖场,腮吾素村委会实现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3.3万元。建成年出栏6000头幸福香猪养殖场,幸福村委会集体经济每年增收6万元。入股正源养殖场,坤兑滩村委会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万元。

在发展农牧业的基础上,石宝镇还通过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坤兑滩村建设柠条加工厂,村委会集体经济每年增收6万元。湾尔图和石宝村建成面粉厂,村委会集体经济每年分别增收1.3万元、1万元。

项目化推进加快了农牧业发展的成果转化,让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了更足的后劲。

记者从包头市乡村振兴局了解到,2022年上半年,推动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之一。上级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达到83.4%,市本级拟安排衔接资金50%用于产业发展。全市在着力发展村集体项目的同时,带动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5048人发展特色产业。

通过产业发展,村集体越来越富,农民腰包越来越鼓,乡村振兴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责任编辑:赵鑫华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

在取得脱贫攻坚胜利后,包头市的广袤乡土上,乡村振兴工作接续而上。紧紧扭住产业这个“牛鼻子”,各旗县区、各村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经济、探索发展新模式,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特色经济——将“方寸地”建成“增收园”

行走在昆区乌兰计三村,错落有致的房屋立在道路两侧,房屋墙上随处可见色彩斑斓的彩绘,成为乌兰计三村的一道美丽风景。

2021年,乌兰计三村依托传统农业村特色和建筑风貌,以彩绘壁画为切入点,打造“印象乌兰计”乡村休闲旅游,现已完成“乡村振兴”“网红打卡”“3D互动”“红色记忆”等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墙体彩绘创作,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这只是乌兰计三村乡村振兴长远发展的一个环节。打造宜居环境,聚集兴旺人气,为的是给村民增收致富拓宽渠道。成为“网红村”后,2022年乌兰计三村“两委”班子以强化基层党建、创新建设为理念,以彩绘壁画为切入点,进一步打造以家庭为单位、以庭院为载体的“庭院经济”模式,着力将农户庭院的“方寸地”建成农村家庭的“增收园”。

村“两委”因地制宜,立足村民闲置住房多、庭院面积大的优势,鼓励赋闲在家的村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发展庭院经济,拓展新农村的乡村旅游优势。截至目前,“小小勇士项目”已正式运营,16户“桃李城市——农家院”已完成了庭院改造的设计、施工、外围建造并已投入运营,由农户自家庭院改建的400平方米“兴农创艺草编工坊”“自然蜜语-农事体验馆”已正式投入使用,成为赋闲村民的又一创收增收“基地”,并示范带动其他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为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惠民富民添砖加瓦。

项目推进——让农牧业发展后劲足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这是达茂旗石宝镇镇村两级干部努力的方向。

为此,他们总结项目发展经验与教训,深入探讨产业发展新道路,规划适合石宝镇发展的产业项目,助力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依托项目调整农业结构。石宝镇通过发展订单种植,引进祁氏集团在红山、坤兑滩、温都不令村种植糖菜1.5万亩,招收村内打工人员30人,每人每年增收达到30000元。建成黄芪切片加工厂和晾晒场,实现黄芪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育种面积达到500亩,可带动200多村民就业,实现务工增收达到700多万元,腮吾素村委会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2万元。

依托项目规模化发展畜牧业。建成肉牛肉羊养殖场,腮吾素村委会实现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3.3万元。建成年出栏6000头幸福香猪养殖场,幸福村委会集体经济每年增收6万元。入股正源养殖场,坤兑滩村委会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万元。

在发展农牧业的基础上,石宝镇还通过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坤兑滩村建设柠条加工厂,村委会集体经济每年增收6万元。湾尔图和石宝村建成面粉厂,村委会集体经济每年分别增收1.3万元、1万元。

项目化推进加快了农牧业发展的成果转化,让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了更足的后劲。

记者从包头市乡村振兴局了解到,2022年上半年,推动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之一。上级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达到83.4%,市本级拟安排衔接资金50%用于产业发展。全市在着力发展村集体项目的同时,带动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5048人发展特色产业。

通过产业发展,村集体越来越富,农民腰包越来越鼓,乡村振兴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