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消费复苏“加速度”

2022-07-28 11:09 光明网-《光明日报》  

【经济界面】 

光明日报记者 张 翼

真心实意,真金白银。当下,比7月份的天气更火热的,是各地促消费的热望和行动:北京推出27条促消费措施,发放1亿元餐饮消费券;上海年内新增4万个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并对置换纯电动车的消费者给予每辆车1万元财政补贴;天津年内增投3.5万个个人普通车摇号指标;深圳新增投放2万个汽车增量指标;四川、海南、福建等旅游大省推出补贴、优惠券、主题活动等措施带动消费活力……多地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激活消费市场的政策举措。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一系列促消费举措下,消费市场呈现加快恢复态势。

1、多样举措激活消费动能

“今天你抢券吗?”7月18日上午10时,北京餐饮消费券正式与消费者见面了。11时,美团数据显示,北京餐饮消费券上线仅6分钟,平台上四种面额的餐饮消费券已全部领取完毕。

“早上领的外卖消费券,中午吃饭就用上了!”7月18日中午,在北京国贸商圈上班的白领陈女士,通过美团外卖点了午饭,用上北京餐饮消费优惠券,她只用了原来7折左右的价格就买了单。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北京市八部门在联合印发的《关于助企纾困促进消费加快恢复的具体措施》中指出,将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发放1亿元餐饮消费券,推动餐饮市场有序复苏。

北京市面向全市消费者发放“重逢美好”餐饮消费券。牛云岗摄/光明图片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北京餐饮外卖消费券的发放促进了‘夏日经济’消费市场,也加快了线上线下消费的有机融合。我们将持续发挥平台的数字化能力,助力线下餐饮商户快速复苏,并推动餐饮行业数字化经营能力的转型升级。”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刺激消费的常用手段,消费券的“乘数效用”明显,成为多地政府“不约而同”的选择。据不完全统计,近期浙江、陕西、江西、四川、天津等数十个省市、地区先后发放了几百万元到上亿元不等的消费券,覆盖线上线下各类消费场景。

消费是最终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特别是接触型消费恢复较慢。”央行研究局课题组在日前发布的《促进消费投资增长 实现经济平稳高质量运行》一文中指出。

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了五大方面20项重点举措,通过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在“稳”“保”“新”上下功夫,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提出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

针对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关于促消费的举措,进一步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落实好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行业纾困扶持措施,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

2、优质供给助力消费升级

飞盘、滑板、城市骑行、健身博主课程及攀岩成为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新潮运动,健康运动消费持续上升;在热浪席卷下,电力供应出现紧张趋势,同时对制冷设备的需求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截至7月22日,今年暑期档总票房已突破40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全国营业影院总数也一度连续25天破万,营业率保持在八成以上。大部分城市影院营业率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整体复苏情况良好。

暑期旅游近期有升温趋势。去哪儿大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全国景区门票预订量环比6月同期(6月1日至6月21日)增长近两倍。其中,山水景区更受各地游客青睐。北京环球度假区、故宫博物院、新疆赛里木湖位列暑期热门景区前三名。虽然局部疫情时有发生,但暑期国内旅游的热烈程度是挡都挡不住了。

市民在重庆观音桥商圈步行街游玩。新华社发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匡贤明指出:“我国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升级,特别是服务消费等增长较快,要出台更有效的措施激发超大规模市场蕴含的潜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5万亿元,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9%,较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企稳回升,展现良好的复苏态势。”商务部财务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上半年,粮油食品网络零售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1.9%;露营天幕、便携桌椅床、滑雪装备销售额分别增长331.8%、123.1%和72.7%;节能中央空调、节能冷柜、节能热水器销售额分别增长124.0%、33.8%和27.2%。在线服务消费逐步回暖,农村网络零售市场持续恢复,电商新业态新模式保持活力。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表示,我国将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优质消费品进口,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一是持续加大减税力度。2022年,我国再次调整954项进口商品关税,涉及食品、医疗保健品、母婴用品等多种消费品。二是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办好消博会、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点展会,持续放大展会的溢出效应,助力全球优质消费品精准有效地对接中国市场,提升供需的适配性。三是大力发展新型业态,也就是跨境电商。2022年,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调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增加了滑雪用品、家用洗碟机等29项消费需求旺盛的产品,更好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3、聚焦重点挖掘消费潜力

“汽车、家电和餐饮等是传统消费的重要支撑,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以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指出,为更好稳住消费回升势头,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和助力餐饮等服务业纾困的政策措施。

近期,多部门聚焦痛点堵点持续挖掘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回稳。

游客在河北省遵化市团瓢庄乡山里各庄景点游玩。刘满仓摄/光明图片

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提出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7月7日,商务部等17部门《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正式发布,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政策到期后延期问题。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货运枢纽等充电设施建设,引导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

据盛秋平介绍,在国家减半征收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基础上,着眼于汽车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各领域发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丰富汽车金融服务,支持停车设施建设。家电方面,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完善绿色智能家电标准,推进安装、维修全链条服务标准化,支持发展废旧家电回收利用。餐饮方面,出台6方面具体举措,抓好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扶持政策贯彻落实,缓解餐饮企业经营压力,降低综合成本,让广大市场主体更有获得感,让消费者切实得到实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指出,推动消费有序恢复发展,还需进一步打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全链条。

有关专家指出,要继续落实好中央一揽子稳消费政策举措,积极做好稳就业工作,通过推动经济平稳增长,从根本上提升社会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瞄准居民消费个性化多元化和结构升级趋势,聚焦消费领域痛点难点堵点和体制机制障碍,以一系列措施巩固拓展重点领域消费。

责任编辑:朱国义

【经济界面】 

光明日报记者 张 翼

真心实意,真金白银。当下,比7月份的天气更火热的,是各地促消费的热望和行动:北京推出27条促消费措施,发放1亿元餐饮消费券;上海年内新增4万个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并对置换纯电动车的消费者给予每辆车1万元财政补贴;天津年内增投3.5万个个人普通车摇号指标;深圳新增投放2万个汽车增量指标;四川、海南、福建等旅游大省推出补贴、优惠券、主题活动等措施带动消费活力……多地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激活消费市场的政策举措。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一系列促消费举措下,消费市场呈现加快恢复态势。

1、多样举措激活消费动能

“今天你抢券吗?”7月18日上午10时,北京餐饮消费券正式与消费者见面了。11时,美团数据显示,北京餐饮消费券上线仅6分钟,平台上四种面额的餐饮消费券已全部领取完毕。

“早上领的外卖消费券,中午吃饭就用上了!”7月18日中午,在北京国贸商圈上班的白领陈女士,通过美团外卖点了午饭,用上北京餐饮消费优惠券,她只用了原来7折左右的价格就买了单。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北京市八部门在联合印发的《关于助企纾困促进消费加快恢复的具体措施》中指出,将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发放1亿元餐饮消费券,推动餐饮市场有序复苏。

北京市面向全市消费者发放“重逢美好”餐饮消费券。牛云岗摄/光明图片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北京餐饮外卖消费券的发放促进了‘夏日经济’消费市场,也加快了线上线下消费的有机融合。我们将持续发挥平台的数字化能力,助力线下餐饮商户快速复苏,并推动餐饮行业数字化经营能力的转型升级。”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刺激消费的常用手段,消费券的“乘数效用”明显,成为多地政府“不约而同”的选择。据不完全统计,近期浙江、陕西、江西、四川、天津等数十个省市、地区先后发放了几百万元到上亿元不等的消费券,覆盖线上线下各类消费场景。

消费是最终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特别是接触型消费恢复较慢。”央行研究局课题组在日前发布的《促进消费投资增长 实现经济平稳高质量运行》一文中指出。

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了五大方面20项重点举措,通过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在“稳”“保”“新”上下功夫,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提出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

针对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关于促消费的举措,进一步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落实好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行业纾困扶持措施,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

2、优质供给助力消费升级

飞盘、滑板、城市骑行、健身博主课程及攀岩成为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新潮运动,健康运动消费持续上升;在热浪席卷下,电力供应出现紧张趋势,同时对制冷设备的需求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截至7月22日,今年暑期档总票房已突破40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全国营业影院总数也一度连续25天破万,营业率保持在八成以上。大部分城市影院营业率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整体复苏情况良好。

暑期旅游近期有升温趋势。去哪儿大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全国景区门票预订量环比6月同期(6月1日至6月21日)增长近两倍。其中,山水景区更受各地游客青睐。北京环球度假区、故宫博物院、新疆赛里木湖位列暑期热门景区前三名。虽然局部疫情时有发生,但暑期国内旅游的热烈程度是挡都挡不住了。

市民在重庆观音桥商圈步行街游玩。新华社发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匡贤明指出:“我国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升级,特别是服务消费等增长较快,要出台更有效的措施激发超大规模市场蕴含的潜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5万亿元,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9%,较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企稳回升,展现良好的复苏态势。”商务部财务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上半年,粮油食品网络零售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1.9%;露营天幕、便携桌椅床、滑雪装备销售额分别增长331.8%、123.1%和72.7%;节能中央空调、节能冷柜、节能热水器销售额分别增长124.0%、33.8%和27.2%。在线服务消费逐步回暖,农村网络零售市场持续恢复,电商新业态新模式保持活力。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表示,我国将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优质消费品进口,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一是持续加大减税力度。2022年,我国再次调整954项进口商品关税,涉及食品、医疗保健品、母婴用品等多种消费品。二是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办好消博会、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点展会,持续放大展会的溢出效应,助力全球优质消费品精准有效地对接中国市场,提升供需的适配性。三是大力发展新型业态,也就是跨境电商。2022年,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调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增加了滑雪用品、家用洗碟机等29项消费需求旺盛的产品,更好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3、聚焦重点挖掘消费潜力

“汽车、家电和餐饮等是传统消费的重要支撑,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以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指出,为更好稳住消费回升势头,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和助力餐饮等服务业纾困的政策措施。

近期,多部门聚焦痛点堵点持续挖掘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回稳。

游客在河北省遵化市团瓢庄乡山里各庄景点游玩。刘满仓摄/光明图片

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提出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7月7日,商务部等17部门《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正式发布,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政策到期后延期问题。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货运枢纽等充电设施建设,引导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

据盛秋平介绍,在国家减半征收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基础上,着眼于汽车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各领域发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丰富汽车金融服务,支持停车设施建设。家电方面,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完善绿色智能家电标准,推进安装、维修全链条服务标准化,支持发展废旧家电回收利用。餐饮方面,出台6方面具体举措,抓好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扶持政策贯彻落实,缓解餐饮企业经营压力,降低综合成本,让广大市场主体更有获得感,让消费者切实得到实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指出,推动消费有序恢复发展,还需进一步打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全链条。

有关专家指出,要继续落实好中央一揽子稳消费政策举措,积极做好稳就业工作,通过推动经济平稳增长,从根本上提升社会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瞄准居民消费个性化多元化和结构升级趋势,聚焦消费领域痛点难点堵点和体制机制障碍,以一系列措施巩固拓展重点领域消费。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