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何明光教授团队成果获国际认证:低强度红光可控制儿童近视进展

2022-08-01 10:11 人民日报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始终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打好近视防控攻坚战,在全国积极探索推广近视防控适宜技术。

今年以来,教育部等集中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2021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以及《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等文件,开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

根据近期发布的监测数据,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男生近视率为49.2%,女生为56.4%。从不同年龄段来看,6岁儿童的近视率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可以说,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迫在眉睫。

研究前沿:低强度红光可有效控制儿童近视进展

近期,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何明光教授及其团队通过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了低强度重复红光疗法对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作用。

该研究是为期一年的多中心、随机、平行、单盲临床试验,纳入深圳儿童医院、佛山第二人民医院、湘雅医院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等研究中心。研究共计纳入264名散瞳后等效球镜为-1.0D到-5.0D且任一眼矫正视力≥1.0(Snellen decimal)8-13岁儿童,其中119名儿童随机分配至干预组(红光+框架眼镜),145名分配至对照组(框架眼镜)。研究于2019年7-8月开展基线评估,分别于基线后第1,3,6及12月(2020年8月为研究终点)开展访视计划,主要研究终点为:相较于基线,第1,3,6及12月眼轴变化,用两组间变化差值/对照组变化值表示红光控制效果;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散瞳后等效球镜变化。

图1 研究流程图

统计分析采用ITT数据集,取右眼数据,如右眼数据缺失,则取左眼(n=6)。作者采用混合效应模型(mixed models)评估控制效果,其中,不同访视计划时点的主要终点变化值作为因变量,分组变量、访视时点变量和分组*访视时点变量交互项设为固定效应,基线眼轴、性别、基线年龄设为协变量,受试者个体设为随机效应。此外,作者利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了控制效果与依从性的关系。

第12月,红光干预组的眼轴平均增长了0.13mm,对照组平均增长了0.38mm,两组平均差异为0.26mm(95%CI:0.20 ,0.31),意味着红光疗法延缓了69.4%的近视进展.此外,红光干预组中,39.8%的近视儿童在第一个月时出现了超过0.05mm的眼轴回退。第3、6、12月时,具有临床意义的眼轴回退占比分别为29.2%、32.9%及21.6%。

次要结局方面,第12月,红光干预组的散瞳后SE平均进展了-0.20D,对照组平均进展了-0.79D,两组平均差异为-0.59D(95%CI:-0.72,-0.46),意味着红光疗法可延缓76.6%的近视进展。红光干预组在第1、3、6、12月时,SE回退超过0.25D的占比分别为15.1%、17.9%、15.8%及18.9%。

图2 干预组与对照组12月眼轴与SE变化情况

依从性方面,红光干预组中位依从性为75%(四分位数间距:14.1%,112.1%);依从性从<50%提升至75%时,眼轴增长延缓率从44.6%提升至76.8%,SE控制率从41.7%增长至87.7%。副作用方面,整个试验周期,未观察到严重副作用。2人报告“红光太刺眼”,3人报告无法按照要求开展红光照射,1人换至OK镜治疗。

图3 不同依从性组重复低强度红光控制AL和睫状肌麻痹SE的效果

该研究显示,在8-13岁近视儿童中,重复低强度红光疗法可有效控制儿童近视进展。作为一种新的替代疗法,红光疗法具有良好的用户接受性且未观察到功能性和结构性损伤。但仍需研究探索其长期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最优治疗方案。

研究论文:艾尔兴获世界级权威认证

何明光教授团队关于艾尔兴哺光仪的研究论文于2021年12月1日预发表在眼科专业领域顶级国际期刊《Ophthalmology》上,江瑜、朱卓婷、谭星平、孔祥斌、钟晖为共同第一作者。

图4 SCIENCEAND TECHNOLOGY

据悉,《Ophthalmology》是美国眼科学会官方期刊,影响因子高达12.079,从国际影响力来说,《Ophthalmology》是国际眼科学最具权威的专业性期刊。该杂志在眼科圈内的认可程度也远高于一般的相同影响因子的SCI刊物。

此项研究成果被《Ophthalmology》录用发表,可以充分证明艾尔兴进入国际近视防治领域的技术前沿,使中国原创的近视防治技术达到全新的国际高度,具有划时代意义。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首款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登上世界眼科学殿堂、具有最高学术论文支持的哺光仪,艾尔兴哺光仪具有完备的临床数据,它所开拓的低强度单波长红光控制近视技术,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得到了世界级权威认证。

研究团队:用科技解决近视难题

图5 何明光教授

何明光教授,博导,中山眼科中心和墨尔本大学眼科教授,现任英国眼科杂志BJO主编,澳大利亚世界卫生组织防盲协作中心主任,亚太眼科学会副秘书长和理事,亚太远程眼科学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防盲和流行病学学组组长。

国家杰青和澳大利亚国家健康医学研究委员会领袖研究者(NHMRCLeadership Fellow)、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

先后在国际前沿杂志JAMA、Lancet等发表SCI论文350余篇,SCI引次数超过16000。

近视,是一项全球性的视力难题,对近视发生机理的研究是全球关注的热点。此项研究由国内外多个专业眼科研究机构共同完成,包括: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眼科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眼科学榜单排名第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深圳市儿童医院眼科,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生物研究学院,澳大利亚皇家维多利亚眼科研究中心,墨尔本大学眼科中心。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责任编辑:王新国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始终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打好近视防控攻坚战,在全国积极探索推广近视防控适宜技术。

今年以来,教育部等集中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2021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以及《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等文件,开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

根据近期发布的监测数据,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男生近视率为49.2%,女生为56.4%。从不同年龄段来看,6岁儿童的近视率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可以说,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迫在眉睫。

研究前沿:低强度红光可有效控制儿童近视进展

近期,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何明光教授及其团队通过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了低强度重复红光疗法对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作用。

该研究是为期一年的多中心、随机、平行、单盲临床试验,纳入深圳儿童医院、佛山第二人民医院、湘雅医院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等研究中心。研究共计纳入264名散瞳后等效球镜为-1.0D到-5.0D且任一眼矫正视力≥1.0(Snellen decimal)8-13岁儿童,其中119名儿童随机分配至干预组(红光+框架眼镜),145名分配至对照组(框架眼镜)。研究于2019年7-8月开展基线评估,分别于基线后第1,3,6及12月(2020年8月为研究终点)开展访视计划,主要研究终点为:相较于基线,第1,3,6及12月眼轴变化,用两组间变化差值/对照组变化值表示红光控制效果;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散瞳后等效球镜变化。

图1 研究流程图

统计分析采用ITT数据集,取右眼数据,如右眼数据缺失,则取左眼(n=6)。作者采用混合效应模型(mixed models)评估控制效果,其中,不同访视计划时点的主要终点变化值作为因变量,分组变量、访视时点变量和分组*访视时点变量交互项设为固定效应,基线眼轴、性别、基线年龄设为协变量,受试者个体设为随机效应。此外,作者利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了控制效果与依从性的关系。

第12月,红光干预组的眼轴平均增长了0.13mm,对照组平均增长了0.38mm,两组平均差异为0.26mm(95%CI:0.20 ,0.31),意味着红光疗法延缓了69.4%的近视进展.此外,红光干预组中,39.8%的近视儿童在第一个月时出现了超过0.05mm的眼轴回退。第3、6、12月时,具有临床意义的眼轴回退占比分别为29.2%、32.9%及21.6%。

次要结局方面,第12月,红光干预组的散瞳后SE平均进展了-0.20D,对照组平均进展了-0.79D,两组平均差异为-0.59D(95%CI:-0.72,-0.46),意味着红光疗法可延缓76.6%的近视进展。红光干预组在第1、3、6、12月时,SE回退超过0.25D的占比分别为15.1%、17.9%、15.8%及18.9%。

图2 干预组与对照组12月眼轴与SE变化情况

依从性方面,红光干预组中位依从性为75%(四分位数间距:14.1%,112.1%);依从性从<50%提升至75%时,眼轴增长延缓率从44.6%提升至76.8%,SE控制率从41.7%增长至87.7%。副作用方面,整个试验周期,未观察到严重副作用。2人报告“红光太刺眼”,3人报告无法按照要求开展红光照射,1人换至OK镜治疗。

图3 不同依从性组重复低强度红光控制AL和睫状肌麻痹SE的效果

该研究显示,在8-13岁近视儿童中,重复低强度红光疗法可有效控制儿童近视进展。作为一种新的替代疗法,红光疗法具有良好的用户接受性且未观察到功能性和结构性损伤。但仍需研究探索其长期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最优治疗方案。

研究论文:艾尔兴获世界级权威认证

何明光教授团队关于艾尔兴哺光仪的研究论文于2021年12月1日预发表在眼科专业领域顶级国际期刊《Ophthalmology》上,江瑜、朱卓婷、谭星平、孔祥斌、钟晖为共同第一作者。

图4 SCIENCEAND TECHNOLOGY

据悉,《Ophthalmology》是美国眼科学会官方期刊,影响因子高达12.079,从国际影响力来说,《Ophthalmology》是国际眼科学最具权威的专业性期刊。该杂志在眼科圈内的认可程度也远高于一般的相同影响因子的SCI刊物。

此项研究成果被《Ophthalmology》录用发表,可以充分证明艾尔兴进入国际近视防治领域的技术前沿,使中国原创的近视防治技术达到全新的国际高度,具有划时代意义。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首款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登上世界眼科学殿堂、具有最高学术论文支持的哺光仪,艾尔兴哺光仪具有完备的临床数据,它所开拓的低强度单波长红光控制近视技术,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得到了世界级权威认证。

研究团队:用科技解决近视难题

图5 何明光教授

何明光教授,博导,中山眼科中心和墨尔本大学眼科教授,现任英国眼科杂志BJO主编,澳大利亚世界卫生组织防盲协作中心主任,亚太眼科学会副秘书长和理事,亚太远程眼科学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防盲和流行病学学组组长。

国家杰青和澳大利亚国家健康医学研究委员会领袖研究者(NHMRCLeadership Fellow)、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

先后在国际前沿杂志JAMA、Lancet等发表SCI论文350余篇,SCI引次数超过16000。

近视,是一项全球性的视力难题,对近视发生机理的研究是全球关注的热点。此项研究由国内外多个专业眼科研究机构共同完成,包括: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眼科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眼科学榜单排名第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深圳市儿童医院眼科,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生物研究学院,澳大利亚皇家维多利亚眼科研究中心,墨尔本大学眼科中心。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