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别样党课 “声”入人心

2022-08-10 09:17 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8月8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农牧办、农牧厅主办的“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专场活动走进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用一堂生动的党课展示了党的“三农”政策给马鞍山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鞍山村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也是多民族聚居区和生态脆弱区。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马鞍山村考察。“总书记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回忆当天场景,马鞍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叶阳记忆犹新。三年来,马鞍山村确立了山葡萄和乡村旅游两大主导产业,2021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1万元。

站在自家院子里,村民张国利回忆总书记到他家讲的一句句话语,仍然激动不已,他说“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作为村里的红色讲解员,我要讲好马鞍山的故事,我的生活就像总书记说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

穿行在林木葱茏的马鞍山林场,林场主任王一凡回忆起总书记对他们的殷殷嘱托,觉得肩上都是沉甸甸的责任。据悉,近五年来,马鞍山林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8.68%,林下经济发展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马鞍山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防护力度,如今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0.2%。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文明乡村”,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马鞍山村的发展成了乡村振兴的样板。听党课的喀喇沁旗30名乡镇街道的村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纷纷表示,要把党的“三农”政策转化为振兴乡村的实际行动,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让乡村更美,农民更富。(记者  包荭)

责任编辑:张彬

8月8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农牧办、农牧厅主办的“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专场活动走进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用一堂生动的党课展示了党的“三农”政策给马鞍山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鞍山村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也是多民族聚居区和生态脆弱区。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马鞍山村考察。“总书记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回忆当天场景,马鞍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叶阳记忆犹新。三年来,马鞍山村确立了山葡萄和乡村旅游两大主导产业,2021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1万元。

站在自家院子里,村民张国利回忆总书记到他家讲的一句句话语,仍然激动不已,他说“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作为村里的红色讲解员,我要讲好马鞍山的故事,我的生活就像总书记说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

穿行在林木葱茏的马鞍山林场,林场主任王一凡回忆起总书记对他们的殷殷嘱托,觉得肩上都是沉甸甸的责任。据悉,近五年来,马鞍山林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8.68%,林下经济发展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马鞍山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防护力度,如今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0.2%。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文明乡村”,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马鞍山村的发展成了乡村振兴的样板。听党课的喀喇沁旗30名乡镇街道的村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纷纷表示,要把党的“三农”政策转化为振兴乡村的实际行动,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让乡村更美,农民更富。(记者  包荭)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