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内蒙古赤峰:增加产业“含金量” 乡村发展有后劲

2022-08-16 20:05 新华社  

通过发展设施农业种植番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打造的“宁城番茄”,变成助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高质量产业。

青色山峦下,千余栋大棚交错坐落在万亩番茄园区内,刚刚采摘的新鲜番茄将从这里运送到北京、上海等地的餐桌或卖场。

大城子镇万亩番茄园区。新华社记者李欣 摄

“这里有着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的特点,适合以设施农业的形式种植番茄。”大城子镇党委副书记李晓平说,这里种植的番茄不仅维生素C含量高、果形正、颜色好,并且耐储运,很受商超和大型批发市场的青睐,还能与南方种植的番茄错峰上市,经济效益很高,“如今很多村民都承包大棚来种植番茄,年收入能达到10余万元,有些人的年收入甚至达到50万元。”

高质量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细的种植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大城子镇通过农业技术员“传帮带”,让一批当地村民变身农业种植“土专家”,其中的一些人还被邀请到外地担任技术指导员,使他们从传统农民变成有经验技术的新农人。

大城子镇下五家村村民刘明就是这样一位“土专家”。靠着多年来积攒的种植经验,刘明不仅自己种植番茄,还拓展业务做起种苗筛选、技术指导和客商对接。

“不少种植户都需要技术指导,我的经验多一些,可以帮他们解决病虫害的问题,有时候做完技术指导后到了饭点,他们非留我在家吃饭,那一刻感觉能帮他们实实在在赚到钱,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刘明说,设施农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变化,尤其是“钱袋子”一天比一天鼓,“种植番茄挣钱稳,孩子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都解决了,家里需要花钱的大事也可以不靠贷款了。”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赤峰市通过发展设施农业、乡村旅游、林果采摘等新业态,不断增加乡村发展“含金量”,百姓的参与感、获得感与满足感与日俱增。

俯瞰山林中的喀喇沁旗西桥镇雷营子村。(受访者供图)

十几年前,地处山林之间的喀喇沁旗西桥镇雷营子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也没有一个成熟的产业。“2012年村里修了路,以农家乐为代表的旅游业在我们这里慢慢得到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走在雷营子村干净宽敞的小路上,村党支部书记张平回忆道,“村里最初只有2家农家乐,还都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做,后来随着经验越来越多,村里不同特点的农家乐也多了起来。近几年有些农家乐的年收入能达到40万元。”

“自从2014年办农家乐以来,来我家消费的顾客越来越多,我做的饭菜也很受欢迎,特别是扣肉。”说起自己的拿手菜,雷营子村村民杨凤梅笑得合不拢嘴。做事用心的她把自家的农家乐经营得红红火火,2019年受到喀喇沁旗妇女联合会表彰。

这是喀喇沁旗西桥镇雷营子村一景。(受访者供图)

随着乡村旅游在雷营子村的发展,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又回到了家乡,有的人办起农家乐,有的人经营游乐项目,有的人专心搞种植,村里处处都能感受到人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这两年村里有几家考出去上大学的孩子也回来了,这说明咱们村的发展有了后劲,能留住年轻人,大伙干劲足,今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张平说。(记者李欣、朱文哲)

责任编辑:邢俊清

通过发展设施农业种植番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打造的“宁城番茄”,变成助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高质量产业。

青色山峦下,千余栋大棚交错坐落在万亩番茄园区内,刚刚采摘的新鲜番茄将从这里运送到北京、上海等地的餐桌或卖场。

大城子镇万亩番茄园区。新华社记者李欣 摄

“这里有着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的特点,适合以设施农业的形式种植番茄。”大城子镇党委副书记李晓平说,这里种植的番茄不仅维生素C含量高、果形正、颜色好,并且耐储运,很受商超和大型批发市场的青睐,还能与南方种植的番茄错峰上市,经济效益很高,“如今很多村民都承包大棚来种植番茄,年收入能达到10余万元,有些人的年收入甚至达到50万元。”

高质量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细的种植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大城子镇通过农业技术员“传帮带”,让一批当地村民变身农业种植“土专家”,其中的一些人还被邀请到外地担任技术指导员,使他们从传统农民变成有经验技术的新农人。

大城子镇下五家村村民刘明就是这样一位“土专家”。靠着多年来积攒的种植经验,刘明不仅自己种植番茄,还拓展业务做起种苗筛选、技术指导和客商对接。

“不少种植户都需要技术指导,我的经验多一些,可以帮他们解决病虫害的问题,有时候做完技术指导后到了饭点,他们非留我在家吃饭,那一刻感觉能帮他们实实在在赚到钱,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刘明说,设施农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变化,尤其是“钱袋子”一天比一天鼓,“种植番茄挣钱稳,孩子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都解决了,家里需要花钱的大事也可以不靠贷款了。”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赤峰市通过发展设施农业、乡村旅游、林果采摘等新业态,不断增加乡村发展“含金量”,百姓的参与感、获得感与满足感与日俱增。

俯瞰山林中的喀喇沁旗西桥镇雷营子村。(受访者供图)

十几年前,地处山林之间的喀喇沁旗西桥镇雷营子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也没有一个成熟的产业。“2012年村里修了路,以农家乐为代表的旅游业在我们这里慢慢得到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走在雷营子村干净宽敞的小路上,村党支部书记张平回忆道,“村里最初只有2家农家乐,还都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做,后来随着经验越来越多,村里不同特点的农家乐也多了起来。近几年有些农家乐的年收入能达到40万元。”

“自从2014年办农家乐以来,来我家消费的顾客越来越多,我做的饭菜也很受欢迎,特别是扣肉。”说起自己的拿手菜,雷营子村村民杨凤梅笑得合不拢嘴。做事用心的她把自家的农家乐经营得红红火火,2019年受到喀喇沁旗妇女联合会表彰。

这是喀喇沁旗西桥镇雷营子村一景。(受访者供图)

随着乡村旅游在雷营子村的发展,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又回到了家乡,有的人办起农家乐,有的人经营游乐项目,有的人专心搞种植,村里处处都能感受到人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这两年村里有几家考出去上大学的孩子也回来了,这说明咱们村的发展有了后劲,能留住年轻人,大伙干劲足,今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张平说。(记者李欣、朱文哲)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