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乡村振兴书记谈(赤峰市林西县县委书记 张志刚)

2022-08-17 09:26 内蒙古农牧厅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林西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始终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举全县之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2018年在全区率先实现国贫县脱贫摘帽,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闯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子,踏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一是强化成果巩固,夯实乡村振兴的“底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林西县聚焦“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政策衔接“严”。全面梳理上级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发21个有效衔接专项实施方案并严格抓好落实,确保政策有机过渡、保障有机衔接,避免出现“断崖式”落差。工作衔接“细”。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采取“双组长”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均任县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包扶帮联采取“四级联动”机制,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产业衔接“实”。坚持把脱贫攻坚期间培育的特色产业发展好、探索的路子巩固好的同时,聚焦农牧业主导产业,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链,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对象衔接“准”。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重点关注不稳定户、边缘户的生产生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力量衔接“强”。制定《林西县年轻干部练兵计划》,将200名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乡村振兴一线锻炼培养,优化完善指挥、投入、帮扶、考核等机制,打造稳定的乡村振兴队伍。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开好乡村振兴的“方子”。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考虑产业基础、基础设施、交通区位等情况,系统推进“多规合一”。做好顶层设计。把全县11个乡镇街道和东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按区域划分为“南”“北”“中”三个部分,以产业为核心,穿点成线、织线成面,形成南部一条主轴、两翼展开、整面推进;北部穿点成线、四线三环、强产兴业;中部五城统领、同城共建、一体推进。实现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达100%,形成全县四核驱动、一村一景、全面振兴的整体布局。强化示范带动。按照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县的标准,确定乡村振兴示范乡镇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11个,对照先进标杆,突出标准提升、要素融合、集成创建,精选1-3个作为精品打造,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在全市全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示范片区。加强政策引导。统一规划产业区域布局,制定2022年农牧业主导产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集中摆布资金项目、资源要素,推动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提升主导产业质量和层次。

三是突出产业支撑,铺就乡村振兴的“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林西县结合地域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系统谋划、科学布局、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增效益。按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品牌化的“五化协同”发展方式,集中集聚集约发展“菜、果、药、牛、菌、玉米、杂粮杂豆、甜菜”8个主导产业,打造以肉牛、设施蔬菜为主的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2022年,围绕基地建设、品种改良、市场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以及服务体系建设等,共谋划各类项目45个,计划投资近10亿元,推动形成“基地+市场+深加工”的产业体系。同时,大力发展观光游、采摘游、休闲游、体验游,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农耕体验、康养基地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特色农业创品牌。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全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稳步扩大农牧业主导产业规模的同时,在精深加工、精细包装上做文章,拉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积极创建“两品一标”,重点培育牛羊肉、粘豆包、小笨鸡、杂粮杂豆、果蔬、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品牌,并加大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力度,真正让优质农畜产品走向大市场、卖出好价钱。

四是强化网格治理,厚实乡村振兴的“里子”。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推动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进行模式、机制、载体创新,有效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搭建基本框架。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综合考虑地理布局、辖区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划分基础网格843个,并建立“1+N”网格员联户制度,构建起全面系统的网格包联体系。建强基本队伍。依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选聘网格员2137名。各乡镇分别建立了网格员责任清单、阶段性任务清单和激励性考核评价办法,同步明确包联领导、联建党组织责任,使各类网格工作主体行为有规范、工作有标准,为作用发挥提供了有力保障。完善基本职能。结合基层治理实际,在网格内设置基层党建、积分评定、人居环境整治等11项具体服务职能,全面开展积分制管理,并探索将村规民约、负面清单等社会治理手段与网格化治理有效融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激发社会治理内生动力。健全基本制度。建立岗位公示制度,对网格划分、党组织设置和网格工作人员姓名、电话、职责等基本信息进行公示;建立把关推荐制度,通过“四议两公开”,由网格员对所包联村民申请的事项进行第一道把关,并向村级组织进行推荐。建立激励促动制度,建立网格化治理奖励资金,根据各乡镇网格化治理运行情况和工作成效,差异化划拨奖励资金,用于对网格员工作的奖励激励,不断促动网格工作有效开展。 

责任编辑:王新国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林西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始终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举全县之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2018年在全区率先实现国贫县脱贫摘帽,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闯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子,踏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一是强化成果巩固,夯实乡村振兴的“底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林西县聚焦“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政策衔接“严”。全面梳理上级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发21个有效衔接专项实施方案并严格抓好落实,确保政策有机过渡、保障有机衔接,避免出现“断崖式”落差。工作衔接“细”。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采取“双组长”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均任县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包扶帮联采取“四级联动”机制,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产业衔接“实”。坚持把脱贫攻坚期间培育的特色产业发展好、探索的路子巩固好的同时,聚焦农牧业主导产业,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链,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对象衔接“准”。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重点关注不稳定户、边缘户的生产生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力量衔接“强”。制定《林西县年轻干部练兵计划》,将200名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乡村振兴一线锻炼培养,优化完善指挥、投入、帮扶、考核等机制,打造稳定的乡村振兴队伍。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开好乡村振兴的“方子”。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考虑产业基础、基础设施、交通区位等情况,系统推进“多规合一”。做好顶层设计。把全县11个乡镇街道和东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按区域划分为“南”“北”“中”三个部分,以产业为核心,穿点成线、织线成面,形成南部一条主轴、两翼展开、整面推进;北部穿点成线、四线三环、强产兴业;中部五城统领、同城共建、一体推进。实现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达100%,形成全县四核驱动、一村一景、全面振兴的整体布局。强化示范带动。按照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县的标准,确定乡村振兴示范乡镇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11个,对照先进标杆,突出标准提升、要素融合、集成创建,精选1-3个作为精品打造,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在全市全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示范片区。加强政策引导。统一规划产业区域布局,制定2022年农牧业主导产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集中摆布资金项目、资源要素,推动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提升主导产业质量和层次。

三是突出产业支撑,铺就乡村振兴的“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林西县结合地域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系统谋划、科学布局、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增效益。按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品牌化的“五化协同”发展方式,集中集聚集约发展“菜、果、药、牛、菌、玉米、杂粮杂豆、甜菜”8个主导产业,打造以肉牛、设施蔬菜为主的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2022年,围绕基地建设、品种改良、市场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以及服务体系建设等,共谋划各类项目45个,计划投资近10亿元,推动形成“基地+市场+深加工”的产业体系。同时,大力发展观光游、采摘游、休闲游、体验游,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农耕体验、康养基地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特色农业创品牌。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全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稳步扩大农牧业主导产业规模的同时,在精深加工、精细包装上做文章,拉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积极创建“两品一标”,重点培育牛羊肉、粘豆包、小笨鸡、杂粮杂豆、果蔬、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品牌,并加大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力度,真正让优质农畜产品走向大市场、卖出好价钱。

四是强化网格治理,厚实乡村振兴的“里子”。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推动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进行模式、机制、载体创新,有效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搭建基本框架。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综合考虑地理布局、辖区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划分基础网格843个,并建立“1+N”网格员联户制度,构建起全面系统的网格包联体系。建强基本队伍。依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选聘网格员2137名。各乡镇分别建立了网格员责任清单、阶段性任务清单和激励性考核评价办法,同步明确包联领导、联建党组织责任,使各类网格工作主体行为有规范、工作有标准,为作用发挥提供了有力保障。完善基本职能。结合基层治理实际,在网格内设置基层党建、积分评定、人居环境整治等11项具体服务职能,全面开展积分制管理,并探索将村规民约、负面清单等社会治理手段与网格化治理有效融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激发社会治理内生动力。健全基本制度。建立岗位公示制度,对网格划分、党组织设置和网格工作人员姓名、电话、职责等基本信息进行公示;建立把关推荐制度,通过“四议两公开”,由网格员对所包联村民申请的事项进行第一道把关,并向村级组织进行推荐。建立激励促动制度,建立网格化治理奖励资金,根据各乡镇网格化治理运行情况和工作成效,差异化划拨奖励资金,用于对网格员工作的奖励激励,不断促动网格工作有效开展。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