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预报中的暴雨为何淅淅沥沥?解释来了!

2022-08-17 16:48 正北方网  

(图片由呼伦贝尔市气象局提供)

本网讯(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马丽侠)连日来,内蒙古多地、多次出现暴雨天气,“淅淅沥沥的暴雨”成为不少网友的槽点。8月16日,内蒙古气象局再次预报内蒙古将出现暴雨天气。对此,不少网友调侃:“预报中的暴雨是‘报道有雨’的意思吗?明明是淅淅沥沥的小雨非说是暴雨。”针对网友的不解,呼伦贝尔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高级工程师姜凤友为大家做了解读。

姜凤友告诉记者,人们如果看到天气预报说有暴雨,一般会认为是倾盆而下的瓢泼大雨,其实,“倾盆而下”只是暴雨的“打开方式”之一,“淅淅沥沥”也可以用来形容暴雨。

“24小时(当日)累积降雨量达到50毫米以上的降雨过程为暴雨过程;若累积雨量达到100毫米以上,则是大暴雨的级别;若累积雨量达到250毫米以上,就是特大暴雨级别。”姜凤友说,重点就是累积两个字,所以暴雨既可以是1小时降下50毫米的降雨(短时暴雨),也可以是每小时下2~3毫米且持续24小时的降雨,也就是“淅淅沥沥的暴雨”天气(即持续性稳定降水导致的暴雨)。

据呼伦贝尔市气象局预报员刘伟介绍,“淅淅沥沥的暴雨”常常因为它“温和无害”的外表让人对它掉以轻心。据测定,5毫米的降雨便可使旱地浸透3~6厘米,而这样的降雨持续10个小时以上,对于山谷丘陵地带可谓是温柔一刀。此时的降雨充当了润滑剂的作用,不断地渗透到土层、沙石间,减小颗粒间的摩擦力,从而造成土层结构的松散,这种“润滑作用”持续时间长了,同样会引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气象上的暴雨是按照累积量来定义的缘故。

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破坏力巨大,但暴雨呈现出的样子却可以在24小时内千变万化,为此气象部门根据降水强度制定了四种等级的暴雨预警信号。像淅淅沥沥的暴雨,对应时效为12小时的暴雨蓝色预警信号;若暴雨时段集中到6小时或3小时内,则需要发布暴雨黄色或橙色预警信号;若3小时内降水已达到100毫米或预报未来3小时降水将达100毫米以上大暴雨过程,气象部门则会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这种级别的降水就是我们老百姓所说的“倾盆暴雨”了。

气象部门提醒,暴雨的样子可以千变万化,但是暴雨来袭时的防范建议却是万变不离其宗:非必要时不出门,如果一定要出门,则注意避开低洼积水路段,以免发生掉入下水道、积水触电等危险情况;如果遇到汽车熄火,则应当机立断,离开车内到高处等待救援;居住在山区的小伙伴如果发现水位上涨较快且上游来水浑浊时,则要迅速向与水流垂直且两侧地势较高的位置转移。

责任编辑:石尧

(图片由呼伦贝尔市气象局提供)

本网讯(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马丽侠)连日来,内蒙古多地、多次出现暴雨天气,“淅淅沥沥的暴雨”成为不少网友的槽点。8月16日,内蒙古气象局再次预报内蒙古将出现暴雨天气。对此,不少网友调侃:“预报中的暴雨是‘报道有雨’的意思吗?明明是淅淅沥沥的小雨非说是暴雨。”针对网友的不解,呼伦贝尔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高级工程师姜凤友为大家做了解读。

姜凤友告诉记者,人们如果看到天气预报说有暴雨,一般会认为是倾盆而下的瓢泼大雨,其实,“倾盆而下”只是暴雨的“打开方式”之一,“淅淅沥沥”也可以用来形容暴雨。

“24小时(当日)累积降雨量达到50毫米以上的降雨过程为暴雨过程;若累积雨量达到100毫米以上,则是大暴雨的级别;若累积雨量达到250毫米以上,就是特大暴雨级别。”姜凤友说,重点就是累积两个字,所以暴雨既可以是1小时降下50毫米的降雨(短时暴雨),也可以是每小时下2~3毫米且持续24小时的降雨,也就是“淅淅沥沥的暴雨”天气(即持续性稳定降水导致的暴雨)。

据呼伦贝尔市气象局预报员刘伟介绍,“淅淅沥沥的暴雨”常常因为它“温和无害”的外表让人对它掉以轻心。据测定,5毫米的降雨便可使旱地浸透3~6厘米,而这样的降雨持续10个小时以上,对于山谷丘陵地带可谓是温柔一刀。此时的降雨充当了润滑剂的作用,不断地渗透到土层、沙石间,减小颗粒间的摩擦力,从而造成土层结构的松散,这种“润滑作用”持续时间长了,同样会引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气象上的暴雨是按照累积量来定义的缘故。

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破坏力巨大,但暴雨呈现出的样子却可以在24小时内千变万化,为此气象部门根据降水强度制定了四种等级的暴雨预警信号。像淅淅沥沥的暴雨,对应时效为12小时的暴雨蓝色预警信号;若暴雨时段集中到6小时或3小时内,则需要发布暴雨黄色或橙色预警信号;若3小时内降水已达到100毫米或预报未来3小时降水将达100毫米以上大暴雨过程,气象部门则会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这种级别的降水就是我们老百姓所说的“倾盆暴雨”了。

气象部门提醒,暴雨的样子可以千变万化,但是暴雨来袭时的防范建议却是万变不离其宗:非必要时不出门,如果一定要出门,则注意避开低洼积水路段,以免发生掉入下水道、积水触电等危险情况;如果遇到汽车熄火,则应当机立断,离开车内到高处等待救援;居住在山区的小伙伴如果发现水位上涨较快且上游来水浑浊时,则要迅速向与水流垂直且两侧地势较高的位置转移。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