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秦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

2022-08-21 16:16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巍巍秦岭、绿意盎然,滔滔黄河、奔腾不息。

8月9日—12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陕西站活动走进西安、渭南、延安等地。记者一路采访,领略了美丽陕西的绿色变迁——

秦岭将中国南北方连接在一起,左拥黄河,右揽长江,是中国十分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田捷砚 摄)

1999年之前,陕西境内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只有约31.6%;目前,这一数字达到了63.6%,翻了一倍,陕西绿色版图因此向北推移了近400公里。而秦岭,作为我国的南北地理分界山脉、中央水塔、动植物基因库,正在积极创建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得到保护。新时代,陕西正厚植生态之基,精心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创建国家公园,秦岭迎来全新时代

山峦叠翠、绿浪起伏。8月9日,记者一走进秦岭植物园,顿感中伏热浪被隔绝在外,阵阵清风拂面而来。在秦岭植物园,珙桐、红豆杉、秦岭红杉等311科4000余种保护植物肆意生长,同时还栖息着羚牛、金丝猴、朱鹮等32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秦岭植物园科研中心主任朱琳介绍,秦岭植物园是目前世界上规划面积最大、垂直分布带最清晰、最具自然风貌的植物园,拥有平原、丘陵、浅山、中山、高山5种地形地貌,承担着物种保育、科学研究、公众教育、生态旅游四大职能。

“秦岭植物园是一个‘微型秦岭’,我们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保护动植物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定期组织学生来植物园参观、举办活动,把生态文明理念传给下一代。”朱琳说。

秦岭植物园科普教育馆活动中心摆放着学生们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王爽宇 摄)

植物园科普教育活动中心摆放着学生们的自然手工作品。“通过在植物园的科普教育,我们希望孩子们能窥视到秦岭全貌,感受到秦岭对于咱们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朱琳向记者说道。

秦岭处于中央造山带与南北构造带交会之地,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和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的中央水塔,也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2021年10月19日,国家公园管理局复函同意开展秦岭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创建区将涵盖65个自然保护地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划定的部分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最高形式。随着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巍峨秦岭正在迎来一个全新时代。

保护良好生态,乡村振兴有了支撑点

环境好了,生活才能更好。记者发现:秦岭脚下,良好生态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天气热的时候,有山有水的地方自然是大家的好去处。我们这里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8月9日,西安市鄠邑区栗峪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利军向记者讲述村里的变化。

近年来,栗峪口村依托秦岭自然生态,积极创建美丽、整洁、和谐、生态、宜居村庄,乡村发展找到了新路径,乡村振兴开创了新局面。

当前,栗峪口村生态旅游搞得如火如荼。“我们现在每年接待全国各地游客30多万人次,带动全村100多人实现了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6800元。”王利军介绍,“娃们到了我们村,体验农耕文化、开展丛林穿越活动、住原汁原味的秦岭民宿,这些活动不仅是旅游,还有科普教育的作用。”

蔡家坡村是另一个故事。记者走进村子,艺术气息扑面而来。砖头堆砌的“忙罢艺术节”招牌立在村口,田间地头摆放着以“麦客”为主题的摄影作品,草地上静卧着“大地之子”雕塑,工坊里悬挂着一幅幅以劳动为主题的版画作品……这些全都散发着蔡家坡独特的“文艺范儿”。

蔡家坡村田地中摆放着关中忙罢艺术节作品“大地之子”。(祁鹏玉 摄)

近年来,蔡家坡村主打“生态+文化+旅游”,重点保护良好生态环境,与西安美术学院合作举办“忙罢艺术节”,自201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4届,吸引来了越来越多游客,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蔡家坡村党支部书记秦卫东说:“原来的蔡家坡,村集体经济薄弱,各项基础设施落后,道路坑洼不平,很多村民住的是土坯房。现在不同了,生态好了,村民不仅搞起了猕猴桃、葡萄等绿色产业,还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忙罢艺术节”就是最好的证明。”

数字秦岭、智慧管山,实现了秦岭生态实时管控

保护秦岭,就是保护秦岭的生态空间。

去年7月,鄠邑区保护大秦岭的总平台“一站三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开启了“数字秦岭、智慧管山”新模式。

“护林员您好,请问您今日管护范围是否有外人进入?是否有其他异常?如遇特殊情况请及时向数据中心报备。”数据中心内,工作人员正操作设备与网格护林员实时视频对话。

正在进行巡护的护林员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并回复:“报告数据中心,今天管护区内无外人进入,无其他特殊情况。”与此同时,管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工作人员通过“电子围栏”实时查看保护区内管控情况。

鄠邑区秦岭保护局(林业局)局长滑益平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实时连线,是中心内的监管日常。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AI识别等数字化手段,集合秦岭区域各类数据,使秦岭保护区监管更加精准。

“建成秦岭保护一站三中心,开启了数字秦岭、智慧管山的鄠邑探索。通过网格化、网络化、志愿化‘三化协同’,构建起了‘天空地’立体化管护体系,初步实现了秦岭保护区内的可视、可查、可控。”滑益平很自豪地介绍。

被誉为“秦岭四宝”之一的羚牛。(陕西佛坪熊猫谷景区供图)

在鄠邑区,近3年来珍稀濒危植物翅果油树种群数量剧增10倍,去年先后发现秦岭羚牛群、川金丝猴,并首次发现荞麦叶大百合和秦岭薤,印证了秦岭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巍巍秦岭山水秀,诗画三秦生态美。几天采访,记者亲身感受到广大三秦儿女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勠力同心、锐意进取,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迈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果叮咚 王爽宇)

责任编辑:刘有明

巍巍秦岭、绿意盎然,滔滔黄河、奔腾不息。

8月9日—12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陕西站活动走进西安、渭南、延安等地。记者一路采访,领略了美丽陕西的绿色变迁——

秦岭将中国南北方连接在一起,左拥黄河,右揽长江,是中国十分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田捷砚 摄)

1999年之前,陕西境内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只有约31.6%;目前,这一数字达到了63.6%,翻了一倍,陕西绿色版图因此向北推移了近400公里。而秦岭,作为我国的南北地理分界山脉、中央水塔、动植物基因库,正在积极创建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得到保护。新时代,陕西正厚植生态之基,精心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创建国家公园,秦岭迎来全新时代

山峦叠翠、绿浪起伏。8月9日,记者一走进秦岭植物园,顿感中伏热浪被隔绝在外,阵阵清风拂面而来。在秦岭植物园,珙桐、红豆杉、秦岭红杉等311科4000余种保护植物肆意生长,同时还栖息着羚牛、金丝猴、朱鹮等32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秦岭植物园科研中心主任朱琳介绍,秦岭植物园是目前世界上规划面积最大、垂直分布带最清晰、最具自然风貌的植物园,拥有平原、丘陵、浅山、中山、高山5种地形地貌,承担着物种保育、科学研究、公众教育、生态旅游四大职能。

“秦岭植物园是一个‘微型秦岭’,我们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保护动植物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定期组织学生来植物园参观、举办活动,把生态文明理念传给下一代。”朱琳说。

秦岭植物园科普教育馆活动中心摆放着学生们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王爽宇 摄)

植物园科普教育活动中心摆放着学生们的自然手工作品。“通过在植物园的科普教育,我们希望孩子们能窥视到秦岭全貌,感受到秦岭对于咱们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朱琳向记者说道。

秦岭处于中央造山带与南北构造带交会之地,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和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的中央水塔,也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2021年10月19日,国家公园管理局复函同意开展秦岭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创建区将涵盖65个自然保护地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划定的部分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最高形式。随着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巍峨秦岭正在迎来一个全新时代。

保护良好生态,乡村振兴有了支撑点

环境好了,生活才能更好。记者发现:秦岭脚下,良好生态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天气热的时候,有山有水的地方自然是大家的好去处。我们这里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8月9日,西安市鄠邑区栗峪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利军向记者讲述村里的变化。

近年来,栗峪口村依托秦岭自然生态,积极创建美丽、整洁、和谐、生态、宜居村庄,乡村发展找到了新路径,乡村振兴开创了新局面。

当前,栗峪口村生态旅游搞得如火如荼。“我们现在每年接待全国各地游客30多万人次,带动全村100多人实现了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6800元。”王利军介绍,“娃们到了我们村,体验农耕文化、开展丛林穿越活动、住原汁原味的秦岭民宿,这些活动不仅是旅游,还有科普教育的作用。”

蔡家坡村是另一个故事。记者走进村子,艺术气息扑面而来。砖头堆砌的“忙罢艺术节”招牌立在村口,田间地头摆放着以“麦客”为主题的摄影作品,草地上静卧着“大地之子”雕塑,工坊里悬挂着一幅幅以劳动为主题的版画作品……这些全都散发着蔡家坡独特的“文艺范儿”。

蔡家坡村田地中摆放着关中忙罢艺术节作品“大地之子”。(祁鹏玉 摄)

近年来,蔡家坡村主打“生态+文化+旅游”,重点保护良好生态环境,与西安美术学院合作举办“忙罢艺术节”,自201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4届,吸引来了越来越多游客,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蔡家坡村党支部书记秦卫东说:“原来的蔡家坡,村集体经济薄弱,各项基础设施落后,道路坑洼不平,很多村民住的是土坯房。现在不同了,生态好了,村民不仅搞起了猕猴桃、葡萄等绿色产业,还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忙罢艺术节”就是最好的证明。”

数字秦岭、智慧管山,实现了秦岭生态实时管控

保护秦岭,就是保护秦岭的生态空间。

去年7月,鄠邑区保护大秦岭的总平台“一站三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开启了“数字秦岭、智慧管山”新模式。

“护林员您好,请问您今日管护范围是否有外人进入?是否有其他异常?如遇特殊情况请及时向数据中心报备。”数据中心内,工作人员正操作设备与网格护林员实时视频对话。

正在进行巡护的护林员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并回复:“报告数据中心,今天管护区内无外人进入,无其他特殊情况。”与此同时,管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工作人员通过“电子围栏”实时查看保护区内管控情况。

鄠邑区秦岭保护局(林业局)局长滑益平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实时连线,是中心内的监管日常。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AI识别等数字化手段,集合秦岭区域各类数据,使秦岭保护区监管更加精准。

“建成秦岭保护一站三中心,开启了数字秦岭、智慧管山的鄠邑探索。通过网格化、网络化、志愿化‘三化协同’,构建起了‘天空地’立体化管护体系,初步实现了秦岭保护区内的可视、可查、可控。”滑益平很自豪地介绍。

被誉为“秦岭四宝”之一的羚牛。(陕西佛坪熊猫谷景区供图)

在鄠邑区,近3年来珍稀濒危植物翅果油树种群数量剧增10倍,去年先后发现秦岭羚牛群、川金丝猴,并首次发现荞麦叶大百合和秦岭薤,印证了秦岭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巍巍秦岭山水秀,诗画三秦生态美。几天采访,记者亲身感受到广大三秦儿女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勠力同心、锐意进取,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迈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果叮咚 王爽宇)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