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2022-08-22 14:54 新华网  

重庆涪陵江北街道山火明火已基本扑灭

8月18日,一架救援直升机在重庆涪陵进行灭火作业。

8月17日18时28分许、20时30分许,重庆涪陵荔枝街道、江北街道所辖山林相继发生火灾。当地迅速组织消防等力量赶赴现场扑救,及时疏散附近居民。

8月18日上午,当地应急部门出动多架直升机参与灭火作业。截至记者发稿时,涪陵江北街道所辖山林山火已得到有效控制,明火已基本扑灭,无人员伤亡。

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多姿箭扣长城

这是8月16日拍摄的夕阳下的箭扣长城(无人机全景照片)。

位于北京市怀柔区西北的箭扣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著名的险段之一。时下,箭扣长城挺立云海茂林之间,或由艳阳渲染,或掩映山间薄雾之中,险奇峻秀一览无余。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江西部分地区旱情持续

鄱阳湖水位下降,湖区的落星墩完全展露出来(8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

受连日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江西省江河湖泊持续低水位,部分地区旱情持续。针对当前旱情,江西已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群众生活、农田灌溉用水需求。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黄山之巅的坚守

8月14日,李培生在黄山风景区的悬崖峭壁间清捡垃圾。

黄山以云海、奇石、迎客松著称。有这样一群人,用辛勤的汗水守护着黄山的美丽。

为更好地保护迎客松,从20世纪80年代起,黄山为迎客松配备了专职“守松人”。2010年,胡晓春成为迎客松第19任“守松人”。12年来,他每年超过300天住在山上,与迎客松相守相伴。

李培生是黄山风景区玉屏环卫所的一名放绳工。他常年攀爬在悬崖峭壁间清理垃圾或帮助游客捡拾失物,在责任区内与同事一起巡查清捡。20多年来,李培生累计放绳长度达1800公里,相当于200多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2012年,李培生被评为“中国好人”。2021年,胡晓春被评为“中国好人”。在黄山,还有许多像李培生、胡晓春这样的守护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扎根深山护乡邻的“拄拐村医”

8月17日,尹传波走在出诊路上。

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谷贞村的尹传波因幼时患病就医不便留下终身残疾。他看到村里缺少医生,一些村民只能小病磨、大病拖,于是立志从医,为家乡带来改变。2006年卫校毕业后,他回乡开起了诊所,16年如一日服务乡邻,当起了村民们的“健康守护者”。

谷贞村村民居住分散,有的住在山坡上,还有些地方数年前仅有水路相通。不管山高路远、刮风下雨,只要村民有需求,尹传波都会拄拐出诊。“流点汗不算什么,能为这些看着我长大的父老乡亲多做点事,很值得。”尹传波说。

16年来,尹传波拎着药箱跋山涉水,磨坏的拐杖已有22根。他为当地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随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儿童、孕产妇等2000多人次。尹传波心系乡亲们的健康,工作之余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诊疗能力,继续在乡村从医之路上前行。

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千舟竞发喜开渔

8月16日,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岐、苔菉两个中心渔港开渔出海的渔船在海面航行(无人机照片)。

当日12时,福建省部分海域(北纬26度30分以南的福建海域)结束为期三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期,渔民开始出海作业。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海域,近千艘渔轮分别从黄岐、苔菉两个中心渔港驶向东海。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四川卧龙诞生全球圈养大熊猫最重幼仔

这是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拍摄的大熊猫“翠翠”和她的幼仔(8月15日摄)。

记者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获悉,大熊猫“翠翠”于近日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产下一雌性幼仔,体重270.4克。这是迄今为止全球圈养大熊猫出生体重最重的幼仔。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顺利合龙

8月15日拍摄的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合龙现场(无人机照片)。

当日,由中交一公局承建的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顺利合龙。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位于贵州省思南、石阡、凤冈三县交界处,是德江至余庆高速公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1834米,主桥为504米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两名博士生在东北黑土地上的别样暑假

8月17日,沙野(右)和崔帅在试验田里测量玉米光合作用。

8月正值东北黑土地上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在位于世界“黄金玉米带”上的吉林省梨树县,“90后”在读博士生沙野和崔帅,每天深入四棵树乡三棵树村玉米田里,顶着烈日进行植株相关数据采集。

沙野和崔帅分别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每年4月到11月,他们都会来到位于三棵树村的“科技小院”,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他们一边进行科研,一边向当地农民推广农业技术。沙野说:“我们的暑假都是与玉米、黑土一起度过的。”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与梨树县共同成立“科技小院”,众多和沙野、崔帅一样的农业相关专业青年大学生分批来到这里,扎根黑土地、保护黑土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暑假就快结束,小院试验田里的玉米丰收在望,又一批极具科研价值的数据即将“出炉”。沙野说,他们要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农民增产丰收贡献一份力量。

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侵华日军第五一六部队成员名册首次被公开

这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首次公开的《关东军化学部留守名簿》(8月13日摄)。

在“8·15”日本战败并宣布无条件投降77周年之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向社会公布了《关东军化学部留守名簿》,其中包含这个部队414名成员的真实姓名和个人信息。这是我国首次公开关东军化学部成员信息,为开展日本化学战历史及战后影响研究提供了史料支持。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贵州梵净山晨景迷人

8月13日,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景区拍摄的红云金顶日出景观(无人机照片)。

当日,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晨景迷人。

新华社发(李鹤摄)

湖北秭归: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

秭归县泄滩乡陈家湾村架设的喷灌设施(8月13日摄)。

连日来,三峡地区持续高温,当地气象部门连续多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加强抗旱水源统一调度管理,组织干部群众深入田间地头,架水管、装水泵,积极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力争将不利的天气影响降到最低。

新华社发(郑家裕摄)

广州机务段的“机车大夫”

8月16日,广州机务段职工在机车车顶进行吊运作业。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广州机务段作为华南地区较大的机务段,负责机车小辅修、中修和抢修等任务。为确保机车安全,广州机务段十几个作业工种、数百名职工每天在为机车“把脉问诊”。这些“机车大夫”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汗水和责任浇筑机车质量的安全大堤,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清华大学2022级本科新生报到

8月17日,在清华大学迎新点,学生举着院系牌迎接新生入学。

当日,清华大学3700余名2022级本科新生入学报到,开启大学生活。据介绍,2022年清华大学录取本科新生包括内地学生3400余人、港澳台学生80余人、国际学生约200人。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拉萨:“环境立市”更宜居

这是在拉萨市一家单位的院内拍摄的蜻蜓(8月15日摄)。

近年来,西藏拉萨市大力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开展以单位和小区为重点的“绿源”工程,使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责任编辑:宝华

重庆涪陵江北街道山火明火已基本扑灭

8月18日,一架救援直升机在重庆涪陵进行灭火作业。

8月17日18时28分许、20时30分许,重庆涪陵荔枝街道、江北街道所辖山林相继发生火灾。当地迅速组织消防等力量赶赴现场扑救,及时疏散附近居民。

8月18日上午,当地应急部门出动多架直升机参与灭火作业。截至记者发稿时,涪陵江北街道所辖山林山火已得到有效控制,明火已基本扑灭,无人员伤亡。

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多姿箭扣长城

这是8月16日拍摄的夕阳下的箭扣长城(无人机全景照片)。

位于北京市怀柔区西北的箭扣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著名的险段之一。时下,箭扣长城挺立云海茂林之间,或由艳阳渲染,或掩映山间薄雾之中,险奇峻秀一览无余。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江西部分地区旱情持续

鄱阳湖水位下降,湖区的落星墩完全展露出来(8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

受连日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江西省江河湖泊持续低水位,部分地区旱情持续。针对当前旱情,江西已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群众生活、农田灌溉用水需求。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黄山之巅的坚守

8月14日,李培生在黄山风景区的悬崖峭壁间清捡垃圾。

黄山以云海、奇石、迎客松著称。有这样一群人,用辛勤的汗水守护着黄山的美丽。

为更好地保护迎客松,从20世纪80年代起,黄山为迎客松配备了专职“守松人”。2010年,胡晓春成为迎客松第19任“守松人”。12年来,他每年超过300天住在山上,与迎客松相守相伴。

李培生是黄山风景区玉屏环卫所的一名放绳工。他常年攀爬在悬崖峭壁间清理垃圾或帮助游客捡拾失物,在责任区内与同事一起巡查清捡。20多年来,李培生累计放绳长度达1800公里,相当于200多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2012年,李培生被评为“中国好人”。2021年,胡晓春被评为“中国好人”。在黄山,还有许多像李培生、胡晓春这样的守护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扎根深山护乡邻的“拄拐村医”

8月17日,尹传波走在出诊路上。

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谷贞村的尹传波因幼时患病就医不便留下终身残疾。他看到村里缺少医生,一些村民只能小病磨、大病拖,于是立志从医,为家乡带来改变。2006年卫校毕业后,他回乡开起了诊所,16年如一日服务乡邻,当起了村民们的“健康守护者”。

谷贞村村民居住分散,有的住在山坡上,还有些地方数年前仅有水路相通。不管山高路远、刮风下雨,只要村民有需求,尹传波都会拄拐出诊。“流点汗不算什么,能为这些看着我长大的父老乡亲多做点事,很值得。”尹传波说。

16年来,尹传波拎着药箱跋山涉水,磨坏的拐杖已有22根。他为当地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随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儿童、孕产妇等2000多人次。尹传波心系乡亲们的健康,工作之余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诊疗能力,继续在乡村从医之路上前行。

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千舟竞发喜开渔

8月16日,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岐、苔菉两个中心渔港开渔出海的渔船在海面航行(无人机照片)。

当日12时,福建省部分海域(北纬26度30分以南的福建海域)结束为期三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期,渔民开始出海作业。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海域,近千艘渔轮分别从黄岐、苔菉两个中心渔港驶向东海。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四川卧龙诞生全球圈养大熊猫最重幼仔

这是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拍摄的大熊猫“翠翠”和她的幼仔(8月15日摄)。

记者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获悉,大熊猫“翠翠”于近日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产下一雌性幼仔,体重270.4克。这是迄今为止全球圈养大熊猫出生体重最重的幼仔。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顺利合龙

8月15日拍摄的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合龙现场(无人机照片)。

当日,由中交一公局承建的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顺利合龙。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位于贵州省思南、石阡、凤冈三县交界处,是德江至余庆高速公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1834米,主桥为504米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两名博士生在东北黑土地上的别样暑假

8月17日,沙野(右)和崔帅在试验田里测量玉米光合作用。

8月正值东北黑土地上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在位于世界“黄金玉米带”上的吉林省梨树县,“90后”在读博士生沙野和崔帅,每天深入四棵树乡三棵树村玉米田里,顶着烈日进行植株相关数据采集。

沙野和崔帅分别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每年4月到11月,他们都会来到位于三棵树村的“科技小院”,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他们一边进行科研,一边向当地农民推广农业技术。沙野说:“我们的暑假都是与玉米、黑土一起度过的。”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与梨树县共同成立“科技小院”,众多和沙野、崔帅一样的农业相关专业青年大学生分批来到这里,扎根黑土地、保护黑土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暑假就快结束,小院试验田里的玉米丰收在望,又一批极具科研价值的数据即将“出炉”。沙野说,他们要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农民增产丰收贡献一份力量。

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侵华日军第五一六部队成员名册首次被公开

这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首次公开的《关东军化学部留守名簿》(8月13日摄)。

在“8·15”日本战败并宣布无条件投降77周年之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向社会公布了《关东军化学部留守名簿》,其中包含这个部队414名成员的真实姓名和个人信息。这是我国首次公开关东军化学部成员信息,为开展日本化学战历史及战后影响研究提供了史料支持。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贵州梵净山晨景迷人

8月13日,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景区拍摄的红云金顶日出景观(无人机照片)。

当日,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晨景迷人。

新华社发(李鹤摄)

湖北秭归: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

秭归县泄滩乡陈家湾村架设的喷灌设施(8月13日摄)。

连日来,三峡地区持续高温,当地气象部门连续多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加强抗旱水源统一调度管理,组织干部群众深入田间地头,架水管、装水泵,积极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力争将不利的天气影响降到最低。

新华社发(郑家裕摄)

广州机务段的“机车大夫”

8月16日,广州机务段职工在机车车顶进行吊运作业。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广州机务段作为华南地区较大的机务段,负责机车小辅修、中修和抢修等任务。为确保机车安全,广州机务段十几个作业工种、数百名职工每天在为机车“把脉问诊”。这些“机车大夫”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汗水和责任浇筑机车质量的安全大堤,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清华大学2022级本科新生报到

8月17日,在清华大学迎新点,学生举着院系牌迎接新生入学。

当日,清华大学3700余名2022级本科新生入学报到,开启大学生活。据介绍,2022年清华大学录取本科新生包括内地学生3400余人、港澳台学生80余人、国际学生约200人。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拉萨:“环境立市”更宜居

这是在拉萨市一家单位的院内拍摄的蜻蜓(8月15日摄)。

近年来,西藏拉萨市大力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开展以单位和小区为重点的“绿源”工程,使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