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寻访万家沟(二)】村里来了个年轻人

2022-08-29 18:32 正北方网  

万家沟,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之一。特别是1938年冬至1941年期间,曾长期作为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驻地之一。在那段历史时期,万家沟留下了很多峥嵘故事。

2019年至今,土左旗文物保护部门和参加过万家沟革命斗争的先辈的子女们共同发起万家沟红色遗址调研和保护工作。80余年前发生过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的22处遗址,被一一确认和记载。

2022年8月上旬,记者跟随土左旗文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历时两天,走访了沟内部分红色遗址及曾在这里生活的村民、参加调研的红二代,跟随他们的脚步,再次回顾那段渐被遗忘的历史。

老百姓的回忆

如今的万家沟里没有常住人口,不同时期的土屋、瓦房都被遗弃,像一段段回忆,支离破碎,却固执地在原地守候。2002年时,沟里20多个村子生态移民搬了出去,以前这些村子零散地分布在沟里的坡地,隔着三五里地就有几户人家。房前屋后的几亩地、几只羊,就够一家人自给自足的生活。因为交通闭塞,这里发生的故事能在几代人之间流传,被左邻右舍津津乐道地说上一遍又一遍,一年又一年。

82岁的徐润锁是万家沟村年龄最大的人

82岁的徐润锁是万家沟村年龄最大的人。他出生在万家沟,移民之前一直在沟里生活。在他出生那年,沟里发生了很多改变历史的斗争,而他和村民更愿意从家长里短的故事中描述曾在这里驻扎的八路军和抗日力量。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者,热情而坚定,与当地的老百姓亲如一家,组织带领群众一起抗日。

土左旗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高鹰,花费两年时间走访原来万家沟里的村民,将他们口口相传的抗战时期的事件一一记录下来。徐润锁就是他多次拜访过的老人。这些感性又零碎的回忆,比对史实资料,勾勒出一幅鲜活的革命画卷。

万家沟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因为一个年轻人的到来而改变。

建立抗日救国会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个年头,一支由晋绥边区晋北地区派出的八路军部队挺进大青山地区。9月某天,万家沟沟口西侧,背山面川的白只户村,来了一个自称来此探亲被土匪打劫的陌生人。这个年轻人叫邱如刚,操着一口山西口音,见老年人就叫大爷大娘,见年轻人就称兄道弟,彬彬有礼。让村民非常奇怪。

万家沟里被遗弃的房屋

在共同劳动和生活几天后,邱如刚才说出了实情:“我原来是太原成城中学的老师,后来成为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八路军,奉命从山西雁北地区来大青山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和穷人一齐打日本鬼子。”

白只户村的村民虽然听说大青山里来了抗日的八路军,但从来没见过,今天亲眼看到了八路军派来的邱如刚,大家都非常高兴。邱如刚介绍了当时国内形势,还特别介绍了八路军在山西平型关、娘子关、候马、晋北等地区打击敌人的情况。听到这些胜利消息,大家都备受鼓舞。

随后,邱如刚提出要组织抗日救国会,通过抗日救国会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宣传抗日,组织游击队打击敌人。很快,抗日救国会在白只户村的组织成立了,并在周围的沙尔沁、古城、把什、上达赖、妥妥岱等村也成立了抗日救国会。

深入群众开展抗日工作

不久,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派来政治指导员姜文华、文化教员王威等人,和邱如刚一起来到白只户村,了解发展抗日救国会的情况。不久,姜文华果然带领七八十名八路军进驻了白只户村,成立了南平川工作队,领导平川地区抗日工作。

1938年10月,姜文华找到村民胡官仁、姚亮,说:“你们从前常进大青山里面吗?”二人回答:“我们自幼就跑山,大青山里的山山水水,沟沟洼洼都一清二楚。”姜文华喜出望外,拿起笔写了一封信交给他们说:“麻烦你们去六道坝中湾圪沁村走一趟,交给彭德大同志。”

曾住在万家沟里的老人孤独地凝望着曾经的家园

二人立即出发,来到中湾圪沁,才知道八路军的司令部设在这里。他们受到彭德大等领导的热情招待。彭德大特别叫炊事员杀了一只鸡,还包了羊肉饺子。席间详细询问了山外的地理、风俗习惯。

彭德大说:“我们八路军初来此地,人地生疏,这次想请你们来给我们带路,尽可能地让我们的作战参谋能熟悉地形地物,以便于我们今后行军作战。你们愿意出力吗?”二人高兴地答应了。

次日,特务连连长、指导员和几位参谋随即带领一个班,由胡官仁、姚亮当向导,途经菜园子、交城坡、打窑滩、磨葫芦、东柜、前后小坝子、前后帐房塔、沙湾子、黄石岩、大踏石、五孤山、水家沟、灶火沟等地直到白只户村。

此次行军十多天,他们详细察看了这一带的地形,与地图逐一核实,做了标记,逐村了解具体情况,居民户数、人口数、生产生活情况,民族关系等,均做了详细的笔记,并写了报告,绘了地图。其后,李支队(即大青山支队,司令员为李井泉)的司令部即由中湾圪沁正式迁驻万家沟,指挥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全面工作。

南平川工作队从大青山下来后,联系上了从第三国际派回来的勇夫(又名云尚义)。随后,勇夫领着贾力更、奎璧、赵诚、李森、张禄等七八个同志来了。从此,土默特这些坚持抗日的蒙古族老党员便汇入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开展抗日工作。1939年就是以他们为领导,成立了土默特旗工作委员会和蒙古抗日游击队。

从此,万家沟的革命之火,星火燎原。

文·摄影/草原全媒·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查 娜

责任编辑:段丽萍

万家沟,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之一。特别是1938年冬至1941年期间,曾长期作为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驻地之一。在那段历史时期,万家沟留下了很多峥嵘故事。

2019年至今,土左旗文物保护部门和参加过万家沟革命斗争的先辈的子女们共同发起万家沟红色遗址调研和保护工作。80余年前发生过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的22处遗址,被一一确认和记载。

2022年8月上旬,记者跟随土左旗文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历时两天,走访了沟内部分红色遗址及曾在这里生活的村民、参加调研的红二代,跟随他们的脚步,再次回顾那段渐被遗忘的历史。

老百姓的回忆

如今的万家沟里没有常住人口,不同时期的土屋、瓦房都被遗弃,像一段段回忆,支离破碎,却固执地在原地守候。2002年时,沟里20多个村子生态移民搬了出去,以前这些村子零散地分布在沟里的坡地,隔着三五里地就有几户人家。房前屋后的几亩地、几只羊,就够一家人自给自足的生活。因为交通闭塞,这里发生的故事能在几代人之间流传,被左邻右舍津津乐道地说上一遍又一遍,一年又一年。

82岁的徐润锁是万家沟村年龄最大的人

82岁的徐润锁是万家沟村年龄最大的人。他出生在万家沟,移民之前一直在沟里生活。在他出生那年,沟里发生了很多改变历史的斗争,而他和村民更愿意从家长里短的故事中描述曾在这里驻扎的八路军和抗日力量。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者,热情而坚定,与当地的老百姓亲如一家,组织带领群众一起抗日。

土左旗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高鹰,花费两年时间走访原来万家沟里的村民,将他们口口相传的抗战时期的事件一一记录下来。徐润锁就是他多次拜访过的老人。这些感性又零碎的回忆,比对史实资料,勾勒出一幅鲜活的革命画卷。

万家沟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因为一个年轻人的到来而改变。

建立抗日救国会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个年头,一支由晋绥边区晋北地区派出的八路军部队挺进大青山地区。9月某天,万家沟沟口西侧,背山面川的白只户村,来了一个自称来此探亲被土匪打劫的陌生人。这个年轻人叫邱如刚,操着一口山西口音,见老年人就叫大爷大娘,见年轻人就称兄道弟,彬彬有礼。让村民非常奇怪。

万家沟里被遗弃的房屋

在共同劳动和生活几天后,邱如刚才说出了实情:“我原来是太原成城中学的老师,后来成为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八路军,奉命从山西雁北地区来大青山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和穷人一齐打日本鬼子。”

白只户村的村民虽然听说大青山里来了抗日的八路军,但从来没见过,今天亲眼看到了八路军派来的邱如刚,大家都非常高兴。邱如刚介绍了当时国内形势,还特别介绍了八路军在山西平型关、娘子关、候马、晋北等地区打击敌人的情况。听到这些胜利消息,大家都备受鼓舞。

随后,邱如刚提出要组织抗日救国会,通过抗日救国会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宣传抗日,组织游击队打击敌人。很快,抗日救国会在白只户村的组织成立了,并在周围的沙尔沁、古城、把什、上达赖、妥妥岱等村也成立了抗日救国会。

深入群众开展抗日工作

不久,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派来政治指导员姜文华、文化教员王威等人,和邱如刚一起来到白只户村,了解发展抗日救国会的情况。不久,姜文华果然带领七八十名八路军进驻了白只户村,成立了南平川工作队,领导平川地区抗日工作。

1938年10月,姜文华找到村民胡官仁、姚亮,说:“你们从前常进大青山里面吗?”二人回答:“我们自幼就跑山,大青山里的山山水水,沟沟洼洼都一清二楚。”姜文华喜出望外,拿起笔写了一封信交给他们说:“麻烦你们去六道坝中湾圪沁村走一趟,交给彭德大同志。”

曾住在万家沟里的老人孤独地凝望着曾经的家园

二人立即出发,来到中湾圪沁,才知道八路军的司令部设在这里。他们受到彭德大等领导的热情招待。彭德大特别叫炊事员杀了一只鸡,还包了羊肉饺子。席间详细询问了山外的地理、风俗习惯。

彭德大说:“我们八路军初来此地,人地生疏,这次想请你们来给我们带路,尽可能地让我们的作战参谋能熟悉地形地物,以便于我们今后行军作战。你们愿意出力吗?”二人高兴地答应了。

次日,特务连连长、指导员和几位参谋随即带领一个班,由胡官仁、姚亮当向导,途经菜园子、交城坡、打窑滩、磨葫芦、东柜、前后小坝子、前后帐房塔、沙湾子、黄石岩、大踏石、五孤山、水家沟、灶火沟等地直到白只户村。

此次行军十多天,他们详细察看了这一带的地形,与地图逐一核实,做了标记,逐村了解具体情况,居民户数、人口数、生产生活情况,民族关系等,均做了详细的笔记,并写了报告,绘了地图。其后,李支队(即大青山支队,司令员为李井泉)的司令部即由中湾圪沁正式迁驻万家沟,指挥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全面工作。

南平川工作队从大青山下来后,联系上了从第三国际派回来的勇夫(又名云尚义)。随后,勇夫领着贾力更、奎璧、赵诚、李森、张禄等七八个同志来了。从此,土默特这些坚持抗日的蒙古族老党员便汇入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开展抗日工作。1939年就是以他们为领导,成立了土默特旗工作委员会和蒙古抗日游击队。

从此,万家沟的革命之火,星火燎原。

文·摄影/草原全媒·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查 娜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