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益生菌行业破局还需“产品为王”

2022-08-31 15:45 中国食品报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已不容忽视。越来越多消费者对肠道及消化健康的关注,正推动益生菌成为食品市场增速最为明显的类目之一。市场调研机构Zion Market Research预计,2025年,全球益生菌产业产值将超过4906亿元,中国市场占比将超过25%。同时,欧睿国际数据显示,中国益生菌的销售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且以每年11%-12%的速度快速增长。

随着对益生菌消费习惯的逐渐养成,人们对于益生菌的功能性也提出了更高期许。“在未来,从肠道和免疫再到细分领域,从乳品、零食、保健食品再到全品类运用,益生菌还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新营养杂志日前主办的“‘菌’衡天下”圆桌论坛上,来自业内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们深入探讨了益生菌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路径。

疫情的爆发让人们对身体健康愈加关注,益生菌因为有助于肠道、口腔、骨骼等健康,也被开发出很多新产品,进一步满足了更多的细分消费需求。

中国益生菌市场出现三大变化

我国的益生菌行业发展较晚。“自2015年开始,益生菌才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熟知,整体销售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 同时,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促使益生菌市场扩增。” 据景展生物科技(福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艺川介绍说。

“市场上的产品非常丰富,甚至可以说处于大爆发的状态。”对此,CSL益生菌产品经理大昌华嘉化学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鲍勇阳认为,益生菌行业近10年之所以在大健康领域蓬勃发展,主要还是因为益生菌本身确实有比较明确的作用机理,上游企业的研发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纵观中国的益生菌市场,ADM亚太区益生菌业务开发经理高伟认为出现了三个变化。首先是功能的多样性。过去,益生菌主要被作为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维护肠道健康、解决肠胃问题的常用手段。随着全世界科学家对益生菌和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如今已经发展到口腔健康、体重管理、皮肤健康、女性健康等方向。其次,应用的多样化。除了功能型益生菌株的开发,益生菌产品品类和形态上也有了多方面的延伸扩张。从以酸奶、乳酸菌饮料为代表的有限品类,升级成软糖、硬糖、压片糖果、口服液以及坚果、巧克力等健康零食。

“这就需要更大范围拓宽微生物解决方案在所有食品门类当中的应用。”高伟说。另外,市场和客户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小红书、抖音、营养盒子等平台了解到益生菌品牌和产品。”高伟认为,需求端的刺激使得益生菌供应商更加积极地进行布局,参与益生菌微生物组织方面的研究。

Innova Market Insights调查表明,中国是亚太地区益生菌品牌上新最多的国家,新老品牌们已经意识到益生菌的发展前景,纷纷加码益生菌赛道。对于2019年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瑞典Probi普诺碧公司感受颇深,“在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市场和国外市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尤其在品牌、企业、厂商的不断教育后,消费者对益生菌产品很快建立了认知。”Probi普诺碧中国区销售经理刘姗姗认为,功能细分将成为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口服美容、减脂、口腔健康、女性私密等个性化的需求都亟待得到满足。

拓宽边界打破同质化

随着疫情的发生,消费者开始主动学习免疫方面的知识,通过营养补充剂来提升免疫力成为了越来越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伴随着整体市场的成熟,益生菌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短短3到5年时间里,国内市场上新增了逾千个益生菌终端产品。在市场繁荣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产品同质化、缺乏个性,越来越让消费者难以选择、无从判断。

“尤其对于上游厂家,触及的是中游企业或者下游企业,很难让有充分基础研究、健康功效的优质产品直接触及消费者,这也使很多优质菌株没有被发现,或者发现的、人们所熟知的明星菌株又在市场上以同质化的方式应用,没有给消费者提供足够的选择。”广州能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兆锋认为,消费者也被越来越多的社交媒体、公众传播所引导,倾向选择益生菌包装上添加量高的产品,而不看菌株本身的研究、文献、基础和临床是否成立,不同菌株结合在一起,到底是有协同性还是有异质性,摄入后是不是能活着到达肠道,能否定植到皮肤等地方,这也是益生菌开发企业、研究企业以及下游应用企业共同面临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江苏艾兰德营养品有限公司益生菌名誉顾问杭晓敏博士也认为,活菌数能否达标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杭晓敏分析,由于益生菌具有怕光、怕热、怕湿的特性,合格的益生菌原料生产工艺对温度、湿度的要求非常严苛,甚至要求在无菌环境下操作,任何达不到标准的生产环境都会对菌群数量造成影响。即使是过了生产这一关,绝大多数益生菌在适合在2-10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中生存,否则产品的效果将无法保证。

事实上,近两年由于行业法规标准的不完善,导致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益生菌 “活性”方面的实际检测值与标签标示值差距较大,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为此,今年5月底,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发布团体标准T/CNHFA 006-2022《益生菌食品活菌率分级规范》,对益生菌食品活菌率进行分级,最高一级的标准是在标签标示的条件下贮存了1/3保质期时,益生菌活菌率(益生菌活菌总数与益生菌添加总数的比值)大于等于50.0%。

不难看出,益生菌的“足够活性”成为益生菌产品的关键指标,保证益生菌产品在到达消费者手中时拥有足够的活菌数,是产品热销必不可少的条件。

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也是益生菌品牌方包括终端消费者未来面临的挑战和选择产品上的困惑。对此,鲍勇阳认为,在当下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想要拥有高附加值、高溢价的产品竞争力,益生菌可以与刺梨或中草药等原料组合,从而发挥更多的健康功能。“此外,我认为,可以多为消费者做减法,而不是频繁地上新产品,让消费者在选购时无所适从,这也是未来品牌方、原料商、工厂方、研究机构要共同探索解决的方向。”

鲍勇阳强调,我国益生菌行业发展起步虽晚,与其他国家相比却有巨大的增量空间。比起标新立异或是概念添加等市场问题,企业仍然需要脚踏实地把产品做好,用产品本身去征服消费者。

“国人更需要符合自身体质的益生菌产品,才能呈现更好的结果。”鲍勇阳预判,在未来,从肠道和免疫再到细分领域,从乳品、零食再到全品类应用,益生菌市场应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赵鑫华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已不容忽视。越来越多消费者对肠道及消化健康的关注,正推动益生菌成为食品市场增速最为明显的类目之一。市场调研机构Zion Market Research预计,2025年,全球益生菌产业产值将超过4906亿元,中国市场占比将超过25%。同时,欧睿国际数据显示,中国益生菌的销售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且以每年11%-12%的速度快速增长。

随着对益生菌消费习惯的逐渐养成,人们对于益生菌的功能性也提出了更高期许。“在未来,从肠道和免疫再到细分领域,从乳品、零食、保健食品再到全品类运用,益生菌还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新营养杂志日前主办的“‘菌’衡天下”圆桌论坛上,来自业内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们深入探讨了益生菌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路径。

疫情的爆发让人们对身体健康愈加关注,益生菌因为有助于肠道、口腔、骨骼等健康,也被开发出很多新产品,进一步满足了更多的细分消费需求。

中国益生菌市场出现三大变化

我国的益生菌行业发展较晚。“自2015年开始,益生菌才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熟知,整体销售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 同时,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促使益生菌市场扩增。” 据景展生物科技(福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艺川介绍说。

“市场上的产品非常丰富,甚至可以说处于大爆发的状态。”对此,CSL益生菌产品经理大昌华嘉化学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鲍勇阳认为,益生菌行业近10年之所以在大健康领域蓬勃发展,主要还是因为益生菌本身确实有比较明确的作用机理,上游企业的研发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纵观中国的益生菌市场,ADM亚太区益生菌业务开发经理高伟认为出现了三个变化。首先是功能的多样性。过去,益生菌主要被作为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维护肠道健康、解决肠胃问题的常用手段。随着全世界科学家对益生菌和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如今已经发展到口腔健康、体重管理、皮肤健康、女性健康等方向。其次,应用的多样化。除了功能型益生菌株的开发,益生菌产品品类和形态上也有了多方面的延伸扩张。从以酸奶、乳酸菌饮料为代表的有限品类,升级成软糖、硬糖、压片糖果、口服液以及坚果、巧克力等健康零食。

“这就需要更大范围拓宽微生物解决方案在所有食品门类当中的应用。”高伟说。另外,市场和客户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小红书、抖音、营养盒子等平台了解到益生菌品牌和产品。”高伟认为,需求端的刺激使得益生菌供应商更加积极地进行布局,参与益生菌微生物组织方面的研究。

Innova Market Insights调查表明,中国是亚太地区益生菌品牌上新最多的国家,新老品牌们已经意识到益生菌的发展前景,纷纷加码益生菌赛道。对于2019年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瑞典Probi普诺碧公司感受颇深,“在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市场和国外市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尤其在品牌、企业、厂商的不断教育后,消费者对益生菌产品很快建立了认知。”Probi普诺碧中国区销售经理刘姗姗认为,功能细分将成为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口服美容、减脂、口腔健康、女性私密等个性化的需求都亟待得到满足。

拓宽边界打破同质化

随着疫情的发生,消费者开始主动学习免疫方面的知识,通过营养补充剂来提升免疫力成为了越来越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伴随着整体市场的成熟,益生菌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短短3到5年时间里,国内市场上新增了逾千个益生菌终端产品。在市场繁荣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产品同质化、缺乏个性,越来越让消费者难以选择、无从判断。

“尤其对于上游厂家,触及的是中游企业或者下游企业,很难让有充分基础研究、健康功效的优质产品直接触及消费者,这也使很多优质菌株没有被发现,或者发现的、人们所熟知的明星菌株又在市场上以同质化的方式应用,没有给消费者提供足够的选择。”广州能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兆锋认为,消费者也被越来越多的社交媒体、公众传播所引导,倾向选择益生菌包装上添加量高的产品,而不看菌株本身的研究、文献、基础和临床是否成立,不同菌株结合在一起,到底是有协同性还是有异质性,摄入后是不是能活着到达肠道,能否定植到皮肤等地方,这也是益生菌开发企业、研究企业以及下游应用企业共同面临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江苏艾兰德营养品有限公司益生菌名誉顾问杭晓敏博士也认为,活菌数能否达标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杭晓敏分析,由于益生菌具有怕光、怕热、怕湿的特性,合格的益生菌原料生产工艺对温度、湿度的要求非常严苛,甚至要求在无菌环境下操作,任何达不到标准的生产环境都会对菌群数量造成影响。即使是过了生产这一关,绝大多数益生菌在适合在2-10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中生存,否则产品的效果将无法保证。

事实上,近两年由于行业法规标准的不完善,导致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益生菌 “活性”方面的实际检测值与标签标示值差距较大,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为此,今年5月底,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发布团体标准T/CNHFA 006-2022《益生菌食品活菌率分级规范》,对益生菌食品活菌率进行分级,最高一级的标准是在标签标示的条件下贮存了1/3保质期时,益生菌活菌率(益生菌活菌总数与益生菌添加总数的比值)大于等于50.0%。

不难看出,益生菌的“足够活性”成为益生菌产品的关键指标,保证益生菌产品在到达消费者手中时拥有足够的活菌数,是产品热销必不可少的条件。

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也是益生菌品牌方包括终端消费者未来面临的挑战和选择产品上的困惑。对此,鲍勇阳认为,在当下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想要拥有高附加值、高溢价的产品竞争力,益生菌可以与刺梨或中草药等原料组合,从而发挥更多的健康功能。“此外,我认为,可以多为消费者做减法,而不是频繁地上新产品,让消费者在选购时无所适从,这也是未来品牌方、原料商、工厂方、研究机构要共同探索解决的方向。”

鲍勇阳强调,我国益生菌行业发展起步虽晚,与其他国家相比却有巨大的增量空间。比起标新立异或是概念添加等市场问题,企业仍然需要脚踏实地把产品做好,用产品本身去征服消费者。

“国人更需要符合自身体质的益生菌产品,才能呈现更好的结果。”鲍勇阳预判,在未来,从肠道和免疫再到细分领域,从乳品、零食再到全品类应用,益生菌市场应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