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鄂尔多斯市:坚持一流标准 打造中西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2022-09-01 09:23 鄂尔多斯日报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大力实施“人才鄂尔多斯”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一流政策建设一流平台,一流平台营造一流环境,着力打造中西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优化体制机制,出台一流政策。鄂尔多斯市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创新工作专班职责作用,大力实施政策迭代升级工程,奋力打造全国极具吸引力的人才集聚之城、极具承载优势的产教融合之城、极具发展潜质的创新活力之城,为迈入“万亿俱乐部”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全面落实“人才新政30条”“科技新政30条”,围绕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各环节,分层次分类别研究支持政策,出台《高层次人才认定评定办法》《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评审资助办法》《人才安居保障办法》等13项配套落实办法,有效畅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全市依据政策评选资助高层次人才和乡村优秀人才147名、优秀人才团队28个,给予5个获评团队滚动支持,兑现各类奖补经费3850余万元,有效激发了用人主体和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统筹引才育才,搭建一流平台。鄂尔多斯市主动融入全国、全区人才发展战略布局,启动出台《鄂尔多斯市人才和科技创新驱动三年行动方案》,系统搭建“一心两城一院八基地”平台体系,推动国家级绿色矿山安全实验室、鄂尔多斯——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发中心、自治区硅基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创新研发平台落地建设。持续深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工作站7个、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231个。充分发挥驻外平台作用,依托驻京、驻沪、驻深人才工作站,广泛组织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先后引进49项人才培养和产业项目。实施“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圆梦行动”,建成大学生创业园、众创空间23个,入驻大学生创业企业1700余家。

医疗卫生人才集中培训。(来源:鄂托克前旗委组织部)

加强服务保障,营造一流环境。鄂尔多斯市建立财政科技投入刚性增长机制,每年至少投入1亿元,为人才项目发展、平台建设、服务保障等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开展人才管理“放管服”改革,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建设人才科创“一站式”服务大厅,优化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制度,在文旅、交通、医疗保健等领域推出15项便捷服务,切实满足人才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多渠道精准开展政策宣传解读,保障各类政策能够直达快达、应享尽享。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成“拎包入住”式专家人才公寓534套。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分级分类直接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推行专家健康体检和疗养休假制度,建立人才工作激励机制,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最大限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

责任编辑:贾小燕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大力实施“人才鄂尔多斯”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一流政策建设一流平台,一流平台营造一流环境,着力打造中西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优化体制机制,出台一流政策。鄂尔多斯市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创新工作专班职责作用,大力实施政策迭代升级工程,奋力打造全国极具吸引力的人才集聚之城、极具承载优势的产教融合之城、极具发展潜质的创新活力之城,为迈入“万亿俱乐部”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全面落实“人才新政30条”“科技新政30条”,围绕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各环节,分层次分类别研究支持政策,出台《高层次人才认定评定办法》《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评审资助办法》《人才安居保障办法》等13项配套落实办法,有效畅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全市依据政策评选资助高层次人才和乡村优秀人才147名、优秀人才团队28个,给予5个获评团队滚动支持,兑现各类奖补经费3850余万元,有效激发了用人主体和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统筹引才育才,搭建一流平台。鄂尔多斯市主动融入全国、全区人才发展战略布局,启动出台《鄂尔多斯市人才和科技创新驱动三年行动方案》,系统搭建“一心两城一院八基地”平台体系,推动国家级绿色矿山安全实验室、鄂尔多斯——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发中心、自治区硅基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创新研发平台落地建设。持续深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工作站7个、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231个。充分发挥驻外平台作用,依托驻京、驻沪、驻深人才工作站,广泛组织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先后引进49项人才培养和产业项目。实施“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圆梦行动”,建成大学生创业园、众创空间23个,入驻大学生创业企业1700余家。

医疗卫生人才集中培训。(来源:鄂托克前旗委组织部)

加强服务保障,营造一流环境。鄂尔多斯市建立财政科技投入刚性增长机制,每年至少投入1亿元,为人才项目发展、平台建设、服务保障等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开展人才管理“放管服”改革,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建设人才科创“一站式”服务大厅,优化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制度,在文旅、交通、医疗保健等领域推出15项便捷服务,切实满足人才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多渠道精准开展政策宣传解读,保障各类政策能够直达快达、应享尽享。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成“拎包入住”式专家人才公寓534套。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分级分类直接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推行专家健康体检和疗养休假制度,建立人才工作激励机制,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最大限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