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小学生食安素养报告》出炉:小小少年“食”力如何?

2022-09-01 10:48 中国经济网  

提升青少年食品安全素养,是校园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工作,也是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内容。为了助推校园食品安全科普教育行动,自2020年起,中国经济网携手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食品安全科普公益行”活动,面向全国广大中小学生开展食育教育,同时对当前我国青少年群体的食品安全素养水平进行了精准评估。 

8月29日,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指导、经济日报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上发布了自公益行线上赛事统计形成的《2021年全国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素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长期以来政府、企业、媒体等社会各界开展的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中小学生群体的食品安全素养水平较高,但仍存在地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后续需继续健全完善学校食品安全依法治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宣传教育。 

寓教于乐  

线上闯关秀“食”力 

2020年5月,中国经济网、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携手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启动“食品安全科普公益行”活动,通过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公开课、亲子实践游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传递健康食品教育知识。作为公益行活动的“先行军”,主办方在微信小程序中推出“食品安全线上挑战答题赛”。答题赛以轻松有趣的风格、制作精良的画面、充满探索的闯关形式以及总价值数十万元的精彩大奖,吸引广大中小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其中,开动小脑筋破解谜题。

挑战赛共设置了包括饮食知识、营养健康、疫情中的食品安全等多重类别的题目共200余道,为了保证题库的权威性和准确度,主办方特别邀请来自多家国内行业机构、高等院校的食品安全领域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为题目进行把关审核。

经过线上角逐,答题赛于2021年春节期间正式收官。根据统计,在为期八个月的时间里,共有来自全国近2000所中小学、50000名参赛者注册参与答题,答题人次近400万。基于海量的答题数据,主办方进行统计分析并最终形成《2021年全国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素养报告》。 

数据详解 

中小学生整体素养水平较高 

在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主办方联合天津科技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书军共同发布《报告》。《报告》指出,本次中小学生整体答题准确率为80.17%,显示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群体食品安全素养水平较高。 

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指导,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主题为“共创食安新发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的第十三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8月29日在京举办。图为天津科技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书军发布《2021年全国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素养报告》。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

从地域上看,素养水平最高的省份是海南,准确率达到84.50%。其次是福建与湖南,分别为79.51%与76.68%。山东、广西、安徽等省份准确率在67%-69%之间。辽宁、云南、内蒙古、吉林准确率较低,不足60%。 

从年级上看,学生年级越高,答题准确率越高,食品安全素养越高。数据显示,小学生平均正确率为60.41%,初中生平均正确率为69.79%,高中生平均正确率为76.13%。 

从知识结构上看,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素养结构较为均衡,不同知识点之间掌握程度虽有差异,但不算明显。其中,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知识掌握较好,正确率为84.25%,其次是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82.92%)和营养健康知识(正确率80.72%)。水资源知识和直接食品安全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低,正确率分别为78.67%和78.56%。 

整体来看,普通题的回答正确率为81.08%,困难题的回答正确率为74.94%,两者相差6.14个百分点。 

同时,《报告》也显露出一定的问题。对答题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小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差异非常明显。例如,对优质花生油的判断依据、对运动饮料能否代替喝水、食物要煮熟煮透等知识点,都有非常高的掌握程度(答题正确率超过95%)。但是对容易污染冰箱内食物的细菌名称、高温烹煮对食物营养素的影响、哪种肉类所含营养素最高等知识点,中小学生普遍没有掌握(答题正确率不足30%)。 

此外,专家认为难度不高、较为普通的一些知识点,中小学生回答正确率却并不高。例如,放在冰箱的食物易受哪种菌污染、食物腐败以后引起组胺中毒的表现、工业酒精不能饮用是因为其中含有哪种物质等,正确率仅有20-50%。 

专家建议 

社会共治共建提升食安素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食安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既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行系统组织,也需要广泛社会力量参与。 

《报告》指出,本次线上赛事活动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答题次数达400万次,中小学生整体参与较为积极。尤其是各年级小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参加积极性最高。这也从侧面说明,这次活动能兼顾趣味性与科学性,适合中小学生持续参与,是校园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的一大助力。 

在整体食品安全知识结构中,《报告》认为,中小学生对疫情防控相关的食安知识掌握最好,表明疫情防控与食安科普相得益彰,学校、家庭与学生本身均有受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下,食安科普活动不但不应松懈,反而可以借助重大公共卫生应对的机会,与之深度结合,携手共进。”王书军表示。 

提高青少年食品安全素养,是各地面临的共同任务和需求,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报告》指出,各地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差别较大,个别偏远省份没有覆盖。王书军建议,在后续活动中,活动主办方与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沟通,与各地学校探索更加灵活的合作方式,持续提高中小学生参与率。 

“活动主办方可与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研讨中小学生食安科普的目标、任务,推动具体科普规划出台,进一步落实中小学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利用这次活动数据,调整题目难度属性,完善题库各项属性,使之能够更精确的测量中小学生的食安素养。” 王书军建议。 

如今,食品安全教育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据悉,在今年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将举办大学生食品安全营养中国行活动、中国食品消费者论坛,并发布《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2022 版),聚焦儿童、青少年等主要目标人群,传播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提升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素养,并在其中不断探索社会广泛参与的行之有效的食育体系。 

责任编辑:赵鑫华

提升青少年食品安全素养,是校园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工作,也是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内容。为了助推校园食品安全科普教育行动,自2020年起,中国经济网携手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食品安全科普公益行”活动,面向全国广大中小学生开展食育教育,同时对当前我国青少年群体的食品安全素养水平进行了精准评估。 

8月29日,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指导、经济日报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上发布了自公益行线上赛事统计形成的《2021年全国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素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长期以来政府、企业、媒体等社会各界开展的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中小学生群体的食品安全素养水平较高,但仍存在地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后续需继续健全完善学校食品安全依法治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宣传教育。 

寓教于乐  

线上闯关秀“食”力 

2020年5月,中国经济网、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携手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启动“食品安全科普公益行”活动,通过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公开课、亲子实践游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传递健康食品教育知识。作为公益行活动的“先行军”,主办方在微信小程序中推出“食品安全线上挑战答题赛”。答题赛以轻松有趣的风格、制作精良的画面、充满探索的闯关形式以及总价值数十万元的精彩大奖,吸引广大中小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其中,开动小脑筋破解谜题。

挑战赛共设置了包括饮食知识、营养健康、疫情中的食品安全等多重类别的题目共200余道,为了保证题库的权威性和准确度,主办方特别邀请来自多家国内行业机构、高等院校的食品安全领域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为题目进行把关审核。

经过线上角逐,答题赛于2021年春节期间正式收官。根据统计,在为期八个月的时间里,共有来自全国近2000所中小学、50000名参赛者注册参与答题,答题人次近400万。基于海量的答题数据,主办方进行统计分析并最终形成《2021年全国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素养报告》。 

数据详解 

中小学生整体素养水平较高 

在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主办方联合天津科技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书军共同发布《报告》。《报告》指出,本次中小学生整体答题准确率为80.17%,显示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群体食品安全素养水平较高。 

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指导,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主题为“共创食安新发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的第十三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8月29日在京举办。图为天津科技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书军发布《2021年全国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素养报告》。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

从地域上看,素养水平最高的省份是海南,准确率达到84.50%。其次是福建与湖南,分别为79.51%与76.68%。山东、广西、安徽等省份准确率在67%-69%之间。辽宁、云南、内蒙古、吉林准确率较低,不足60%。 

从年级上看,学生年级越高,答题准确率越高,食品安全素养越高。数据显示,小学生平均正确率为60.41%,初中生平均正确率为69.79%,高中生平均正确率为76.13%。 

从知识结构上看,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素养结构较为均衡,不同知识点之间掌握程度虽有差异,但不算明显。其中,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知识掌握较好,正确率为84.25%,其次是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82.92%)和营养健康知识(正确率80.72%)。水资源知识和直接食品安全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低,正确率分别为78.67%和78.56%。 

整体来看,普通题的回答正确率为81.08%,困难题的回答正确率为74.94%,两者相差6.14个百分点。 

同时,《报告》也显露出一定的问题。对答题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小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差异非常明显。例如,对优质花生油的判断依据、对运动饮料能否代替喝水、食物要煮熟煮透等知识点,都有非常高的掌握程度(答题正确率超过95%)。但是对容易污染冰箱内食物的细菌名称、高温烹煮对食物营养素的影响、哪种肉类所含营养素最高等知识点,中小学生普遍没有掌握(答题正确率不足30%)。 

此外,专家认为难度不高、较为普通的一些知识点,中小学生回答正确率却并不高。例如,放在冰箱的食物易受哪种菌污染、食物腐败以后引起组胺中毒的表现、工业酒精不能饮用是因为其中含有哪种物质等,正确率仅有20-50%。 

专家建议 

社会共治共建提升食安素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食安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既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行系统组织,也需要广泛社会力量参与。 

《报告》指出,本次线上赛事活动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答题次数达400万次,中小学生整体参与较为积极。尤其是各年级小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参加积极性最高。这也从侧面说明,这次活动能兼顾趣味性与科学性,适合中小学生持续参与,是校园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的一大助力。 

在整体食品安全知识结构中,《报告》认为,中小学生对疫情防控相关的食安知识掌握最好,表明疫情防控与食安科普相得益彰,学校、家庭与学生本身均有受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下,食安科普活动不但不应松懈,反而可以借助重大公共卫生应对的机会,与之深度结合,携手共进。”王书军表示。 

提高青少年食品安全素养,是各地面临的共同任务和需求,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报告》指出,各地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差别较大,个别偏远省份没有覆盖。王书军建议,在后续活动中,活动主办方与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沟通,与各地学校探索更加灵活的合作方式,持续提高中小学生参与率。 

“活动主办方可与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研讨中小学生食安科普的目标、任务,推动具体科普规划出台,进一步落实中小学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利用这次活动数据,调整题目难度属性,完善题库各项属性,使之能够更精确的测量中小学生的食安素养。” 王书军建议。 

如今,食品安全教育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据悉,在今年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将举办大学生食品安全营养中国行活动、中国食品消费者论坛,并发布《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2022 版),聚焦儿童、青少年等主要目标人群,传播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提升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素养,并在其中不断探索社会广泛参与的行之有效的食育体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