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集群式创新 一体化融合 苏州努力拼出经济上扬态势

2022-09-04 10:25 新华每日电讯  

今年以来,克服多轮疫情影响,苏州经济加速恢复向好,上半年GDP过万亿。通过惠企纾困、稳链强链、优化服务,苏州努力稳住经济基本盘。以集群式创新积蓄增长动能,以一体化融合开拓发展空间,苏州努力拼出经济上扬态势。

精准惠企纾困恢复发展活力

在苏州高新区,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车间里,机器人一刻不停地运转。一个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过去需要9个人工作40秒,现在只需要1个机器人组装9秒。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莱克电气生产一度受阻。当地相关部门协调落实高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为其减负6000多万元。莱克电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让公司有更多资金投入数字化改造和研发、营销。公司正紧抓订单,全力投入生产,确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

今年以来,苏州先后出台实施多批次助企纾困政策,拿出真金白银为各类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同时,将一系列稳链强链、惠企便民的举措转化为常态化服务:“开门接电”“环评联动”“优化营商环境100条”等举措不断落地;对接供应链的“苏链通”、智能匹配政策信息的“政策计算器”等整合到苏州法人服务总入口“苏商通”,线上只需一次登录,线下刷“法人码”亮证,企业办事触手可达。

良好营商环境稳住了进出口与投资。上半年,苏州完成进出口总额12639.3亿元,同比增长8.7%;实际使用外资57.2亿美元,同比增长44.9%。吴淞江整治工程、沪苏嘉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开工,中科地星创新技术研究所、空中客车中国研发中心等项目签约落户,拉动投资稳定增长。

上半年苏州经济彰显了韧劲与活力:4月,受疫情影响经济指标深度下跌;5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迅速“浮出水面”;6月,规上工业总产值首超4000亿元,创历史单月最高水平;7月,经济恢复发展并全面提速。

“稳住了280万市场主体,就稳住了苏州经济的‘基本盘’。”苏州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苏州正咬定全年目标,细化任务、倒排进度,全力以赴用好每一天、干好每件事、服务好每一家企业。

集群式创新积蓄发展新动能

8月底,阳澄湖大闸蟹进入成熟关键期。受近期持续高温影响,大闸蟹摄食不畅、蜕壳困难,蟹农通过激光成像系统关注着大闸蟹的状态,以随时增氧、补草、添加营养成分,确保大闸蟹的品质。

养螃蟹只是这套系统的应用之一。系统研发方苏州蛟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帆说,公司研发的激光光源最高亮度值已超5000万坎德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公司制造的激光大灯价格只有几千元,让原来售价几万元的进口激光大灯纷纷降价。

蛟视智能的快速突破,得益于数字化的赋能。像蛟视智能这样年轻的智力密集型科创企业遍布苏州,成为以数字化重塑传统产业的生力军。

从阳澄湖到太湖,苏州的激光产业正不断发展壮大。苏州太湖光子中心于近期启动建设,启动仪式成了产业集群发展研讨会。20位院士、专家受聘成为光子产业集群的顾问,最高2亿元的奖励政策发布,相关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一批相关项目签约落地。

以有形的载体为中心,集聚项目、人才、资金、政策、科研机构、科创载体等各类创新要素,苏州正整合数以百计的激光产业企业,做大做强产业链条,打造千亿级的光子产业集群。这类以数字赋能为基础的创新产业集群,正是苏州近年来着力培育的创新发展形态。

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虞伟说,苏州正努力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建设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创新集群,将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庞大的工业产值转变为高水平的制造业体系、高质量的工业增加值。

一体化融合开辟发展新空间

苏州姑苏区与相城区之间,一段2公里的隧道,要穿沪宁城际、京沪两条高铁,施工造成的累计沉降要控制在2毫米以内,施工周期将持续4年。当地正全力推进,力争能提前半年通车。

苏州正打造45分钟市域交通圈,实现主城区和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主要功能中心间45分钟可达。同时,建设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进行空间缝合、资源整合。

苏州工业园区正在与其他区县毗邻处规划建设两个城区副中心,挖掘存量增长空间。昆山与太仓共建的协同发展区里,已经集聚规上企业70多家。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严新东认为,国土开发强度超高的苏州,正进行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努力把十个区县拧成一股绳,向融合发展要效益。

推动市内全域一体化是为更好融入区域一体化。近期,航空企业穆格工业控制(苏州)有限公司在太仓奠基。明年初,穆格的研发和制造基地将从上海浦东搬到这里,既融入太仓高效的航空产业集群,又享受与上海同城化的多种便利。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让沪苏协同发展的效益越发彰显。

在最新的苏州国土空间规划图上,以张家港至吴江一线为弓体,以太湖沿岸为弓弦,以高新区至太仓一线为箭杆,苏州各区县凝成一张拉满的弓,以蓄势勃发的姿态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

苏州市有关负责人说,苏州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守好底线、稳定发展,努力挑重担、扛重责。(记者杨绍功)

责任编辑:梁波

今年以来,克服多轮疫情影响,苏州经济加速恢复向好,上半年GDP过万亿。通过惠企纾困、稳链强链、优化服务,苏州努力稳住经济基本盘。以集群式创新积蓄增长动能,以一体化融合开拓发展空间,苏州努力拼出经济上扬态势。

精准惠企纾困恢复发展活力

在苏州高新区,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车间里,机器人一刻不停地运转。一个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过去需要9个人工作40秒,现在只需要1个机器人组装9秒。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莱克电气生产一度受阻。当地相关部门协调落实高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为其减负6000多万元。莱克电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让公司有更多资金投入数字化改造和研发、营销。公司正紧抓订单,全力投入生产,确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

今年以来,苏州先后出台实施多批次助企纾困政策,拿出真金白银为各类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同时,将一系列稳链强链、惠企便民的举措转化为常态化服务:“开门接电”“环评联动”“优化营商环境100条”等举措不断落地;对接供应链的“苏链通”、智能匹配政策信息的“政策计算器”等整合到苏州法人服务总入口“苏商通”,线上只需一次登录,线下刷“法人码”亮证,企业办事触手可达。

良好营商环境稳住了进出口与投资。上半年,苏州完成进出口总额12639.3亿元,同比增长8.7%;实际使用外资57.2亿美元,同比增长44.9%。吴淞江整治工程、沪苏嘉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开工,中科地星创新技术研究所、空中客车中国研发中心等项目签约落户,拉动投资稳定增长。

上半年苏州经济彰显了韧劲与活力:4月,受疫情影响经济指标深度下跌;5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迅速“浮出水面”;6月,规上工业总产值首超4000亿元,创历史单月最高水平;7月,经济恢复发展并全面提速。

“稳住了280万市场主体,就稳住了苏州经济的‘基本盘’。”苏州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苏州正咬定全年目标,细化任务、倒排进度,全力以赴用好每一天、干好每件事、服务好每一家企业。

集群式创新积蓄发展新动能

8月底,阳澄湖大闸蟹进入成熟关键期。受近期持续高温影响,大闸蟹摄食不畅、蜕壳困难,蟹农通过激光成像系统关注着大闸蟹的状态,以随时增氧、补草、添加营养成分,确保大闸蟹的品质。

养螃蟹只是这套系统的应用之一。系统研发方苏州蛟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帆说,公司研发的激光光源最高亮度值已超5000万坎德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公司制造的激光大灯价格只有几千元,让原来售价几万元的进口激光大灯纷纷降价。

蛟视智能的快速突破,得益于数字化的赋能。像蛟视智能这样年轻的智力密集型科创企业遍布苏州,成为以数字化重塑传统产业的生力军。

从阳澄湖到太湖,苏州的激光产业正不断发展壮大。苏州太湖光子中心于近期启动建设,启动仪式成了产业集群发展研讨会。20位院士、专家受聘成为光子产业集群的顾问,最高2亿元的奖励政策发布,相关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一批相关项目签约落地。

以有形的载体为中心,集聚项目、人才、资金、政策、科研机构、科创载体等各类创新要素,苏州正整合数以百计的激光产业企业,做大做强产业链条,打造千亿级的光子产业集群。这类以数字赋能为基础的创新产业集群,正是苏州近年来着力培育的创新发展形态。

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虞伟说,苏州正努力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建设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创新集群,将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庞大的工业产值转变为高水平的制造业体系、高质量的工业增加值。

一体化融合开辟发展新空间

苏州姑苏区与相城区之间,一段2公里的隧道,要穿沪宁城际、京沪两条高铁,施工造成的累计沉降要控制在2毫米以内,施工周期将持续4年。当地正全力推进,力争能提前半年通车。

苏州正打造45分钟市域交通圈,实现主城区和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主要功能中心间45分钟可达。同时,建设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进行空间缝合、资源整合。

苏州工业园区正在与其他区县毗邻处规划建设两个城区副中心,挖掘存量增长空间。昆山与太仓共建的协同发展区里,已经集聚规上企业70多家。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严新东认为,国土开发强度超高的苏州,正进行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努力把十个区县拧成一股绳,向融合发展要效益。

推动市内全域一体化是为更好融入区域一体化。近期,航空企业穆格工业控制(苏州)有限公司在太仓奠基。明年初,穆格的研发和制造基地将从上海浦东搬到这里,既融入太仓高效的航空产业集群,又享受与上海同城化的多种便利。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让沪苏协同发展的效益越发彰显。

在最新的苏州国土空间规划图上,以张家港至吴江一线为弓体,以太湖沿岸为弓弦,以高新区至太仓一线为箭杆,苏州各区县凝成一张拉满的弓,以蓄势勃发的姿态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

苏州市有关负责人说,苏州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守好底线、稳定发展,努力挑重担、扛重责。(记者杨绍功)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