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高质量发展在巴彦淖尔 | 踔厉奋发勇向前

2022-09-05 16:12 巴彦淖尔日报  

持续上扬的经济曲线、奋进有为的豪迈士气、洋溢幸福的灿烂笑容,勾勒出巴彦淖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倾力打造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狠抓市场主体培育和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创优营商环境……一幅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在巴彦淖尔大地上渐次展开。

高颜值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今年8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在“解码十年”栏目中,对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治理成果进行了报道。报道结合大数据还原了黄河沿岸生态建设历程,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十年间绿进沙退,黄河生态绿线最宽处向前推进了约150公里。从空中俯瞰这些新增的绿色,能捕捉到一个个巨大的圆形,这是十年间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增加的有机草场。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上,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把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全方位、全要素、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为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贡献巴彦淖尔力量。

——持续抓好乌梁素海流域治理,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现已基本完工,湖区水质总体稳定在Ⅴ类、局部达到Ⅳ类,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扎实推进黄河河道和滩区治理,开展引黄滴灌试点工程,全力推广喷灌和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十四五”期间总节水量力争达到5亿立方米以上。

——推进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坚持生态治理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方向,形成以生态项目扶持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生态建设,政府政策性引导、企业产业化经营、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的防沙治沙新格局,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样板。

——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地改良、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水利骨干工程综合配套渠沟路林田,十年间全市耕地面积增加10%左右,45万多亩中低产田变身高产良田,可种粮食耕地由30%上升到90%。

——坚决有力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综合运用执法司法、行政强制、纪检监察、审计监督等多种手段,对典型案例涉及的问题和举一反三排查发现的问题动真碰硬、严查严办,推动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硬实力 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8月18日,三一重能巴彦淖尔零碳产业园项目开工;9月2日,华启新能源巴彦淖尔10万吨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加工产业园开工……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两个基地”“四个集群”建设,全力以赴上项目扩投资稳增长,各大重点项目紧锣密鼓开工,“踩下油门”提速发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追求主动式、结构式、内涵式发展,持之以恒推动创新型、绿色型、效益型产业提质增效,经济实力稳步增强。

——全力以赴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我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32.5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今年全部开工。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179.2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05.9万亩,可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60亿斤左右。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获得国务院批复,培育了“巴麦13号”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牧业科技创新成果。探索推行农畜产品价格保险机制,全市976.3万亩农作物、54.4万头(只)牲畜实现参保。加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推广力度,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85.1%。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共建成各类农牧业科技园区94个,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0家、专业合作社5540家,带动23.9万户农牧户参与到产业化经营链条之中。

——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制定了8个方面42+6条措施,退税减税缓税18.3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9倍和1.1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33%。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细化落实内蒙古优化营商环境3.0方案,创新提出183条具体配套措施。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纳入自治区重大项目清单的202个重大项目全部开复工,一批含新量、含绿量高的工业项目相继落地开工。优化整合工业园区,以全面创建绿色企业、绿色产业、绿色园区为载体,推动地区绿色低碳转型。千方百计促进消费,1—7月,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48.69亿元,同比增长3.2%。依托巴彦淖尔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籽仁、番茄、脱水菜三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基地,农畜产品出口额达22.7亿元,同比增长36.7%。

——党建引领为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我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注重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针对干部能力素质不够高、纪律作风不严实、体制机制不顺畅、发展合力不聚焦、营商环境短板多等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为主题的“五大行动”,得到了各级干部的支持响应,有力提振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惠民生 民生福祉持续增强

粉刷一新的楼体、干净平坦的路面、施划整齐的停车位……不久前,记者走进临河区民政小区,看到这个昔日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我们这个老旧小区改造后,环境宜人、出行便捷,我们再也不用羡慕别的小区了!”民政小区居民陈喜娟高兴地说。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推动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让老百姓过上高品质生活。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惠民生、纾民困,将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落细、办实办好,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增强。▲2021年,我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0%和10.2%;▲城镇新增就业82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0285套、棚户区改造4614套;▲临河至呼和浩特城际动车组如期开通;▲“双减”政策有力落实,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广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全面推开;▲“蒙速办·四办”改革加快推进,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获评全国服务企业满意热线优秀单位和优秀支撑保障成果案例奖。▲今年以来,我市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从根本上兜牢了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推进衔接过渡期的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和成果巩固,在全区2021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成效考核中名列前茅。

回望过去,令人振奋;展望未来,豪情满怀。站在新的时间节点,巴彦淖尔广大干部群众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踔厉奋发、接续奋斗,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华章。 (王紫丁)


责任编辑:周婷

持续上扬的经济曲线、奋进有为的豪迈士气、洋溢幸福的灿烂笑容,勾勒出巴彦淖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倾力打造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狠抓市场主体培育和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创优营商环境……一幅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在巴彦淖尔大地上渐次展开。

高颜值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今年8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在“解码十年”栏目中,对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治理成果进行了报道。报道结合大数据还原了黄河沿岸生态建设历程,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十年间绿进沙退,黄河生态绿线最宽处向前推进了约150公里。从空中俯瞰这些新增的绿色,能捕捉到一个个巨大的圆形,这是十年间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增加的有机草场。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上,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把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全方位、全要素、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为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贡献巴彦淖尔力量。

——持续抓好乌梁素海流域治理,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现已基本完工,湖区水质总体稳定在Ⅴ类、局部达到Ⅳ类,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扎实推进黄河河道和滩区治理,开展引黄滴灌试点工程,全力推广喷灌和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十四五”期间总节水量力争达到5亿立方米以上。

——推进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坚持生态治理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方向,形成以生态项目扶持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生态建设,政府政策性引导、企业产业化经营、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的防沙治沙新格局,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样板。

——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地改良、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水利骨干工程综合配套渠沟路林田,十年间全市耕地面积增加10%左右,45万多亩中低产田变身高产良田,可种粮食耕地由30%上升到90%。

——坚决有力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综合运用执法司法、行政强制、纪检监察、审计监督等多种手段,对典型案例涉及的问题和举一反三排查发现的问题动真碰硬、严查严办,推动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硬实力 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8月18日,三一重能巴彦淖尔零碳产业园项目开工;9月2日,华启新能源巴彦淖尔10万吨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加工产业园开工……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两个基地”“四个集群”建设,全力以赴上项目扩投资稳增长,各大重点项目紧锣密鼓开工,“踩下油门”提速发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追求主动式、结构式、内涵式发展,持之以恒推动创新型、绿色型、效益型产业提质增效,经济实力稳步增强。

——全力以赴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我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32.5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今年全部开工。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179.2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05.9万亩,可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60亿斤左右。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获得国务院批复,培育了“巴麦13号”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牧业科技创新成果。探索推行农畜产品价格保险机制,全市976.3万亩农作物、54.4万头(只)牲畜实现参保。加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推广力度,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85.1%。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共建成各类农牧业科技园区94个,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0家、专业合作社5540家,带动23.9万户农牧户参与到产业化经营链条之中。

——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制定了8个方面42+6条措施,退税减税缓税18.3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9倍和1.1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33%。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细化落实内蒙古优化营商环境3.0方案,创新提出183条具体配套措施。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纳入自治区重大项目清单的202个重大项目全部开复工,一批含新量、含绿量高的工业项目相继落地开工。优化整合工业园区,以全面创建绿色企业、绿色产业、绿色园区为载体,推动地区绿色低碳转型。千方百计促进消费,1—7月,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48.69亿元,同比增长3.2%。依托巴彦淖尔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籽仁、番茄、脱水菜三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基地,农畜产品出口额达22.7亿元,同比增长36.7%。

——党建引领为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我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注重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针对干部能力素质不够高、纪律作风不严实、体制机制不顺畅、发展合力不聚焦、营商环境短板多等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为主题的“五大行动”,得到了各级干部的支持响应,有力提振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惠民生 民生福祉持续增强

粉刷一新的楼体、干净平坦的路面、施划整齐的停车位……不久前,记者走进临河区民政小区,看到这个昔日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我们这个老旧小区改造后,环境宜人、出行便捷,我们再也不用羡慕别的小区了!”民政小区居民陈喜娟高兴地说。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推动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让老百姓过上高品质生活。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惠民生、纾民困,将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落细、办实办好,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增强。▲2021年,我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0%和10.2%;▲城镇新增就业82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0285套、棚户区改造4614套;▲临河至呼和浩特城际动车组如期开通;▲“双减”政策有力落实,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广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全面推开;▲“蒙速办·四办”改革加快推进,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获评全国服务企业满意热线优秀单位和优秀支撑保障成果案例奖。▲今年以来,我市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从根本上兜牢了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推进衔接过渡期的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和成果巩固,在全区2021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成效考核中名列前茅。

回望过去,令人振奋;展望未来,豪情满怀。站在新的时间节点,巴彦淖尔广大干部群众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踔厉奋发、接续奋斗,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华章。 (王紫丁)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