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高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构建

2022-09-06 13:46 人民网-理论频道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如何善用“大思政课”?如何推进“大思政课”建设?2022年7月,由教育部等十部门共同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等,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引。

建设“大课堂”拓展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阵地资源。“大课堂”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载体。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建设“大课堂”要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思政课要积极利用社会实践资源,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充分挖掘社会大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联通历史与现实、联系理论与实践、立足国内与国际,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定“四个自信”。社会也是一所学校,要善用社会大课堂。要让大学生走到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把思政课开在田间地头,开在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的现场,开在博物馆、纪念馆等“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实践育人过程中推进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和家国情怀教育。

笔者认为,高校要统筹校内校外资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大思政课”实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坚定“大思政课”的鲜明底色。要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建强思政课课程群,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讲大学生喜欢的思政课,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要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设校地合作思政实践课程,主动对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祖国大好河山、深入社会生活,在社会大课堂中了解国计民生、回应时代召唤、践行青年担当。

搭建“大平台”丰富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育人元素。“大平台”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使用,打造网络教育宣传云平台等渠道搭建大资源平台,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大力推进思政课数字化建设,利用数字化技术聚合资源,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教学提供教学素材等海量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开发在线示范课程库,建立媒体宣传矩阵,打造“云上大思政课”平台,为大学生构建一个网络化、可视化、便捷化的“大思政课”学习平台。

笔者认为,高校要积极融入“大思政课”大平台建设,既做大平台的建设者、参与者,又做大平台建设的推动者、受益者。高校要大力发展“数字马院”,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高校要制定政策鼓励教师用好“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鼓励教师开发“大思政课”示范案例,开展教学设计比武活动,建设“大思政课”示范课程,为大平台建设贡献高校案例和高校智慧。高校要出台措施鼓励学生使用自主学习平台,鼓励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自主创作作品,开展思政课微视频、微电影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与参与感。

建好“大师资”筑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发展根基。“大师资”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保障。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通过内部挖潜外部引援,打造专兼结合的“大思政课”师资队伍。既要建设一支有力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专业课课程思政能力,发挥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功能,也要积极吸纳党政领导、科学家、老同志、先进模范等加入到思政课兼职教师队伍。要搭建“大师资”队伍研究平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课教学研究。要提升“大师资”队伍综合能力,做好“大思政课”师资队伍培训工作,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不能是简单生硬的插入,而是要发挥教师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有机融入。新时代“大思政课”教师既要是“经师”,也要是“人师”,要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笔者认为,高校要加强制度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立健全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和兼职教师制度,将优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各行业先进模范、英雄人物、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请进来”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 ;要建立专门制度支持思政课教师“走出去”深入基层、深入实地丰富思政课教师的社会经历,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讲授思政课,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进行典礼育人。高校要出台措施鼓励思政课教师加强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工作,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高校要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指引下深化机制体制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建设“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打造“大思政课”金课,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杨芳,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党支部副书记;姚志敏,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邢俊清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如何善用“大思政课”?如何推进“大思政课”建设?2022年7月,由教育部等十部门共同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等,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引。

建设“大课堂”拓展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阵地资源。“大课堂”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载体。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建设“大课堂”要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思政课要积极利用社会实践资源,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充分挖掘社会大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联通历史与现实、联系理论与实践、立足国内与国际,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定“四个自信”。社会也是一所学校,要善用社会大课堂。要让大学生走到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把思政课开在田间地头,开在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的现场,开在博物馆、纪念馆等“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实践育人过程中推进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和家国情怀教育。

笔者认为,高校要统筹校内校外资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大思政课”实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坚定“大思政课”的鲜明底色。要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建强思政课课程群,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讲大学生喜欢的思政课,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要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设校地合作思政实践课程,主动对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祖国大好河山、深入社会生活,在社会大课堂中了解国计民生、回应时代召唤、践行青年担当。

搭建“大平台”丰富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育人元素。“大平台”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使用,打造网络教育宣传云平台等渠道搭建大资源平台,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大力推进思政课数字化建设,利用数字化技术聚合资源,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教学提供教学素材等海量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开发在线示范课程库,建立媒体宣传矩阵,打造“云上大思政课”平台,为大学生构建一个网络化、可视化、便捷化的“大思政课”学习平台。

笔者认为,高校要积极融入“大思政课”大平台建设,既做大平台的建设者、参与者,又做大平台建设的推动者、受益者。高校要大力发展“数字马院”,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高校要制定政策鼓励教师用好“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鼓励教师开发“大思政课”示范案例,开展教学设计比武活动,建设“大思政课”示范课程,为大平台建设贡献高校案例和高校智慧。高校要出台措施鼓励学生使用自主学习平台,鼓励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自主创作作品,开展思政课微视频、微电影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与参与感。

建好“大师资”筑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发展根基。“大师资”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保障。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通过内部挖潜外部引援,打造专兼结合的“大思政课”师资队伍。既要建设一支有力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专业课课程思政能力,发挥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功能,也要积极吸纳党政领导、科学家、老同志、先进模范等加入到思政课兼职教师队伍。要搭建“大师资”队伍研究平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课教学研究。要提升“大师资”队伍综合能力,做好“大思政课”师资队伍培训工作,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不能是简单生硬的插入,而是要发挥教师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有机融入。新时代“大思政课”教师既要是“经师”,也要是“人师”,要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笔者认为,高校要加强制度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立健全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和兼职教师制度,将优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各行业先进模范、英雄人物、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请进来”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 ;要建立专门制度支持思政课教师“走出去”深入基层、深入实地丰富思政课教师的社会经历,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讲授思政课,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进行典礼育人。高校要出台措施鼓励思政课教师加强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工作,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高校要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指引下深化机制体制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建设“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打造“大思政课”金课,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杨芳,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党支部副书记;姚志敏,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