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牵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牛鼻子” 推动清水河县乡村振兴开新局

2022-09-07 12:00 内蒙古农牧厅  

近年来,清水河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党政同责落实到乡村振兴全过程,健全完善上下贯通、精准施策的工作体系,以一以贯之的韧劲、一门心思的钻劲、一抓到底的干劲,紧紧牵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牛鼻子”,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一以贯之夯实脱贫基础,擦亮乡村振兴“底色”。清水河县将夯实脱贫攻坚基础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置条件,延续、优化、调整帮扶政策,出台方案26项,一以贯之推动全面落实。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本支撑条件。健全完善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全面落实教育帮扶补贴,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6190人,无因贫辍学。持续开展健康帮扶“311”工作,对大病、重病、慢病持续推进“三个一批”,2022年共帮扶2459人次;住院治疗推进“一站式”服务,2022年共计271人次;对合规报销后仍有较大医疗费用的启动“一事一议”,2022年计划帮扶32人,全面降低因病致返贫风险。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2022年对81户“六类人员”开展危房改造。持续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2022年新建、改造农村自来水工程20处,建立多水源互济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筑牢社会兜底网络,脱贫人口中有4205人纳入低五保,占比58.3%。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从建立防返贫监测常态化入手,建立部门“一月一比对”、乡村“一月一分析”、县级“一季一排查”的防返贫监测“六个一”工作机制,部门每月对重点人群数据开展比对,乡村每月对重点人群进行分析研判,建立重点对象台账,县每季度开展全面排查工作。形成乡镇部门联动、县乡村贯通、线上线下联动的监测预警机制,切实做到监测对象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存在风险早消除。

二是一门心思谋划产业发展,开启乡村振兴“引擎”。清水河县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与核心,一门心思谋划产业发展,调整发展思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打造“动力引擎 ”。延伸产业链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绿色杂粮县”建设,优质杂粮年均播种面积30万亩左右,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1%以上。2022年力争杂粮基地面积发展到50万亩以上,其中示范基地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积极申报“中国小香米之乡”“中国黑黍子之乡”,以“小杂粮”为主导的乡村产业发展全面提速。同步推动种养加产业结合,建设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以现代工业的方式经营农业及附属产业。建设伊利国家乳业创新中心奶牛核心育种场与国家胚胎工程中心项目,养殖规模3500头。强化品牌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国有企业专业化运营、民营企业全面参与”的发展模式,持续推进以“小香米、黄米、米醋、胡油、海红果、花菇”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依托的“清水河窑上田”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结合“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助力区域公共品牌和“一乡一品”示范县建设,为形成从“特色农产品”到“品牌农产品”的大产业格局创造有利条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争取国家社会化服务项目3万亩,为农民提供杂粮耕、种、防、收、售等菜单式耕地托管服务,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社模式,让更多农民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中来,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三是一抓到底推动乡村建设,描绘乡村振兴“蓝图”。清水河县将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突出规划引领,全县103个村全部制定乡村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推进示范建设。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引领,确定乡村振兴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50个,其中示范样板村20个。按照“突出两项硬性指标,打造若干创建目标”原则,所有示范乡镇、村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提升人居环境作为两项硬指标推进,在此基础上依据自身实际,确定若干具有带动引领效应的示范目标深入创建。宏河镇聚宝庄村发挥基层组织带头人作用,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增收,打造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示范;高茂泉窑村突出企业引领带动,打造乡村窑洞文化,推动文化振兴、产业振兴;城关镇八龙湾村加强集体经济产业建设,推进乡村旅游,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打造生态振兴、产业振兴示范;五良太乡三十一号村突出基层组织班子建设,推进群众志智双扶,打造组织振兴、文化振兴,形成各具特色、各显活力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深入推进乡村治理。在乡村治理中融合打造乡镇、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四心一体”的一揽子解决问题服务综合体,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常态化推进子女赡养与政府补贴奖励结合的“孝扶共助”工程和“扶志、扶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双扶一固”积分奖罚制度,建设爱心养老食堂,重树乡村“养老孝老”新风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县委书记 张科灵)

责任编辑:周婷

近年来,清水河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党政同责落实到乡村振兴全过程,健全完善上下贯通、精准施策的工作体系,以一以贯之的韧劲、一门心思的钻劲、一抓到底的干劲,紧紧牵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牛鼻子”,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一以贯之夯实脱贫基础,擦亮乡村振兴“底色”。清水河县将夯实脱贫攻坚基础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置条件,延续、优化、调整帮扶政策,出台方案26项,一以贯之推动全面落实。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本支撑条件。健全完善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全面落实教育帮扶补贴,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6190人,无因贫辍学。持续开展健康帮扶“311”工作,对大病、重病、慢病持续推进“三个一批”,2022年共帮扶2459人次;住院治疗推进“一站式”服务,2022年共计271人次;对合规报销后仍有较大医疗费用的启动“一事一议”,2022年计划帮扶32人,全面降低因病致返贫风险。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2022年对81户“六类人员”开展危房改造。持续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2022年新建、改造农村自来水工程20处,建立多水源互济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筑牢社会兜底网络,脱贫人口中有4205人纳入低五保,占比58.3%。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从建立防返贫监测常态化入手,建立部门“一月一比对”、乡村“一月一分析”、县级“一季一排查”的防返贫监测“六个一”工作机制,部门每月对重点人群数据开展比对,乡村每月对重点人群进行分析研判,建立重点对象台账,县每季度开展全面排查工作。形成乡镇部门联动、县乡村贯通、线上线下联动的监测预警机制,切实做到监测对象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存在风险早消除。

二是一门心思谋划产业发展,开启乡村振兴“引擎”。清水河县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与核心,一门心思谋划产业发展,调整发展思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打造“动力引擎 ”。延伸产业链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绿色杂粮县”建设,优质杂粮年均播种面积30万亩左右,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1%以上。2022年力争杂粮基地面积发展到50万亩以上,其中示范基地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积极申报“中国小香米之乡”“中国黑黍子之乡”,以“小杂粮”为主导的乡村产业发展全面提速。同步推动种养加产业结合,建设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以现代工业的方式经营农业及附属产业。建设伊利国家乳业创新中心奶牛核心育种场与国家胚胎工程中心项目,养殖规模3500头。强化品牌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国有企业专业化运营、民营企业全面参与”的发展模式,持续推进以“小香米、黄米、米醋、胡油、海红果、花菇”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依托的“清水河窑上田”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结合“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助力区域公共品牌和“一乡一品”示范县建设,为形成从“特色农产品”到“品牌农产品”的大产业格局创造有利条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争取国家社会化服务项目3万亩,为农民提供杂粮耕、种、防、收、售等菜单式耕地托管服务,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社模式,让更多农民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中来,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三是一抓到底推动乡村建设,描绘乡村振兴“蓝图”。清水河县将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突出规划引领,全县103个村全部制定乡村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推进示范建设。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引领,确定乡村振兴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50个,其中示范样板村20个。按照“突出两项硬性指标,打造若干创建目标”原则,所有示范乡镇、村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提升人居环境作为两项硬指标推进,在此基础上依据自身实际,确定若干具有带动引领效应的示范目标深入创建。宏河镇聚宝庄村发挥基层组织带头人作用,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增收,打造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示范;高茂泉窑村突出企业引领带动,打造乡村窑洞文化,推动文化振兴、产业振兴;城关镇八龙湾村加强集体经济产业建设,推进乡村旅游,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打造生态振兴、产业振兴示范;五良太乡三十一号村突出基层组织班子建设,推进群众志智双扶,打造组织振兴、文化振兴,形成各具特色、各显活力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深入推进乡村治理。在乡村治理中融合打造乡镇、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四心一体”的一揽子解决问题服务综合体,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常态化推进子女赡养与政府补贴奖励结合的“孝扶共助”工程和“扶志、扶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双扶一固”积分奖罚制度,建设爱心养老食堂,重树乡村“养老孝老”新风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县委书记 张科灵)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