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风帆起北疆·喜迎二十大】沙漠深处崛起绿色经济长廊

2022-09-08 11:11 正北方网  

水道顺着沟壑蜿蜒,汇聚成一片沙漠湿地,岸边绿色盈盈,微风吹过,水面波光粼粼,偶有水鸟掠过。让人难以相信,这里竟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的腹地。

9月7日,记者一行走进这里,被眼前的美景惊艳到了。

库布其沙漠的源头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2015年以前,这里风沙肆虐、寸草不生,被称为“死亡之海”。

沙漠深处美如画

黄河流经杭锦旗249公里,是全国黄河流经长度最长的旗县,每年防凌防汛给地方造成巨大压力。而与黄河比邻并肩而行的库布其沙漠因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农牧民陷入难以生存的困境,被迫转移搬迁。能不能将黄河凌汛期间有“害”的水引入库布其沙漠,进而治理沙漠?

2013年春,杭锦旗水利人背着干粮、仪器,徒步实地踏勘规划,经过一年的反复实地调研、勘察、论证,决定“引黄入沙”。2014年春季凌期,当地首次将凌水引入库布其沙漠腹地。同时邀请中国水科院院士及相关专家团队现场对“杭锦旗沿黄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进行论证。

专家组一致认为:在黄河凌汛高水位时将凌水引入沙漠低洼地,形成水面,改善沙漠生态环境,达到减轻防凌压力和治沙双赢目的,变水害为水利,总体方案可行。

沙漠上的小精灵

“朔方古来春色少,大漠千年空寂寥;分凌治沙三百里,引得百鸟争春早。”杭锦旗水利局三级调研员杨永茂说,通过实施杭锦旗沿黄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这里四季分明,有了“江南水乡”的美景。2015年至今,累计引入凌水4.9亿立方米,有效缓减了防汛压力,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

水乃万物之灵。库布其沙漠上的水生态区长满了芦苇、蒲、红柳、水草等20多种植物,20多种飞鸟成群栖息翱翔,鱼虾蟹畅游水底,周边人工种树2万多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生机盎然。农牧民在湿地周边发展养殖业已初具规模,现有散养牛1万多头,水产养殖1600多亩,为周边农牧民增收致富带来契机。

今年52岁,家住在杭锦旗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的那仁满达呼就是库布其沙漠水生态的受益者,周围的人都爱叫他“老满”,名副其实的养牛大户。

这几年,随着沙漠生态改善,他家的养殖产业也是大跨步发展。曾经老满家只能养几十头牛,而现在他的养牛规模已经达到了700余头。老满算了一笔账,现在养牛规模翻了好几番,一头牛平均可以卖1万元,收入也是翻番地涨。“有水了,地绿了,我就能养更多的牛了。”老满说,这样的养牛规模在过去可是真的不敢想。

“老满”养殖的螃蟹丰收了

别看老满已经52岁了,他还是一位敢于挑战自我的牧民。看着越来越多的水,他竟然琢磨起了水产养殖。“2016年我尝试在水里养鱼,可是水域面积太大,我缺少养殖经验,好多鱼都游跑了。”老满笑着说。

2020年,他和专业的养蟹人合作,在库布其沙漠“水生态”流经他家的水面养起了螃蟹,借助“水生态”美景和G242国道通车,他的 “跨界”成功了。“眼看快到中秋节,今年夏天撒下的蟹苗长成上市,截至目前,已经打捞了5000多斤,来自四面八方的订单确保了螃蟹的销路。还有5000多斤等着国庆节前夕上市。” 老满看着一网网打捞上岸的螃蟹,喜笑颜开。

杭锦旗水利局三级调研员杨永茂表示,沙漠腹地有了水,把问题变成机遇动力,下一步还将持续完善和提升水生态辐射功能,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按照“林间经济+林下经济”模式发展沙产业,建成大漠里的绿色经济长廊。文·摄影/草原全媒·北方新报首席记者 刘晓君)

责任编辑:石尧

水道顺着沟壑蜿蜒,汇聚成一片沙漠湿地,岸边绿色盈盈,微风吹过,水面波光粼粼,偶有水鸟掠过。让人难以相信,这里竟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的腹地。

9月7日,记者一行走进这里,被眼前的美景惊艳到了。

库布其沙漠的源头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2015年以前,这里风沙肆虐、寸草不生,被称为“死亡之海”。

沙漠深处美如画

黄河流经杭锦旗249公里,是全国黄河流经长度最长的旗县,每年防凌防汛给地方造成巨大压力。而与黄河比邻并肩而行的库布其沙漠因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农牧民陷入难以生存的困境,被迫转移搬迁。能不能将黄河凌汛期间有“害”的水引入库布其沙漠,进而治理沙漠?

2013年春,杭锦旗水利人背着干粮、仪器,徒步实地踏勘规划,经过一年的反复实地调研、勘察、论证,决定“引黄入沙”。2014年春季凌期,当地首次将凌水引入库布其沙漠腹地。同时邀请中国水科院院士及相关专家团队现场对“杭锦旗沿黄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进行论证。

专家组一致认为:在黄河凌汛高水位时将凌水引入沙漠低洼地,形成水面,改善沙漠生态环境,达到减轻防凌压力和治沙双赢目的,变水害为水利,总体方案可行。

沙漠上的小精灵

“朔方古来春色少,大漠千年空寂寥;分凌治沙三百里,引得百鸟争春早。”杭锦旗水利局三级调研员杨永茂说,通过实施杭锦旗沿黄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这里四季分明,有了“江南水乡”的美景。2015年至今,累计引入凌水4.9亿立方米,有效缓减了防汛压力,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

水乃万物之灵。库布其沙漠上的水生态区长满了芦苇、蒲、红柳、水草等20多种植物,20多种飞鸟成群栖息翱翔,鱼虾蟹畅游水底,周边人工种树2万多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生机盎然。农牧民在湿地周边发展养殖业已初具规模,现有散养牛1万多头,水产养殖1600多亩,为周边农牧民增收致富带来契机。

今年52岁,家住在杭锦旗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的那仁满达呼就是库布其沙漠水生态的受益者,周围的人都爱叫他“老满”,名副其实的养牛大户。

这几年,随着沙漠生态改善,他家的养殖产业也是大跨步发展。曾经老满家只能养几十头牛,而现在他的养牛规模已经达到了700余头。老满算了一笔账,现在养牛规模翻了好几番,一头牛平均可以卖1万元,收入也是翻番地涨。“有水了,地绿了,我就能养更多的牛了。”老满说,这样的养牛规模在过去可是真的不敢想。

“老满”养殖的螃蟹丰收了

别看老满已经52岁了,他还是一位敢于挑战自我的牧民。看着越来越多的水,他竟然琢磨起了水产养殖。“2016年我尝试在水里养鱼,可是水域面积太大,我缺少养殖经验,好多鱼都游跑了。”老满笑着说。

2020年,他和专业的养蟹人合作,在库布其沙漠“水生态”流经他家的水面养起了螃蟹,借助“水生态”美景和G242国道通车,他的 “跨界”成功了。“眼看快到中秋节,今年夏天撒下的蟹苗长成上市,截至目前,已经打捞了5000多斤,来自四面八方的订单确保了螃蟹的销路。还有5000多斤等着国庆节前夕上市。” 老满看着一网网打捞上岸的螃蟹,喜笑颜开。

杭锦旗水利局三级调研员杨永茂表示,沙漠腹地有了水,把问题变成机遇动力,下一步还将持续完善和提升水生态辐射功能,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按照“林间经济+林下经济”模式发展沙产业,建成大漠里的绿色经济长廊。文·摄影/草原全媒·北方新报首席记者 刘晓君)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