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国道路彰显文化自信

2022-09-08 18: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田鹏颖

关键词:中国道路;传统文化;人类文明;中华文明 

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这深刻揭示了中国道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历史的、逻辑的关联。中国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移植舶来的,而是脚踏中华大地,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中自信地走出来的,其深厚底蕴是中国文化、中华文明。因而,中国道路归根到底彰显的是中国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精髓及其时代价值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与文明发展中,培育并形成了绵长而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价值理念与实践智慧,是中华民族赓续发展的根本,深刻影响和形塑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是我们屹立于激荡时代的文化根基,是我们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的文化底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中国人观察世界、理解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而智慧的价值判断、文化视角和理论思维,涵盖礼义、体用、理气、乾坤、善恶等辩证范畴,内在地要求人们用辩证思维和各种智慧正确对待内与外、义与利、家与国、道与器、知与行的关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操,“天下大同,美美与共”的世界情怀,“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美好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之道,“民为邦本,民说无疆”的民本理念……这些思想、理念、价值历久弥新,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而薪火相传,历经劫难又浴火重生,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熠熠生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的转化发展中融入当代文明的历史性建构,实现同现代社会的和谐共生、交互砥砺,才能焕发出蓬勃旺盛的文化生命力,才能展现出充满自信的文化底气,才能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更多有益启示。正是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史性地开辟出了中国道路。

传统文化涵育并滋养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是蕴含中国特色于其中,以社会主义为根本属性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谓的“中国特色”,实质上就是指中国道路深深扎根于绵延久远的中华文明,汲取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精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说,我们开辟中国道路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国历史传承和文明传统决定的。中国道路富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精华、时代特色,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生机与活力,彰显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中国特色”与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性结合。

具有厚重文明史的中国,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盛世。从文明早期的多元起源、繁星灿烂,到商周时期青铜文化、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再到秦汉雄风、盛唐风貌、两宋文化、明清演绎,接续不断、繁荣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书写了诸多华彩篇章,为人类文明的百花齐放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个同样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明代中期以后,在封建主义渐趋囿于地域封闭的形势下,在资本主义形成全球扩张态势的过程中,“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古老的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性迭新,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文化优秀因子的“两相结合”来推动实现的。这根本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价值契合性。中国古已有之的“民贵君轻”“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等思想,从根本上契合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价值观念。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闪电”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鲜活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才能成为真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才能凝结着中华文化的思想智慧。

科学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科学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在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结合中实现了文化的现代化,从而涵育并滋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成和发展,并使中国道路具有无比自信的文化依据。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道路展现深厚文化底蕴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道路赓续发展的过程中创造的。中国道路不仅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滋养着,而且生动呈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文明的优秀因子不断得到激活,从而以鲜活的现代文明形态表现出来,历史地表征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意味着中国道路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生成了富有时代高度的文明内涵,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文明境界。

中国道路展现了中华文明民本主义的优秀传统,诠释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为民本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谛深切地体现在“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中华传统民本思想中。中国道路生动体现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这是在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打江山、守江山”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属于全体人民的文明新形态,既体现了中国人民在发展道路上的价值追求,又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保障,超越了过往只是少数人的或只为少数人谋利益的旧形态,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形态。

中国道路展现了中华文明天下主义的优秀传统,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情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主义的文明传统,并在中华文明的包容特性中实现了文明融合。人类文明新形态虽然以中国为故乡,以中国道路为其发展基石,但其文明境界包含全人类、全世界。尤其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价值观上主张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凸显了真正关心全人类生存现实和前途命运的世界精神与价值智识。因此,中国道路的形成发展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创造,绝不是主张“一枝独秀”,而是意味着要使人类文明的百花园“姹紫嫣红开遍”。

中国道路展现了中华文明和平主义的优秀传统,突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和平属性。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层的文化基因,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都是生动例证。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直言,“我仔细地研究了中国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我不得不承认,我从未见到有这类征服的记载,也没听说过他们扩张国界”。回顾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动向,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中国,没有走侵略扩张的老路,而是在赓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以和平的姿态成就发展伟业。由此,它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总体展现了人类文明远景的“和平逻辑”,开辟出了文明交融的康庄大道,是中国创造性地贡献给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新方案。

(作者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刘有明

关键词:中国道路;传统文化;人类文明;中华文明 

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这深刻揭示了中国道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历史的、逻辑的关联。中国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移植舶来的,而是脚踏中华大地,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中自信地走出来的,其深厚底蕴是中国文化、中华文明。因而,中国道路归根到底彰显的是中国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精髓及其时代价值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与文明发展中,培育并形成了绵长而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价值理念与实践智慧,是中华民族赓续发展的根本,深刻影响和形塑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是我们屹立于激荡时代的文化根基,是我们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的文化底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中国人观察世界、理解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而智慧的价值判断、文化视角和理论思维,涵盖礼义、体用、理气、乾坤、善恶等辩证范畴,内在地要求人们用辩证思维和各种智慧正确对待内与外、义与利、家与国、道与器、知与行的关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操,“天下大同,美美与共”的世界情怀,“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美好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之道,“民为邦本,民说无疆”的民本理念……这些思想、理念、价值历久弥新,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而薪火相传,历经劫难又浴火重生,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熠熠生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的转化发展中融入当代文明的历史性建构,实现同现代社会的和谐共生、交互砥砺,才能焕发出蓬勃旺盛的文化生命力,才能展现出充满自信的文化底气,才能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更多有益启示。正是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史性地开辟出了中国道路。

传统文化涵育并滋养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是蕴含中国特色于其中,以社会主义为根本属性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谓的“中国特色”,实质上就是指中国道路深深扎根于绵延久远的中华文明,汲取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精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说,我们开辟中国道路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国历史传承和文明传统决定的。中国道路富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精华、时代特色,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生机与活力,彰显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中国特色”与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性结合。

具有厚重文明史的中国,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盛世。从文明早期的多元起源、繁星灿烂,到商周时期青铜文化、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再到秦汉雄风、盛唐风貌、两宋文化、明清演绎,接续不断、繁荣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书写了诸多华彩篇章,为人类文明的百花齐放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个同样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明代中期以后,在封建主义渐趋囿于地域封闭的形势下,在资本主义形成全球扩张态势的过程中,“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古老的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性迭新,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文化优秀因子的“两相结合”来推动实现的。这根本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价值契合性。中国古已有之的“民贵君轻”“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等思想,从根本上契合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价值观念。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闪电”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鲜活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才能成为真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才能凝结着中华文化的思想智慧。

科学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科学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在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结合中实现了文化的现代化,从而涵育并滋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成和发展,并使中国道路具有无比自信的文化依据。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道路展现深厚文化底蕴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道路赓续发展的过程中创造的。中国道路不仅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滋养着,而且生动呈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文明的优秀因子不断得到激活,从而以鲜活的现代文明形态表现出来,历史地表征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意味着中国道路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生成了富有时代高度的文明内涵,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文明境界。

中国道路展现了中华文明民本主义的优秀传统,诠释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为民本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谛深切地体现在“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中华传统民本思想中。中国道路生动体现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这是在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打江山、守江山”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属于全体人民的文明新形态,既体现了中国人民在发展道路上的价值追求,又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保障,超越了过往只是少数人的或只为少数人谋利益的旧形态,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形态。

中国道路展现了中华文明天下主义的优秀传统,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情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主义的文明传统,并在中华文明的包容特性中实现了文明融合。人类文明新形态虽然以中国为故乡,以中国道路为其发展基石,但其文明境界包含全人类、全世界。尤其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价值观上主张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凸显了真正关心全人类生存现实和前途命运的世界精神与价值智识。因此,中国道路的形成发展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创造,绝不是主张“一枝独秀”,而是意味着要使人类文明的百花园“姹紫嫣红开遍”。

中国道路展现了中华文明和平主义的优秀传统,突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和平属性。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层的文化基因,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都是生动例证。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直言,“我仔细地研究了中国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我不得不承认,我从未见到有这类征服的记载,也没听说过他们扩张国界”。回顾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动向,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中国,没有走侵略扩张的老路,而是在赓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以和平的姿态成就发展伟业。由此,它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总体展现了人类文明远景的“和平逻辑”,开辟出了文明交融的康庄大道,是中国创造性地贡献给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新方案。

(作者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