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首飞40周年 细数“金牌火箭”长二丙火箭的那些“第一”

2022-09-09 20:55 央视新闻客户端  

长征二号丙火箭是我国服役年限最长的火箭,1982年9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将我国首颗应用型返回式卫星送入太空,并在随后的十年里包揽了我国所有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迄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回顾历史让我们一起细数下这枚“金牌火箭”身上的那些“第一”。

长征二号丙火箭首飞

服役年限第一名的火箭

1975年11月26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火箭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准确地送入预定轨道,拉开我国常规液体推进剂火箭的帷幕。

为实现更重卫星的发射,型号队伍组织开展了长征二号火箭的改进设计。改型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由18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可靠性同步大幅提升,因此另设“番号”——长征二号丙火箭。长二丙火箭首飞成功之后,便全面替代长征二号火箭执行发射任务,实现无缝升级。

长征二号丙火箭

自1982年9月9日成功首飞以来,长二丙火箭现已服役40周年,是我国目前服役时间最长的运载火箭。其间通过构型火箭、系统改进,持续推进可靠性提升和运载能力增长。当前长二丙火箭长约43米,一、二级和整流罩直径均为3.35米;起飞重量约242.5吨;2021年8月24日成功飞行的4.2米构型整流罩,已逐渐成为主力整流罩。

长征二号丙4.2米整流罩构型火箭

第一型荣获运载火箭“全国质量金质奖”的“金牌火箭”

1982年9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4颗返回式卫星,完满完成首次发射任务。自此,长二丙火箭一路稳扎稳打,伴随中国航天事业“节节高”,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佳绩。

1987年,长二丙火箭在成功发射我国第10颗返回式卫星后,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国质量金质奖”,是我国第一型荣获运载火箭“全国质量金质奖”的火箭。

长二丙火箭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国质量金质奖”

此外,长二丙火箭自1982年首飞之后,截至1998年底的17次发射均圆满成功,因此被授予“优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金牌”,是我国第一型“金牌火箭”。

用途范围第一名的火箭

我国以长二丙火箭为基础,后又研制出了带固体上面级的长征二号丙/FP、长二丙/SM、长二丙/SMA和带液体上面级的长二丙/YZ-1S构型火箭。长二丙及其改进型火箭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唯一同时具备发射近地轨道(LEO)、太阳同步轨道(SS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及大椭圆轨道卫星能力的运载火箭,发射方式有单星发射、串并联双星、并联三星发射、侧挂多星发射。因此长二丙及其改进型火箭是我国目前运用最灵活、用途最广泛的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丙火箭部分构型

“衍生”型号第一名的火箭

两级状态长二丙火箭是我国常规液体推进剂火箭的基石。在“下捆上改”的指引下,快速构建了我国常规液体推进剂火箭型谱,为我国宇航事业搭建好平台。

加上液氢液氧的三子级即衍生出长征三号火箭,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后续又衍生出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三号丙系列火箭。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

加上常规推进剂三子级,即衍生出长征四号火箭,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长征四号丙火箭

捆绑四枚同类型液体助推火箭,即衍生出长征二号E大推力运载火箭;进一步改进优化,则构建起我国空间站建设的“功臣、顶梁柱”——长征二号F火箭。

长征二号F火箭

第一型涉足国际发射服务的火箭

我国的对外发射服务和技术合作在1985年就开始了。1985年,中国首次参加巴黎国际航空展览会,同法国公司签订了一份使用长二丙火箭在发射返回式卫星的同时,搭载法国公司微重力试验装置的合同。这后来被看作是中国航天首次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标志。

长二丙火箭发射法国马特拉公司微重力实验装置

1987年11月,中国又和一家瑞典公司签订合同,明确使用长二丙火箭搭载发射瑞典公司的“FREJA号”科学试验卫星,这也是中国首次签订的卫星搭载发射服务合同;1992年10月6日,第十四颗返回式卫星发射任务中圆满完成搭载服务。可以说,长二丙火箭是我国第一型涉足国际发射服务的火箭。

实现我国空间探索第一次国际合作的火箭

2003年12月30日,长二丙/SM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探测1号卫星是“双星”计划中的第一颗卫星(赤道星)。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是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洲空间局的合作项目。长二丙/SM火箭的顺利升空,实现了我国空间探索的第一次国际合作。

当中国科学院提出与欧空局合作开发地球探测双星项目时,选择什么样的运载火箭是该项目的关键问题。长二丙火箭由于其辉煌的发射历史而被选中。根据卫星的工作轨道和姿态要求,长二丙火箭采用了全新设计的上面级。新型长二丙火箭不负众望,首次发射一举成功。

第一次将国产卫星发射到大椭圆轨道的火箭

长二丙/SM火箭成功地将探测1号卫星发射到了近地点550公里、远地点66970公里的预定卫星工作轨道,这是当时我国发射的工作轨道最高的一颗卫星。发射到这么高的轨道,需要火箭具有相当大的推力,不仅要将卫星送入轨道,还要将卫星的姿态调整到一定的位置。

长征二号丙火箭

长二丙/SM火箭采用长二丙加固体上面级,其一、二级将卫星与上面级送入停泊轨道;上面级与二级分离后,进行调姿、滑行、起旋,并在预定轨道变轨,使卫星进入轨道;上面级再消旋、调姿,使卫星的自旋轴垂直于黄道平面后,上面级再起旋至卫星要求转数,然后与卫星分离。

第一次与上面级联合执行发射任务的火箭

长二丙/SM火箭最突出的特点是研制了一个全新的上面级。该上面级采用自旋稳定的姿态控制方式,并针对自旋稳定的特点,完成了大角速率长寿命惯组、四重分集GPS接收机、大推力小偏差固体发动机等重要技术的研制。

长征二号丙火箭

第一型在3个内陆发射场成功执行过任务的火箭

早在2003年,长二丙火箭就已经见识过戈壁胡杨、踏上过黄土高原、走进过横断山脉,在酒泉、太原、西昌发射场执行的发射任务均完满完成,是我国第一型在内陆3个发射场都成功执行过任务的火箭。

长征二号丙火箭

不同发射场的塔架设备及与运载的接口关系、气候环境各不相同,要求火箭的适应性极高。高可靠性、高适应性是金牌火箭长二丙的代名词。

第一型实现一子级受控再入的火箭

2019年7月26日,长二丙火箭在遥感三十号07组卫星发射任务中搭载验证了我国首个基于栅格舵的一子级再入控制技术。团队先后突破宽马赫数复杂包线的栅格舵再入子级气动设计与精确预示技术、高动态强气动耦合条件下的子级再入控制技术、大尺寸栅格舵锁定展开与传动技术、高集成度智能化电气设计技术等实现系统设计-搭载飞行一次成功,实际落点距离理论落点仅偏差1.9千米。装备后,一子级落点范围将缩小96%以上。

实现一子级受控再入的长二丙火箭

第一型实现整流罩带伞降落的火箭

2021年7月19日,长二丙火箭在西昌发射的遥感三十号第十组卫星任务中成功搭载验证了“整流罩再入控制用减速伞超声速开伞”,“整流罩落区控制”关键技术得到突破,破解了整流罩再入过程跨音速段结构极易解体的难题,首次实现我国运载火箭整流罩带伞降落。型号正在攻关的“整流罩落区控制技术”不仅将缩小整流罩落区面积缩小80%以上,更有望突破无损或轻损着陆、回收。

实现带伞降落的长二丙火箭整流罩

40年来,长二丙火箭在我国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技术上不断创新完善,可靠性不断提高增长,达到了任务适应能力强、可靠性高、任务响应周期短的先进水平。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陶嘉树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 王伟童 陈奕君)

责任编辑:邢俊清

长征二号丙火箭是我国服役年限最长的火箭,1982年9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将我国首颗应用型返回式卫星送入太空,并在随后的十年里包揽了我国所有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迄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回顾历史让我们一起细数下这枚“金牌火箭”身上的那些“第一”。

长征二号丙火箭首飞

服役年限第一名的火箭

1975年11月26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火箭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准确地送入预定轨道,拉开我国常规液体推进剂火箭的帷幕。

为实现更重卫星的发射,型号队伍组织开展了长征二号火箭的改进设计。改型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由18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可靠性同步大幅提升,因此另设“番号”——长征二号丙火箭。长二丙火箭首飞成功之后,便全面替代长征二号火箭执行发射任务,实现无缝升级。

长征二号丙火箭

自1982年9月9日成功首飞以来,长二丙火箭现已服役40周年,是我国目前服役时间最长的运载火箭。其间通过构型火箭、系统改进,持续推进可靠性提升和运载能力增长。当前长二丙火箭长约43米,一、二级和整流罩直径均为3.35米;起飞重量约242.5吨;2021年8月24日成功飞行的4.2米构型整流罩,已逐渐成为主力整流罩。

长征二号丙4.2米整流罩构型火箭

第一型荣获运载火箭“全国质量金质奖”的“金牌火箭”

1982年9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4颗返回式卫星,完满完成首次发射任务。自此,长二丙火箭一路稳扎稳打,伴随中国航天事业“节节高”,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佳绩。

1987年,长二丙火箭在成功发射我国第10颗返回式卫星后,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国质量金质奖”,是我国第一型荣获运载火箭“全国质量金质奖”的火箭。

长二丙火箭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国质量金质奖”

此外,长二丙火箭自1982年首飞之后,截至1998年底的17次发射均圆满成功,因此被授予“优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金牌”,是我国第一型“金牌火箭”。

用途范围第一名的火箭

我国以长二丙火箭为基础,后又研制出了带固体上面级的长征二号丙/FP、长二丙/SM、长二丙/SMA和带液体上面级的长二丙/YZ-1S构型火箭。长二丙及其改进型火箭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唯一同时具备发射近地轨道(LEO)、太阳同步轨道(SS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及大椭圆轨道卫星能力的运载火箭,发射方式有单星发射、串并联双星、并联三星发射、侧挂多星发射。因此长二丙及其改进型火箭是我国目前运用最灵活、用途最广泛的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丙火箭部分构型

“衍生”型号第一名的火箭

两级状态长二丙火箭是我国常规液体推进剂火箭的基石。在“下捆上改”的指引下,快速构建了我国常规液体推进剂火箭型谱,为我国宇航事业搭建好平台。

加上液氢液氧的三子级即衍生出长征三号火箭,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后续又衍生出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三号丙系列火箭。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

加上常规推进剂三子级,即衍生出长征四号火箭,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长征四号丙火箭

捆绑四枚同类型液体助推火箭,即衍生出长征二号E大推力运载火箭;进一步改进优化,则构建起我国空间站建设的“功臣、顶梁柱”——长征二号F火箭。

长征二号F火箭

第一型涉足国际发射服务的火箭

我国的对外发射服务和技术合作在1985年就开始了。1985年,中国首次参加巴黎国际航空展览会,同法国公司签订了一份使用长二丙火箭在发射返回式卫星的同时,搭载法国公司微重力试验装置的合同。这后来被看作是中国航天首次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标志。

长二丙火箭发射法国马特拉公司微重力实验装置

1987年11月,中国又和一家瑞典公司签订合同,明确使用长二丙火箭搭载发射瑞典公司的“FREJA号”科学试验卫星,这也是中国首次签订的卫星搭载发射服务合同;1992年10月6日,第十四颗返回式卫星发射任务中圆满完成搭载服务。可以说,长二丙火箭是我国第一型涉足国际发射服务的火箭。

实现我国空间探索第一次国际合作的火箭

2003年12月30日,长二丙/SM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探测1号卫星是“双星”计划中的第一颗卫星(赤道星)。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是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洲空间局的合作项目。长二丙/SM火箭的顺利升空,实现了我国空间探索的第一次国际合作。

当中国科学院提出与欧空局合作开发地球探测双星项目时,选择什么样的运载火箭是该项目的关键问题。长二丙火箭由于其辉煌的发射历史而被选中。根据卫星的工作轨道和姿态要求,长二丙火箭采用了全新设计的上面级。新型长二丙火箭不负众望,首次发射一举成功。

第一次将国产卫星发射到大椭圆轨道的火箭

长二丙/SM火箭成功地将探测1号卫星发射到了近地点550公里、远地点66970公里的预定卫星工作轨道,这是当时我国发射的工作轨道最高的一颗卫星。发射到这么高的轨道,需要火箭具有相当大的推力,不仅要将卫星送入轨道,还要将卫星的姿态调整到一定的位置。

长征二号丙火箭

长二丙/SM火箭采用长二丙加固体上面级,其一、二级将卫星与上面级送入停泊轨道;上面级与二级分离后,进行调姿、滑行、起旋,并在预定轨道变轨,使卫星进入轨道;上面级再消旋、调姿,使卫星的自旋轴垂直于黄道平面后,上面级再起旋至卫星要求转数,然后与卫星分离。

第一次与上面级联合执行发射任务的火箭

长二丙/SM火箭最突出的特点是研制了一个全新的上面级。该上面级采用自旋稳定的姿态控制方式,并针对自旋稳定的特点,完成了大角速率长寿命惯组、四重分集GPS接收机、大推力小偏差固体发动机等重要技术的研制。

长征二号丙火箭

第一型在3个内陆发射场成功执行过任务的火箭

早在2003年,长二丙火箭就已经见识过戈壁胡杨、踏上过黄土高原、走进过横断山脉,在酒泉、太原、西昌发射场执行的发射任务均完满完成,是我国第一型在内陆3个发射场都成功执行过任务的火箭。

长征二号丙火箭

不同发射场的塔架设备及与运载的接口关系、气候环境各不相同,要求火箭的适应性极高。高可靠性、高适应性是金牌火箭长二丙的代名词。

第一型实现一子级受控再入的火箭

2019年7月26日,长二丙火箭在遥感三十号07组卫星发射任务中搭载验证了我国首个基于栅格舵的一子级再入控制技术。团队先后突破宽马赫数复杂包线的栅格舵再入子级气动设计与精确预示技术、高动态强气动耦合条件下的子级再入控制技术、大尺寸栅格舵锁定展开与传动技术、高集成度智能化电气设计技术等实现系统设计-搭载飞行一次成功,实际落点距离理论落点仅偏差1.9千米。装备后,一子级落点范围将缩小96%以上。

实现一子级受控再入的长二丙火箭

第一型实现整流罩带伞降落的火箭

2021年7月19日,长二丙火箭在西昌发射的遥感三十号第十组卫星任务中成功搭载验证了“整流罩再入控制用减速伞超声速开伞”,“整流罩落区控制”关键技术得到突破,破解了整流罩再入过程跨音速段结构极易解体的难题,首次实现我国运载火箭整流罩带伞降落。型号正在攻关的“整流罩落区控制技术”不仅将缩小整流罩落区面积缩小80%以上,更有望突破无损或轻损着陆、回收。

实现带伞降落的长二丙火箭整流罩

40年来,长二丙火箭在我国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技术上不断创新完善,可靠性不断提高增长,达到了任务适应能力强、可靠性高、任务响应周期短的先进水平。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陶嘉树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 王伟童 陈奕君)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