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远山的回响丨“95后”乡村CEO :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2022-09-23 14:34 央广网  

编者按:

村庄中,汗水滴下种子发芽

远山里,忘我耕耘,希望在茁壮

央广网特别推出系列报道《远山的回响》

第三季《你好!新村民》

记录乡村振兴的奋斗故事

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CEO,企业高管、都市精英,每个字母都透露出“高大上”的气息,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职位。那“乡村CEO”是个什么职位呢?

毕业生应聘CEO

惠敏一开始也不知道“乡村CEO”是干什么的。2020年11月,23岁的她毕业半年,正忙着四处求职。招聘平台上众多信息中的一条引起她的好奇:职位是“乡村CEO”,对应聘者的要求是大学本科毕业、了解乡村振兴、带动乡村发展……看完招聘信息后,惠敏对这份工作的理解很简单:搞乡村振兴去。这是生长在农村的她感兴趣的。

果断投下简历后,过了不到一个月,惠敏就收到面试通知,“还挺意外的,一个应届毕业生居然要去面试CEO岗位”。她带着材料来到福安村。这是昆明近郊的一个村子,在滇池东南边上,距离昆明主城区约30公里。走在村里,惠敏看到不少古宅正在翻修,人和机械都忙得热火朝天。她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正在焕发生机的古村。

面试地点是一家古民居,面试官是乡镇领导、村干部、中国农业大学调研团队。惠敏毕业于曲靖师范学院,学的是地理。虽然专业不对口,但面试官一致认为她性格沉稳,言行“靠谱”,关键是有开阔的视野,爱农、懂农,能给村里的发展带来活力,是个可靠的人选。最终,惠敏和另一位“90后”男生被录取。

古村迎来新机遇

参与面试的白晶当时是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乡村CEO”项目就是该校与各地政府合作发起的。目的是培养农村职业经理人,发挥他们的“领头羊”作用,运用新思路、新技术,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盘活农村资源,将资源变为资产,再将资产变为资金,进一步做大乡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因此,相比村委会的治理属性,“乡村CEO”的经营特质更明显。

福安村位于昆明市近郊,具有临近都市的区位优势。全村650多户人家以种植大棚蔬菜、花卉为生,生活自在,具有提档升级的基础。村内,老中青村民的比例较为均衡,不存在人口外流而造成的空心村现象,发展的内生动力相对较足。福安村的另一大特色则是它仍留存有明清时期的古宅、古巷、古井、古树、古牌坊,以及花灯歌舞、刺绣、剪纸等民间风俗,并在2018年正式挂牌为“中国传统村落”。

福安村农家乐(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然而,福安村不少古宅都无人居住,处于闲置状态,着实浪费。如何充分保护好、利用好这些资源,满足村民们对更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中国农业大学和昆明市会商后,给出了他们的方案:将福安村作为“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通过对接昆明市区居民对乡村文旅、民俗等方面日益增加的需求,盘活福安村闲置的古民居资源,从而将都市动能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

活力满满的CEO

惠敏入职前几个月,福安村成立村集体企业——昆明古村六坊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公司CEO的职能就是市场化运营村集体资产。村里来了两个大学毕业生,村委会的干部们如获至宝,“年轻人见过世面,充满活力,会写材料,能组织活动,确实不一样。”

有一次,村里要征集老物件做展览,老干部的办法是发出公告,号召人们来捐赠。惠敏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提议村委会统一制作简单的荣誉证书,颁给自愿捐赠的村民。结果证明,这个方法确实提高了村民们的积极性,征集到的物件形色各异,都挂到了展览室内。设计花巷、打造农家乐……惠敏总有与众不同的创意。

福安村村民(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然而,初来乍到又缺乏经验,惠敏无法立即挑起经营公司的重担,于是先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参与实施古宅修缮、古巷翻新等项目,以提升古村的基础设施,为后续发展文旅打好基础。白天,她在各个工地间忙得团团转;晚上,她要埋头写材料、咨询专家。后来,福安村要开一个名为“归庐”的咖啡馆,从装修到进货,再到做咖啡,惠敏和小伙伴们都忙得晕头转向。这两年,早出晚归是常态。

CEO的烦恼

白晶从2020年5月开始,每个寒暑假都会来福安村调研,村里的每户人家她都访问过,几乎没有她不认识的人。这两年,每次来福安村,她都能看到惠敏的变化。“第一次见面时,她忙得脚不着地;等到第二次,她累得跟泄了气的气球一样;第三次见面,感觉她已经应对自如了。”

年龄相仿,都是女孩,白晶落落大方、阳光开朗,喜欢长发披肩,惠敏则是小家碧玉、温婉恬静,总是扎着马尾辫,两个人性格互补,有什么心事总能说到一块儿。每次到福安村调研,白晶就会住在村里,和惠敏一起工作。在“归庐”咖啡馆,她们一起调咖啡,聊工作困扰,谈生活趣事。虽是同龄,白晶却像成熟稳重、见多识广的姐姐,惠敏则更像是一个亟需姐姐给她人生建议的妹妹。

“归庐”咖啡馆(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时间一久,白晶就感受到了惠敏繁重的工作压力,但她更看得出这个CEO的矛盾处境——福安村的老干部对于“乡村CEO”管理职能的理解需要有一个变化提高的过程,而很多时候惠敏担当的是村委会新人的角色,尚未承担起独立运营乡村资源的职责,双方都在磨合。惠敏为此困扰了一段时间,有时她会在忙了一天后坐着发呆,反问自己:“‘乡村CEO’到底是什么?总不能只是忙这些杂事吧?”

白晶清楚,“乡村CEO”是农村职业经理人,需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资源,真正把乡村的资源盘活,进行市场化运作,做大村集体经济。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毕业不久的惠敏来说是一种挑战。她仍需要锻炼,福安村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和积淀。闲聊时,她向惠敏分析这些问题。白晶条理清晰的话语到了惠敏心里,就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慢慢来吧,一切都需要积累。”

福安村古民居(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白晶的鼓励让惠敏的方向更清晰、信心更坚定。惠敏的成长,白晶也看在眼里。这两年福安村新增了4家农家乐,但凡有某家店客人少了,店主就会找上门,责问两个CEO是不是客人都带到其他店了。一开始,白晶发现,惠敏处理起这类问题还带着紧张与青涩,需要四处“求助”。但随着时间久了,人也熟了,和老村民之间有了了解和信任,再有人来责问,惠敏显得淡定多了:“您别急,我来想想办法。”

双向奔赴 共同成长

经过两年的建设,福安村由一个传统的古村变为一个具有文旅基础的美丽乡村。砖红色的古民居错落有致,石板铺成的小道两旁绿树成荫,五彩斑斓的鲜花在阳光下随风摇曳。你可以漫步在彩云之南的清风里,可以去咖啡馆看看书,也可以到农家乐中尝尝特色菜,或者在展览馆看看老物件。福安村的时光是那么慢,都市人的疲惫总能在这里得到消解。

“福安村已经是一个古色古香的美丽乡村了,每逢假期就有游客从市区来我们这逛逛、吃个饭、放松心情。”这两年,福安村有了发展文旅的基础设施,惠敏也有了成为一名真正“乡村CEO”的基础。她正在计划的事情还有很多,创建网络宣传平台、建立停车场、搭建特色农产品市场、建设农业观光项目……只有业态丰富了,福安村的发展才能有更强劲的动力,“乡村CEO”的职能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惠敏与福安的故事,是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一方提供广阔的天地,一方提供青春的能量。人才扎根土地,结出的硕果是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这是所有人期待的美好图景。

责任编辑:朱国义

编者按:

村庄中,汗水滴下种子发芽

远山里,忘我耕耘,希望在茁壮

央广网特别推出系列报道《远山的回响》

第三季《你好!新村民》

记录乡村振兴的奋斗故事

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CEO,企业高管、都市精英,每个字母都透露出“高大上”的气息,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职位。那“乡村CEO”是个什么职位呢?

毕业生应聘CEO

惠敏一开始也不知道“乡村CEO”是干什么的。2020年11月,23岁的她毕业半年,正忙着四处求职。招聘平台上众多信息中的一条引起她的好奇:职位是“乡村CEO”,对应聘者的要求是大学本科毕业、了解乡村振兴、带动乡村发展……看完招聘信息后,惠敏对这份工作的理解很简单:搞乡村振兴去。这是生长在农村的她感兴趣的。

果断投下简历后,过了不到一个月,惠敏就收到面试通知,“还挺意外的,一个应届毕业生居然要去面试CEO岗位”。她带着材料来到福安村。这是昆明近郊的一个村子,在滇池东南边上,距离昆明主城区约30公里。走在村里,惠敏看到不少古宅正在翻修,人和机械都忙得热火朝天。她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正在焕发生机的古村。

面试地点是一家古民居,面试官是乡镇领导、村干部、中国农业大学调研团队。惠敏毕业于曲靖师范学院,学的是地理。虽然专业不对口,但面试官一致认为她性格沉稳,言行“靠谱”,关键是有开阔的视野,爱农、懂农,能给村里的发展带来活力,是个可靠的人选。最终,惠敏和另一位“90后”男生被录取。

古村迎来新机遇

参与面试的白晶当时是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乡村CEO”项目就是该校与各地政府合作发起的。目的是培养农村职业经理人,发挥他们的“领头羊”作用,运用新思路、新技术,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盘活农村资源,将资源变为资产,再将资产变为资金,进一步做大乡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因此,相比村委会的治理属性,“乡村CEO”的经营特质更明显。

福安村位于昆明市近郊,具有临近都市的区位优势。全村650多户人家以种植大棚蔬菜、花卉为生,生活自在,具有提档升级的基础。村内,老中青村民的比例较为均衡,不存在人口外流而造成的空心村现象,发展的内生动力相对较足。福安村的另一大特色则是它仍留存有明清时期的古宅、古巷、古井、古树、古牌坊,以及花灯歌舞、刺绣、剪纸等民间风俗,并在2018年正式挂牌为“中国传统村落”。

福安村农家乐(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然而,福安村不少古宅都无人居住,处于闲置状态,着实浪费。如何充分保护好、利用好这些资源,满足村民们对更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中国农业大学和昆明市会商后,给出了他们的方案:将福安村作为“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通过对接昆明市区居民对乡村文旅、民俗等方面日益增加的需求,盘活福安村闲置的古民居资源,从而将都市动能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

活力满满的CEO

惠敏入职前几个月,福安村成立村集体企业——昆明古村六坊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公司CEO的职能就是市场化运营村集体资产。村里来了两个大学毕业生,村委会的干部们如获至宝,“年轻人见过世面,充满活力,会写材料,能组织活动,确实不一样。”

有一次,村里要征集老物件做展览,老干部的办法是发出公告,号召人们来捐赠。惠敏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提议村委会统一制作简单的荣誉证书,颁给自愿捐赠的村民。结果证明,这个方法确实提高了村民们的积极性,征集到的物件形色各异,都挂到了展览室内。设计花巷、打造农家乐……惠敏总有与众不同的创意。

福安村村民(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然而,初来乍到又缺乏经验,惠敏无法立即挑起经营公司的重担,于是先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参与实施古宅修缮、古巷翻新等项目,以提升古村的基础设施,为后续发展文旅打好基础。白天,她在各个工地间忙得团团转;晚上,她要埋头写材料、咨询专家。后来,福安村要开一个名为“归庐”的咖啡馆,从装修到进货,再到做咖啡,惠敏和小伙伴们都忙得晕头转向。这两年,早出晚归是常态。

CEO的烦恼

白晶从2020年5月开始,每个寒暑假都会来福安村调研,村里的每户人家她都访问过,几乎没有她不认识的人。这两年,每次来福安村,她都能看到惠敏的变化。“第一次见面时,她忙得脚不着地;等到第二次,她累得跟泄了气的气球一样;第三次见面,感觉她已经应对自如了。”

年龄相仿,都是女孩,白晶落落大方、阳光开朗,喜欢长发披肩,惠敏则是小家碧玉、温婉恬静,总是扎着马尾辫,两个人性格互补,有什么心事总能说到一块儿。每次到福安村调研,白晶就会住在村里,和惠敏一起工作。在“归庐”咖啡馆,她们一起调咖啡,聊工作困扰,谈生活趣事。虽是同龄,白晶却像成熟稳重、见多识广的姐姐,惠敏则更像是一个亟需姐姐给她人生建议的妹妹。

“归庐”咖啡馆(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时间一久,白晶就感受到了惠敏繁重的工作压力,但她更看得出这个CEO的矛盾处境——福安村的老干部对于“乡村CEO”管理职能的理解需要有一个变化提高的过程,而很多时候惠敏担当的是村委会新人的角色,尚未承担起独立运营乡村资源的职责,双方都在磨合。惠敏为此困扰了一段时间,有时她会在忙了一天后坐着发呆,反问自己:“‘乡村CEO’到底是什么?总不能只是忙这些杂事吧?”

白晶清楚,“乡村CEO”是农村职业经理人,需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资源,真正把乡村的资源盘活,进行市场化运作,做大村集体经济。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毕业不久的惠敏来说是一种挑战。她仍需要锻炼,福安村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和积淀。闲聊时,她向惠敏分析这些问题。白晶条理清晰的话语到了惠敏心里,就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慢慢来吧,一切都需要积累。”

福安村古民居(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白晶的鼓励让惠敏的方向更清晰、信心更坚定。惠敏的成长,白晶也看在眼里。这两年福安村新增了4家农家乐,但凡有某家店客人少了,店主就会找上门,责问两个CEO是不是客人都带到其他店了。一开始,白晶发现,惠敏处理起这类问题还带着紧张与青涩,需要四处“求助”。但随着时间久了,人也熟了,和老村民之间有了了解和信任,再有人来责问,惠敏显得淡定多了:“您别急,我来想想办法。”

双向奔赴 共同成长

经过两年的建设,福安村由一个传统的古村变为一个具有文旅基础的美丽乡村。砖红色的古民居错落有致,石板铺成的小道两旁绿树成荫,五彩斑斓的鲜花在阳光下随风摇曳。你可以漫步在彩云之南的清风里,可以去咖啡馆看看书,也可以到农家乐中尝尝特色菜,或者在展览馆看看老物件。福安村的时光是那么慢,都市人的疲惫总能在这里得到消解。

“福安村已经是一个古色古香的美丽乡村了,每逢假期就有游客从市区来我们这逛逛、吃个饭、放松心情。”这两年,福安村有了发展文旅的基础设施,惠敏也有了成为一名真正“乡村CEO”的基础。她正在计划的事情还有很多,创建网络宣传平台、建立停车场、搭建特色农产品市场、建设农业观光项目……只有业态丰富了,福安村的发展才能有更强劲的动力,“乡村CEO”的职能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惠敏与福安的故事,是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一方提供广阔的天地,一方提供青春的能量。人才扎根土地,结出的硕果是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这是所有人期待的美好图景。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