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寻访万家沟(五)】王志民的寻访

2022-09-28 11:12 正北方网  

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的万家沟,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之一。2019年至今,土左旗文物保护部门和参加过万家沟革命斗争的先辈的后代,共同发起万家沟红色遗址调研和保护工作。今年8月份,记者走访万家沟、西梁、杨家西沟等革命遗址时,有一位特殊的伙伴,他是原武归县县长、八路军一二0师大青山支队政治部成员王威之子王志民。

志愿者考察

今年8月,王志民又一次来到万家沟,这是他第二次探访万家沟。此行,他想要看一看父亲王威曾留下革命足迹的地方。 

2019年4月,以王志民等革命后代为主的志愿者团队对万家沟革命遗址进行寻访、考察。这是首次由志愿者团队进行的大规模、系统地寻访考察万家沟在革命年代的遗迹、遗址活动。 

出发之前,志愿者们查阅了大量资料,从中找出涉及万家沟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村庄、山沟、地名等有关的遗迹、遗址,特别列出了我党、政、军和游击队在万家沟从事抗日活动时的活动地点,作为寻访考察、采集数据的依据。 

俗称“大沟儿”的万家沟,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之一。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绥远省委、绥西地委等机关单位都曾驻扎在这里。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这里的军民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2019年4月,志愿者和土左旗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深入万家沟,调查遗址30余处,在采集过程中对革命遗址的自然环境、遗址规模、位置都做了全面记录和测量,调查了解了这些遗址在抗战时期中的名称、用途、具体年代,消失或损毁的时间、原因等内容,为今后研究保护万家沟革命遗址留下重要的参考资料。 

寻访考察之后,王志民和志愿者们历时1个多月,形成一个翔实的报告,将所采集的第一手资料提交给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这次寻访考察之后,土左旗文物部门对万家沟内的20多处革命遗址立碑保护,万家沟的故事再次被讲述。

王志民(右)和黄栓栓合影

志愿者们2019年第一次寻访革命遗址

万家沟里的革命故事

万家沟里立碑保护的20多处遗址,勾勒出这里在抗战时期发生的一些革命故事:

1938年,八路军挺进大青山后,于当年9月派人到白只户村,发展成立了抗日救国会。随后,八路军在白只户村建立南平川工作队。不久,贾力更、奎璧、赵诚、李森、勇夫等共产党员与八路军在此接头,并肩投入大青山抗日斗争。

1938年秋,大青山支队司令部设于蓆麻湾,支队领导人李井泉、姚喆、彭德大、杨植霖等常在这里活动。年底,红崖结村建立八路军后方医院。大南沟山坳里是八路军的供给处、被服厂、军械修理所。 

1939年7月,由中共绥远省委和绥西地委主办的干部培训班在万家沟杨树湾举办。1939年,帐房塔村成为三团九连驻地,负责保卫万家沟司令部。 

1939年12月,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在绥西成立了武归县政府。武归县地处大青山中段,共分八个区。1940年3月,武归县县长杨健林曾召集干部在县政府驻地小西梁村开会,成立区政府和区游击队。 

1939年至1941年上半年,绥西地委和专员公署都驻扎在杨家西沟。杨家西沟四面环山,树林茂密,是个理想的隐蔽场所。李井泉、姚喆、彭德大、杨植霖、白如冰、于占彪、苏谦益等领导人常住在这里领导大青山抗战工作。 

1940年,在国民党防共摩擦愈演愈烈之际,八路军侦查得知,自卫军王有功、鄂友三秘密投日,准备袭击我军。我军率先发动反击,取得了战斗胜利。 

1940年,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政治部主任彭德大在一次对溃军作战指挥中不幸中枪,壮烈牺牲。牺牲后,由八路军战士将其遗体运到杨家西沟,杨广德老人将自己母亲的一口寿材献出,将烈士安葬在了自家地头。1951年,彭德大烈士迁葬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 

1940年,九连在账房塔东山与前来“扫荡”的日寇发生激战,战斗从拂晓进行到下午5时许,成功地阻击了日寇。 

1941年10月,王聚德、高凤英等12位抗日英烈在大火烧被日军杀害。 

1951年,高凤英烈士骸骨迁葬哈拉沁烈士陵园,并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1980年,高凤英烈士骸骨迁入新建的大青山革命烈士公墓。1993年,高凤英后人在万家沟内建立了一座纪念墓。 

80年岁月流逝,当年战火纷飞的时代早已淹没在历史中,万家沟依然绿草如茵,风景秀丽。这里的故事,依然被后人们回忆和寻找。先辈们的牺牲,不曾被遗忘;那些不朽的精神,依旧鼓舞着后人。

沟壑纵横的万家沟

王志民的父母哥哥姐姐在革命时期的合影

留住父辈的记忆

如果说2019年的考察为了摸清万家沟革命遗迹、遗址的总体情况,那么这一次入沟,王志民更想去看看父亲王威曾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 

陪王志民一同寻访的,还有西梁村的老书记黄栓栓。黄栓栓在西梁村工作了三十多年,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包括革命时期的旧址。如今,有很多遗址仍在交通不便的山沟里,留存着那个时期的断壁残垣。 

1938年,八路军挺进大青山后,王志民的父亲王威曾任南平川工作队秘书。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在绥西成立了武归县政府,王威曾任县长,并参与1940年3月的西梁会议。 

这次寻访,王志民到了武归县政府驻地旧址、西梁会议旧址的立碑处,遗址原址还在稍远的沟里,步行也不太容易到达,古稀之年的王志民只能远远地拍照。 

再次寻访革命遗址,王志民颇为感慨。王志民是家里的幼子,出生于和平年代,他记事的时候,父亲已经是新中国的党员干部,投身于内蒙古的建设中。经历过的那些革命时期的战斗故事,父亲很少提起。 

万家沟的寻访,让王志民更多地了解了父亲,他希望万家沟的历史能够被铭记。文·摄影/草原全媒·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查娜

责任编辑:温慧娟

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的万家沟,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之一。2019年至今,土左旗文物保护部门和参加过万家沟革命斗争的先辈的后代,共同发起万家沟红色遗址调研和保护工作。今年8月份,记者走访万家沟、西梁、杨家西沟等革命遗址时,有一位特殊的伙伴,他是原武归县县长、八路军一二0师大青山支队政治部成员王威之子王志民。

志愿者考察

今年8月,王志民又一次来到万家沟,这是他第二次探访万家沟。此行,他想要看一看父亲王威曾留下革命足迹的地方。 

2019年4月,以王志民等革命后代为主的志愿者团队对万家沟革命遗址进行寻访、考察。这是首次由志愿者团队进行的大规模、系统地寻访考察万家沟在革命年代的遗迹、遗址活动。 

出发之前,志愿者们查阅了大量资料,从中找出涉及万家沟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村庄、山沟、地名等有关的遗迹、遗址,特别列出了我党、政、军和游击队在万家沟从事抗日活动时的活动地点,作为寻访考察、采集数据的依据。 

俗称“大沟儿”的万家沟,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之一。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绥远省委、绥西地委等机关单位都曾驻扎在这里。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这里的军民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2019年4月,志愿者和土左旗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深入万家沟,调查遗址30余处,在采集过程中对革命遗址的自然环境、遗址规模、位置都做了全面记录和测量,调查了解了这些遗址在抗战时期中的名称、用途、具体年代,消失或损毁的时间、原因等内容,为今后研究保护万家沟革命遗址留下重要的参考资料。 

寻访考察之后,王志民和志愿者们历时1个多月,形成一个翔实的报告,将所采集的第一手资料提交给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这次寻访考察之后,土左旗文物部门对万家沟内的20多处革命遗址立碑保护,万家沟的故事再次被讲述。

王志民(右)和黄栓栓合影

志愿者们2019年第一次寻访革命遗址

万家沟里的革命故事

万家沟里立碑保护的20多处遗址,勾勒出这里在抗战时期发生的一些革命故事:

1938年,八路军挺进大青山后,于当年9月派人到白只户村,发展成立了抗日救国会。随后,八路军在白只户村建立南平川工作队。不久,贾力更、奎璧、赵诚、李森、勇夫等共产党员与八路军在此接头,并肩投入大青山抗日斗争。

1938年秋,大青山支队司令部设于蓆麻湾,支队领导人李井泉、姚喆、彭德大、杨植霖等常在这里活动。年底,红崖结村建立八路军后方医院。大南沟山坳里是八路军的供给处、被服厂、军械修理所。 

1939年7月,由中共绥远省委和绥西地委主办的干部培训班在万家沟杨树湾举办。1939年,帐房塔村成为三团九连驻地,负责保卫万家沟司令部。 

1939年12月,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在绥西成立了武归县政府。武归县地处大青山中段,共分八个区。1940年3月,武归县县长杨健林曾召集干部在县政府驻地小西梁村开会,成立区政府和区游击队。 

1939年至1941年上半年,绥西地委和专员公署都驻扎在杨家西沟。杨家西沟四面环山,树林茂密,是个理想的隐蔽场所。李井泉、姚喆、彭德大、杨植霖、白如冰、于占彪、苏谦益等领导人常住在这里领导大青山抗战工作。 

1940年,在国民党防共摩擦愈演愈烈之际,八路军侦查得知,自卫军王有功、鄂友三秘密投日,准备袭击我军。我军率先发动反击,取得了战斗胜利。 

1940年,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政治部主任彭德大在一次对溃军作战指挥中不幸中枪,壮烈牺牲。牺牲后,由八路军战士将其遗体运到杨家西沟,杨广德老人将自己母亲的一口寿材献出,将烈士安葬在了自家地头。1951年,彭德大烈士迁葬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 

1940年,九连在账房塔东山与前来“扫荡”的日寇发生激战,战斗从拂晓进行到下午5时许,成功地阻击了日寇。 

1941年10月,王聚德、高凤英等12位抗日英烈在大火烧被日军杀害。 

1951年,高凤英烈士骸骨迁葬哈拉沁烈士陵园,并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1980年,高凤英烈士骸骨迁入新建的大青山革命烈士公墓。1993年,高凤英后人在万家沟内建立了一座纪念墓。 

80年岁月流逝,当年战火纷飞的时代早已淹没在历史中,万家沟依然绿草如茵,风景秀丽。这里的故事,依然被后人们回忆和寻找。先辈们的牺牲,不曾被遗忘;那些不朽的精神,依旧鼓舞着后人。

沟壑纵横的万家沟

王志民的父母哥哥姐姐在革命时期的合影

留住父辈的记忆

如果说2019年的考察为了摸清万家沟革命遗迹、遗址的总体情况,那么这一次入沟,王志民更想去看看父亲王威曾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 

陪王志民一同寻访的,还有西梁村的老书记黄栓栓。黄栓栓在西梁村工作了三十多年,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包括革命时期的旧址。如今,有很多遗址仍在交通不便的山沟里,留存着那个时期的断壁残垣。 

1938年,八路军挺进大青山后,王志民的父亲王威曾任南平川工作队秘书。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在绥西成立了武归县政府,王威曾任县长,并参与1940年3月的西梁会议。 

这次寻访,王志民到了武归县政府驻地旧址、西梁会议旧址的立碑处,遗址原址还在稍远的沟里,步行也不太容易到达,古稀之年的王志民只能远远地拍照。 

再次寻访革命遗址,王志民颇为感慨。王志民是家里的幼子,出生于和平年代,他记事的时候,父亲已经是新中国的党员干部,投身于内蒙古的建设中。经历过的那些革命时期的战斗故事,父亲很少提起。 

万家沟的寻访,让王志民更多地了解了父亲,他希望万家沟的历史能够被铭记。文·摄影/草原全媒·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查娜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