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再获突破

2022-09-28 14:35 兴安日报  

“亩产717.56公斤!”“亩产702.5公斤!”“亩产540.3公斤!”9月26日至27日,在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2022年优质水稻测产现场观摩会上,捷报频传。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7位水稻专家组成的测产专家组,对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粳稻、耐盐碱水稻开展实地测产验收工作。经过称重量、除杂质、测水分等程序计算后,今年试种的“157”“X56”优质水稻品系、“1189”耐盐碱水稻品系均实现增产。

自2018年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落户兴安盟以来,引入了国际领先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培育出了以“1189”为代表的一系列优质耐盐碱水稻新品系。“盐碱地pH值达9,或盐度在0.6%时,亩产要在300公斤以上”是袁隆平院士给兴安盟盐碱地改良定下的“及格线”。如今,兴安盟盐碱地水稻示范基地已同时具备“pH值9左右、盐度0.6%”的属性,今年,“1189”耐盐碱水稻品系亩产达540.3公斤,亩产量连续四年突破500公斤,已经成为中国盐碱地治理的“标杆”,实现了高产、稳产。

“这是我第三次来兴安盟,现在‘兴安盟大米’已经树立起了品牌,水稻产业的产量和面积不断扩大,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与潜力,希望通过我们杂交水稻技术能不断提高这里耐盐碱地的产量以及黑土地杂交稻的产量。”在袁隆平院士工作站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基地,“水稻之子”、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不时弯腰查看水稻,对兴安盟水稻产业发展深有信心。

在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基地,经过专家测产,“157”“X56”两种优质水稻亩均产量达717.56公斤、702.5公斤,较本地水稻品种产量高近100公斤,让在场工作人员十分兴奋。“没想到产量能够达到700公斤以上,证明我们这两个品系还是优质的、能增产的。

我们的科研是无止境的,袁老师的精神也是不停息的,我们会一直把科研做下去,把更好的品种、更好的品系延续下去,在兴安大地上种出最好的水稻。”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站长王世刚说。

兴安岭下米粮仓,草原深处大厨房。兴安盟是内蒙古水稻主产区,也是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为了给“中国碗”里进一步添好“塞外粮”,让更多人喜欢上“兴安盟味道”,近年来,兴安盟从增产和提质两方面同频共振、同向发力,2018年以来承接了3个自治区级科技课题,建立了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兴安盟分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兴安盟分中心和兴安盟隆华寒地水稻研究院4个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累计获得各世代育种材料数万份。通过与袁隆平院士团队开展深度合作和技术攻关,兴安盟地产水稻和耐盐碱水稻产量不断创造新高,完成了袁隆平院士提出的“三年内帮助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目标的技术模式验收,创造兴安盟水稻产量新高,水稻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向百亿元大关大踏步迈进。

“从两天时间的测产来看,兴安盟的水稻品种产量都不错,涌现出一批比较高产、优质、增产潜力比较大的新品系,下一步我们将加快试验步伐,加快审定步伐,尽快地让我们的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帮助‘兴安盟大米’产量增加、质量提升,打响品牌。”内蒙古水稻审定委员会主任王小兵说。

责任编辑:赵鑫华

“亩产717.56公斤!”“亩产702.5公斤!”“亩产540.3公斤!”9月26日至27日,在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2022年优质水稻测产现场观摩会上,捷报频传。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7位水稻专家组成的测产专家组,对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粳稻、耐盐碱水稻开展实地测产验收工作。经过称重量、除杂质、测水分等程序计算后,今年试种的“157”“X56”优质水稻品系、“1189”耐盐碱水稻品系均实现增产。

自2018年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落户兴安盟以来,引入了国际领先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培育出了以“1189”为代表的一系列优质耐盐碱水稻新品系。“盐碱地pH值达9,或盐度在0.6%时,亩产要在300公斤以上”是袁隆平院士给兴安盟盐碱地改良定下的“及格线”。如今,兴安盟盐碱地水稻示范基地已同时具备“pH值9左右、盐度0.6%”的属性,今年,“1189”耐盐碱水稻品系亩产达540.3公斤,亩产量连续四年突破500公斤,已经成为中国盐碱地治理的“标杆”,实现了高产、稳产。

“这是我第三次来兴安盟,现在‘兴安盟大米’已经树立起了品牌,水稻产业的产量和面积不断扩大,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与潜力,希望通过我们杂交水稻技术能不断提高这里耐盐碱地的产量以及黑土地杂交稻的产量。”在袁隆平院士工作站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基地,“水稻之子”、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不时弯腰查看水稻,对兴安盟水稻产业发展深有信心。

在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基地,经过专家测产,“157”“X56”两种优质水稻亩均产量达717.56公斤、702.5公斤,较本地水稻品种产量高近100公斤,让在场工作人员十分兴奋。“没想到产量能够达到700公斤以上,证明我们这两个品系还是优质的、能增产的。

我们的科研是无止境的,袁老师的精神也是不停息的,我们会一直把科研做下去,把更好的品种、更好的品系延续下去,在兴安大地上种出最好的水稻。”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站长王世刚说。

兴安岭下米粮仓,草原深处大厨房。兴安盟是内蒙古水稻主产区,也是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为了给“中国碗”里进一步添好“塞外粮”,让更多人喜欢上“兴安盟味道”,近年来,兴安盟从增产和提质两方面同频共振、同向发力,2018年以来承接了3个自治区级科技课题,建立了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兴安盟分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兴安盟分中心和兴安盟隆华寒地水稻研究院4个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累计获得各世代育种材料数万份。通过与袁隆平院士团队开展深度合作和技术攻关,兴安盟地产水稻和耐盐碱水稻产量不断创造新高,完成了袁隆平院士提出的“三年内帮助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目标的技术模式验收,创造兴安盟水稻产量新高,水稻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向百亿元大关大踏步迈进。

“从两天时间的测产来看,兴安盟的水稻品种产量都不错,涌现出一批比较高产、优质、增产潜力比较大的新品系,下一步我们将加快试验步伐,加快审定步伐,尽快地让我们的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帮助‘兴安盟大米’产量增加、质量提升,打响品牌。”内蒙古水稻审定委员会主任王小兵说。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