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非凡十年丨蝶变十年!草原新城“电力兴” 城在景中,景在城中,一步一景,处处生机。

2022-09-28 19:37

2004年,从乌兰木伦湖畔的沙梁开挖了第一锹土开始,一座草原丝路上的花园城市,黄河几字弯里的现代新城——康巴什,如草原上的日不落,从地平线冉冉跃起。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也是一片大有可为的热土。

随城而起,2010年电网设计图纸上的一个小小模型破土而出——康巴什220千伏变电站,自此,在碧波荡漾的乌兰木伦湖畔,康巴什区首座运维站,正式扬帆起航。作为康巴什核心区域的供电枢纽之一,10年间,这座变电站经历了全面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在服务地方客户的同时,见证了鄂尔多斯电网的发展与壮大。

强劲“电引擎”  赋能美好康城“新发展”

在一片只有两个村庄、2500多名村民的荒地上,康巴什区迈出了建设的步伐,没有走靠资源发展的老路,康巴什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会展、教育等非煤绿色产业,成为鄂尔多斯唯一不依托工业和资源发展的地区,2012年,康巴什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市景观命名的4A级旅游景区。

建立与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城市电力规划,2010年,康巴什220千伏变电站应运而生,地区的变电站由单电源变为多电源,运维管理模式也由分散到集中,形成“主站集控+子站无人”的模式,供电更加可靠。建设期间,从工程质量管控、设备验收启动,现场安全管理……站内人员全力以赴,康巴什站按时高质量的投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十年来康巴什站,将“绣花”功夫体现到设备安全的全过程、各环节,通过精益运维、“全定量工分”“设备主人”、标准化操作、数字运维……一系列精细化管理,全力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03断路器在合位,3号主变充电正常。”2021年4月30日,康巴什变电站3号主变顺利投入运行。地区迅速发展,电网用电负荷快速增长,致力于提升地区供电可靠性,保障电力稳定运行,从现场勘查到图纸设计,从地基挖掘到拔地而起,连续300多天建设、48小时送电,2000多项操作,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康巴什站为保障地区可靠用电付出的努力。

历经四季,变电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运维人员挥洒过的汗水。提前学习施工方案,深入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点,全面把关安全流程;制定周密验收方案,确保设备零缺陷投入运行;紧盯建设环节,压实现场安全;严格审核工作票、操作票,考虑每一个操作细节,确保投运过程万无一失;创新编制《施工人员进站流程图》,明确作业流程,提升工作效率……目前,站内总容量扩充到540兆伏安,较建成时翻了3倍,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再添“砝码”。

作为鄂尔多斯的政治、文化、科教中心,康巴什是全市的“镜子”,也是全市的“窗口”。为保障“镜子更亮”“窗口更明”,变电站运维人员甘当“幕后英雄”,始终做好变电设备的监控和运行维护。《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建党100周年……成立至今康巴什站圆满完成近300余项保电任务,年均保电天数110余天,擦亮城市名片,康巴什站扛起保电“硬核”担当。

优质“电能量” 迈上设备安全“新台阶”

在康巴什站的资料柜最里面里,有一摞摞泛黄甚至有些残破的记录本,上面记录着一大堆密密麻麻的数据,其中还夹杂着一些手绘图纸。他们斑驳陈旧的样子与现场高速运行的各类电网设备相互印证,演绎着康巴什变电站10年来的发展变化。

“手抄的测温记录本,一个月差不多就要换一本,对比之前的数据还需要翻找当天的记录,费时费力,现在数据抄录的工作算是实现无纸化了,方便又高效……”正通过变电巡检系统查看测温记录的康巴什站“元老”邱小龙回忆起当年工作说道。

2017年,鄂尔多斯供电公司首个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康巴什站“落户”;2021年,智能辅助设备监控系统“上线”实现了辅助设备运行状态、告警状态在线跟踪。同年康巴什站率先建设变电站消防早期预警系统……巡视智能化、操作智能化、检修智能化的“智慧”运维站逐步走上舞台。再次走进康巴什站,机器人“小智”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进行巡视测温,10千伏配电室内的挂轨机器人正进行数据采集、表计抄录,全面掌握设备情况,并及时进行数据的比对分析。而主控室内运维人员徐耀刚移动着鼠标下达命令,通过智能辅控系统10分钟就完成了对25公里以外的集控站的巡视工作。

康巴什站在电网的快速发展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型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覆盖了运行工作的方方面面,智能设备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改变了运行人员的日常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电网本质安全。

夜幕降临,一幅万家灯火、暖流涌动的美好图景慢慢呈现。脱离千城一面的发展老路,康巴什区用全新的方式跑出了经济变迁加速度,康巴什站也伴随着这座西部小城一起成长,实现了“从无到有”向“从小至大”的华丽嬗变,并将继续用心用情谱写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袁雅哲 边凯奕

责任编辑:王新国

2004年,从乌兰木伦湖畔的沙梁开挖了第一锹土开始,一座草原丝路上的花园城市,黄河几字弯里的现代新城——康巴什,如草原上的日不落,从地平线冉冉跃起。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也是一片大有可为的热土。

随城而起,2010年电网设计图纸上的一个小小模型破土而出——康巴什220千伏变电站,自此,在碧波荡漾的乌兰木伦湖畔,康巴什区首座运维站,正式扬帆起航。作为康巴什核心区域的供电枢纽之一,10年间,这座变电站经历了全面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在服务地方客户的同时,见证了鄂尔多斯电网的发展与壮大。

强劲“电引擎”  赋能美好康城“新发展”

在一片只有两个村庄、2500多名村民的荒地上,康巴什区迈出了建设的步伐,没有走靠资源发展的老路,康巴什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会展、教育等非煤绿色产业,成为鄂尔多斯唯一不依托工业和资源发展的地区,2012年,康巴什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市景观命名的4A级旅游景区。

建立与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城市电力规划,2010年,康巴什220千伏变电站应运而生,地区的变电站由单电源变为多电源,运维管理模式也由分散到集中,形成“主站集控+子站无人”的模式,供电更加可靠。建设期间,从工程质量管控、设备验收启动,现场安全管理……站内人员全力以赴,康巴什站按时高质量的投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十年来康巴什站,将“绣花”功夫体现到设备安全的全过程、各环节,通过精益运维、“全定量工分”“设备主人”、标准化操作、数字运维……一系列精细化管理,全力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03断路器在合位,3号主变充电正常。”2021年4月30日,康巴什变电站3号主变顺利投入运行。地区迅速发展,电网用电负荷快速增长,致力于提升地区供电可靠性,保障电力稳定运行,从现场勘查到图纸设计,从地基挖掘到拔地而起,连续300多天建设、48小时送电,2000多项操作,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康巴什站为保障地区可靠用电付出的努力。

历经四季,变电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运维人员挥洒过的汗水。提前学习施工方案,深入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点,全面把关安全流程;制定周密验收方案,确保设备零缺陷投入运行;紧盯建设环节,压实现场安全;严格审核工作票、操作票,考虑每一个操作细节,确保投运过程万无一失;创新编制《施工人员进站流程图》,明确作业流程,提升工作效率……目前,站内总容量扩充到540兆伏安,较建成时翻了3倍,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再添“砝码”。

作为鄂尔多斯的政治、文化、科教中心,康巴什是全市的“镜子”,也是全市的“窗口”。为保障“镜子更亮”“窗口更明”,变电站运维人员甘当“幕后英雄”,始终做好变电设备的监控和运行维护。《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建党100周年……成立至今康巴什站圆满完成近300余项保电任务,年均保电天数110余天,擦亮城市名片,康巴什站扛起保电“硬核”担当。

优质“电能量” 迈上设备安全“新台阶”

在康巴什站的资料柜最里面里,有一摞摞泛黄甚至有些残破的记录本,上面记录着一大堆密密麻麻的数据,其中还夹杂着一些手绘图纸。他们斑驳陈旧的样子与现场高速运行的各类电网设备相互印证,演绎着康巴什变电站10年来的发展变化。

“手抄的测温记录本,一个月差不多就要换一本,对比之前的数据还需要翻找当天的记录,费时费力,现在数据抄录的工作算是实现无纸化了,方便又高效……”正通过变电巡检系统查看测温记录的康巴什站“元老”邱小龙回忆起当年工作说道。

2017年,鄂尔多斯供电公司首个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康巴什站“落户”;2021年,智能辅助设备监控系统“上线”实现了辅助设备运行状态、告警状态在线跟踪。同年康巴什站率先建设变电站消防早期预警系统……巡视智能化、操作智能化、检修智能化的“智慧”运维站逐步走上舞台。再次走进康巴什站,机器人“小智”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进行巡视测温,10千伏配电室内的挂轨机器人正进行数据采集、表计抄录,全面掌握设备情况,并及时进行数据的比对分析。而主控室内运维人员徐耀刚移动着鼠标下达命令,通过智能辅控系统10分钟就完成了对25公里以外的集控站的巡视工作。

康巴什站在电网的快速发展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型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覆盖了运行工作的方方面面,智能设备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改变了运行人员的日常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电网本质安全。

夜幕降临,一幅万家灯火、暖流涌动的美好图景慢慢呈现。脱离千城一面的发展老路,康巴什区用全新的方式跑出了经济变迁加速度,康巴什站也伴随着这座西部小城一起成长,实现了“从无到有”向“从小至大”的华丽嬗变,并将继续用心用情谱写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袁雅哲 边凯奕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