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实践有力量|锡林郭勒 万马奔腾

2022-09-28 21:38 内蒙古学习平台  

“莽原万马奋扬鬃,啸聚黄河气势宏;滚滚洪波呈淼景,骎骎骁骥起骉风。”广阔无垠的锡林郭勒,是我国四大草原之一,也是我国典型的草原畜牧业地区,草场总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这里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气候凉爽,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马匹产区。2021牧业年度,全盟马存栏24万匹,其中西乌珠穆沁旗5.4万匹、东乌珠穆沁旗5.2万匹、苏尼特左旗3.1万匹、锡林浩特市2.3万匹、阿巴嘎旗2.2万匹。

奔驰的骏马。(摄影:呼努苏图)

广袤的草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浓厚的马文化底蕴以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当地马产业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将马产业作为重要优势特色产业加以培养孕育,不断探索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10年,中国马业协会将“中国马都”荣誉称号授予锡林郭勒盟;2012年,中国马都核心区项目在锡林浩特市开工建设;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首次提到“蒙古马精神”,为锡林郭勒马产业、马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动力;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的《关于促进现代马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启了锡林郭勒盟现代马产业新篇章……在如今的锡林郭勒草原,现代马产业正蹄疾步稳、一往无前,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领跑力量。

企业带动 发展现代马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而产业兴旺的动能在于龙头企业的带动。

坐落于锡林浩特市的中蕴内蒙古马产业园,是一家围绕马文化、马科学、马产品全产业链开发建设的产、学、研基地。作为马都核心区,锡林浩特市一马当先,早在2017年成功引入中蕴集团。

“五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带领下,我们集团建设完成了中蕴内蒙古马产业园,架构马产品全产业链,完成156款产品研发储备,推动18款马产品成功上市并搭建了全国线上线下营销体系。”内蒙古中蕴马产业集团负责人黄博光说。

近年来,内蒙古中蕴马产业集团积极构建马产业前端奶源标准化体系,不断加强产品开发力度,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在科技研发、产品开发及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和牧民增收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创新性突破。

一个龙头企业,可以带活一个产业,激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成立于1998年的阿巴嘎旗照富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科、工、贸于一体,产、供、销一条龙的科技型民营企业。走进公司展厅,展示台上摆放着酸马奶、马奶片、马奶冻干粉等各式各样的马奶系列产品。打开一盒马奶冰激凌,醇厚的奶香迎面扑来。照富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建军介绍道:“这是我们与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共同研发的酸马奶创新产品,由纯马奶添加果味制成,不仅保持马奶特有的活性益生菌,而且口感更细腻。”

阿巴嘎旗照富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来源:阿巴嘎旗委宣传部)

照富经贸有限责任公司于2016年取得了全国第一家加工生产酸马奶的SC生产许可证,每年收获的马奶达100多吨,为带动产业发展、实现牧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1匹马1天平均产8斤奶,1斤奶的收购价是10元,1天80元,一个月2400元,马的产奶期是3个月,1匹马能为牧民增收7200元的收入,而上规模的养马户平均拥有50匹以上母马。这样一来,我们公司每年能带动牧户增收30多万元。”赵建军自豪地说。

政府引领、企业带动,助力现代马产业行稳致远。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多措并举,接连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扶持马产业发展。2021年,在锡林浩特市成立马产业发展中心和马业协会,积极探索促进现代马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马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马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依托中蕴、照富、伊澌格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大力开展马奶加工和研发,促进马奶食品、马奶日化用品、马奶生物制药等生产技术创新,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目前,全盟挤奶马约1.6万匹,年产鲜马奶5000吨左右,常年在产大型马奶产品企业3家,季节性马奶加工户262户,到2021年底,全盟马全产业链产值约20亿元。

文化引领 推进“马产业+”模式

当传统马文化与现代马产业美丽“邂逅”,马的多个市场宝库随之被打开,人与马的故事也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骑行方队。(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一样的马不一样的玩法,我们白音锡勒牧场就是要充分发掘马的文化、体育、娱乐、健康的价值,要用最小的成本产生最高的产值。”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党委书记巴达日拉图,讲起正在规划打造的白音锡勒马文化产业园,信心十足。“马的实物产出毕竟有限,深度挖掘马文化内涵,让传统马文化融入时代大潮,讲好草原上的中国故事,才能更好地推进‘马产业+’模式。”巴达日拉图继续说道。

白音锡勒牧场位于“中国马都”核心区锡林浩特市,在这里,骏马不仅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旅游业发展和牧民就业创业的重要依托。当地养马大户李国志成立了锡骏牧民专业合作社,除了在本地进行蒙古马保种、半血马培育,身为马术高手的他还曾赴香港学习马厩管理、去北京开展马术培训、去安徽进行速度赛马,并在锡林浩特市和正蓝旗的马术俱乐部担任骑乘教练。“现在爱马、玩马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合作社每年繁育出栏50多匹马驹,基本上是供不应求。”李国志告诉记者:“我们还提供寄养马匹、训练马匹、学员培训以及赛事体验等专业服务,这些年业务量一直在增长,几项业务加起来,一年纯利润可达100多万元。”

文化搭台、产业唱戏,现代马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积极构建和推进“马产业+”发展模式,多措并举推动旅游休闲、骑乘运动等多条产业链融合发展,逐渐开拓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通过建设马文化景区、举办大型主题活动等途径,在当地培育形成了西乌珠穆沁旗“白马文化节”、阿巴嘎旗“黑马文化节”、草原那达慕等多个知名马文化旅游节庆品牌;依托丰富的马产业资源,融合独特的马文化精髓,利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依靠震撼的实景舞台效果,2014年以来,在马都核心区相继推出大型马文化室内实景剧《千古马颂》《蒙古马》,累计上演500余场次,现场观演人数达到30万人次;加强马文化遗产保护,全盟共有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酸马奶酿制技艺等12个非遗项目、16家保护单位,非遗传承人22人;每年各地举办草原赛马等各类马文化主题活动,在旅游高峰时期,全盟每年用于旅游休闲骑乘和马术运动的马匹近千匹,与旅游相关的马业就业人员近万人,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5万人……以马为媒,文旅体融合,锡林郭勒大草原遍地盛开致富花。

政策扶持 助力农牧民“马上”致富

初秋的锡林郭勒草原,天高云阔、万物静美。走进阿巴嘎旗那仁宝拉格苏木阿拉坦陶高图嘎查,牧民乌尼巴图正在自家草场上使用电井泵抽水,为马群回来畅饮做准备。这时,一群清一色的黑骏马从山丘上扬长奔下,犹如一条黑色的绸缎在秋季的草原上舞动,甚是壮观。“我们阿巴嘎黑马具有耐粗饲、易放牧、抗严寒、抗病力强等很多优点。比如,一捆草给10头牛,10分钟就吃光了,10匹马则能吃2个小时……”说起养殖黑马的种种优势,乌尼巴图打开了话匣子。

“1匹普通幼驹能卖7000多元,赛跑幼驹就可高达2万元左右,一年仅卖幼驹的收入达到40多万元。”乌尼巴图家现有80多匹黑马,虽然近两年才开始养殖,但他已经看到了不错的发展前景。“现在政策好,养殖黑马不仅有经济效益,还能拿到政府补贴,靠养马富起来的人越来越多了!”

家住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伊和宝拉格嘎查的牧民斯琴巴图,也是一位远近闻名的黑马养殖大户。他们家有9000亩草场,又外租了5000余亩,养殖300多匹马,其中阿巴嘎黑马100余匹。“每年外卖幼驹100多匹,每匹平价卖出1万元左右,加上卖马奶的收入,一年纯收入能达到50多万元。”斯琴巴图说。

为了养好马,斯琴巴图还联合几家牧户一起创办了“阿巴嘎旗策格马业专业合作社”,并与内蒙古伊澌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探索“企业+牧户+基地”合作模式,每年定期给公司提供自家马奶。有头脑的斯琴巴图夫妇还建起了黑马拍摄基地,每年春季举办马文化系列活动,吸引很多外地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创作。

牧民挤马奶。(摄影:呼努苏图)

政府引导、政策支持,让特色马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积极采取鼓励和保障措施,不断激发农牧民养马致富的积极性。加强财政支持力度,2018年以来,在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等蒙古马主产区实施保护补贴政策,对血统纯正、饲养规模较大的蒙古马养殖专业户、核心群,每匹马连续5年每年补贴1000元,补贴母马共3040匹;建立马良种繁育生产体系,支持肉用马、乳用马、竞技马规模化养殖,全面提高地方马生产性能水平,目前良种马存栏2.3万匹,年均增长10.5%;2020年投资400万元,建设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马病实验室,常态化开展传染性贫血、马鼻疽、马流感等马属动物疫病监测和研究,年均监测样品1000余份;2022年,成立全盟首家马产业专营支行,推出“骏马贷”信贷产品,实行“一户一策”“一品一策”“一企一策”模式,针对养马农牧户、养殖大户、深加工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群体提供贷款利率优惠……

骏马奔腾看今朝,策马扬鞭正当时!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立足丰富的资源优势,深入推动马产业与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中国马都”锡林郭勒盟正金戈铁马、驰而不息,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铺就产业发展、百姓富裕的美丽新画卷。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

“莽原万马奋扬鬃,啸聚黄河气势宏;滚滚洪波呈淼景,骎骎骁骥起骉风。”广阔无垠的锡林郭勒,是我国四大草原之一,也是我国典型的草原畜牧业地区,草场总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这里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气候凉爽,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马匹产区。2021牧业年度,全盟马存栏24万匹,其中西乌珠穆沁旗5.4万匹、东乌珠穆沁旗5.2万匹、苏尼特左旗3.1万匹、锡林浩特市2.3万匹、阿巴嘎旗2.2万匹。

奔驰的骏马。(摄影:呼努苏图)

广袤的草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浓厚的马文化底蕴以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当地马产业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将马产业作为重要优势特色产业加以培养孕育,不断探索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10年,中国马业协会将“中国马都”荣誉称号授予锡林郭勒盟;2012年,中国马都核心区项目在锡林浩特市开工建设;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首次提到“蒙古马精神”,为锡林郭勒马产业、马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动力;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的《关于促进现代马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启了锡林郭勒盟现代马产业新篇章……在如今的锡林郭勒草原,现代马产业正蹄疾步稳、一往无前,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领跑力量。

企业带动 发展现代马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而产业兴旺的动能在于龙头企业的带动。

坐落于锡林浩特市的中蕴内蒙古马产业园,是一家围绕马文化、马科学、马产品全产业链开发建设的产、学、研基地。作为马都核心区,锡林浩特市一马当先,早在2017年成功引入中蕴集团。

“五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带领下,我们集团建设完成了中蕴内蒙古马产业园,架构马产品全产业链,完成156款产品研发储备,推动18款马产品成功上市并搭建了全国线上线下营销体系。”内蒙古中蕴马产业集团负责人黄博光说。

近年来,内蒙古中蕴马产业集团积极构建马产业前端奶源标准化体系,不断加强产品开发力度,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在科技研发、产品开发及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和牧民增收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创新性突破。

一个龙头企业,可以带活一个产业,激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成立于1998年的阿巴嘎旗照富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科、工、贸于一体,产、供、销一条龙的科技型民营企业。走进公司展厅,展示台上摆放着酸马奶、马奶片、马奶冻干粉等各式各样的马奶系列产品。打开一盒马奶冰激凌,醇厚的奶香迎面扑来。照富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建军介绍道:“这是我们与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共同研发的酸马奶创新产品,由纯马奶添加果味制成,不仅保持马奶特有的活性益生菌,而且口感更细腻。”

阿巴嘎旗照富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来源:阿巴嘎旗委宣传部)

照富经贸有限责任公司于2016年取得了全国第一家加工生产酸马奶的SC生产许可证,每年收获的马奶达100多吨,为带动产业发展、实现牧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1匹马1天平均产8斤奶,1斤奶的收购价是10元,1天80元,一个月2400元,马的产奶期是3个月,1匹马能为牧民增收7200元的收入,而上规模的养马户平均拥有50匹以上母马。这样一来,我们公司每年能带动牧户增收30多万元。”赵建军自豪地说。

政府引领、企业带动,助力现代马产业行稳致远。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多措并举,接连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扶持马产业发展。2021年,在锡林浩特市成立马产业发展中心和马业协会,积极探索促进现代马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马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马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依托中蕴、照富、伊澌格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大力开展马奶加工和研发,促进马奶食品、马奶日化用品、马奶生物制药等生产技术创新,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目前,全盟挤奶马约1.6万匹,年产鲜马奶5000吨左右,常年在产大型马奶产品企业3家,季节性马奶加工户262户,到2021年底,全盟马全产业链产值约20亿元。

文化引领 推进“马产业+”模式

当传统马文化与现代马产业美丽“邂逅”,马的多个市场宝库随之被打开,人与马的故事也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骑行方队。(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一样的马不一样的玩法,我们白音锡勒牧场就是要充分发掘马的文化、体育、娱乐、健康的价值,要用最小的成本产生最高的产值。”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党委书记巴达日拉图,讲起正在规划打造的白音锡勒马文化产业园,信心十足。“马的实物产出毕竟有限,深度挖掘马文化内涵,让传统马文化融入时代大潮,讲好草原上的中国故事,才能更好地推进‘马产业+’模式。”巴达日拉图继续说道。

白音锡勒牧场位于“中国马都”核心区锡林浩特市,在这里,骏马不仅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旅游业发展和牧民就业创业的重要依托。当地养马大户李国志成立了锡骏牧民专业合作社,除了在本地进行蒙古马保种、半血马培育,身为马术高手的他还曾赴香港学习马厩管理、去北京开展马术培训、去安徽进行速度赛马,并在锡林浩特市和正蓝旗的马术俱乐部担任骑乘教练。“现在爱马、玩马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合作社每年繁育出栏50多匹马驹,基本上是供不应求。”李国志告诉记者:“我们还提供寄养马匹、训练马匹、学员培训以及赛事体验等专业服务,这些年业务量一直在增长,几项业务加起来,一年纯利润可达100多万元。”

文化搭台、产业唱戏,现代马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积极构建和推进“马产业+”发展模式,多措并举推动旅游休闲、骑乘运动等多条产业链融合发展,逐渐开拓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通过建设马文化景区、举办大型主题活动等途径,在当地培育形成了西乌珠穆沁旗“白马文化节”、阿巴嘎旗“黑马文化节”、草原那达慕等多个知名马文化旅游节庆品牌;依托丰富的马产业资源,融合独特的马文化精髓,利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依靠震撼的实景舞台效果,2014年以来,在马都核心区相继推出大型马文化室内实景剧《千古马颂》《蒙古马》,累计上演500余场次,现场观演人数达到30万人次;加强马文化遗产保护,全盟共有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酸马奶酿制技艺等12个非遗项目、16家保护单位,非遗传承人22人;每年各地举办草原赛马等各类马文化主题活动,在旅游高峰时期,全盟每年用于旅游休闲骑乘和马术运动的马匹近千匹,与旅游相关的马业就业人员近万人,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5万人……以马为媒,文旅体融合,锡林郭勒大草原遍地盛开致富花。

政策扶持 助力农牧民“马上”致富

初秋的锡林郭勒草原,天高云阔、万物静美。走进阿巴嘎旗那仁宝拉格苏木阿拉坦陶高图嘎查,牧民乌尼巴图正在自家草场上使用电井泵抽水,为马群回来畅饮做准备。这时,一群清一色的黑骏马从山丘上扬长奔下,犹如一条黑色的绸缎在秋季的草原上舞动,甚是壮观。“我们阿巴嘎黑马具有耐粗饲、易放牧、抗严寒、抗病力强等很多优点。比如,一捆草给10头牛,10分钟就吃光了,10匹马则能吃2个小时……”说起养殖黑马的种种优势,乌尼巴图打开了话匣子。

“1匹普通幼驹能卖7000多元,赛跑幼驹就可高达2万元左右,一年仅卖幼驹的收入达到40多万元。”乌尼巴图家现有80多匹黑马,虽然近两年才开始养殖,但他已经看到了不错的发展前景。“现在政策好,养殖黑马不仅有经济效益,还能拿到政府补贴,靠养马富起来的人越来越多了!”

家住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伊和宝拉格嘎查的牧民斯琴巴图,也是一位远近闻名的黑马养殖大户。他们家有9000亩草场,又外租了5000余亩,养殖300多匹马,其中阿巴嘎黑马100余匹。“每年外卖幼驹100多匹,每匹平价卖出1万元左右,加上卖马奶的收入,一年纯收入能达到50多万元。”斯琴巴图说。

为了养好马,斯琴巴图还联合几家牧户一起创办了“阿巴嘎旗策格马业专业合作社”,并与内蒙古伊澌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探索“企业+牧户+基地”合作模式,每年定期给公司提供自家马奶。有头脑的斯琴巴图夫妇还建起了黑马拍摄基地,每年春季举办马文化系列活动,吸引很多外地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创作。

牧民挤马奶。(摄影:呼努苏图)

政府引导、政策支持,让特色马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积极采取鼓励和保障措施,不断激发农牧民养马致富的积极性。加强财政支持力度,2018年以来,在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等蒙古马主产区实施保护补贴政策,对血统纯正、饲养规模较大的蒙古马养殖专业户、核心群,每匹马连续5年每年补贴1000元,补贴母马共3040匹;建立马良种繁育生产体系,支持肉用马、乳用马、竞技马规模化养殖,全面提高地方马生产性能水平,目前良种马存栏2.3万匹,年均增长10.5%;2020年投资400万元,建设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马病实验室,常态化开展传染性贫血、马鼻疽、马流感等马属动物疫病监测和研究,年均监测样品1000余份;2022年,成立全盟首家马产业专营支行,推出“骏马贷”信贷产品,实行“一户一策”“一品一策”“一企一策”模式,针对养马农牧户、养殖大户、深加工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群体提供贷款利率优惠……

骏马奔腾看今朝,策马扬鞭正当时!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立足丰富的资源优势,深入推动马产业与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中国马都”锡林郭勒盟正金戈铁马、驰而不息,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铺就产业发展、百姓富裕的美丽新画卷。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