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乡村振兴书记谈(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旗委书记 高怀京)

2022-10-08 10:35 内蒙古农牧厅  

抓特色 优生态 夯基础 强治理    探索牧区振兴新路子  建设可爱鄂托克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鄂托克旗立足全区33个牧业旗之一和全旗总面积94%为天然草牧场的旗情实际,紧紧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谋划推动牧区振兴,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      一、聚焦特色抓产业,建设繁荣兴旺新牧区。强化“两个投入”。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立足500亿旗区、千亿园区的良好经济基础,每年安排1亿元以工补农专项资金,以项目化方式推动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肉牛肉羊、生态土鸡、螺旋藻和优质饲草等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下大力气解决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全旗农村牧区物流寄递年业务量突破90万件次,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充分发挥规上企业多、营收效益好的优势,构建鄂尔多斯、建元、双欣等六大龙头企业包联六个苏木镇、75家企业包联75个嘎查村的机制,实现资金、产业、文化、党建全方位高效对接、合作共建。做大“两个品牌”。举全旗之力做大做强阿尔巴斯山羊肉和鄂托克螺旋藻两个《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产品品牌。立足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自然属地的天然优势,投入2000万元健全完善种源繁育体系建设,保护优良品种。正在同沿海发达地区大型商超、餐饮企业对接,争取将阿尔巴斯山羊肉送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和餐桌。投入1000万元建立优质羊绒保护价收储制度,为羊绒产业振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立足螺旋藻粉产量占全国50%、占全球35%的规模优势,与九洲通医药等头部企业合作,着力延伸螺旋藻产业链条,研发高附加值下游产品。发挥“两个效应”。突出龙头企业带动效应,通过以奖代补、项目带动方式,培育亿维、伊吉汗、草绿等农牧业龙头企业66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比重达到58%,农企利益联结比例达到65%。健全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牧康社会化服务公司被评为“全国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突出改革试点示范效应,以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为契机,着力推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将1个苏木全域和4个嘎查确定为牧区振兴试点,初步探索形成了苏米图苏木“一示范一基地、一标杆一引领”、阿尔巴斯苏木“生态优先,联融建提”、乌兰镇沙日布日都嘎查“四带一基地”的发展模式。在蒙西镇沿河地区开展农区振兴试点,流转土地3万亩,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在木凯淖尔镇乌兰吉林村、桃力民村开展高质量发展幸福村庄、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探索实施“一社五部”集体经济模式,推动“三同”实践教育产业化发展,形成示范先行、多点带动的良好态势。      二、聚焦生态抓保护,建设绿色发展新牧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把2962万亩大草原和2.1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的山山水水作为最宝贵的财富,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引入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环保管家”模式,全方位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依法查处超载过牧和禁牧休牧期违规放牧行为,让草原休养生息、永续发展。全旗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25.1%和42.1%,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四控”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双碳双控”要求,严控万元GDP能耗水耗强度、“三废”排放强度和新上项目土地利用开发强度。所有工业企业开展节水改造,所有井工煤矿实施保水采煤技术改造,大力推行分水到户、以电限水、阶梯水价、计量管理等措施,大力创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机关”“节水型小区”,形成了全社会节水护水的强大合力。推进焦化、煤矿、石灰石、石英石等资源型产业产能整合,将铁矿、建筑制砂等落后产能全部淘汰,促进产业绿色发展、集聚发展。统筹推进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双提升。深入推进“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农村牧区垃圾处置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95%、75%和86.5%。      三、聚焦民生抓基础,建设宜居宜业新牧区。坚持规划先行。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保留乡村风貌和乡土味道的要求,旗财政安排740万元专项资金推动全旗75个嘎查村全面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确保乡村建设更加科学有序。强化基础设施。加大项目、资金等各类资源投入,有力推动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近两年投资1816万元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让农牧民都能喝上放心水。建制村全部打通等级路并实现客运全覆盖,获评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旗。“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11亿元新建及改造电力线路1979千米、更换容量不足配电变压器2619台,为提升农牧业机械化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倡导新生活方式。在农村牧区大力推行“煤改电”,确定苏米图苏木和2个嘎查村为整苏木、整村推进“煤改电”试点,4100余户已实现清洁取暖。全面提升农村牧区通讯信号质量,4G网络全域覆盖,所有建制村接入有线网络,培育打造智慧牧场40个、家庭农牧场888个,为智慧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聚焦服务抓治理,建设安定祥和新牧区。建强一个堡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嘎查村、社区运转经费分别提高至15万元和30万元,75个嘎查村两委班子全部实现“一村3名大学生”。持续发挥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六个一”机制作用,全旗1631名农村牧区党员结对联系农牧户10974户,实现包联到户全覆盖,累计办成惠民实事、解决群众困难问题5600多件。凝聚一股力量。全力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效能提升,1789名专兼职网格员全覆盖75个嘎查村和22个社区,实行全员绩效管理,形成肯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乡贤能人、政法部门退休老同志等有威望人士走上调解员岗位,“那仁达赖调解室”等一批特色调解工作室“零距离”帮助协调群众身边事,切实发挥了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搭建一个平台。6个苏木镇75个嘎查村全部搭建协商议事平台,147名政协委员下沉一线帮助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基层社会治理正在实现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转变。培育一个品牌。立足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旗区”、“全国模范法院”、“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良好基础,全力培育“千里草原安睦隆”社会治理品牌。传承运用坚持了20多年的“草原流动警车”做法,在地广人稀的牧区建立流动警务室,确保巡逻执法无死角、无禁区。精心选树一批党员“安睦隆典型户”,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共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力守护草原平安、民族和睦、发展兴隆。

责任编辑:王新国

抓特色 优生态 夯基础 强治理    探索牧区振兴新路子  建设可爱鄂托克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鄂托克旗立足全区33个牧业旗之一和全旗总面积94%为天然草牧场的旗情实际,紧紧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谋划推动牧区振兴,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      一、聚焦特色抓产业,建设繁荣兴旺新牧区。强化“两个投入”。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立足500亿旗区、千亿园区的良好经济基础,每年安排1亿元以工补农专项资金,以项目化方式推动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肉牛肉羊、生态土鸡、螺旋藻和优质饲草等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下大力气解决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全旗农村牧区物流寄递年业务量突破90万件次,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充分发挥规上企业多、营收效益好的优势,构建鄂尔多斯、建元、双欣等六大龙头企业包联六个苏木镇、75家企业包联75个嘎查村的机制,实现资金、产业、文化、党建全方位高效对接、合作共建。做大“两个品牌”。举全旗之力做大做强阿尔巴斯山羊肉和鄂托克螺旋藻两个《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产品品牌。立足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自然属地的天然优势,投入2000万元健全完善种源繁育体系建设,保护优良品种。正在同沿海发达地区大型商超、餐饮企业对接,争取将阿尔巴斯山羊肉送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和餐桌。投入1000万元建立优质羊绒保护价收储制度,为羊绒产业振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立足螺旋藻粉产量占全国50%、占全球35%的规模优势,与九洲通医药等头部企业合作,着力延伸螺旋藻产业链条,研发高附加值下游产品。发挥“两个效应”。突出龙头企业带动效应,通过以奖代补、项目带动方式,培育亿维、伊吉汗、草绿等农牧业龙头企业66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比重达到58%,农企利益联结比例达到65%。健全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牧康社会化服务公司被评为“全国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突出改革试点示范效应,以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为契机,着力推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将1个苏木全域和4个嘎查确定为牧区振兴试点,初步探索形成了苏米图苏木“一示范一基地、一标杆一引领”、阿尔巴斯苏木“生态优先,联融建提”、乌兰镇沙日布日都嘎查“四带一基地”的发展模式。在蒙西镇沿河地区开展农区振兴试点,流转土地3万亩,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在木凯淖尔镇乌兰吉林村、桃力民村开展高质量发展幸福村庄、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探索实施“一社五部”集体经济模式,推动“三同”实践教育产业化发展,形成示范先行、多点带动的良好态势。      二、聚焦生态抓保护,建设绿色发展新牧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把2962万亩大草原和2.1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的山山水水作为最宝贵的财富,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引入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环保管家”模式,全方位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依法查处超载过牧和禁牧休牧期违规放牧行为,让草原休养生息、永续发展。全旗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25.1%和42.1%,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四控”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双碳双控”要求,严控万元GDP能耗水耗强度、“三废”排放强度和新上项目土地利用开发强度。所有工业企业开展节水改造,所有井工煤矿实施保水采煤技术改造,大力推行分水到户、以电限水、阶梯水价、计量管理等措施,大力创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机关”“节水型小区”,形成了全社会节水护水的强大合力。推进焦化、煤矿、石灰石、石英石等资源型产业产能整合,将铁矿、建筑制砂等落后产能全部淘汰,促进产业绿色发展、集聚发展。统筹推进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双提升。深入推进“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农村牧区垃圾处置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95%、75%和86.5%。      三、聚焦民生抓基础,建设宜居宜业新牧区。坚持规划先行。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保留乡村风貌和乡土味道的要求,旗财政安排740万元专项资金推动全旗75个嘎查村全面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确保乡村建设更加科学有序。强化基础设施。加大项目、资金等各类资源投入,有力推动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近两年投资1816万元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让农牧民都能喝上放心水。建制村全部打通等级路并实现客运全覆盖,获评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旗。“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11亿元新建及改造电力线路1979千米、更换容量不足配电变压器2619台,为提升农牧业机械化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倡导新生活方式。在农村牧区大力推行“煤改电”,确定苏米图苏木和2个嘎查村为整苏木、整村推进“煤改电”试点,4100余户已实现清洁取暖。全面提升农村牧区通讯信号质量,4G网络全域覆盖,所有建制村接入有线网络,培育打造智慧牧场40个、家庭农牧场888个,为智慧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聚焦服务抓治理,建设安定祥和新牧区。建强一个堡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嘎查村、社区运转经费分别提高至15万元和30万元,75个嘎查村两委班子全部实现“一村3名大学生”。持续发挥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六个一”机制作用,全旗1631名农村牧区党员结对联系农牧户10974户,实现包联到户全覆盖,累计办成惠民实事、解决群众困难问题5600多件。凝聚一股力量。全力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效能提升,1789名专兼职网格员全覆盖75个嘎查村和22个社区,实行全员绩效管理,形成肯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乡贤能人、政法部门退休老同志等有威望人士走上调解员岗位,“那仁达赖调解室”等一批特色调解工作室“零距离”帮助协调群众身边事,切实发挥了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搭建一个平台。6个苏木镇75个嘎查村全部搭建协商议事平台,147名政协委员下沉一线帮助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基层社会治理正在实现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转变。培育一个品牌。立足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旗区”、“全国模范法院”、“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良好基础,全力培育“千里草原安睦隆”社会治理品牌。传承运用坚持了20多年的“草原流动警车”做法,在地广人稀的牧区建立流动警务室,确保巡逻执法无死角、无禁区。精心选树一批党员“安睦隆典型户”,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共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力守护草原平安、民族和睦、发展兴隆。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