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万千“气象”擦亮生态底色——精准化气象服务的湖南实践

2022-10-10 10:16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赵洁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一鹏

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湖南气象灾害发生十分频繁,是全国气象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

在气候复杂、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如何完善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并最大限度做好气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近年来,湖南气象部门探索创新专业气象服务体制机制,不断提高专业气象服务供给能力,逐步形成特色化、专业化、可持续的气象服务,为湖南的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靓景满屏,因为富含这样一份“气质”

张家界是世界生态旅游区,旅游气候资源极为丰富,其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8%,小气候优越。据统计,今年7月以来,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天门山景区每日接待游客过万人次。

如何深度挖掘生态气候资源,让游客有更好体验?

张家界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新成介绍,近年来,气象部门在这里建设了20多个不同的观测站。位于天门山山顶的天门山雷达站,自2018年运行以来,不仅成为景区新的打卡点,更为开展临近预报、景观预测和防灾减灾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好景观、好生态如何变成好产业?气象部门做出了自己的探索。桑植县隶属张家界市,位于武陵山脉优质茶叶带。桑植白茶有着700多年的种植历史,但一直没发展为竞争性产业。

通过挖掘气候资源,气象部门开展精细化服务,推动老区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化。气象部门利用“直通式”服务方式,将气象信息直达农户手中,并在全县不同海拔地区建立了3个农田小气候站,采集第一手资料,制作茶叶气象服务专题报告,得到群众高度认可。

2018年,“桑植白茶”入选“五彩湘茶”,成为湖南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5大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之一。2019年,“桑植白茶”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立足绿色的精细化服务,是乡村振兴底色之变

前不久,记者来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猕猴桃基地。烈日之下,花垣县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覃勇正在基地检查浇灌的情况。

“不浇灌,猕猴桃会被晒死。若晒死,得重新植苗,三年后才挂果。”覃勇说,今年根据气象局通知提前存水,改造启用了智慧灌溉系统,猕猴桃未受干旱影响。

十八洞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落,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过去,由于群山环绕等制约因素,经济发展长期落后。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力?

湘西州气象部门长期为十八洞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气象服务。花垣县气象局在基地安装自动气象站,将十八洞村组干、扶贫工作队员、农业大户纳入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发布各类气象服务信息。

“有了气象预报,管理人员能提前做好预报,比如预计判断什么时候喷药,大大提高了田间管理的质量、速度、精度和效益。”花垣县委驻村第一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县政协副主席龙秀林说。

挂果好不好,关键看授粉。湘西州气象部门在猕猴桃授粉、坐果等各个关键生育期提供精细指导。“猕猴桃开花授粉期只有5天,自然授粉坐果率仅30%。”湘西州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主任郑福维介绍,湘西州气象局开展专题研究,提前预测适宜人工授粉的晴天少云天气,坐果率超过90%。

在湖南多地遭遇历史罕见旱情情况下,2022年,十八洞村猕猴桃喜获丰收,产量达70万斤,是去年的4倍,每亩纯收入2000元。

好风光背后,预报守护你我的安全

湖南省溆浦县山背村是湖南省文化和旅游扶贫示范村、湖南省第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谁能想到的是,它曾饱受雷击困扰。据统计,自1979年以来,雷击共导致村中11人死亡,245人受伤,家禽牲畜死伤不可计数。

1998年,一封题为《湘西溆浦雷击区2000村民求救》的求救信拉开了山背村防雷减灾工程的序幕。经多次调查研究,湖南省、怀化市防雷中心的专家发现频繁的雷击与山背村独特的“漏斗”地形、村民的不规范用电行为与村中避雷装置不足相关。

作为雷电灾害防御管理部门,气象部门积极参与了三期工程。2001年,一期工程重点解决了防直击雷问题,从此雷击村在避雷装备保护区不再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2011年,二期工程对一期的防雷装备系统升级;2012年至2015年,三期工程新增16棵防雷树、10个避雷亭,每家每户都装上了防雷带,一个全方位的“防护网”随之形成。

“在每年雷雨季节来临前,气象部门仍会到山背村普及雷电防护知识,检测全村防雷设施,确保安全。”溆浦县气象局局长周乐云说。

“随着村庄基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游客到这旅游,村民们都搭上了乡村旅游的便车。”山背村原村支书韩道伟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山背村梯田景区共接待游客11.8万人次,旅游收入3116万元。

三湘大地,山奇水秀。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气象人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梁波

光明日报记者 赵洁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一鹏

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湖南气象灾害发生十分频繁,是全国气象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

在气候复杂、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如何完善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并最大限度做好气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近年来,湖南气象部门探索创新专业气象服务体制机制,不断提高专业气象服务供给能力,逐步形成特色化、专业化、可持续的气象服务,为湖南的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靓景满屏,因为富含这样一份“气质”

张家界是世界生态旅游区,旅游气候资源极为丰富,其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8%,小气候优越。据统计,今年7月以来,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天门山景区每日接待游客过万人次。

如何深度挖掘生态气候资源,让游客有更好体验?

张家界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新成介绍,近年来,气象部门在这里建设了20多个不同的观测站。位于天门山山顶的天门山雷达站,自2018年运行以来,不仅成为景区新的打卡点,更为开展临近预报、景观预测和防灾减灾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好景观、好生态如何变成好产业?气象部门做出了自己的探索。桑植县隶属张家界市,位于武陵山脉优质茶叶带。桑植白茶有着700多年的种植历史,但一直没发展为竞争性产业。

通过挖掘气候资源,气象部门开展精细化服务,推动老区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化。气象部门利用“直通式”服务方式,将气象信息直达农户手中,并在全县不同海拔地区建立了3个农田小气候站,采集第一手资料,制作茶叶气象服务专题报告,得到群众高度认可。

2018年,“桑植白茶”入选“五彩湘茶”,成为湖南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5大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之一。2019年,“桑植白茶”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立足绿色的精细化服务,是乡村振兴底色之变

前不久,记者来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猕猴桃基地。烈日之下,花垣县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覃勇正在基地检查浇灌的情况。

“不浇灌,猕猴桃会被晒死。若晒死,得重新植苗,三年后才挂果。”覃勇说,今年根据气象局通知提前存水,改造启用了智慧灌溉系统,猕猴桃未受干旱影响。

十八洞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落,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过去,由于群山环绕等制约因素,经济发展长期落后。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力?

湘西州气象部门长期为十八洞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气象服务。花垣县气象局在基地安装自动气象站,将十八洞村组干、扶贫工作队员、农业大户纳入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发布各类气象服务信息。

“有了气象预报,管理人员能提前做好预报,比如预计判断什么时候喷药,大大提高了田间管理的质量、速度、精度和效益。”花垣县委驻村第一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县政协副主席龙秀林说。

挂果好不好,关键看授粉。湘西州气象部门在猕猴桃授粉、坐果等各个关键生育期提供精细指导。“猕猴桃开花授粉期只有5天,自然授粉坐果率仅30%。”湘西州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主任郑福维介绍,湘西州气象局开展专题研究,提前预测适宜人工授粉的晴天少云天气,坐果率超过90%。

在湖南多地遭遇历史罕见旱情情况下,2022年,十八洞村猕猴桃喜获丰收,产量达70万斤,是去年的4倍,每亩纯收入2000元。

好风光背后,预报守护你我的安全

湖南省溆浦县山背村是湖南省文化和旅游扶贫示范村、湖南省第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谁能想到的是,它曾饱受雷击困扰。据统计,自1979年以来,雷击共导致村中11人死亡,245人受伤,家禽牲畜死伤不可计数。

1998年,一封题为《湘西溆浦雷击区2000村民求救》的求救信拉开了山背村防雷减灾工程的序幕。经多次调查研究,湖南省、怀化市防雷中心的专家发现频繁的雷击与山背村独特的“漏斗”地形、村民的不规范用电行为与村中避雷装置不足相关。

作为雷电灾害防御管理部门,气象部门积极参与了三期工程。2001年,一期工程重点解决了防直击雷问题,从此雷击村在避雷装备保护区不再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2011年,二期工程对一期的防雷装备系统升级;2012年至2015年,三期工程新增16棵防雷树、10个避雷亭,每家每户都装上了防雷带,一个全方位的“防护网”随之形成。

“在每年雷雨季节来临前,气象部门仍会到山背村普及雷电防护知识,检测全村防雷设施,确保安全。”溆浦县气象局局长周乐云说。

“随着村庄基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游客到这旅游,村民们都搭上了乡村旅游的便车。”山背村原村支书韩道伟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山背村梯田景区共接待游客11.8万人次,旅游收入3116万元。

三湘大地,山奇水秀。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气象人一直在路上。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