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一轮明月“追”红色火星15日晨在天宇上演

2022-10-14 11:28 新华网  

海报制作:冯娟

天文科普专家介绍,10月15日晨,红色火星将与一轮明月在西南方天空“邂逅”,届时只要天气晴好,这幕浪漫的“星月童话”肉眼清晰可见。

2014年5月11日晚在江西省九江市拍摄的火星合月。(新华社发)

火星是地球轨道外的第一颗行星,也是一颗能用望远镜看得很清楚的类地行星,表面土壤富含氧化铁而呈现橘红色。因其看上去荧荧如火,亮度变化与视运动轨迹令古人非常迷惑,我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而在西方,火星则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为名。

天津市天文爱好者杨婧2022年10月4日晚在天津拍摄的火星。(本人供图)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修立鹏介绍,进入10月,火星一天比一天明亮。15日12时31分,一轮农历二十的凸月“追”上火星,上演火星合月,但此时恰值白天,且月亮、火星在地平线以下,无法看到。我国感兴趣的公众要想看到这幕“星月童话”可于15日晨进行观测:火星位于凸月的左下方不远处,亮度约-0.9等,微微泛红,非常醒目。在黎明前的晨曦中,星月交辉,别有一番景致。

创意漫画“火星伴明月”。(制作:胡彦竹)

“这幕天象,除用肉眼观测外,如果使用小型天文望远镜观测效果更佳。透过望远镜,火星看起来像个橙色的小球,非常美丽。”修立鹏说。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6日前后,火星还将从蟹状星云北边约1度(大约相当于2个满月视直径大小)的距离经过,在小型天文望远镜中可以同时看到它们的身影。

2021年3月26日,国家航天局发布2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南、北半球火星侧身影像。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北半球上方火星影像;下图为:南半球上方火星影像。(新华社发)

“火星是人类最为关注的一颗行星。截至目前,人类已经陆续向火星发射了数十颗探测器,包括现仍在火星上工作的我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和祝融号火星车,美国的‘好奇’号火星车、‘毅力’号火星车、‘洞察’号火星无人着陆探测器等等。火星是目前除地球外探测器活动最为频繁的行星。而最近,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也发布了其拍摄的首张火星红外图像,捕获了整颗行星的大气数据。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探测器‘光顾’和‘聚焦’火星,人类定能一点点揭开蒙在它身上的神秘面纱。”修立鹏说。

策划:刘心惠

记者:周润健

编辑:连长燕、唐健辉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天津分社联合制作

星空工作室 出品

责任编辑:宝华

海报制作:冯娟

天文科普专家介绍,10月15日晨,红色火星将与一轮明月在西南方天空“邂逅”,届时只要天气晴好,这幕浪漫的“星月童话”肉眼清晰可见。

2014年5月11日晚在江西省九江市拍摄的火星合月。(新华社发)

火星是地球轨道外的第一颗行星,也是一颗能用望远镜看得很清楚的类地行星,表面土壤富含氧化铁而呈现橘红色。因其看上去荧荧如火,亮度变化与视运动轨迹令古人非常迷惑,我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而在西方,火星则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为名。

天津市天文爱好者杨婧2022年10月4日晚在天津拍摄的火星。(本人供图)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修立鹏介绍,进入10月,火星一天比一天明亮。15日12时31分,一轮农历二十的凸月“追”上火星,上演火星合月,但此时恰值白天,且月亮、火星在地平线以下,无法看到。我国感兴趣的公众要想看到这幕“星月童话”可于15日晨进行观测:火星位于凸月的左下方不远处,亮度约-0.9等,微微泛红,非常醒目。在黎明前的晨曦中,星月交辉,别有一番景致。

创意漫画“火星伴明月”。(制作:胡彦竹)

“这幕天象,除用肉眼观测外,如果使用小型天文望远镜观测效果更佳。透过望远镜,火星看起来像个橙色的小球,非常美丽。”修立鹏说。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6日前后,火星还将从蟹状星云北边约1度(大约相当于2个满月视直径大小)的距离经过,在小型天文望远镜中可以同时看到它们的身影。

2021年3月26日,国家航天局发布2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南、北半球火星侧身影像。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北半球上方火星影像;下图为:南半球上方火星影像。(新华社发)

“火星是人类最为关注的一颗行星。截至目前,人类已经陆续向火星发射了数十颗探测器,包括现仍在火星上工作的我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和祝融号火星车,美国的‘好奇’号火星车、‘毅力’号火星车、‘洞察’号火星无人着陆探测器等等。火星是目前除地球外探测器活动最为频繁的行星。而最近,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也发布了其拍摄的首张火星红外图像,捕获了整颗行星的大气数据。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探测器‘光顾’和‘聚焦’火星,人类定能一点点揭开蒙在它身上的神秘面纱。”修立鹏说。

策划:刘心惠

记者:周润健

编辑:连长燕、唐健辉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天津分社联合制作

星空工作室 出品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