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呼和浩特通报:确诊病例生活工作场所如何消杀 “消防员”化身“消杀员”

2022-10-15 11:51 正北方网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郑学良 王雅静 韩晓宇)疫情期间,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生活、工作等相关场所的消杀以及全市日常消杀是如何开展的备受社会关注。10月15日,在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53场)上,呼和浩特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许向东、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队政治部主任洪峰就这一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许向东介绍,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呼和浩特市把科学、规范、全方位开展消毒消杀工作作为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统筹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做到“快”“准”“实”,切实阻断病毒传播途径,保障市民群众身体健康。

第一是“快”,就是首先要保证消杀速度,在疫情发展前期每日病例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通过与时间赛跑,全力实现消杀数量最大化。一是快速补齐人员力量。迅速激活蓝天救援队、消防支队、北疆应急、第三方机构等储备力量,为扎实做好消毒消杀工作提供了人员保障。二是实行扁平化管理。指挥中心准确掌握各支消杀队伍消杀进度,直接派单给一线消杀人员,有效提升了消杀效率。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隔离酒店、社区出现阳性病例后,酒店、社区的点位长第一时间向消毒消杀指挥中心报送信息,先消杀、后补单,最大程度为消杀工作争取出时间。

第二是“准”,就是通过精准掌握消杀政策、规范,在追求消杀数量的同时,保证消杀质量,实现量质齐升。一是制定终末消杀工作规范。围绕标准化运行,要做到“三个务必”,就是各地区消毒消杀组务必配齐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和评价员;每次消杀务必有影像和过程评价记录;对复杂、大型场所的终末消杀,务必做到一场所一方案。围绕重点场所消杀,强化隔离酒店、病家、学校的消杀。隔离酒店方面,坚持阳性病例转运后第一时间进行全面彻底消杀,消杀结束后2小时及时重新启用;病家方面,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家、动态清零,确保病例出院后能顺利返家;学校方面,在出现阳性病例后的第一时间,对病例所在房间、活动轨迹涉及的公共区域全面进行终末消杀。围绕重要点位消杀,对高风险区、隔离酒店的污水井、化粪池,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的旱厕,垃圾转运站等重要点位,全部严格按规范做到每日2消并做好监测。二是分类印发社会面预防性消杀指南。先后编写了化粪池、污水井,医护人员闭环管理酒店,高、中风险小区,出院(舱)返家人员等预防性消毒指南,并全部发放到各旗县区指挥部,专项工作组,社区、隔离酒店点位长,小区包联干部手中,为压实“四方责任”,科学规范开展日常消杀工作提供了参考。三是加强指导培训。结合在消毒消杀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薄弱环节,邀请国家卫健委、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疾控的专家,每天组织开展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线上培训,培训人数已经达到千余人次。

第三是“实”,就是确保消毒消杀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强化实地督导。坚持一线工作法,组成8个专项督导组,现场发现问题,下发整改意见书,明确整改要求,跟踪盯办落实。二是开展电话回访。对出现阳性病例的隔离酒店进行随机回访,了解是否进行了消杀,从病例转运到消杀队伍赶到现场所用时长,现场消毒时间等,畅通信息沟通渠道,确保消杀效果。三是严肃工作纪律。对消毒消杀人员严格执行闭环管理,实行人、车、住所“三固定”,避免集中集聚,每日做好核酸检测,加强个人防护知识培训,防止人员感染带来新的风险。

洪峰介绍,在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一线,大家除了经常可以看到的大白,还会看到身穿“火焰蓝”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他们昼夜守护在方舱医院,奋战在消毒消杀一线,他们就是承担“全灾种”“大应急”职能任务的消防救援力量。

本轮疫情发生后,“火焰蓝”闻令即动,86名“消防员”化身“消杀员”,深入高风险场所,对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工作、活动场所,以及方舱实验室等重点场所周边开展消毒消杀工作。同时,调集4辆消防车、16名指战员第一时间进驻方舱医院,开展前置备勤和“体检式”检查,并承担防疫消杀、防火巡查、物资转运和应急处置等工作。700余名指战员坚持防疫、防火双线作战。通过“线下线上”方式,重点保障定点医院、隔离酒店、防疫物资场所,加强火灾隐患排查整改,净化社会消防安全环境;12个消防大队、16个消防站,保持应急状态,对封控小区、重点场所和辖区道路、水源,加强熟悉演练,确保随时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连日来,广大消防指战员与全市一线干部群众一起,以“守呼有我、战疫必胜”为誓言,冲锋在前,累计执行消毒消杀任务242次,完成室内消杀14.1万平方米,环境消杀117万平方米。开展线上检查指导481家次,推送宣传提示信息1200 余条次。接警出动112次,出动消防车165辆次,指战员869人次,为全市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章颖慧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郑学良 王雅静 韩晓宇)疫情期间,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生活、工作等相关场所的消杀以及全市日常消杀是如何开展的备受社会关注。10月15日,在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53场)上,呼和浩特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许向东、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队政治部主任洪峰就这一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许向东介绍,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呼和浩特市把科学、规范、全方位开展消毒消杀工作作为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统筹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做到“快”“准”“实”,切实阻断病毒传播途径,保障市民群众身体健康。

第一是“快”,就是首先要保证消杀速度,在疫情发展前期每日病例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通过与时间赛跑,全力实现消杀数量最大化。一是快速补齐人员力量。迅速激活蓝天救援队、消防支队、北疆应急、第三方机构等储备力量,为扎实做好消毒消杀工作提供了人员保障。二是实行扁平化管理。指挥中心准确掌握各支消杀队伍消杀进度,直接派单给一线消杀人员,有效提升了消杀效率。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隔离酒店、社区出现阳性病例后,酒店、社区的点位长第一时间向消毒消杀指挥中心报送信息,先消杀、后补单,最大程度为消杀工作争取出时间。

第二是“准”,就是通过精准掌握消杀政策、规范,在追求消杀数量的同时,保证消杀质量,实现量质齐升。一是制定终末消杀工作规范。围绕标准化运行,要做到“三个务必”,就是各地区消毒消杀组务必配齐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和评价员;每次消杀务必有影像和过程评价记录;对复杂、大型场所的终末消杀,务必做到一场所一方案。围绕重点场所消杀,强化隔离酒店、病家、学校的消杀。隔离酒店方面,坚持阳性病例转运后第一时间进行全面彻底消杀,消杀结束后2小时及时重新启用;病家方面,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家、动态清零,确保病例出院后能顺利返家;学校方面,在出现阳性病例后的第一时间,对病例所在房间、活动轨迹涉及的公共区域全面进行终末消杀。围绕重要点位消杀,对高风险区、隔离酒店的污水井、化粪池,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的旱厕,垃圾转运站等重要点位,全部严格按规范做到每日2消并做好监测。二是分类印发社会面预防性消杀指南。先后编写了化粪池、污水井,医护人员闭环管理酒店,高、中风险小区,出院(舱)返家人员等预防性消毒指南,并全部发放到各旗县区指挥部,专项工作组,社区、隔离酒店点位长,小区包联干部手中,为压实“四方责任”,科学规范开展日常消杀工作提供了参考。三是加强指导培训。结合在消毒消杀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薄弱环节,邀请国家卫健委、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疾控的专家,每天组织开展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线上培训,培训人数已经达到千余人次。

第三是“实”,就是确保消毒消杀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强化实地督导。坚持一线工作法,组成8个专项督导组,现场发现问题,下发整改意见书,明确整改要求,跟踪盯办落实。二是开展电话回访。对出现阳性病例的隔离酒店进行随机回访,了解是否进行了消杀,从病例转运到消杀队伍赶到现场所用时长,现场消毒时间等,畅通信息沟通渠道,确保消杀效果。三是严肃工作纪律。对消毒消杀人员严格执行闭环管理,实行人、车、住所“三固定”,避免集中集聚,每日做好核酸检测,加强个人防护知识培训,防止人员感染带来新的风险。

洪峰介绍,在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一线,大家除了经常可以看到的大白,还会看到身穿“火焰蓝”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他们昼夜守护在方舱医院,奋战在消毒消杀一线,他们就是承担“全灾种”“大应急”职能任务的消防救援力量。

本轮疫情发生后,“火焰蓝”闻令即动,86名“消防员”化身“消杀员”,深入高风险场所,对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工作、活动场所,以及方舱实验室等重点场所周边开展消毒消杀工作。同时,调集4辆消防车、16名指战员第一时间进驻方舱医院,开展前置备勤和“体检式”检查,并承担防疫消杀、防火巡查、物资转运和应急处置等工作。700余名指战员坚持防疫、防火双线作战。通过“线下线上”方式,重点保障定点医院、隔离酒店、防疫物资场所,加强火灾隐患排查整改,净化社会消防安全环境;12个消防大队、16个消防站,保持应急状态,对封控小区、重点场所和辖区道路、水源,加强熟悉演练,确保随时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连日来,广大消防指战员与全市一线干部群众一起,以“守呼有我、战疫必胜”为誓言,冲锋在前,累计执行消毒消杀任务242次,完成室内消杀14.1万平方米,环境消杀117万平方米。开展线上检查指导481家次,推送宣传提示信息1200 余条次。接警出动112次,出动消防车165辆次,指战员869人次,为全市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