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2022-10-16 20:51 中国网  

冯丹萌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不让任何人掉队。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16日所在周也是中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保障粮食供给 端牢中国饭碗”。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维系社会稳定的内核。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确保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通过继续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等一系列有力措施,粮食产量持续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13657亿斤,为历史最高水平;粮食生产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十八连丰”。同时,主要粮食品种产量也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与2012年相比,稻谷增加126亿斤;小麦增加289亿斤;玉米增加860亿斤;大豆增加59亿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大力实施“两藏”战略,粮食生产基础得到夯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中国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同时,通过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藏粮于地”举措加快推进。近年来,中国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农田灌溉水利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科技进步是粮食增产提质增效的核心力量,也是应对全球粮食危机、推动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陆续启动实施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作物良种联合攻关,选育出一批水稻新品种。目前,中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良种覆盖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农业育种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

粮食储备供应充足,防范风险能力不断提升

充足的粮食库存是确保粮价等重要物资价格平稳运行的关键,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加强粮食储备能力建设,围绕粮食储备改革,不断健全储备体系,优化规模结构布局、规范储备运行,储备规模和品种结构布局更趋合理,政府粮食储备品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粮食生产支持体系。目前,中国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比例超过70%,3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面粉、大米等成品粮储备,粮食库存不断增加,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多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责任编辑:乐水 安然 宇馨)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

冯丹萌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不让任何人掉队。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16日所在周也是中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保障粮食供给 端牢中国饭碗”。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维系社会稳定的内核。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确保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通过继续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等一系列有力措施,粮食产量持续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13657亿斤,为历史最高水平;粮食生产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十八连丰”。同时,主要粮食品种产量也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与2012年相比,稻谷增加126亿斤;小麦增加289亿斤;玉米增加860亿斤;大豆增加59亿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大力实施“两藏”战略,粮食生产基础得到夯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中国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同时,通过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藏粮于地”举措加快推进。近年来,中国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农田灌溉水利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科技进步是粮食增产提质增效的核心力量,也是应对全球粮食危机、推动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陆续启动实施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作物良种联合攻关,选育出一批水稻新品种。目前,中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良种覆盖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农业育种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

粮食储备供应充足,防范风险能力不断提升

充足的粮食库存是确保粮价等重要物资价格平稳运行的关键,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加强粮食储备能力建设,围绕粮食储备改革,不断健全储备体系,优化规模结构布局、规范储备运行,储备规模和品种结构布局更趋合理,政府粮食储备品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粮食生产支持体系。目前,中国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比例超过70%,3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面粉、大米等成品粮储备,粮食库存不断增加,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多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责任编辑:乐水 安然 宇馨)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