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抗疫情 有温情 这些暖心故事还在继续……

2022-10-17 12:45 正北方网  

疫情发生以来,在抗疫一线,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党员干部、民警、社会团体和社区组织等各方力量,形成共抗疫情的强大合力,大家一条心,不畏风险,不辞辛苦,靠着责任担当,暖心服务,在不同岗位以不同方式做着群众的“贴心人”,让疫情防控有速度,更有温度,共同绘就着抗疫的同心圆。连日来,记者用镜头记录着身边各行各业的抗疫人员,记录他们暖心而又感人的抗疫故事。

党员干部冲锋“疫”线

陈育萍准备防疫物资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党培养了我,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绝对要冲在最前面……”这是陈育萍对党的承诺,也是她对自己的鞭策。

陈育萍是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关党支部书记,她始终牢记组织的嘱托和群众的信赖,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役中,用自己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疫情防控期间,陈育萍被群众亲切的称为 “贴心人”,在社区值班值守期间,她总提前到达卡点,当好备勤。有的小区突然封控,值守人员无法外出,她顶上;因各种意外,值守人员无法到岗,她也顶上……

连日来,陈育萍始终靠前指挥,第一时间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彰显着共产党员的实干与担当。她每日早晨5点半就到岗,日均行走2万余步,为避免上厕所,经常连续工作滴水不进。挨户采集信息,帮助老人采购蔬菜,帮助患病的居民买药送药,强烈的责任心让居民深受感动。

疫情发生以来,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第一时间组成突击队、志愿服务队奔赴社区一线。据了解,截至10月15日,该局累计派出党员干部3500多人次,这些党员干部不计得失,默默坚守,以行动传递大爱。

社区工作者的“爱与坚守”

社区工作者张亚星和老公的“爱与坚守”

整个城市被按下暂停键,对于呼和浩特市民而言,这是一轮城市的慢行,而对于基层社区工作者张亚星而言,这不仅是一场逆行的快跑,更是一段别样的“蜜月”。

张亚星是锡林北路街道车站西街社区的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丈夫赵晓雄是公交公司稽查科的一名普通职工。

9月底,本该享受蜜月期的两人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新婚的喜悦,结婚第三天的张亚星毫不犹豫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与无数社区工作者一样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岗位上。10月5日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公交车临时停运公告。公告发布的第一时间,赵晓雄便主动来到妻子所在的社区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他们成为了彼此心中的英雄。

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工作性质不同,张亚星和赵晓雄有着不同的分工。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张亚星像是防疫城墙上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她是信息报送员、是封控区档案整理员、是物资运送员、还是小区巡逻员……

在这场战役中,这对新婚夫妇逆行而上,夫妻俩外务、内勤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张亚星接收到各个点位、卡口物资需求后,赵晓雄按需为大家配送,连日核酸,连日“战疫”,他们共同坚守,并肩作战。

竭“警”所能守平安 

民警紧急护送患者就医

疫情发生以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召前街派出所的民辅警们,全员上岗,不舍昼夜,投入到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在抗疫一线留下了一件又一件温暖人心的故事…… 

10月9日凌晨3点,派出所接到群众求助,一位男士突发疾病,急需就医,由于救护车正在执行任务,需要等待,他们无奈向警方求助。民警薛银雷和陈旭立即赶到该男子居住的小区,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将该男子送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当日4时许,又有一名急性肾结石患者因疼痛难忍急需就医,向派出所打来求助电话,民警又将这名患者送到了医院。

10月12日,一位老人外出做核酸时,将钥匙忘在了家中,无法回家。派出所所长李国梁和民警阿拉木斯接到求助后,来到老人居住的小区,在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并确认该小区为无疫小区后,他们做好防护措施成功进入小区。老人手足无措,非常焦虑,李国梁安抚老人说一定会帮她打开家门。李国梁观察发现,老人居住在二楼,她家的窗户未关,可以通过窗户进入室内。随后,他们找来了扶梯,顺利翻窗进入老人家中,帮老人打开了家门。家门被打开的那一刻,老人揪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连连向民警道谢。


民警爬窗帮老人打开家门

核酸站点值守、街面巡逻、护送孕妇就诊、接出院患者回家、协调解决暖气跑水……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小召前街派出所所长李国梁说,疫情期间,解决好群众的每一件事,让群众在这一特殊时刻感到安心暖心,是公安民警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蓝哈达志愿服务“不打烊”

蓝哈达志愿者们连夜转运防疫物资

        在抗击疫情的队伍中,活跃着一支又一支志愿者队伍,呼和浩特蓝哈达爱心公益组织便是其中之一。疫情发生以来,他们的志愿者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开展防疫消杀、抗疫物资转运、核酸采样等志愿服务。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都可以看到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默默奉献,书写着平凡而动人的故事。

       内蒙古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教师韩帅是一名党员,在9月30日全民核酸的第一天就投身于疫情防控一线,在北苑社区加州公馆采样点担任扫码员,化身“大白”,协助社区工作,助力疫情防控。

        10月2日,韩帅居住的小区被划为高风险地区。当她得知自己所在楼栋的一些居民因集中隔离或闭环管理,无法照顾家中的宠物时,韩帅第一时间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在获得社区和物业的支持后,她就地转岗,开启了“大白饲养员”模式,照顾起了邻居们的猫猫狗狗、以及7缸鱼和几十只小乌龟。为了避免影响物业使用电梯为居民送物资,她每天穿着防护服穿梭在楼梯间,从5楼爬到21楼,每日两趟,照顾宠物,并及时与居民沟通,让邻居们安心、放心。

       刘子豪是一名个体工作者,他的妻子怀孕,正在住院,蓝哈达负责人不建议他参加抗疫活动,可他坚持参加。刘子豪说,疫情当前,作为蓝哈达的志愿者,哪有退后之理,必须冲在最前面。而他的家人也非常支持。在他当志愿者期间,家里老人在医院照顾他的妻子。刘子豪是物资运送服务队的一员,他和队友们24小时待命,有时需要通宵运送物资。等妻子出院的时候,为防止交叉感染,他没有去接送,只是买些水果送到小区门口,跟妻子隔窗相望。

        呼和浩特蓝哈达爱心公益组织发起人徐小钢介绍,疫情期间,部分人群的心理会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响,目前他们正在招募大量愿意做心理咨询工作的老师,为有需要的人进行心理疏导。文·摄影/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刘 睿 刘 惠 实习生 王宇超


责任编辑:杨旭英

疫情发生以来,在抗疫一线,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党员干部、民警、社会团体和社区组织等各方力量,形成共抗疫情的强大合力,大家一条心,不畏风险,不辞辛苦,靠着责任担当,暖心服务,在不同岗位以不同方式做着群众的“贴心人”,让疫情防控有速度,更有温度,共同绘就着抗疫的同心圆。连日来,记者用镜头记录着身边各行各业的抗疫人员,记录他们暖心而又感人的抗疫故事。

党员干部冲锋“疫”线

陈育萍准备防疫物资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党培养了我,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绝对要冲在最前面……”这是陈育萍对党的承诺,也是她对自己的鞭策。

陈育萍是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关党支部书记,她始终牢记组织的嘱托和群众的信赖,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役中,用自己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疫情防控期间,陈育萍被群众亲切的称为 “贴心人”,在社区值班值守期间,她总提前到达卡点,当好备勤。有的小区突然封控,值守人员无法外出,她顶上;因各种意外,值守人员无法到岗,她也顶上……

连日来,陈育萍始终靠前指挥,第一时间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彰显着共产党员的实干与担当。她每日早晨5点半就到岗,日均行走2万余步,为避免上厕所,经常连续工作滴水不进。挨户采集信息,帮助老人采购蔬菜,帮助患病的居民买药送药,强烈的责任心让居民深受感动。

疫情发生以来,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第一时间组成突击队、志愿服务队奔赴社区一线。据了解,截至10月15日,该局累计派出党员干部3500多人次,这些党员干部不计得失,默默坚守,以行动传递大爱。

社区工作者的“爱与坚守”

社区工作者张亚星和老公的“爱与坚守”

整个城市被按下暂停键,对于呼和浩特市民而言,这是一轮城市的慢行,而对于基层社区工作者张亚星而言,这不仅是一场逆行的快跑,更是一段别样的“蜜月”。

张亚星是锡林北路街道车站西街社区的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丈夫赵晓雄是公交公司稽查科的一名普通职工。

9月底,本该享受蜜月期的两人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新婚的喜悦,结婚第三天的张亚星毫不犹豫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与无数社区工作者一样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岗位上。10月5日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公交车临时停运公告。公告发布的第一时间,赵晓雄便主动来到妻子所在的社区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他们成为了彼此心中的英雄。

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工作性质不同,张亚星和赵晓雄有着不同的分工。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张亚星像是防疫城墙上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她是信息报送员、是封控区档案整理员、是物资运送员、还是小区巡逻员……

在这场战役中,这对新婚夫妇逆行而上,夫妻俩外务、内勤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张亚星接收到各个点位、卡口物资需求后,赵晓雄按需为大家配送,连日核酸,连日“战疫”,他们共同坚守,并肩作战。

竭“警”所能守平安 

民警紧急护送患者就医

疫情发生以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召前街派出所的民辅警们,全员上岗,不舍昼夜,投入到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在抗疫一线留下了一件又一件温暖人心的故事…… 

10月9日凌晨3点,派出所接到群众求助,一位男士突发疾病,急需就医,由于救护车正在执行任务,需要等待,他们无奈向警方求助。民警薛银雷和陈旭立即赶到该男子居住的小区,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将该男子送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当日4时许,又有一名急性肾结石患者因疼痛难忍急需就医,向派出所打来求助电话,民警又将这名患者送到了医院。

10月12日,一位老人外出做核酸时,将钥匙忘在了家中,无法回家。派出所所长李国梁和民警阿拉木斯接到求助后,来到老人居住的小区,在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并确认该小区为无疫小区后,他们做好防护措施成功进入小区。老人手足无措,非常焦虑,李国梁安抚老人说一定会帮她打开家门。李国梁观察发现,老人居住在二楼,她家的窗户未关,可以通过窗户进入室内。随后,他们找来了扶梯,顺利翻窗进入老人家中,帮老人打开了家门。家门被打开的那一刻,老人揪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连连向民警道谢。


民警爬窗帮老人打开家门

核酸站点值守、街面巡逻、护送孕妇就诊、接出院患者回家、协调解决暖气跑水……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小召前街派出所所长李国梁说,疫情期间,解决好群众的每一件事,让群众在这一特殊时刻感到安心暖心,是公安民警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蓝哈达志愿服务“不打烊”

蓝哈达志愿者们连夜转运防疫物资

        在抗击疫情的队伍中,活跃着一支又一支志愿者队伍,呼和浩特蓝哈达爱心公益组织便是其中之一。疫情发生以来,他们的志愿者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开展防疫消杀、抗疫物资转运、核酸采样等志愿服务。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都可以看到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默默奉献,书写着平凡而动人的故事。

       内蒙古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教师韩帅是一名党员,在9月30日全民核酸的第一天就投身于疫情防控一线,在北苑社区加州公馆采样点担任扫码员,化身“大白”,协助社区工作,助力疫情防控。

        10月2日,韩帅居住的小区被划为高风险地区。当她得知自己所在楼栋的一些居民因集中隔离或闭环管理,无法照顾家中的宠物时,韩帅第一时间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在获得社区和物业的支持后,她就地转岗,开启了“大白饲养员”模式,照顾起了邻居们的猫猫狗狗、以及7缸鱼和几十只小乌龟。为了避免影响物业使用电梯为居民送物资,她每天穿着防护服穿梭在楼梯间,从5楼爬到21楼,每日两趟,照顾宠物,并及时与居民沟通,让邻居们安心、放心。

       刘子豪是一名个体工作者,他的妻子怀孕,正在住院,蓝哈达负责人不建议他参加抗疫活动,可他坚持参加。刘子豪说,疫情当前,作为蓝哈达的志愿者,哪有退后之理,必须冲在最前面。而他的家人也非常支持。在他当志愿者期间,家里老人在医院照顾他的妻子。刘子豪是物资运送服务队的一员,他和队友们24小时待命,有时需要通宵运送物资。等妻子出院的时候,为防止交叉感染,他没有去接送,只是买些水果送到小区门口,跟妻子隔窗相望。

        呼和浩特蓝哈达爱心公益组织发起人徐小钢介绍,疫情期间,部分人群的心理会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响,目前他们正在招募大量愿意做心理咨询工作的老师,为有需要的人进行心理疏导。文·摄影/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刘 睿 刘 惠 实习生 王宇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