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清远连山嘉田锦绣专业合作社:把壮绣这门传统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2022-10-18 11:59 南方日报  

在清远连山嘉田锦绣专业合作社,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后,壮族绣娘举起锦绣作品合影。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字字千钧、直抵人心,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镇中和电站运行工韦庆兰说。10月16日上午,在连山嘉田锦绣专业合作社的会议室内,身着民族特色服饰的韦庆兰与壮族绣娘、其他干部群众一起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

“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韦庆兰说,“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少数民族人大代表,我将继续奔走,推动壮绣这门传统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发展成特色产业,带领更多绣娘一针一线绣出美好生活。”

小针线“穿出”好愿景

一身红色盛装的韦庆兰时而注目观看,时而执笔书写,本子上写得满满当当。“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三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之一,我感到心潮澎湃。”韦庆兰说,这些年,在各种政策利好的叠加促进下,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了。

韦庆兰的家乡小三江镇是壮族聚居地,壮族人口占85%以上,以壮锦、壮绣、壮族八音等为代表的非遗文化展示着自身的独特魅力。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韦庆兰将绣着一朵石榴花的壮绣手帕展示出来,动情讲述近年来家乡发生的可喜变化。怀揣着让农村留守妇女兼顾家庭和事业、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增收的初心,近年来韦庆兰开展了多期壮瑶刺绣培训班,并在2020年推动成立嘉田锦绣专业合作社,开启了当地农村妇女的绣针致富梦。

嘉田锦绣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妇女”的模式,推动刺绣、壮锦产业化、商品化,把合作社打造成文创基地、民族文化体验基地。合作社的专业绣娘团队从最初的12人,逐渐扩大到60余人,大家创作的特色小挂件、手提包等产品走进景区、走出连山,一年实现增收10万余元。

作为市、县巾帼创业创新基地,县壮锦人才培训基地、壮族刺绣培训基地,仅今年以来嘉田锦绣合作社就举行了各类刺绣培训10次。近年来众多单位、学校团体前来参加刺绣体验活动,累计接待数千人前来体验观光,成为壮绣文化传承、展示的一面窗口。

“壮绣是我们壮族的文化象征。”韦庆兰说,她将继续和姐妹们一起,努力做好嘉田锦绣合作社,带动更多绣娘们用手艺“养活自己养活家”,同时让民族特色文化产品走出大山,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推动壮绣特色产业发展

写有乡村振兴字样的刺绣作品、吉祥如意花、梯田风光……10月16日上午,韦庆兰与绣娘姐妹们特地带来自己最近完成的壮绣作品,反映乡村发展变化,表达她们的喜悦心情。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据韦庆兰介绍,近年来,合作社不断完善一条集壮绣设计、研发、培训、生产、代加工、销售、展示、体验研学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推动壮绣特色产业不断发展。

“我们加入合作社之前,只是会简单缝制衣服,如今受到系统的培训,大家刺绣的样式和质量都更丰富、更精美了。”绣娘何琴感慨地说。目前,合作社有多名社员获得由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颁发的“清绣文化”传习导师奖。今年6月起,韦庆兰和绣娘们还进驻网络平台,用短视频向全网传授壮绣技艺与壮绣文化。

传承民族文化,建设美丽壮乡。目前连山拥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45项,当地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七月香”壮家戏水节、牛王诞、盘王节等民族节庆活动,推动非遗人才培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谋划规划建设乡村振兴非遗工坊等,非遗项目的发展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据小三江镇干部介绍,该镇近年来结合当地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积极探索“农业+文化+旅游”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成功推动连片撂荒土地流转到龙头企业,将腐竹产业打造为“一村一品”重点发展项目。

南方日报记者 陈国飞 黄津 王聪 通讯员 覃忠标 虞秀兰 黎记因

责任编辑:姚亚兵

在清远连山嘉田锦绣专业合作社,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后,壮族绣娘举起锦绣作品合影。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字字千钧、直抵人心,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镇中和电站运行工韦庆兰说。10月16日上午,在连山嘉田锦绣专业合作社的会议室内,身着民族特色服饰的韦庆兰与壮族绣娘、其他干部群众一起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

“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韦庆兰说,“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少数民族人大代表,我将继续奔走,推动壮绣这门传统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发展成特色产业,带领更多绣娘一针一线绣出美好生活。”

小针线“穿出”好愿景

一身红色盛装的韦庆兰时而注目观看,时而执笔书写,本子上写得满满当当。“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三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之一,我感到心潮澎湃。”韦庆兰说,这些年,在各种政策利好的叠加促进下,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了。

韦庆兰的家乡小三江镇是壮族聚居地,壮族人口占85%以上,以壮锦、壮绣、壮族八音等为代表的非遗文化展示着自身的独特魅力。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韦庆兰将绣着一朵石榴花的壮绣手帕展示出来,动情讲述近年来家乡发生的可喜变化。怀揣着让农村留守妇女兼顾家庭和事业、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增收的初心,近年来韦庆兰开展了多期壮瑶刺绣培训班,并在2020年推动成立嘉田锦绣专业合作社,开启了当地农村妇女的绣针致富梦。

嘉田锦绣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妇女”的模式,推动刺绣、壮锦产业化、商品化,把合作社打造成文创基地、民族文化体验基地。合作社的专业绣娘团队从最初的12人,逐渐扩大到60余人,大家创作的特色小挂件、手提包等产品走进景区、走出连山,一年实现增收10万余元。

作为市、县巾帼创业创新基地,县壮锦人才培训基地、壮族刺绣培训基地,仅今年以来嘉田锦绣合作社就举行了各类刺绣培训10次。近年来众多单位、学校团体前来参加刺绣体验活动,累计接待数千人前来体验观光,成为壮绣文化传承、展示的一面窗口。

“壮绣是我们壮族的文化象征。”韦庆兰说,她将继续和姐妹们一起,努力做好嘉田锦绣合作社,带动更多绣娘们用手艺“养活自己养活家”,同时让民族特色文化产品走出大山,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推动壮绣特色产业发展

写有乡村振兴字样的刺绣作品、吉祥如意花、梯田风光……10月16日上午,韦庆兰与绣娘姐妹们特地带来自己最近完成的壮绣作品,反映乡村发展变化,表达她们的喜悦心情。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据韦庆兰介绍,近年来,合作社不断完善一条集壮绣设计、研发、培训、生产、代加工、销售、展示、体验研学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推动壮绣特色产业不断发展。

“我们加入合作社之前,只是会简单缝制衣服,如今受到系统的培训,大家刺绣的样式和质量都更丰富、更精美了。”绣娘何琴感慨地说。目前,合作社有多名社员获得由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颁发的“清绣文化”传习导师奖。今年6月起,韦庆兰和绣娘们还进驻网络平台,用短视频向全网传授壮绣技艺与壮绣文化。

传承民族文化,建设美丽壮乡。目前连山拥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45项,当地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七月香”壮家戏水节、牛王诞、盘王节等民族节庆活动,推动非遗人才培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谋划规划建设乡村振兴非遗工坊等,非遗项目的发展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据小三江镇干部介绍,该镇近年来结合当地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积极探索“农业+文化+旅游”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成功推动连片撂荒土地流转到龙头企业,将腐竹产业打造为“一村一品”重点发展项目。

南方日报记者 陈国飞 黄津 王聪 通讯员 覃忠标 虞秀兰 黎记因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