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阿拉善右旗:“三大驱动”为美丽家园添底气

2022-10-19 10:28 阿拉善日报  

深秋,记者走进阿拉善右旗巴彦高勒苏木,看到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场景,乡村振兴战略成效在这里逐步显现。近年来,该苏木紧扣农牧业强、农牧区美、农牧民富总目标,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产业、生态、文化“三大驱动”,把谋发展、抓发展的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全力打造既美且富的乡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发展之路。

产业带动有“钱途”

“驼产业‘驼’起小康梦!”巴彦高勒苏木90后嘎查书记马军,一天卖400多斤驼奶,每天纯收入1500余元,走上了致富“快车道”。作为嘎查领头人,他组建的合作社通过牲畜托养、饲草料订购以及酬功酬劳等方式带动嘎查10余户农牧民参与驼产业,为饲养骆驼的农牧民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以订单形式收购周边农户种植的草料。

如今,建合作社、养骆驼、卖驼奶已经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截至目前,认定注册家庭农牧场115户、专业合作社24家。全苏木6个嘎查都有骆驼养殖基地,阿拉善双峰驼总数近7800峰,其中挤奶母驼有2450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民”的合作模式,一大批农牧民依靠骆驼养殖增收致富,过上富裕的生活。

在驼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的同时,巴彦高勒苏木种植业又是另一番红火的景象。去年,巴彦高勒嘎查农民石成业靠种植温棚瓜果蔬菜,全年纯收入达15万元,收入提高了,生活富裕了,让他感到今后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在巴彦高勒苏木,“巴彦高勒金葵”成为天然花海,28座“西红柿、人参果、火龙果”等地理标志农产品温棚成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近年来,苏木以打造“三个中心”为主线,以三产融合发展为引领,以特色发展为方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贯彻“为养而种”的发展思路,将骆驼产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起来,稳步发展和扩大以紫花苜蓿种植为主的优质牧草产业,目前已完成1000亩饲草料基地的建设,同时建成2座面积均为6000平方米万吨级青贮基地以解决辖区内饲草料供需紧张的困境,为推动骆驼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按照“党建引领、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6个嘎查全部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2021年底,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实现“捉襟见肘”到“绰绰有余”的蝶变。

生态美化绽“新颜”

“去年我们嘎查安了近100盏路灯,晚上出来遛弯再也不怕黑了。”巴彦高勒嘎查农民叶玉兰说。

近5年来,巴彦高勒苏木共争取财政、民委、农科等各类资金2300余万元,实施了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电力通讯、医疗卫生、通信基站等64项重点项目建设,大力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打造农牧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如今,天高云淡、葵花似海、绵羊成群、驼如峰峦已成为巴彦高勒“名片”,坚持生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已成为巴彦高勒农牧民的共识。

乌兰塔塔拉嘎查牧民那仁达来是一位退伍军人,同时也是野生动物保护队的队长,他说:“虽然我们是志愿服务民间救援队,没有野生动物保护的执法权,但是每个队员都有一颗爱护野生动物的心,我们用实际行动保护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和平相处,做一个合格的守土戍边人。”

文化引领提“气质”

“姐妹们,周末咱们一起去活动室做工艺品吧!”巴音宝格德嘎查妇联主席王金兰常常在微信群里张罗大家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手艺活,挖掘传统蒙古族手工艺、刺绣、毛毡、纸艺、编织、串珠等民间手工艺技艺,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保护乡土文化特色,传承农耕特色文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乡村振兴,既要绽“新颜”,也要提“气质”。巴彦高勒苏木坚持把创建乡风文明作为“灵魂工程”,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让农牧民共享文化惠民成果。最近,巴彦高勒嘎查广场热闹了起来,村民们汇聚一堂,放电影、学舞蹈、赏节目轮番上演,博得观众阵阵喝彩。

2022年以来,巴彦高勒苏木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阵地作用,在各嘎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美丽庭院”“廉洁文化进家庭”等活动50余次,通过打造本土特色乡村文化,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效和气象,让文化惠民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2018年,巴彦高勒嘎查荣获盟级“美丽庭院”示范嘎查称号。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如今的巴彦高勒苏木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好盟委旗委决策部署的“调”,弹好苏木嘎查两级协调联动的“键”,定好村规民约的“谱”,凝聚力量、多点发力,该苏木已描绘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群众富的乡村振兴新景象。

责任编辑:赵鑫华

深秋,记者走进阿拉善右旗巴彦高勒苏木,看到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场景,乡村振兴战略成效在这里逐步显现。近年来,该苏木紧扣农牧业强、农牧区美、农牧民富总目标,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产业、生态、文化“三大驱动”,把谋发展、抓发展的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全力打造既美且富的乡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发展之路。

产业带动有“钱途”

“驼产业‘驼’起小康梦!”巴彦高勒苏木90后嘎查书记马军,一天卖400多斤驼奶,每天纯收入1500余元,走上了致富“快车道”。作为嘎查领头人,他组建的合作社通过牲畜托养、饲草料订购以及酬功酬劳等方式带动嘎查10余户农牧民参与驼产业,为饲养骆驼的农牧民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以订单形式收购周边农户种植的草料。

如今,建合作社、养骆驼、卖驼奶已经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截至目前,认定注册家庭农牧场115户、专业合作社24家。全苏木6个嘎查都有骆驼养殖基地,阿拉善双峰驼总数近7800峰,其中挤奶母驼有2450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民”的合作模式,一大批农牧民依靠骆驼养殖增收致富,过上富裕的生活。

在驼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的同时,巴彦高勒苏木种植业又是另一番红火的景象。去年,巴彦高勒嘎查农民石成业靠种植温棚瓜果蔬菜,全年纯收入达15万元,收入提高了,生活富裕了,让他感到今后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在巴彦高勒苏木,“巴彦高勒金葵”成为天然花海,28座“西红柿、人参果、火龙果”等地理标志农产品温棚成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近年来,苏木以打造“三个中心”为主线,以三产融合发展为引领,以特色发展为方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贯彻“为养而种”的发展思路,将骆驼产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起来,稳步发展和扩大以紫花苜蓿种植为主的优质牧草产业,目前已完成1000亩饲草料基地的建设,同时建成2座面积均为6000平方米万吨级青贮基地以解决辖区内饲草料供需紧张的困境,为推动骆驼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按照“党建引领、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6个嘎查全部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2021年底,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实现“捉襟见肘”到“绰绰有余”的蝶变。

生态美化绽“新颜”

“去年我们嘎查安了近100盏路灯,晚上出来遛弯再也不怕黑了。”巴彦高勒嘎查农民叶玉兰说。

近5年来,巴彦高勒苏木共争取财政、民委、农科等各类资金2300余万元,实施了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电力通讯、医疗卫生、通信基站等64项重点项目建设,大力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打造农牧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如今,天高云淡、葵花似海、绵羊成群、驼如峰峦已成为巴彦高勒“名片”,坚持生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已成为巴彦高勒农牧民的共识。

乌兰塔塔拉嘎查牧民那仁达来是一位退伍军人,同时也是野生动物保护队的队长,他说:“虽然我们是志愿服务民间救援队,没有野生动物保护的执法权,但是每个队员都有一颗爱护野生动物的心,我们用实际行动保护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和平相处,做一个合格的守土戍边人。”

文化引领提“气质”

“姐妹们,周末咱们一起去活动室做工艺品吧!”巴音宝格德嘎查妇联主席王金兰常常在微信群里张罗大家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手艺活,挖掘传统蒙古族手工艺、刺绣、毛毡、纸艺、编织、串珠等民间手工艺技艺,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保护乡土文化特色,传承农耕特色文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乡村振兴,既要绽“新颜”,也要提“气质”。巴彦高勒苏木坚持把创建乡风文明作为“灵魂工程”,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让农牧民共享文化惠民成果。最近,巴彦高勒嘎查广场热闹了起来,村民们汇聚一堂,放电影、学舞蹈、赏节目轮番上演,博得观众阵阵喝彩。

2022年以来,巴彦高勒苏木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阵地作用,在各嘎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美丽庭院”“廉洁文化进家庭”等活动50余次,通过打造本土特色乡村文化,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效和气象,让文化惠民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2018年,巴彦高勒嘎查荣获盟级“美丽庭院”示范嘎查称号。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如今的巴彦高勒苏木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好盟委旗委决策部署的“调”,弹好苏木嘎查两级协调联动的“键”,定好村规民约的“谱”,凝聚力量、多点发力,该苏木已描绘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群众富的乡村振兴新景象。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