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美好新生活 群众获得感

2022-10-19 17:01 光明网-《光明日报》  

【欢庆党的二十大·专家笔谈】

  科技成为民生福祉强劲引擎

  作者:张玉卓(中国科协党组书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的幸福安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

郭红松 绘

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坚定“科技为民”的价值追求,持续加强科技攻关,不断释放科技红利,造福千家万户。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需求,我国推动了医用磁共振、彩超、CT等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替代,降低了医疗成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研发推广清洁高效燃烧、钢铁多污染物超低排放等技术,还人民一片蓝天。扛起保障粮食安全责任,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有力支撑粮食“十八连丰”。推动C919大飞机、600公里时速磁浮列车、5G规模化应用、新能源汽车等民用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

为推进科技为民事业,中国科协共建“科创中国”平台,组建137家全国学会、279家地方科协、3946位专家参加院士领衔的105个科技服务团,营造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中国科协还加强“智汇中国”建设,形成600余期科技、产业等重大问题战略决策咨询成果,强化科技研发的民生导向。

众多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参与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群众性科普活动,让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新奇的太空科普课,前两次天宫课堂全网总点击量超40亿次,成为科技教育的生动案例;“科普中国”品牌,总用户数4400万,累计传播437亿人次;建设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营造尊重人才、尊崇创新的社会氛围。

我国科技工作者与人民群众勠力同心,共同完成近亿人脱贫的壮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他们运用科技手段构建精准扶贫新模式,为贫困地区培育科技产业、培养科技人才,催生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中国科技志愿者总队累计有360万科技志愿者、7.2万个志愿服务组织扎根基层一线,实现5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中国科协还组建了1.2万个农技协、359家科技小院,打通高校、院所、企业与农民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广大科技工作者临危受命、奋力攻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打了一场成功的科技抗疫战——率先分离新冠病毒毒株,完成核酸检测试剂研发和审批上市、疫苗研发等,彰显了抗疫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科协所属的191个全国学会、3500多个省级学会和1.5万个科技志愿服务组织还开展了应急科普、心理援助服务和决策咨询,以“科学辟谣平台”阻击疫情谣言,形成近200项规范指南和专业建议,有效助力抗疫和复工复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大科技工作者必将大有作为。中国科协将更好履行桥梁纽带职责,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以更加丰硕的科技成果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基础教育发生根本性变化

  作者:朱之文(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我们党历来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基础教育是这一工作的根基。5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历史性的,影响是深远的。

郭红松 绘

一是党的领导全面加强。中小学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党对中小学、幼儿园的领导全面加强,基础教育领域意识形态阵地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是“五育”并举全面深入推进。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推动下,围绕“五育”并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比如,进一步完善党的教育方针,强化劳动教育;针对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分别出台文件,加强薄弱环节;加强科学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总体上看,已形成一揽子促进“五育”并举的制度安排,“五育”并举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育人实践。

三是基础教育全面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均实现全面普及,义务教育阶段辍学这一世界各国都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教育普及的政策导向、价值导向更加鲜明。

四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在29个省(区、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初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全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着力扭转片面强调智育、片面强调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导向。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对教材建设作出顶层设计,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迈出新的步伐。以前所未有力度推进“双减”,着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五是办学条件全面改善。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持续增加投入,大力加强公办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大力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老少边穷地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校舍成为许多边远乡村最漂亮的建筑。

六是特殊群体教育全面保障。“两为主”(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全面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在校寄宿和生活条件得到有力保障,全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超过95%,基础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群体。

七是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通过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大学生支教、对口支援等措施大力补充教师,教师总量不足的矛盾得到基本解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义务教育教师收入与当地公务员收入基本持平,有的还略高于公务员,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提升。

这几个方面的成就,使得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局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物质、制度、观念、氛围等多个层面,为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国之重器”“国之英才”贡献“国之大者”

  作者:毛军发(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必将更加凸显,一流大学对于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意义也越发彰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郭红松 绘

一脉相承的禀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一所现代化的一流大学,要有大楼,要有大师,要有大学问,但最根本的是培养德业兼修的“大写之人”。禀性所持即定力所在:评价一流大学可以有一千条、一万条标准,但决定一所大学高度的,一定、只会、永远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深圳大学建校39年,不仅在核心指标和成长数据上跻身内地发展最快高校,更令我们自豪的是:30多万深大人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发展,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星空中绽放光芒,影响着深圳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一个国家改革创新的历程。

“四个面向”的血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在一流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每一位学者,都应当具备向“无人区”进军,向反“卡脖子”发力的血性。从量化指标上看,中国一批最好的大学的总体实力已经达到世界一流,但在开拓创新的学科方向、推动科技重大进步、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面对“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历史机遇,深圳大学将聚焦解决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20+8”产业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

“千磨万击”的韧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家民族到具体个人,只有具备千磨万击的韧性,才能在风云变幻中行稳致远,这也是一种文明形态得以抵御风险、绵延不绝的重要基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一流大学当以一脉相承的禀性、“四个面向”的血性和“千磨万击”的韧性贡献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之重器”“国之英才”贡献于“国之大者”。

  从“十八洞”出发,品尝幸福生活

  作者:廖志坤(吉首大学党委书记、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十年来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之一。

郭红松 绘

精准扶贫,从十八洞出发。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作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十八洞村这样一个武陵山脉十万大山中的小山寨,这样一个交通闭塞、极度贫困的小山村,依靠党的领导、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自身的艰苦奋斗,让老百姓过上了原来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的“山乡巨变”。

扶贫道路千万条,产业扶贫第一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号令发出后,十八洞村在外闯荡的产业能手和技术能手回来了,曾经故乡只能遥望他们背影的大学毕业生回来了。按照总书记开出的方子,村支两委带领村民改变自我、改变现状,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产业、旅游产业和纯净水产业,创造了60多个农产品和工艺品品牌。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21年的20167元。如今的十八洞村,穷根斩断了,日子好过了。古老的苗寨,因越来越多的青年返乡创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到2021年,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偏远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成就。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千家万户的事,离不开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离不开上学、医疗、就业和养老。从“十八洞”出发,品尝幸福生活,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聚焦乡村、聚焦民生,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情系百姓。他的殷殷嘱托和百年大党的庄严承诺,一定会为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用精品儿童剧点亮孩子心灯

  作者:冯俐(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会长、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剧作家)

一部好的儿童剧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近年来,我国儿童剧事业蓬勃发展,一部部儿童剧佳作,不仅为孩子们带来欢乐,也点亮他们成长的心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作了40余部不同风格的优秀儿童剧作品,令无数孩子感受到艺术之美。

郭红松 绘

剧院延续新中国儿童戏剧传统,复排了《马兰花》《东海人鱼》《宝船》等经典作品,不仅吸引了无数孩子,也让许多寻找儿童记忆的成年人成为忠实粉丝。我们利用儿童剧,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推出国内首部神话舞台连续剧《西游记》,每次演出都一票难求。

在现实和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上,我们不断深化作品的思想立意,注重用艺术形象“说话”。《红缨》展现了一个熟悉而又鲜活的少年英雄故事;《火光中的繁星》以淞沪抗战为背景,展现了一群失去亲人的孩子如何走到一起,找到人生的方向,让和平年代的孩子产生共情,并重新认识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价值。近日,获得文华奖提名的儿童剧《送不出去的情报》,塑造了一个顶天立地且像父亲一样有爱的杨靖宇将军形象,没有一句说教的台词,却令小观众泪流满面。

儿童剧的蓬勃发展,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快乐和幸福,也改变了成人对儿童剧的看法。例如《三只小猪——变变变》的首场演出,刚开始,孩子们都一脸茫然。但是当看到演员们用浴巾变出小熊,用塑料夹子变出小鱼,用刷碗海绵变出小鸭子时,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演出结束后,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仿佛变了一个人——眼睛变亮了。

儿童剧是种桃种李种春风的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中的“人民”,当然少不了我们可爱的儿童。

今后,我们儿童剧工作者,要继续站在孩子的角度,以更加艺术化的方式,诠释我们对真善美的认识、对英雄主义的认识、对家国情怀的认识,让孩子们认识和感受生活的美好。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19日 09版)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

【欢庆党的二十大·专家笔谈】

  科技成为民生福祉强劲引擎

  作者:张玉卓(中国科协党组书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的幸福安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

郭红松 绘

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坚定“科技为民”的价值追求,持续加强科技攻关,不断释放科技红利,造福千家万户。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需求,我国推动了医用磁共振、彩超、CT等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替代,降低了医疗成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研发推广清洁高效燃烧、钢铁多污染物超低排放等技术,还人民一片蓝天。扛起保障粮食安全责任,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有力支撑粮食“十八连丰”。推动C919大飞机、600公里时速磁浮列车、5G规模化应用、新能源汽车等民用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

为推进科技为民事业,中国科协共建“科创中国”平台,组建137家全国学会、279家地方科协、3946位专家参加院士领衔的105个科技服务团,营造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中国科协还加强“智汇中国”建设,形成600余期科技、产业等重大问题战略决策咨询成果,强化科技研发的民生导向。

众多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参与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群众性科普活动,让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新奇的太空科普课,前两次天宫课堂全网总点击量超40亿次,成为科技教育的生动案例;“科普中国”品牌,总用户数4400万,累计传播437亿人次;建设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营造尊重人才、尊崇创新的社会氛围。

我国科技工作者与人民群众勠力同心,共同完成近亿人脱贫的壮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他们运用科技手段构建精准扶贫新模式,为贫困地区培育科技产业、培养科技人才,催生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中国科技志愿者总队累计有360万科技志愿者、7.2万个志愿服务组织扎根基层一线,实现5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中国科协还组建了1.2万个农技协、359家科技小院,打通高校、院所、企业与农民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广大科技工作者临危受命、奋力攻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打了一场成功的科技抗疫战——率先分离新冠病毒毒株,完成核酸检测试剂研发和审批上市、疫苗研发等,彰显了抗疫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科协所属的191个全国学会、3500多个省级学会和1.5万个科技志愿服务组织还开展了应急科普、心理援助服务和决策咨询,以“科学辟谣平台”阻击疫情谣言,形成近200项规范指南和专业建议,有效助力抗疫和复工复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大科技工作者必将大有作为。中国科协将更好履行桥梁纽带职责,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以更加丰硕的科技成果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基础教育发生根本性变化

  作者:朱之文(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我们党历来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基础教育是这一工作的根基。5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历史性的,影响是深远的。

郭红松 绘

一是党的领导全面加强。中小学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党对中小学、幼儿园的领导全面加强,基础教育领域意识形态阵地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是“五育”并举全面深入推进。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推动下,围绕“五育”并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比如,进一步完善党的教育方针,强化劳动教育;针对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分别出台文件,加强薄弱环节;加强科学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总体上看,已形成一揽子促进“五育”并举的制度安排,“五育”并举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育人实践。

三是基础教育全面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均实现全面普及,义务教育阶段辍学这一世界各国都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教育普及的政策导向、价值导向更加鲜明。

四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在29个省(区、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初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全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着力扭转片面强调智育、片面强调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导向。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对教材建设作出顶层设计,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迈出新的步伐。以前所未有力度推进“双减”,着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五是办学条件全面改善。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持续增加投入,大力加强公办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大力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老少边穷地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校舍成为许多边远乡村最漂亮的建筑。

六是特殊群体教育全面保障。“两为主”(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全面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在校寄宿和生活条件得到有力保障,全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超过95%,基础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群体。

七是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通过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大学生支教、对口支援等措施大力补充教师,教师总量不足的矛盾得到基本解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义务教育教师收入与当地公务员收入基本持平,有的还略高于公务员,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提升。

这几个方面的成就,使得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局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物质、制度、观念、氛围等多个层面,为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国之重器”“国之英才”贡献“国之大者”

  作者:毛军发(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必将更加凸显,一流大学对于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意义也越发彰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郭红松 绘

一脉相承的禀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一所现代化的一流大学,要有大楼,要有大师,要有大学问,但最根本的是培养德业兼修的“大写之人”。禀性所持即定力所在:评价一流大学可以有一千条、一万条标准,但决定一所大学高度的,一定、只会、永远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深圳大学建校39年,不仅在核心指标和成长数据上跻身内地发展最快高校,更令我们自豪的是:30多万深大人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发展,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星空中绽放光芒,影响着深圳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一个国家改革创新的历程。

“四个面向”的血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在一流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每一位学者,都应当具备向“无人区”进军,向反“卡脖子”发力的血性。从量化指标上看,中国一批最好的大学的总体实力已经达到世界一流,但在开拓创新的学科方向、推动科技重大进步、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面对“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历史机遇,深圳大学将聚焦解决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20+8”产业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

“千磨万击”的韧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家民族到具体个人,只有具备千磨万击的韧性,才能在风云变幻中行稳致远,这也是一种文明形态得以抵御风险、绵延不绝的重要基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一流大学当以一脉相承的禀性、“四个面向”的血性和“千磨万击”的韧性贡献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之重器”“国之英才”贡献于“国之大者”。

  从“十八洞”出发,品尝幸福生活

  作者:廖志坤(吉首大学党委书记、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十年来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之一。

郭红松 绘

精准扶贫,从十八洞出发。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作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十八洞村这样一个武陵山脉十万大山中的小山寨,这样一个交通闭塞、极度贫困的小山村,依靠党的领导、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自身的艰苦奋斗,让老百姓过上了原来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的“山乡巨变”。

扶贫道路千万条,产业扶贫第一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号令发出后,十八洞村在外闯荡的产业能手和技术能手回来了,曾经故乡只能遥望他们背影的大学毕业生回来了。按照总书记开出的方子,村支两委带领村民改变自我、改变现状,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产业、旅游产业和纯净水产业,创造了60多个农产品和工艺品品牌。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21年的20167元。如今的十八洞村,穷根斩断了,日子好过了。古老的苗寨,因越来越多的青年返乡创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到2021年,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偏远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成就。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千家万户的事,离不开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离不开上学、医疗、就业和养老。从“十八洞”出发,品尝幸福生活,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聚焦乡村、聚焦民生,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情系百姓。他的殷殷嘱托和百年大党的庄严承诺,一定会为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用精品儿童剧点亮孩子心灯

  作者:冯俐(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会长、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剧作家)

一部好的儿童剧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近年来,我国儿童剧事业蓬勃发展,一部部儿童剧佳作,不仅为孩子们带来欢乐,也点亮他们成长的心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作了40余部不同风格的优秀儿童剧作品,令无数孩子感受到艺术之美。

郭红松 绘

剧院延续新中国儿童戏剧传统,复排了《马兰花》《东海人鱼》《宝船》等经典作品,不仅吸引了无数孩子,也让许多寻找儿童记忆的成年人成为忠实粉丝。我们利用儿童剧,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推出国内首部神话舞台连续剧《西游记》,每次演出都一票难求。

在现实和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上,我们不断深化作品的思想立意,注重用艺术形象“说话”。《红缨》展现了一个熟悉而又鲜活的少年英雄故事;《火光中的繁星》以淞沪抗战为背景,展现了一群失去亲人的孩子如何走到一起,找到人生的方向,让和平年代的孩子产生共情,并重新认识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价值。近日,获得文华奖提名的儿童剧《送不出去的情报》,塑造了一个顶天立地且像父亲一样有爱的杨靖宇将军形象,没有一句说教的台词,却令小观众泪流满面。

儿童剧的蓬勃发展,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快乐和幸福,也改变了成人对儿童剧的看法。例如《三只小猪——变变变》的首场演出,刚开始,孩子们都一脸茫然。但是当看到演员们用浴巾变出小熊,用塑料夹子变出小鱼,用刷碗海绵变出小鸭子时,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演出结束后,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仿佛变了一个人——眼睛变亮了。

儿童剧是种桃种李种春风的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中的“人民”,当然少不了我们可爱的儿童。

今后,我们儿童剧工作者,要继续站在孩子的角度,以更加艺术化的方式,诠释我们对真善美的认识、对英雄主义的认识、对家国情怀的认识,让孩子们认识和感受生活的美好。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19日 09版)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