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内蒙古:抓项目 稳投资 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劲动能

2022-10-20 09:36 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和林格尔新区大数据产业集聚区。

双良新能源产业园单晶硅生产车间。 记者 刘向平 摄

鄂尔多斯新创新材料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开工现场。 通讯员 曹文进 摄

包银高铁首条500千伏超高压电力线路迁改工程。

汇能长滩电厂1000千伏送出工程进行线路放线。通讯员 陈旭 摄  

编者按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报,对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60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涉及实地督查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中,内蒙古3项典型经验做法获得表扬,分别是:“内蒙古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取得新进展”“内蒙古多措并举推进能源保供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内蒙古‘全链条协同’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助企稳企”。

这些做法在围绕稳增长、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形成了好的经验。这些经验具体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亮点呢?《经济周看》将围绕这三大主题持续推出三篇深度报道,反映全局、解剖“麻雀”,充分展示内蒙古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干担当。

国庆前夕,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产业园再添“新宠儿”——鄂尔多斯新创新材料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在这里开工。这个总投资额达27.15亿元、占地823亩的一体化项目预计2023年8月投产。届时,将形成8万吨/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能力,年营业收入预期可达34.66亿元,年上缴税费4.3亿元,可带动当地1000余人就业。

“该项目是准格尔旗立足储能电池广阔的市场前景及产业转型的现实需求,通过产业链招商精准化引进来的重点项目。项目的开工建设将为准格尔旗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准格尔旗旗委书记苏新亚介绍。

风劲潮涌,千帆竞发。近日,位于包头稀土高新区滨河新区的“双良二期20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顺利点火投产。总投资140亿元、占地近2000亩的双良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焕发新活力。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项目是当地通过盘活存量用地而来的。

包头稀土高新区鼓励政府和企业通过工业用地转型升级“腾笼换鸟”提升土地利用效益,今年还将包头韵升强磁130亩闲置多年、规划为住宅用地的土地转变为工业用地,建设总投资11亿元的“韵升年产1.5万吨稀土永磁材料智能制造”项目。项目具有高容积率、高亩均投资、高亩均产值、高亩均税收的特点,是行业内首家提出并实施“数字化车间”和“黑灯工厂”的智能制造项目。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局部暴发,给经济发展带来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内蒙古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通过抓项目、稳投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劲动能。

项目储备“广积粮”

投资是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从国家层面来讲,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对扩大有效投资工作作出部署。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提出“拓宽社会投资渠道、扩大有效投资”。

内蒙古紧紧抓住重大项目建设的“牛鼻子”,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基础设施、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自治区“十四五”规划459项重大行动计划、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自治区8个产业集群和首批12条重点产业链以及各地区优势特色产业领域,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库,内蒙古扎实开展项目谋划储备。目前,国家重大项目库中,内蒙古已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6万个,总投资13.7万亿元,实现了储备项目量质齐升。

内蒙古还新增基金申报项目。截至8月31日,内蒙古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报送了67个项目,总投资705亿元,申请基金61.6亿元。

制度保障“护周全”

项目储备“广积粮”,制度保障“护周全”!内蒙古实现了重大项目精细化管理,每项前期手续都清单化,确保各行业部门、各审批部门全面掌握前期工作进度,指导性开展工作,推动各审批部门对每个项目、每项前期手续分类施策、限期解决,确保每个项目要素都有保障支撑,实现了“开春即开工”的目标,全区计划实施重大项目均在上半年实现了开工,为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提供了重要支撑。

“以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为例,我们第一时间将所有项目转相关部门,按日调度进展情况,确保各项手续在最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办理完毕。实际投放9个项目均能够在三季度开工建设,切实形成实物工作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国庆假期,总投资100亿元的玉晶科技优质特种玻璃综合利用一体化及深加工生产基地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建设。计划在10月底投产一期项目,可年产1200万重量箱光伏背板及优质特种深加工玻璃。

内蒙古玉晶科技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韩晓辉说:“相信我们通过上游带动下游,能够更好地为内蒙古新能源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点上发力,面上攻坚。内蒙古不断健全制度机制,对稳投资再部署再发力。内蒙古建立了年初部署、开工季动员、适时专题调度的重大项目推动机制,形成了重大项目三级领导包联、前期手续三级部门包联、重大项目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机制,实行了“旬调度、月总结、季分析、年考核”,全面形成工作合力。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龚明珠说:“抓住国家制定‘十四五’规划配套政策措施的‘窗口期’,内蒙古逐条逐项梳理重点工作,加强向上沟通争取,推动更多工程项目纳入国家‘大盘子’。我们出台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130条’、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服务业发展‘1+7+2’政策体系、稳经济‘40条’以及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确保每项政策都有具体项目作支撑。”

以“刮骨疗毒”换“脱胎换骨”。今年8月份,内蒙古还在全区范围内启动待批项目半拉子工程大起底行动,对2016年以来立项的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推动各级审批部门优化审批流程,加速项目建设。

有效投资“稳增长”

制度保障下,内蒙古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立足补齐民生短板、提供能源保障、践行双碳理念、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公共服务,内蒙古建成一大批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持续释放投资强度,进一步做大总量、提升质量。

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开通了呼包鄂乌动车,建成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快速客运铁路,完成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2号线建成运营。内蒙古大通道的“朋友圈”不断扩展。

能源保障方面,建成蒙西至天津、锡盟至江苏、上海庙至山东、锡盟至山东等电力外送通道及配套电源项目。内蒙古发电量和外送电量稳居全国首位。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持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内蒙古不断厚植北疆绿、增色中国蓝。

发展数字经济方面,支持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建成和林格尔新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器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呼和浩特中环光伏、包头市通威等单多晶硅项目建成投用。内蒙古的“云朵”更加争奇斗艳。

公共服务方面,内蒙古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项目,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等卫生项目,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新校区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内蒙古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成色更足、获得感更可持续。

围绕“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内蒙古把投资和项目作为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自上而下紧盯不放、紧抓快干,重大项目建设和稳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1到8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高于全国20.9个百分点,增速保持全国首位,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6.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6.9%,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94.2%。民间投资占比逐年提升,已从2019年底的49.7%上升到2021年底的54.4%。(记者  李永桃)  

责任编辑:张彬

和林格尔新区大数据产业集聚区。

双良新能源产业园单晶硅生产车间。 记者 刘向平 摄

鄂尔多斯新创新材料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开工现场。 通讯员 曹文进 摄

包银高铁首条500千伏超高压电力线路迁改工程。

汇能长滩电厂1000千伏送出工程进行线路放线。通讯员 陈旭 摄  

编者按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报,对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60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涉及实地督查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中,内蒙古3项典型经验做法获得表扬,分别是:“内蒙古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取得新进展”“内蒙古多措并举推进能源保供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内蒙古‘全链条协同’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助企稳企”。

这些做法在围绕稳增长、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形成了好的经验。这些经验具体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亮点呢?《经济周看》将围绕这三大主题持续推出三篇深度报道,反映全局、解剖“麻雀”,充分展示内蒙古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干担当。

国庆前夕,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产业园再添“新宠儿”——鄂尔多斯新创新材料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在这里开工。这个总投资额达27.15亿元、占地823亩的一体化项目预计2023年8月投产。届时,将形成8万吨/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能力,年营业收入预期可达34.66亿元,年上缴税费4.3亿元,可带动当地1000余人就业。

“该项目是准格尔旗立足储能电池广阔的市场前景及产业转型的现实需求,通过产业链招商精准化引进来的重点项目。项目的开工建设将为准格尔旗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准格尔旗旗委书记苏新亚介绍。

风劲潮涌,千帆竞发。近日,位于包头稀土高新区滨河新区的“双良二期20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顺利点火投产。总投资140亿元、占地近2000亩的双良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焕发新活力。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项目是当地通过盘活存量用地而来的。

包头稀土高新区鼓励政府和企业通过工业用地转型升级“腾笼换鸟”提升土地利用效益,今年还将包头韵升强磁130亩闲置多年、规划为住宅用地的土地转变为工业用地,建设总投资11亿元的“韵升年产1.5万吨稀土永磁材料智能制造”项目。项目具有高容积率、高亩均投资、高亩均产值、高亩均税收的特点,是行业内首家提出并实施“数字化车间”和“黑灯工厂”的智能制造项目。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局部暴发,给经济发展带来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内蒙古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通过抓项目、稳投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劲动能。

项目储备“广积粮”

投资是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从国家层面来讲,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对扩大有效投资工作作出部署。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提出“拓宽社会投资渠道、扩大有效投资”。

内蒙古紧紧抓住重大项目建设的“牛鼻子”,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基础设施、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自治区“十四五”规划459项重大行动计划、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自治区8个产业集群和首批12条重点产业链以及各地区优势特色产业领域,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库,内蒙古扎实开展项目谋划储备。目前,国家重大项目库中,内蒙古已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6万个,总投资13.7万亿元,实现了储备项目量质齐升。

内蒙古还新增基金申报项目。截至8月31日,内蒙古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报送了67个项目,总投资705亿元,申请基金61.6亿元。

制度保障“护周全”

项目储备“广积粮”,制度保障“护周全”!内蒙古实现了重大项目精细化管理,每项前期手续都清单化,确保各行业部门、各审批部门全面掌握前期工作进度,指导性开展工作,推动各审批部门对每个项目、每项前期手续分类施策、限期解决,确保每个项目要素都有保障支撑,实现了“开春即开工”的目标,全区计划实施重大项目均在上半年实现了开工,为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提供了重要支撑。

“以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为例,我们第一时间将所有项目转相关部门,按日调度进展情况,确保各项手续在最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办理完毕。实际投放9个项目均能够在三季度开工建设,切实形成实物工作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国庆假期,总投资100亿元的玉晶科技优质特种玻璃综合利用一体化及深加工生产基地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建设。计划在10月底投产一期项目,可年产1200万重量箱光伏背板及优质特种深加工玻璃。

内蒙古玉晶科技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韩晓辉说:“相信我们通过上游带动下游,能够更好地为内蒙古新能源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点上发力,面上攻坚。内蒙古不断健全制度机制,对稳投资再部署再发力。内蒙古建立了年初部署、开工季动员、适时专题调度的重大项目推动机制,形成了重大项目三级领导包联、前期手续三级部门包联、重大项目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机制,实行了“旬调度、月总结、季分析、年考核”,全面形成工作合力。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龚明珠说:“抓住国家制定‘十四五’规划配套政策措施的‘窗口期’,内蒙古逐条逐项梳理重点工作,加强向上沟通争取,推动更多工程项目纳入国家‘大盘子’。我们出台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130条’、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服务业发展‘1+7+2’政策体系、稳经济‘40条’以及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确保每项政策都有具体项目作支撑。”

以“刮骨疗毒”换“脱胎换骨”。今年8月份,内蒙古还在全区范围内启动待批项目半拉子工程大起底行动,对2016年以来立项的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推动各级审批部门优化审批流程,加速项目建设。

有效投资“稳增长”

制度保障下,内蒙古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立足补齐民生短板、提供能源保障、践行双碳理念、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公共服务,内蒙古建成一大批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持续释放投资强度,进一步做大总量、提升质量。

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开通了呼包鄂乌动车,建成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快速客运铁路,完成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2号线建成运营。内蒙古大通道的“朋友圈”不断扩展。

能源保障方面,建成蒙西至天津、锡盟至江苏、上海庙至山东、锡盟至山东等电力外送通道及配套电源项目。内蒙古发电量和外送电量稳居全国首位。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持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内蒙古不断厚植北疆绿、增色中国蓝。

发展数字经济方面,支持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建成和林格尔新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器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呼和浩特中环光伏、包头市通威等单多晶硅项目建成投用。内蒙古的“云朵”更加争奇斗艳。

公共服务方面,内蒙古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项目,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等卫生项目,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新校区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内蒙古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成色更足、获得感更可持续。

围绕“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内蒙古把投资和项目作为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自上而下紧盯不放、紧抓快干,重大项目建设和稳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1到8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高于全国20.9个百分点,增速保持全国首位,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6.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6.9%,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94.2%。民间投资占比逐年提升,已从2019年底的49.7%上升到2021年底的54.4%。(记者  李永桃)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