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巴彦淖尔杭锦后旗:创新驱动促进农业丰产丰收

2022-10-20 10:08 巴彦淖尔日报  

近年来,杭锦后旗紧紧围绕“治盐改土育良田、控水减投节资源、绿色高效优结构、四级联创强支撑”的工作主线,全面推广“四控两化一改一提”绿色生产技术,打造全域种植业绿色生产试验示范区,推动全旗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工作高质量发展。

联院校引科技 技术支撑更有力

聚焦主责主业,主动搭桥,杭锦后旗积极与上级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多渠道引项目、引资金、引人才,为推进农民增收注入动力。围绕农业“四控”目标,重点实施“四级联创控肥增效”“院地共建科技示范旗”“所旗联建盐碱地改良暗管排盐工程”“耕地质量提升秸秆还田”等一批重点项目,通过优化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推广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技术、增施有机肥、应用配方肥等技术,化肥用量减少25%,利用率提高8%。全面应用“性诱、灯诱、色诱”防虫技术和蜜蜂授粉绿色防控技术,实施统防统治60万亩次,绿色防控85.5万亩次,绿色防控覆盖率达85%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3.5%。建立起“1名农技指导员带领10户科技示范户带动100户周边农民”的“1+10+100”科技培训模式,推行“改室内为室外、改农户为大户、改当地为外地,变印刷资料为交通补助、变科技培训为现身说教、变技术讲座为专题报道,播种期必看、生长期必看、测产期必看”的“三改、三变、三必看”的培训机制,将培训讲稿编排成三句半文艺节目结合文化活动在全旗巡回演出,扩大科技培训覆盖面的同时,也形成了老百姓“学科技、用科技、比科技”的浓厚氛围。

建园区搞示范 辐射带动促推广

以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杭锦后旗按照“五线十区百园”建设思路,发展园区建设。每年建设控肥增效、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5个以上,核心示范面积超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达50万亩。园区每年筛选引进农业新品种60余个,其中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青红椒“北星8号”较常规品种亩增产1000公斤以上,亩增收800元以上;引入新物资30项、试验50项次,示范推广农业技术20余项次。在联增村“控肥增效四级联创”园区,配套温度、湿度、病虫害监测系统,实现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跨越。园区示范推广项目平均每亩增收300元以上,其高效益、绿色生产模式,很好的起到辐射带动、典型引路作用。每年开展全国、区、市、旗各级现场会10余场次,科技园区真正成了高效技术规程的集成田,科技人员指导生产的指挥田、农民参观学习的样板田。先后承办多项国家、自治区级活动,对提升杭锦后旗知名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抓创新重集成 科技引领促增收

依托科研团队的人才、技术优势,杭锦后旗积极加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向日葵播前的“春闲田”和麦后的“秋闲田”开展绿肥种植,达到防风蚀、压盐碱、培肥田的多重效果;针对向日葵播种后鼠刨、鸟害的问题,创新推广播种后应用防鸟罩和向日葵育苗补栽模式,向日葵保苗率达到98%以上;创新推广“向日葵扩行降密提质增效”“向日葵插盘晾晒”等技术,向日葵品质、产量大幅提升,每亩增收200元以上。创新推广“玉米一穴双株间作大豆绿色增效技术”,实现节本增效“255”目标,即减氮肥20%,减膜50%,增效500元以上。创新推广移动式黄河水直滤水肥一体化农业灌溉技术装备,有效利用水渠、池塘、排沟及黄河水等水源条件,每亩节本增效1000元以上,真正实现“三节三省”优势。创新推广“四膜一布”促早延后栽培模式,实现早春茬棚内温度提高8—10℃,提早上市10天左右;秋延后延长采收期15—20天,增产15%以上,两茬合计亩增收3000元以上。联合农机生产企业,以散户联建联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为主体,研发推广秸秆灭茬还田机、土壤机械深松机、残膜回收机、肥料深施机、葵花收割机及统防统治器械等,加快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有效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责任编辑:赵鑫华

近年来,杭锦后旗紧紧围绕“治盐改土育良田、控水减投节资源、绿色高效优结构、四级联创强支撑”的工作主线,全面推广“四控两化一改一提”绿色生产技术,打造全域种植业绿色生产试验示范区,推动全旗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工作高质量发展。

联院校引科技 技术支撑更有力

聚焦主责主业,主动搭桥,杭锦后旗积极与上级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多渠道引项目、引资金、引人才,为推进农民增收注入动力。围绕农业“四控”目标,重点实施“四级联创控肥增效”“院地共建科技示范旗”“所旗联建盐碱地改良暗管排盐工程”“耕地质量提升秸秆还田”等一批重点项目,通过优化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推广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技术、增施有机肥、应用配方肥等技术,化肥用量减少25%,利用率提高8%。全面应用“性诱、灯诱、色诱”防虫技术和蜜蜂授粉绿色防控技术,实施统防统治60万亩次,绿色防控85.5万亩次,绿色防控覆盖率达85%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3.5%。建立起“1名农技指导员带领10户科技示范户带动100户周边农民”的“1+10+100”科技培训模式,推行“改室内为室外、改农户为大户、改当地为外地,变印刷资料为交通补助、变科技培训为现身说教、变技术讲座为专题报道,播种期必看、生长期必看、测产期必看”的“三改、三变、三必看”的培训机制,将培训讲稿编排成三句半文艺节目结合文化活动在全旗巡回演出,扩大科技培训覆盖面的同时,也形成了老百姓“学科技、用科技、比科技”的浓厚氛围。

建园区搞示范 辐射带动促推广

以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杭锦后旗按照“五线十区百园”建设思路,发展园区建设。每年建设控肥增效、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5个以上,核心示范面积超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达50万亩。园区每年筛选引进农业新品种60余个,其中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青红椒“北星8号”较常规品种亩增产1000公斤以上,亩增收800元以上;引入新物资30项、试验50项次,示范推广农业技术20余项次。在联增村“控肥增效四级联创”园区,配套温度、湿度、病虫害监测系统,实现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跨越。园区示范推广项目平均每亩增收300元以上,其高效益、绿色生产模式,很好的起到辐射带动、典型引路作用。每年开展全国、区、市、旗各级现场会10余场次,科技园区真正成了高效技术规程的集成田,科技人员指导生产的指挥田、农民参观学习的样板田。先后承办多项国家、自治区级活动,对提升杭锦后旗知名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抓创新重集成 科技引领促增收

依托科研团队的人才、技术优势,杭锦后旗积极加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向日葵播前的“春闲田”和麦后的“秋闲田”开展绿肥种植,达到防风蚀、压盐碱、培肥田的多重效果;针对向日葵播种后鼠刨、鸟害的问题,创新推广播种后应用防鸟罩和向日葵育苗补栽模式,向日葵保苗率达到98%以上;创新推广“向日葵扩行降密提质增效”“向日葵插盘晾晒”等技术,向日葵品质、产量大幅提升,每亩增收200元以上。创新推广“玉米一穴双株间作大豆绿色增效技术”,实现节本增效“255”目标,即减氮肥20%,减膜50%,增效500元以上。创新推广移动式黄河水直滤水肥一体化农业灌溉技术装备,有效利用水渠、池塘、排沟及黄河水等水源条件,每亩节本增效1000元以上,真正实现“三节三省”优势。创新推广“四膜一布”促早延后栽培模式,实现早春茬棚内温度提高8—10℃,提早上市10天左右;秋延后延长采收期15—20天,增产15%以上,两茬合计亩增收3000元以上。联合农机生产企业,以散户联建联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为主体,研发推广秸秆灭茬还田机、土壤机械深松机、残膜回收机、肥料深施机、葵花收割机及统防统治器械等,加快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有效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