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古色之红 华夏国色

2022-10-21 10:32 西安日报  

“东方红”“中国红”,人们常常脱口而出。其实在古代,最早的“红”并不是特指今天人们认为的正红色。古时的一个“红”字,可能指丝织物,也可能是一棵草,或者是粉红色。变成中华民族的标识色,“红”走过了漫长的道路。

有说最早的“红”字出现在金文中,按字释义是与丝织物、手工艺有关。《尔雅·释草》提到的“红”,指荭草,也称红蓼;这种草花开如细碎米粒,有粉红和玫红两色。

《说文解字》曰:“红,帛赤白色也。”这里的红,指的是由赤色和白色两种正色相杂而成的丝织品的颜色,也就是粉红色。古代红色体系,也就是中国传统色里的红,更多的是朱、赤、丹等颜色,浓淡意味各不同。 朱,就是朱红色,先秦时古人认为最纯正的红色,地位很高。甲骨文中的“朱”字,是一个象形字,代表一棵树干的红色树心。《说文解字》说,朱的本意就是“赤心木,松柏属”。周朝时祭祀大典,天子、诸侯都要穿朱色衣服。春秋之后,大臣们开始把稀罕的紫色服装穿上身招摇,如此不守规矩,让孔子说出了“恶紫之夺朱也”。后来“恶紫夺朱”成了一个成语,比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

早在甲骨文中,就已有“赤”字。赤色是什么样的颜色呢?《尚书·洪范》中解释说:“赤者,火色也。”《释名》中又说:“赤,赫也,太阳之色也。”由此可见,赤色指太阳或火焰的颜色,太阳和火焰在古人眼中带有神性,赤色也就成为传统服饰的“五正色”之一。周朝人崇尚赤色,相传周文王时发生了“赤雀衔丹书”的祥瑞。 而“丹书”的丹又是什么样的颜色呢?丹与朱,密不可分。丹最早指的是丹砂,其实就是一种红色矿石,别称朱砂。可见“丹”和“朱”颜色相近,常常一起用。比如禹的儿子号“丹朱”,传说是因为出生时浑身红彤彤,所以用了这两个字。

在古人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可名状的有趣红色调,有的清淡,有的浓烈。比如胭脂色,是古代女子最喜爱的颜色之一。胭脂最早叫作“燕支、燕脂、焉支”,是用红蓝花捣碎的汁制成的化妆品,让肤色呈现健康的红色,大概色泽接近桃红。胭脂何时出现,说法不一。五代时期《中华古今注》记载,早在商纣王时,女子就用红蓝花汁凝成的脂状物涂抹面部,谓之桃花妆。因这种红蓝花产于燕国,故称“燕脂”。大约到了南北朝时,人们在红蓝花汁中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之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才有了“胭脂”之名。

《红楼梦》中,贾宝玉写给晴雯的悼词中有“茜纱窗下我本无缘”之句。茜纱窗,就是红色的纱窗。这种红,是用茜草的根熬成汁液染制成的。《周礼注疏》中记载“蓝以染青,茜以染赤”,就是说蓝草用来染青色、茜草用来染红色。“茜”常在古诗词中用来形容红衣以代指女子,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句“茜袖捧琼姿,皎日丹霞起”;五代南唐诗人李中也留下了“茜裙二八采莲去,笑冲微雨上兰舟。”这说明当时女子爱红装,不论是拥有着出众才艺的歌伎,还是天真烂漫的采莲女,都一样对茜色情有独钟。或许在她们看来,茜红衣衫带着草木清气,又不过于张扬,与脸上同样源于草木制成的胭脂相映生辉,花儿般的生命之美便活泼泼地呈现出来了。

用现代的观点来看,上述颜色都从属于传统红色系,但当时的“红”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指粉红色,可岁月更替,红色的寓意也在发生着变化。有说是在唐朝,有说是到了清代,反正在某一个时间段,红色在民间逐渐成为大家口中对一个色系的统称,包含了各种不同明暗深浅的“红”,将朱、赤、丹、茜等全部纳入到自己麾下,由此又诞生出了代表着喜庆、热闹、祥和的“中国红”一词,红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图腾。

一直以来,国人对红色的喜爱就无以言表。从古至今,不管是平日还是重要节日,无论是庙堂还是乡间,红色亮相的时刻不胜枚举。回顾中国传统色的红色家族,色彩繁多,历史悠长,每种红的命名都充满着诗意的浪漫色彩:朱为树心色、赤为火色、丹为矿石色、茜为草木色……这也正是中国传统色的独特魅力所在,色名既可来自天地万物的具象,也可来自心灵的感受和意象。(云出)

责任编辑:孙丽荣

“东方红”“中国红”,人们常常脱口而出。其实在古代,最早的“红”并不是特指今天人们认为的正红色。古时的一个“红”字,可能指丝织物,也可能是一棵草,或者是粉红色。变成中华民族的标识色,“红”走过了漫长的道路。

有说最早的“红”字出现在金文中,按字释义是与丝织物、手工艺有关。《尔雅·释草》提到的“红”,指荭草,也称红蓼;这种草花开如细碎米粒,有粉红和玫红两色。

《说文解字》曰:“红,帛赤白色也。”这里的红,指的是由赤色和白色两种正色相杂而成的丝织品的颜色,也就是粉红色。古代红色体系,也就是中国传统色里的红,更多的是朱、赤、丹等颜色,浓淡意味各不同。 朱,就是朱红色,先秦时古人认为最纯正的红色,地位很高。甲骨文中的“朱”字,是一个象形字,代表一棵树干的红色树心。《说文解字》说,朱的本意就是“赤心木,松柏属”。周朝时祭祀大典,天子、诸侯都要穿朱色衣服。春秋之后,大臣们开始把稀罕的紫色服装穿上身招摇,如此不守规矩,让孔子说出了“恶紫之夺朱也”。后来“恶紫夺朱”成了一个成语,比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

早在甲骨文中,就已有“赤”字。赤色是什么样的颜色呢?《尚书·洪范》中解释说:“赤者,火色也。”《释名》中又说:“赤,赫也,太阳之色也。”由此可见,赤色指太阳或火焰的颜色,太阳和火焰在古人眼中带有神性,赤色也就成为传统服饰的“五正色”之一。周朝人崇尚赤色,相传周文王时发生了“赤雀衔丹书”的祥瑞。 而“丹书”的丹又是什么样的颜色呢?丹与朱,密不可分。丹最早指的是丹砂,其实就是一种红色矿石,别称朱砂。可见“丹”和“朱”颜色相近,常常一起用。比如禹的儿子号“丹朱”,传说是因为出生时浑身红彤彤,所以用了这两个字。

在古人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可名状的有趣红色调,有的清淡,有的浓烈。比如胭脂色,是古代女子最喜爱的颜色之一。胭脂最早叫作“燕支、燕脂、焉支”,是用红蓝花捣碎的汁制成的化妆品,让肤色呈现健康的红色,大概色泽接近桃红。胭脂何时出现,说法不一。五代时期《中华古今注》记载,早在商纣王时,女子就用红蓝花汁凝成的脂状物涂抹面部,谓之桃花妆。因这种红蓝花产于燕国,故称“燕脂”。大约到了南北朝时,人们在红蓝花汁中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之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才有了“胭脂”之名。

《红楼梦》中,贾宝玉写给晴雯的悼词中有“茜纱窗下我本无缘”之句。茜纱窗,就是红色的纱窗。这种红,是用茜草的根熬成汁液染制成的。《周礼注疏》中记载“蓝以染青,茜以染赤”,就是说蓝草用来染青色、茜草用来染红色。“茜”常在古诗词中用来形容红衣以代指女子,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句“茜袖捧琼姿,皎日丹霞起”;五代南唐诗人李中也留下了“茜裙二八采莲去,笑冲微雨上兰舟。”这说明当时女子爱红装,不论是拥有着出众才艺的歌伎,还是天真烂漫的采莲女,都一样对茜色情有独钟。或许在她们看来,茜红衣衫带着草木清气,又不过于张扬,与脸上同样源于草木制成的胭脂相映生辉,花儿般的生命之美便活泼泼地呈现出来了。

用现代的观点来看,上述颜色都从属于传统红色系,但当时的“红”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指粉红色,可岁月更替,红色的寓意也在发生着变化。有说是在唐朝,有说是到了清代,反正在某一个时间段,红色在民间逐渐成为大家口中对一个色系的统称,包含了各种不同明暗深浅的“红”,将朱、赤、丹、茜等全部纳入到自己麾下,由此又诞生出了代表着喜庆、热闹、祥和的“中国红”一词,红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图腾。

一直以来,国人对红色的喜爱就无以言表。从古至今,不管是平日还是重要节日,无论是庙堂还是乡间,红色亮相的时刻不胜枚举。回顾中国传统色的红色家族,色彩繁多,历史悠长,每种红的命名都充满着诗意的浪漫色彩:朱为树心色、赤为火色、丹为矿石色、茜为草木色……这也正是中国传统色的独特魅力所在,色名既可来自天地万物的具象,也可来自心灵的感受和意象。(云出)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