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呼和浩特机场创新研发“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软件”

2022-10-27 11:03

近日,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五小创新项目“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软件开发”荣获内蒙古机场集团2022年第五批“五小”创新成果一等奖。“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软件开发”项目是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为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人工数据处理和计算工作量而设计的一款自动化软件。可通过读取航班正常性系统中数据,对当月航班正常性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合人工干预,实现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一键生成”。是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在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实现自动化的新突破。

灵感来自实践

现阶段,民航局、首都机场集团等民航上级单位均将航班正常性工作作为民航服务品质提升的重要手段,对运行指挥中心来说,确保航班正常,提高航班正常性,是对旅客最“实在”的真情服务。对此,呼和浩特机场高度重视,以提升航班放行正常率为着力点,逐步将航班正常性管理工作向精细化方向转换。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负责每月完成上月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并向上级单位报送。此项工作的背后,以往需要2名运行指挥员采用“人工计算+双人复核”的模式进行各类航班正常性数据的长时间分析、处理,以确保数据准确。

“我刚算完本月航班正常性同比上月增长了百分之几,席位上的电话已经响了,需要处理一个航空器试车的业务,还没等处理完,进港航班落地的飞机等着我调配机位,这一通操作下来,回到我要计算的上月航班正常性,我已经忘了要计算的数到底是同比上月还是同比去年了。”机位分配席的小刘苦不堪言道。这是运行指挥员席位上的常态,他们身兼数职,繁重的各类数据统计工作让席位上的人“手忙脚乱”。“席位上一边盯航班,一边完成正常性分析报告,实在是难以确保数据准确性,耗时也长,有时候航班忙起来,肯定得优先盯航班,根本没时间完成!要是能开发一款自动生成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的软件就好了。”小刘的“抱怨”成了开发软件的灵感。今年,集团公司各类“五小”创新项目进行的如火如荼,在集团公司鼓励员工大胆创新创效,激发员工创新热情的氛围下,运行指挥中心瞬时真创新工作室成立了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软件开发项目研发小组正式成立。

反复“成功” 反复“失败”

万事开头难,虽然有了明确的目标,创新小组的成员感觉开发一个软件是很遥远的事。“不要想创新有多么难,创造力来自于基层,只要大家大胆发现身边的疑难杂症,中心就大力支持,只要是能解决实际工作,就一点点地去做,做一点,是一点,只要能坚持下来,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部门领导的鼓励,让大家对创新燃起了信心。

在初期阶段,项目进展缓慢,需要不断收集数据、软件编程、数据测试,就这样,“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软件测试版”诞生了。按照初期设想,软件真的实现了“一键生成”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功能,创新小组成员终于取得了第一次成功。但当小组成员对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检查测试时很快就发现了大量数据错误问题。经过一番调整,不仅“一键生成”的功能消失了,连基础数据导入、浏览器无法访问到项目、页面乱码等问题也不断出现,还有许多BUG不知道如何下手去解决,开发陷入了僵局。

经过不断尝试,小组成员不断访问CSDN论坛求教,阅读生涩的计算机语言工具书等方法,经历了无数次的反复“成功”反复“失败”,最终在第5版软件开发测试后,使软件得以稳定运行。当初修复的一个个BUG,就像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路,走的时候没感觉,回头一看已经走了很远。正是这样,“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软件”在功能上和自动化程度上,也在不断优化,也从测试版“迈向”了正式版。

数据处理自动化初见成效

简简单单的加减乘除计算,在普通人看来觉得“上过小学”甚至上过幼儿园都会算。但在一个月度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中,实现人工统计200余项数据,500多次计算,准确率100%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当然,人工逐个复核“再做一遍”可以提高数据准确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人工复核真正做到“再做一遍”实属不易。即便采取双人复核也还是不一定能保证每个数据都准确无误。

通过反复测试对比,人工制作需要4小时左右,考虑到制作过程中接打电话,处理航班事件、运行异常事件等等,时间可能更长,错误率也有所增长。而航班正常性分析软件只要代码逻辑正确,计算的结果正确率可达100%,操作速度+计算速度仅为10分钟。目前,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软件“1.0版本”已初见成效,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软件开发小组仍在不断优化完善软件功能、提高软件自动化程度,并尝试研究开发2.0版本。

近年来,内蒙古机场集团高度重视各领域创新工作,努力营造积极的创造氛围,为各单位创新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呼和浩特运行指挥中心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各项创新工作,探索创新与业务深度融合模式,畅通创新平台,培育创新沃土,营造创新氛围,倡导员工发现身边的“创新”,鼓励员工上报大大小小创新项目,在安全、服务、营商环境、党建、疫情各领域广泛播撒创新种子,合理化建议、流程优化、管理案例、“五小”创新遍地生根发芽。未来,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将继续在创新道路上不断探索,通过“真金白银”的激励和杠杆作用,畅通员工申报创新渠道,提高员工创新积极性,让“五小”创新充分渗透到业务工作等各个方面,进一步为呼和浩特机场“智慧机场建设“贡献力量。(呼和浩特机场:胡波 刘连宇)

责任编辑:王新国

近日,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五小创新项目“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软件开发”荣获内蒙古机场集团2022年第五批“五小”创新成果一等奖。“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软件开发”项目是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为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人工数据处理和计算工作量而设计的一款自动化软件。可通过读取航班正常性系统中数据,对当月航班正常性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合人工干预,实现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一键生成”。是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在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实现自动化的新突破。

灵感来自实践

现阶段,民航局、首都机场集团等民航上级单位均将航班正常性工作作为民航服务品质提升的重要手段,对运行指挥中心来说,确保航班正常,提高航班正常性,是对旅客最“实在”的真情服务。对此,呼和浩特机场高度重视,以提升航班放行正常率为着力点,逐步将航班正常性管理工作向精细化方向转换。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负责每月完成上月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并向上级单位报送。此项工作的背后,以往需要2名运行指挥员采用“人工计算+双人复核”的模式进行各类航班正常性数据的长时间分析、处理,以确保数据准确。

“我刚算完本月航班正常性同比上月增长了百分之几,席位上的电话已经响了,需要处理一个航空器试车的业务,还没等处理完,进港航班落地的飞机等着我调配机位,这一通操作下来,回到我要计算的上月航班正常性,我已经忘了要计算的数到底是同比上月还是同比去年了。”机位分配席的小刘苦不堪言道。这是运行指挥员席位上的常态,他们身兼数职,繁重的各类数据统计工作让席位上的人“手忙脚乱”。“席位上一边盯航班,一边完成正常性分析报告,实在是难以确保数据准确性,耗时也长,有时候航班忙起来,肯定得优先盯航班,根本没时间完成!要是能开发一款自动生成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的软件就好了。”小刘的“抱怨”成了开发软件的灵感。今年,集团公司各类“五小”创新项目进行的如火如荼,在集团公司鼓励员工大胆创新创效,激发员工创新热情的氛围下,运行指挥中心瞬时真创新工作室成立了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软件开发项目研发小组正式成立。

反复“成功” 反复“失败”

万事开头难,虽然有了明确的目标,创新小组的成员感觉开发一个软件是很遥远的事。“不要想创新有多么难,创造力来自于基层,只要大家大胆发现身边的疑难杂症,中心就大力支持,只要是能解决实际工作,就一点点地去做,做一点,是一点,只要能坚持下来,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部门领导的鼓励,让大家对创新燃起了信心。

在初期阶段,项目进展缓慢,需要不断收集数据、软件编程、数据测试,就这样,“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软件测试版”诞生了。按照初期设想,软件真的实现了“一键生成”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功能,创新小组成员终于取得了第一次成功。但当小组成员对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检查测试时很快就发现了大量数据错误问题。经过一番调整,不仅“一键生成”的功能消失了,连基础数据导入、浏览器无法访问到项目、页面乱码等问题也不断出现,还有许多BUG不知道如何下手去解决,开发陷入了僵局。

经过不断尝试,小组成员不断访问CSDN论坛求教,阅读生涩的计算机语言工具书等方法,经历了无数次的反复“成功”反复“失败”,最终在第5版软件开发测试后,使软件得以稳定运行。当初修复的一个个BUG,就像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路,走的时候没感觉,回头一看已经走了很远。正是这样,“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软件”在功能上和自动化程度上,也在不断优化,也从测试版“迈向”了正式版。

数据处理自动化初见成效

简简单单的加减乘除计算,在普通人看来觉得“上过小学”甚至上过幼儿园都会算。但在一个月度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中,实现人工统计200余项数据,500多次计算,准确率100%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当然,人工逐个复核“再做一遍”可以提高数据准确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人工复核真正做到“再做一遍”实属不易。即便采取双人复核也还是不一定能保证每个数据都准确无误。

通过反复测试对比,人工制作需要4小时左右,考虑到制作过程中接打电话,处理航班事件、运行异常事件等等,时间可能更长,错误率也有所增长。而航班正常性分析软件只要代码逻辑正确,计算的结果正确率可达100%,操作速度+计算速度仅为10分钟。目前,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软件“1.0版本”已初见成效,航班正常性分析报告软件开发小组仍在不断优化完善软件功能、提高软件自动化程度,并尝试研究开发2.0版本。

近年来,内蒙古机场集团高度重视各领域创新工作,努力营造积极的创造氛围,为各单位创新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呼和浩特运行指挥中心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各项创新工作,探索创新与业务深度融合模式,畅通创新平台,培育创新沃土,营造创新氛围,倡导员工发现身边的“创新”,鼓励员工上报大大小小创新项目,在安全、服务、营商环境、党建、疫情各领域广泛播撒创新种子,合理化建议、流程优化、管理案例、“五小”创新遍地生根发芽。未来,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将继续在创新道路上不断探索,通过“真金白银”的激励和杠杆作用,畅通员工申报创新渠道,提高员工创新积极性,让“五小”创新充分渗透到业务工作等各个方面,进一步为呼和浩特机场“智慧机场建设“贡献力量。(呼和浩特机场:胡波 刘连宇)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