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致敬,每一个出色的你!

2022-10-29 15:43 正北方网  

面对疫情,各行各业工作者主动请缨冲锋“疫”线,讲奉献勇担当,在平凡中书写着伟大。守一座城,护一城人,你们用忙碌的身影诠释了最美的坚守,用自己的力量践行了使命担当。致敬,每一个出色的你!

昔日的邻居当下的“战友”

家里暖气漏水了,谁会修?”“孩子用光了尿不湿,怎么办?”

微信提示音接二连三地响起,庆叔抓紧安顿好手里的活儿,看看又有谁家需要帮助。

庆叔名叫李吉庆,是呼和浩特市团结小区的网格员。邻居们按年龄分别叫他“庆儿”“庆哥”“庆叔”“庆爷爷”。就这样一位60岁的老同志,在团结小区被确定为高风险区后,成为小区1、2、3号楼居民的管理者和生活保障勤务员。

小区划定为高风险区后,业主微信群发出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不少人抢着报名。从那以后,郭晓飞开始用自己的小三轮为大家送菜,1号楼2单元的刘姓小妹担任起信息采集员,2号楼杂货店的老板也变成了“大白”,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还有好些不知名的网格员、志愿者,用自己的力量为大家撑起一道安全防线。

李吉庆在工作中

居家隔离,吃喝拉撒都得有人管。庆叔和他昔日的邻居、当下的“战友”们每天就像踩在风火轮上,忙完这边忙那边。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庆叔的儿子儿媳都在抗疫一线当志愿者,庆叔两个年幼的孙子一个由老伴看护,一个托付给了孩子的姥姥。

小区群里的求助信息层出不穷、花样各异,在“庆叔”们的联络协调下,在一位又一位不知名的好心邻居的帮助下,一个个令人挠头的问题迎刃而解,一句句由衷的感谢也让隔离的日子生出了丝丝暖意。

坚守和希望

王晓是一个高高壮壮的大男孩,在铝厂里工作过四年,又先后考上社区民生志愿者、银行信贷员等岗位,2019年成为自治区检察院第一批招考的书记员,一直在案件管理办公室工作。关于抗疫,他说自己一直以来都是被动遵守,这次和队友们一起主动出击,切身感受到了太多的不容易:

吃不易。早饭,泡面和面包是主角。一大早五点多起床,吃不下,但又不能不吃,因为不知道上午的工作要到几点结束。可又不能吃太多,特别是喝水,中间一旦上厕所,一套防护服就废了,穿脱还要耽误不少时间。午饭和晚饭,还好有盒饭,只是吃的时间永远不固定,午饭也许下午四五点才能吃上,甚至更晚。吃凉饭是常事,要是哪一顿正好赶上吃热乎饭了,那真的和过节一样,心情都有些小激动。

穿不易。那套防护服,王晓说自己第一次穿,虽然之前看了很多遍视频,但是从里到外全都按防护要求穿好,竟然用了半个小时。特别是对于他这种大个子男生,有时候赶上没有大号的防护服,还要用透明胶粘好袖口和裤腿口,耗时更长。脱的时候更是要小心翼翼,毕竟谁也不知道一天下来自己有没有和病毒偶遇。

住不易。有人会觉得,集中住宿不就是住在酒店里吗,有什么不易?如果是平时正常住宿自然是没有问题。但在这个非常时期,一线抗疫的工作人员要统一住宿,密接人员也要统一住宿,还有那些从外地来支援的医护人员,找到合适住宿的宾馆很难,有些抗疫人员干脆就睡在单位、指挥部甚至自己的车里。他说自己和队友还算不错住进了宾馆,虽然第一天入住的时候因为没有标间差点儿两个大男人在一张大床上同床共枕。后来宾馆在每个大床房里加了一张小床,解决了这个尴尬的问题。“其实,如果加不了小床,我们也一定会克服。”

行不易。王晓和队友们支援的三卜树村是高风险地区,需要挨家挨户上门采样。这个村是个比较大的行政村,有9000多人口,常住人口7000多,而且位于城乡结合部,小商小贩也非常多。每天从集合地点出发一家一家地走,走路时必须要高抬轻落的走路姿态,因为每天走两万步左右,村里坑坑洼洼的土路、石子路,即便是高抬轻落,一天下来鞋套也被磨得破破烂烂。

困难很多,但没有一个人退缩。王晓说相比困难,他更多的是感动,感动于这场战疫中每一个人的付出。那些每天要打上百个电话的村干部,那些每天要走几万步的志愿者,那些每天不知道要去几个地方采集样本的医护人员,还有那些每天随时配合检测的居民或者村民,还有更多他也说不上来的工作岗位。大家都很难,但大家都在坚持。他说,和那些多次抗疫的人相比,和那些几乎24小时连轴转的人相比,他没有比别人付出更多,也从来不是英雄。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英雄是每一个籍籍无名、却面对困难勇敢向前的你我。三年抗疫,微光成炬,每个普通人的付出,凝聚起抗击疫情平凡而伟大的力量,王晓正是这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员。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共同期待充满烟火气的青城、热闹繁华的青城早日回归。

全城接力救助“熊猫血”女孩

今年3月份,当包头市4岁女孩澄澄(化名)被确诊为白血病后,她的父母才知道女儿身上流淌的竟然是极其稀有的“熊猫血”。从3月入院至今,每当因为化疗出现红细胞计数持续下降,需要输注救命血时,一个又一个“熊猫侠”便站了出来(《北方新报》曾多次报道)。疫情当下,当澄澄再一次需要输注救命血时,一场温暖感动的爱心接力赛再次拉开……

10月23日,曾经多次为澄澄捐献过“熊猫血”的土左旗顺丰快递小哥李少华,再次为小女孩捐献了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李少华是“青城熊猫群”(呼和浩特市熊猫血人员组建的献血群)成员,也是北方新报公益联盟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得知孩子高烧,李少华愈发担心。疫情期间自己如果不能进入市里献血,女孩该怎么办?女孩是极罕见的RH阴性AB型血(俗称“熊猫血”),而女孩需要的血小板在 “熊猫血 ”中更为金贵。全城静默期间,为了援助白血病女孩澄澄,各方对李少华给予了关照,发放特殊通行证,专车闭环接送,李少华被感动了。“疫情无情人有情,别怕,有政府在,什么困难都会挺过去的。”李少华在微信群里安慰澄澄父母。

李少华为澄澄捐献血小板

10月26日,在沙尔沁采集核酸的美年大健康员工王少芳利用休息时间赶到自治区血液中心。身高166厘米体重49公斤的王少芳在医生眼里刚刚达到献血条件。医生的一句“你太瘦了”让王少芳心里很紧张,体检当中她在心里暗暗祈祷自己的身体千万要争气,能够顺利通过。令她大喜的是,虽然已经在抗疫一线奋战了26天,工作时每天凌晨三点半就起床,四点多出发去核酸检测点,每天疲惫不堪的她还是顺利通过了各项体检,成功捐献300毫升“熊猫血”。第一次献血就成功了,王少芳感到格外地开心。“澄澄和我姑娘一般大,作为母亲,我能体会到澄澄妈妈此时的心情。希望孩子早日康复。”王少芳说。

抗疫一线的王少芳

已经有9年无偿献血经历的“青城熊猫群”成员其其格得知澄澄情况时也赶到自治区血液中心,令她遗憾的是体检时因为转氨酶高而未能献血。“这两天我回去好好休息,清淡饮食,孩子需要血时我还会来的。”其其格对澄澄妈妈说。

10月28日,澄澄的妈妈告诉记者,在相关部门和爱心人士的接力救助下,孩子的病情已好转,感谢志愿者们一次又一次无私奉献,她们一家人在陪同孩子迎战病魔的半年多时间里,一次次感受到了呼和浩特这座城市的大爱和温暖。

文/草原全媒·北方新报记者 王利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宝华

面对疫情,各行各业工作者主动请缨冲锋“疫”线,讲奉献勇担当,在平凡中书写着伟大。守一座城,护一城人,你们用忙碌的身影诠释了最美的坚守,用自己的力量践行了使命担当。致敬,每一个出色的你!

昔日的邻居当下的“战友”

家里暖气漏水了,谁会修?”“孩子用光了尿不湿,怎么办?”

微信提示音接二连三地响起,庆叔抓紧安顿好手里的活儿,看看又有谁家需要帮助。

庆叔名叫李吉庆,是呼和浩特市团结小区的网格员。邻居们按年龄分别叫他“庆儿”“庆哥”“庆叔”“庆爷爷”。就这样一位60岁的老同志,在团结小区被确定为高风险区后,成为小区1、2、3号楼居民的管理者和生活保障勤务员。

小区划定为高风险区后,业主微信群发出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不少人抢着报名。从那以后,郭晓飞开始用自己的小三轮为大家送菜,1号楼2单元的刘姓小妹担任起信息采集员,2号楼杂货店的老板也变成了“大白”,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还有好些不知名的网格员、志愿者,用自己的力量为大家撑起一道安全防线。

李吉庆在工作中

居家隔离,吃喝拉撒都得有人管。庆叔和他昔日的邻居、当下的“战友”们每天就像踩在风火轮上,忙完这边忙那边。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庆叔的儿子儿媳都在抗疫一线当志愿者,庆叔两个年幼的孙子一个由老伴看护,一个托付给了孩子的姥姥。

小区群里的求助信息层出不穷、花样各异,在“庆叔”们的联络协调下,在一位又一位不知名的好心邻居的帮助下,一个个令人挠头的问题迎刃而解,一句句由衷的感谢也让隔离的日子生出了丝丝暖意。

坚守和希望

王晓是一个高高壮壮的大男孩,在铝厂里工作过四年,又先后考上社区民生志愿者、银行信贷员等岗位,2019年成为自治区检察院第一批招考的书记员,一直在案件管理办公室工作。关于抗疫,他说自己一直以来都是被动遵守,这次和队友们一起主动出击,切身感受到了太多的不容易:

吃不易。早饭,泡面和面包是主角。一大早五点多起床,吃不下,但又不能不吃,因为不知道上午的工作要到几点结束。可又不能吃太多,特别是喝水,中间一旦上厕所,一套防护服就废了,穿脱还要耽误不少时间。午饭和晚饭,还好有盒饭,只是吃的时间永远不固定,午饭也许下午四五点才能吃上,甚至更晚。吃凉饭是常事,要是哪一顿正好赶上吃热乎饭了,那真的和过节一样,心情都有些小激动。

穿不易。那套防护服,王晓说自己第一次穿,虽然之前看了很多遍视频,但是从里到外全都按防护要求穿好,竟然用了半个小时。特别是对于他这种大个子男生,有时候赶上没有大号的防护服,还要用透明胶粘好袖口和裤腿口,耗时更长。脱的时候更是要小心翼翼,毕竟谁也不知道一天下来自己有没有和病毒偶遇。

住不易。有人会觉得,集中住宿不就是住在酒店里吗,有什么不易?如果是平时正常住宿自然是没有问题。但在这个非常时期,一线抗疫的工作人员要统一住宿,密接人员也要统一住宿,还有那些从外地来支援的医护人员,找到合适住宿的宾馆很难,有些抗疫人员干脆就睡在单位、指挥部甚至自己的车里。他说自己和队友还算不错住进了宾馆,虽然第一天入住的时候因为没有标间差点儿两个大男人在一张大床上同床共枕。后来宾馆在每个大床房里加了一张小床,解决了这个尴尬的问题。“其实,如果加不了小床,我们也一定会克服。”

行不易。王晓和队友们支援的三卜树村是高风险地区,需要挨家挨户上门采样。这个村是个比较大的行政村,有9000多人口,常住人口7000多,而且位于城乡结合部,小商小贩也非常多。每天从集合地点出发一家一家地走,走路时必须要高抬轻落的走路姿态,因为每天走两万步左右,村里坑坑洼洼的土路、石子路,即便是高抬轻落,一天下来鞋套也被磨得破破烂烂。

困难很多,但没有一个人退缩。王晓说相比困难,他更多的是感动,感动于这场战疫中每一个人的付出。那些每天要打上百个电话的村干部,那些每天要走几万步的志愿者,那些每天不知道要去几个地方采集样本的医护人员,还有那些每天随时配合检测的居民或者村民,还有更多他也说不上来的工作岗位。大家都很难,但大家都在坚持。他说,和那些多次抗疫的人相比,和那些几乎24小时连轴转的人相比,他没有比别人付出更多,也从来不是英雄。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英雄是每一个籍籍无名、却面对困难勇敢向前的你我。三年抗疫,微光成炬,每个普通人的付出,凝聚起抗击疫情平凡而伟大的力量,王晓正是这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员。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共同期待充满烟火气的青城、热闹繁华的青城早日回归。

全城接力救助“熊猫血”女孩

今年3月份,当包头市4岁女孩澄澄(化名)被确诊为白血病后,她的父母才知道女儿身上流淌的竟然是极其稀有的“熊猫血”。从3月入院至今,每当因为化疗出现红细胞计数持续下降,需要输注救命血时,一个又一个“熊猫侠”便站了出来(《北方新报》曾多次报道)。疫情当下,当澄澄再一次需要输注救命血时,一场温暖感动的爱心接力赛再次拉开……

10月23日,曾经多次为澄澄捐献过“熊猫血”的土左旗顺丰快递小哥李少华,再次为小女孩捐献了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李少华是“青城熊猫群”(呼和浩特市熊猫血人员组建的献血群)成员,也是北方新报公益联盟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得知孩子高烧,李少华愈发担心。疫情期间自己如果不能进入市里献血,女孩该怎么办?女孩是极罕见的RH阴性AB型血(俗称“熊猫血”),而女孩需要的血小板在 “熊猫血 ”中更为金贵。全城静默期间,为了援助白血病女孩澄澄,各方对李少华给予了关照,发放特殊通行证,专车闭环接送,李少华被感动了。“疫情无情人有情,别怕,有政府在,什么困难都会挺过去的。”李少华在微信群里安慰澄澄父母。

李少华为澄澄捐献血小板

10月26日,在沙尔沁采集核酸的美年大健康员工王少芳利用休息时间赶到自治区血液中心。身高166厘米体重49公斤的王少芳在医生眼里刚刚达到献血条件。医生的一句“你太瘦了”让王少芳心里很紧张,体检当中她在心里暗暗祈祷自己的身体千万要争气,能够顺利通过。令她大喜的是,虽然已经在抗疫一线奋战了26天,工作时每天凌晨三点半就起床,四点多出发去核酸检测点,每天疲惫不堪的她还是顺利通过了各项体检,成功捐献300毫升“熊猫血”。第一次献血就成功了,王少芳感到格外地开心。“澄澄和我姑娘一般大,作为母亲,我能体会到澄澄妈妈此时的心情。希望孩子早日康复。”王少芳说。

抗疫一线的王少芳

已经有9年无偿献血经历的“青城熊猫群”成员其其格得知澄澄情况时也赶到自治区血液中心,令她遗憾的是体检时因为转氨酶高而未能献血。“这两天我回去好好休息,清淡饮食,孩子需要血时我还会来的。”其其格对澄澄妈妈说。

10月28日,澄澄的妈妈告诉记者,在相关部门和爱心人士的接力救助下,孩子的病情已好转,感谢志愿者们一次又一次无私奉献,她们一家人在陪同孩子迎战病魔的半年多时间里,一次次感受到了呼和浩特这座城市的大爱和温暖。

文/草原全媒·北方新报记者 王利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